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992年的粮票、油票和猪肉票 -- 金台夕照
现在说起改开前,吃喝什么的都要票,无不充满了嘲讽的味道。
很多人以为改开后,一切就改变了。改变当然有,但并没有那么快。票证仍在生活中,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很多人印象不深了。“遗忘了”。好吧,有图有真相,让没见过的同学了解一下。
这是1986年的北京市粮票。
注意,北京市的粮票与南方的粮票不同,北京的粮票分米票、面票和粗粮票。所以这个图中的粮票是指粗粮,可以买玉米面。
北京市的粮票一直在实行,从下面来看一直到1992年12月份。与之同时的是肉票和油票。
当时猪肉供应紧张,所以我的印象是临时措施,发的猪肉票。大概发了几年,一直到1992年。1992年下半年供应丰富起来了,后面几个月的猪肉票几乎不怎么用了。
当时猪肉票每个人具体几斤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使用猪肉票的时间并不长,可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记不起来了。有一次,有个同事送了点猪肉票给我,说是他的一个朋友因为吃不起肉,多余剩下的。
改开初期由于物资供应不足,一点也没有顾忌,票证照发。
现在提倡节约粮食,猪肉也因供应紧张在涨价。我想如果真的供应不足的话,何不把票证捡起来呢。
中午时听到外面叫声...粮票换大米了...
便叫住那人...找出粮票...三百多斤票值...换了三十多斤大米...
没成想...第二天政府通知...粮票取消...
副食好了...主食消耗的少了...基本上每家都有结余...
记得每个月都带着粮本去粮店核实盖章粮油供应数字...或出差换全国粮票...
肉类等是副食品本本...这个取消早了...时间不记得了...
肉票豆腐票(豆饼做的)这个早了...记得文革初期在家没事...经常拿票去市场排队...要票的...没票的...都排队...人多...点少...
因为北京上海天津为直辖,所以才有各自的粮票。在辽宁全国粮票可以按比例买细粮,所以很受欢迎。上大学时刚到宿舍就有老师来跟外地同学用省粮票换全国的,结果换了的同学后来去食堂换饭票就只有粗粮饭票了。
那时北京每人每月半斤油,30斤左右的粮票,如果换30斤全国粮票就要拿30斤粮票加半斤油票才能换。
我1992年从农村考上上海的大学。拿到通知书之后的一件大事就是去区粮站转户粮关系,当时的区是县的派出机构,管几个乡镇。粮站的办事员让我交对应于9月份到12月份口粮的粮票才给我办手续。但是我一个农村孩子,哪里的粮票,后来交了一定的钱才算过关。
到了大学之后,每月发粮票,凭粮票和少量的金钱可以在学校食堂换饭票,买饭要花饭票。而菜票完全是钱换的。过了一个学期,93年新年开学后国家就取消粮票,然后学校也就取消饭票了。我和粮票的半年缘分也就到头了。
现在有些女生把找一个有经济能力的老公称作长期饭票。我只能笑她们太没追求了,长期饭票只能管饭饱,没菜的。
可能我换得不多?
俺现在还有一些粮票,不知道到哪里换大米?
从农村到北京,当时父亲说是到镇上粮库卖了几百斤粮换的全国粮票,印象中当时社会上都挺长时间不用粮票了,家里还剩有不少的省内粮票,可是上北京一定要全国粮票。前一年我姐上的省城大学,就没听父母说换粮票的事,当然也可能说的时候我没在场。
有一回他刚领来,就丢了,也可能是被偷了,全班同学表示不要了。
他人品好,现在想想,可能有些同学当时心里是不高兴的。
上中学的时候,也发给粮票和钱,好像是副食品补助。只有两位同学没资格领,一位原因是农村户口,另外一位不知道啥情况。
我个人猜测,这是当时的一个漏洞,学校打着学生名义要补助,顺便截流一点补助老师(师范农村生很多)。
-------
想当初,只要发钱发票,我就领着,交给家里。
只要是收我的钱,(一般情况就是一块多一点),我一律回答:没钱!
小组长大部分是老实的女生,只好先替我们这些无赖垫上。真是有钱人啊!
第二天我们这些穷鬼,家里要了钱,再还给组长。
那时也没啥开销,娱乐活动就是放学路上,书报亭杂志,要过来快翻几眼。
学校五分钟走路能到的,任何提供中学生娱乐的生意,都被我们校长出手给灭了。
现在想想,哇!校长威武!
只记得1990北京亚运会时, 乡中学要求所有的学生自愿捐款。搞得很多同学的父母非常不爽,很多都是家里2个在读初中,农民那有余钱;而那个时候还有教育附加费。
90年北京亚运会后,陪一个同学去参观亚运村场馆。他老远就说,买了多少亚运彩票之类的。可见得当时,北京也是举全国之力来办。到奥运时就没有类似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