主题:【讨论】米国商务部发布了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 -- 投桃报李
修路?村与村联通的机耕道基本上都是70年代修的。更何况修路不花外汇,不影响半导体的发展。
我家门前的高速,三分之一的钱是摊派。90年代每家每户强行收取150块钱左右,我正好回家看我奶奶,遇到我舅舅,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强行来讨钱。
我问舅舅,这个路以后我们可以免费走吗?不能!
这个路以后收费会返还这个摊牌吗?不能!
这个路在我们村附件有上下口吗?没有,最近的出口在8公里外。
我问摊派一个商业项目,农民无偿地捐钱,法律依据何在?没有,上级文件。
我说不付钱。我奶奶哭了,最后我只好付钱。
今天这条公路成了资本的奶牛。。。。。。
我想骂一句粗口,又怕被禁,算了,竖个中指吧!
当年我放下的东西,现在我要拿起来了。
大家觉得tg今天拿不起来吗?章家敦?
不会。
感谢你的数据,按照你提供的数据,1980年全球IC总市场规模也不过94亿美元, 100多亿人民币,当时我就承认是估计值,因为没有找到最早的市场规模数据,我断定误差不会有一个数量级这么大,因此我的基本观点不需要改变。
稍微偏一点的话还要侵占你家的宅基地,只补偿你重建个毛坯房而不负责精装修的费用,令人发指的狠!
看看竞争对手今年水平到多少了,把比你强一点的挤点牙膏出来。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别人追个几年都追不上。
能否评论一下这篇文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316968/answer/389305383
真实性如何?
你可能是对八十年代有什么误解。
1952-1978年,
铁路里程2.29-5.17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1108公里
公路里程12.67-89.02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2.9万公里
1980-1990年,
铁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450公里
公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1.45万公里
1990-1998年,
铁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1075公里
公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3.13万公里。
从哪个角度看,八十年代都是修路最少的。
估计广东省要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无论从姓资姓社的理论上还是从人民挨饿的实际上,都应该抹去、抹去、抹去!
1958年锗集成电路才有雏形,1959年Intel才申请平面IC制造工艺,自己也没有做呢,怎么到了70年代中国就差了4个周期,1980差距到了8个周期。一个摩尔周期18~24个月,怎么算都差不了那么多。
一味强调光刻机先进落后,这种不可能,那种不可能,纯属胡扯。凡是巴统不禁运的东西,都是中国人能够自己做出来的。凡是中国人做不出来的,巴统打死都不会放开。这家伙居然引用飞扬南石的言论作为证据,我晕。。。。。
80年以后的言论没法看了,因为中国彻底放弃了半导体科技领域的科技树,也不能怪他。
以计算机为例,他专门列举1979年的HDS-9落后克雷巨型机每秒1亿次。克雷-1作为巨型机,有64个CPU,每个CPU每秒也就300万次。等于他把别人家的土狼群和咱家的狗来比,完全不公平,但给不是内行的人一个印象,就是中国不行。
实际上HDS-9是专门设计的ECL逻辑电路构成,中国人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元器件,每一样都是自己做的。能做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骄傲了,科研人员其实已经抱怨,76年后经费跟不上导致延误,当然最后锅都推给文革了。而1974年国内的单核计算机已经做到每秒100万次,和克雷的单核水平差距在5年以内。
半导体中还有很多的品类不需要拼光刻机,比如运放,比如大部分模拟电路,比如功率半导体器件,就像打仗一样,不是去拼别人最强的,而是拼最弱的地方,同时在最强的地方保持跟进,这样有后发优势,节省开发成本,领先的也没有办法薅你的羊毛,制裁?想都不要想。
我其实上面的帖子已经说过了,只要中国在1980年肯投资2亿人民币以上,以后每年投5000万人民币(按照1980年不变汇率计算),中国可以在这些不需要苛刻工艺的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起码全球前3的水平。
仅仅海南84年走私案就8.9万辆车,全国每年走私车起码10万以上。外商投资用车,只要不走贸易通道,当然不算在里面。 如果走贸易通道,应该在里面。
这篇文章直接引用了飞扬南石的文章,而飞扬南石拿来说事的,是ZFJ-1-2型自动分步重复照相机,但这只是清华1971年研制出来的第一代产品,而清华是1969年才刚刚开始起步。在这第一代产品之后,清华又先后共研究开发了近十种型号的激光干涉定位分步重复照相机、紫外曝光铬版精缩机、图形发生器、自动对准分步投影光刻机以及电子束曝等系列微细加工专用设备,在精密仪器系工厂规模生产。
其中加工能力为1微米的自动调焦分步重复照相机,技术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此系统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平面二维激光干涉数字式测量定位补偿技术,使定位精度达到±0.15微米,而且在用射流原理实现的气动反馈自动调焦、平场、大数值孔径投影曝光物镜设计制造等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推广应用,“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后期,清华解决了近紫外和紫外投影曝光系统设计及曝光能量控制中的难题,完成了ZFJ-100型大面积自动调焦铬版精缩机和ZFJ-125型紫外曝光分步重复照相机的研制,不仅实现了直接在光至抗蚀剂上加工图形,而且进一步使加工水平进入亚微米。
在用紫外曝光方法加工亚微米级图形取得成功之后,我校在70年代后期就积极开展用紫外投影曝光法直接在硅片上加工图形的研究,也就是当今世界上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流设备—分步投影光刻机。那时这种机器国外也仅仅是处于研究阶段,对我国完全封锁,技术难度很大。我校依靠独立研究,在气动自动调焦技术及系统、暗场同轴自动对准技术、亚微米级大视场投影光刻物镜设计、远亚微米位移自动补偿、全反射深紫外照明及曝光积分能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80年完成了国内第一台自动对准分步投影光刻机的研制,加工最细线宽为0.8微米。填补了国内技术部分空白,获1981年北京市首届科技成果一等奖。此机被安装在华北微电子研究所。
飞扬南石连基本事实都没弄对。
这些资料我之前在河里也贴过。
------------------------------
看这种文章跟看所谓“专业”运十黑的文章感觉一样,拿着一些技术术语夸夸奇谈,不外乎是说改开前的技术如何落后,指标如何不行,工业基础如何不配套。。。
对工业的这种认识论,其实就是买办产业政策产生的温床。
还是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从1956年-1978年,中国的半导体研究、应用、制造就一直与国外水平差距在10年上下,有些环节多,有些环节少,但中国始终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半导体材料研究、工艺研究、专用设备研究、器件研究,研究和生产单位基本上能面向实际的产业需求发展,实现需求、开发、研究、制造、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的产业循环,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直接面向应用对象的完整产品技术循环,才是一个产业体系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有了这两点,产业就能从初级到高端逐渐发展起来,否者,必然是买办型的,不能独立发展的产业。
举个具体的例子,北京787产的2英寸IC生产线1978年投产,比国外落后12年;787厂的3英寸IC生产线1980年投产,比国外落后8年。需要强调的是,787厂的整条生产线都是国产设备和工艺配套的,80年的3英寸产线好像有个别设备是进口的。这样的发展,虽然仍然比国外落后,但实际上是产业健康的。改开前的半导体产业,缺少的是开放的国际环境,是向国外先进产业学习和技术交流的环境,包括以我为主的技术引进,以及从国防转向民用的未来的巨大的市场。
但可惜的是,80年代以后,国内半导体产业开始片面追求产值和工艺先进性,那当然是合资和引进国外设备来得快,于是一门心思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听起来这是一个很熟悉的故事。而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被打散,很多研究单位不再面对产业中的实际应用,而转向了其它方向,而且是普遍地转向以课题、论文、成果导向,从而启动了国内科研体系脱离国家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走向战五渣的发展之路,直至今天,在特朗普的帮助下,政府才愕然发现华为孤立无援。而在产业界,引进的技术指标虽然好看,但其全套技术几乎完全来自国外,这时再说它比国外落后几年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中芯国际,就算它能做22nm,美国政府一句话,它不还是不能给华为供货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主要还是靠打价格战,服务战。光模块,光纤等技术低端,就像CPU,内存条一样,应该大多是些贴牌产品,华为主要负责产品集成,系统集成以及售前售后服务吧。
谁敢继续干谁下台, 不换思想就换人。
运十、集成电路都是前三十年的 功劳。 继续搞运十就是为四人帮贴金。所以必须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