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鸡叫和太阳升vs老农民和大学生 -- Ace

共:💬131 🌺1222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是典型污蔑前三十年“农村没大变化”

看看毛主席时代农民的升学率增长,看看农民的医疗条件增长,看看农民的人均寿命增长,到1980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寿命甚至超越了经济腾飞的韩国,这叫农村没大变化?没大变化农民人均寿命怎么会增长这么快?再看看改开后农村教育,医疗的急剧滑坡倒退,看明白没有?

毛泽东有点积累用来先给农民读书看病搞建设,邓小平把农民的积累拿去贪腐收买少数人,把农民的看病钱读书钱都扣下,只留少部分给农民多吃俩馒头,代价就是八十年代农民人均寿命停滞,甚至倒退。

然后你喊毛泽东时代农村苦,没变化,邓小平分田对农村好?你什么思维逻辑?

告诉你,我父母都是农村出来的,他们就说六七十年代当地(大连复县)农村家家私人养猪,一家一头,过年杀猪自家吃,富裕的能养两头,但少有养三头,不是政府不让养,没有足够的饲料喂。印证的就是等到73年中国第一座饲料厂投入生产,第二年中央就下文件: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有饲料做底气了。

家园 你翻翻历史朝代表

太祖,高祖多用于第一代皇帝,太宗多用于第二代。

家园 刚分田的时候不能自由买卖粮食

老兄提到,刚刚分田的时候农民将粮食藏起来,所以导致粮价上涨。这有一定道理,但是根据我的记忆和当时的政策有关。刚刚承包的时候,粮食并不能自由买卖,只能卖给国家。给国家交粮叫征,向国家卖粮叫购,合称征购。国家购粮的价格很低,农民又是多年后才吃饱细粮,所以都不愿意廉价把稻谷和小麦卖给国家,宁愿放自家谷仓里安心。一直到84年左右的时候,我们那边的粮贩才过来收购粮食。

通宝推:hullo,
家园 不严谨的地方有点多

首先这公鸡和太阳上山的例子就完全不合适。我们农民是不知道高深的科学知识,但是我们自己看着公鸡的孵出,成长,初学打鸣,小公鸡的宰杀(公鸡的睾丸味道不错),大公鸡的对育种的重要性,我们会不知道只有天光了公鸡才会打鸣?另外公鸡不是天明的时候才打鸣,而是整个白天都打鸣,莫非太阳每天升起无数次?

其次国内理工科大学生人数的事。人数很喜人,但是也要仔细看。这里很多是原来中专或技校改过来,并不能真正算大学毕业生。

再次,苏联俄罗斯采用的历法不同,12月25号不是他们的圣诞节,提这个没意义。另外乌克兰是被俄英美一起忽悠放弃核武器,这对俄罗斯可能更重要,不提俄罗斯不合理。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沙特工程师。他们学了数理化,但是还是宗教狂热分子。那年911的执行者也大部分是学数理化的工程师。

南非还是遥遥领先埃塞俄比亚的。其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3700亿美元和1040亿美元,人均分别是6193美元和1066美元。

既然提到基尼系数,美国是48.5,而中国是46.7,大家半斤八两,指责美国就是指责中国。

通宝推:甘丹,
家园 一个农民的话

俺村比较大,当时就有约三百户,分为六个生产队,村里的积累也比较多 ,当时建立了面粉加工厂,却几乎没有开工,还买了柴油发电机,也就偶尔亮亮,让村民看个新鲜。

母亲曾说,她嫁过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稀罕那个电灯,否则,有些看不上当时在村里养猪场,做饲养员的父亲。

有一个火气很大的极左,说他父母的村子每家都养了猪,又说限制养猪,主要是缺饲料,还不是一点常识没有。单干之前,每年的春季,威海这里都会青黄不接,村民都要挨饿一段时间,北边的大连,就能家家养猪,真是了不起。

俺小的时候,因为母亲没有奶水,家里连米粥也不能保证供应,只能满村子吃别人的奶,但奶水多的妇女也很少。如果不是后来一个婶婶的奶水很多,解决了俺的口粮,说不定俺就会饿死了。

有时十分郁闷,俺也被人称为左派,竟然被极左如此针对,真是荒唐可笑。在政治方面,俺主张【家国人三位一体】,【党,军队,人民三位一体】。主张【中央,省级,基层的垂直三权制衡】,【行政,司法,立法的水平三权制衡】。在经济方面,俺主张【资产与生产】一分为二,【计划保障与市场竞争】一分为二,市场的归市场,计划的归计划,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混淆。

支持将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嫁接,将近现代这两大社会发展模式融合,可能被极左视为了叛徒,和修正主义,更加的厌恶憎恨。

俺村分地比较晚,大约是83,或84年吧,那时候俺还没有上小学,只是大约记得。

村里的小麦,苹果,生猪等等,农民基本是吃不到的,留给村里很少的一些,也要用工分来买,反正爷爷家,姥姥家都买不起。

单干之后,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农民也加入了小麦,苹果,生猪,鸡蛋等稀罕物的消费,提供给城里的就少了;二是农民普遍囤积粮食,甚至其他一切可以囤积的东西,都要囤积,不通货膨胀才怪。

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单干不能一刀切,要逐步渐进地展开,当然这也只能治标,而不可能治本。

三年饥荒时期,饿死的主要是生产粮食的农民,可见中国农民的伟大。

但每个村子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有的村干部,就先收了地瓜,或执行集体食堂不坚决,村子就会好过一些。但饥荒期间,听说有的村还有吃的,干部和亲戚就去借,都是沾亲带故的,也不能见死不救。

到了文革期间,尽管中学的熊孩子闹革命,但只要有人做个保,说个情,都是乡里乡亲的,彼此熟识,一般也没事。只是有些所谓黑五类,如果没人作保,就会受不少苦,甚至自杀。

文革在城市里闹得凶,主要应该不是乡村那种熟人社会的原因,陌生人社会,往往会很无情。

单干,还是很得人心的,但主要不是小岗村宣传的那样,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而是终于可以吃自己养殖的猪肉,鸡蛋,小麦,苹果等稀罕物了,终于不用担心断粮了。

人均就一亩多点地,怎么勤劳也难以增加多少产量,主要是庭院经济,和单干的自由裁量,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单干,主要不是提高多少生产效率,而是让农民拥有了自由裁量权,也就是经济自主权,这是单干的最大意义。

但是,凡事有利,也必有弊,自由裁量权却损害了城里人的利益,这应该是他们反对邓的一个主要原因。

农民竟然能吃自己养殖的猪肉,鸡蛋,小麦,苹果,不再完全用来买城里产的柴油发电机,和链轨推土机等农村的稀奇物,城里人的日子怎么可能好过。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乡镇企业也开始兴起了。俺村的干部真是没眼光,买柴油发电机,买链轨车,建面粉厂都不靠谱,邻村通过一个有海外关系的人,搞的养貂就很好,但因为销路掌握在个人手里,后来,那人就将养貂厂变成了自己的,成了周围最富有的人。

乡镇企业,不但与城里的工厂抢原材料,还与城里的工厂抢市场,这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前期,城市悲剧的主要原因。

因为,乡镇企业不但更接近原材料,也更接近市场,因为用的是附近的农民工,还不用负担社会成本,有些乡镇企业,还去城里的工厂挖技术人才,进一步将城市里的工厂逼近了死路。

不懂经济演变的过程,将所有的罪过都推给邓,真是莫名其妙,邓有那么大本事么?

让农民拥有了自由裁量的自主权,让乡镇企业有了自主权,才是造成八九十年代,各种城市各种经济乱象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方面,温铁军教授讲的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但乡镇企业的好日子也不长,九十年代中后期,城市通过大下岗,让城市企业丢下包袱,轻装上阵,再加上大量引进 外资,才解决了乡村压倒城里的奇特现象。

98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才彻底解决了中国长达近20年的通货膨胀。

当时我们这里的乡镇企业要么倒闭,要么变成私有企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世纪初期,县城和乡镇都明显萧条,与九十年代的繁荣,对比明显。直到开放了房地产产业,县城才开始重新繁荣,但界石镇因为比较偏僻,只是跟着盖了些房,就没什么变化了,其他临近城市的镇,则变化很大。俺这里的政府不允许农民盖新房,翻新也几乎不行,因此,俺村看上去与九十年代没多少区别。

八九十年代,是农村最好的时期,也是城市最不好的时期,如果有人说,农村就该受苦,不该拥有经济自主权,那么,鼓吹阶级斗争的时候,请想想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

干部宁有种乎?城里人宁有种乎?

左派,不站在大多数的一边,算什么狗屁的左派。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墨里荀,醉寺,夜郎国主,秦波仁者,
家园 埃塞的GDP增速数字不错

南非的: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_per_country/g_gdp_growth/zaf.html

埃塞的: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_per_country/g_gdp_growth/eth.html

埃塞2004年以来平均也有10%,可以了

南非这个数字,是咋混进金砖国家的呢?

家园 我给增加点听说过的和自己的经历过的故事

我们村居于青岛和潍坊的交界地带,再往西5里地就进入了潍坊的高密县地界,属于丘陵地带。

村子没你们大,大概只有300多户,也是周边区域的大村子了,小学一直有,文革期间村里还有过联中。

经济一直不好,到现在也是主要靠土里刨食,这些年主要是靠搞大棚农业和特色养殖。

【听来的大饥荒故事】

我姥姥姥爷的村子在更丘陵的坡地上,村里不到100户,饿死了1/3,1/3的人口闯了关东,现在吉林那边还有一个同名的屯子(都是逃荒过去的。),现在的村子就是活下来那1/3。

我姥爷从小耳背,外号叫"聋子“,说大饥荒前一年实际是个丰收年,但是吃大食堂,大家都不去收粮食,地瓜都烂在地里。我姥爷耳背,觉得那些冻地瓜浪费粮食,他也不怕批斗(没人来指责一个聋子觉悟低),下雪的时候他去地里刨了几口袋冻烂地瓜晒成了干,第二年一家人就靠这些粮食过了荒年。

我们村还好,大概只饿死了几个人,据说村干部比较有眼光,存下了一些地瓜。

大包干实际是不能不搞,文革后期生产队后期就打不出什么粮食了,大家都偷奸耍滑不干活,每年收成都很差。

大包干之后粮食很快丰产起来。。。至少农民为自己干活是上心了很多。

85年我家户口转出,后来我也外出上学,之后我和我家就逐渐脱离农村了,不了解也就不发言了。

通宝推:PCB,hullo,
家园 我也认为自由裁量权很重要

我们那里的人均土地更少,我家四口人才分到一亩八分水田。我们那里也是到1985年才通电,交通只能靠渡船,汽车没有,公路没有,只有机耕路,运点东西只能先渡船后板车,在当地发展乡镇企业难度可以说登天。农民拥有了自由裁量权,我们那里的人有不少跑出去了,打工,经商,出国等,这里绝大部分人比留在老家纯种田的收入要高不少。

通宝推:hullo,
家园 老乡,握手!

咱们应该是算是西西河里,家乡离的最近的吧。

俺村,包括姥姥家的村子,都是有平地,有丘陵,有大山。这种多样性的土地资源构成,更加有利于扛过饥荒,毕竟山里可以吃的东西很多。

俺村的积极性还行,因为工分还是有差别的,各个生产队之间还相互竞争,最低好像是5分,原本最高是10分,后来,又增加到了12分,大约如此。

真正养懒人的地方,是那些参加劳动也不过六七个工分的人,或家里条件太好的人,有些人干脆就不劳动,整天装病,也能领5分。

俺奶奶就是如此,但俺家却很穷,她一般只与同样逃避劳动,只拿5个工分的人交往,俺母亲的身体很差,也是7个工分。

具体农村的情况,还是差别很大的,关键在于村干部。俺大姨,参加了铁姑娘队,干各种苦活累活,能拿9个工分,比俺姥爷还多一个。

大集体,最大的作用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烟台和威海之间海边的防护林,就主要是那个时期栽种的,还有海边的养殖场,主要是农民用人工挖出来的。

现在威海在填当初的虾池子,要建科技新城,填了十多年了,也没有完全填完。

乡村公路,乡村的各种水库,开荒等等,我们这里很多山地,都那个时候开出来的,只是这些新地,很多产量很低。

俺也是幼儿园,小学都是在自己村里,原来离俺村二里地的村子,就有一所联中,只是开了没几年。

现在,全镇好像只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都在镇上,农村孩子很少了是事实,但要将农村人赶到镇上,和县里买房,也是主要的原因。

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农村的日子就越来越难了,三农问题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主要是乡镇企业破产造成的。

乡镇企业兴盛的时候,因为当时管理松散,进了很多人,很多乡镇企业的人,也有政府编制。

乡镇企业垮了,很多债务要政府承担,很多人员也要政府来养,就开始压榨农民,当时基层的官民矛盾很激烈,自杀的人也很多,直到取消了农业税,这种情况才开始扭转。

在我们这里,一亩地租给别人,一般能有二三百的租金,政府的补贴,也有约二百。村里的石子厂,把一座大山都快挖完了,也每年分给村民些东西。

因此,一个农村户口的人,村里一亩多地,自己不种,租给别人 种,每年大约也能有五百到一千的收入。

这几年,农村最大的德政是村民医疗保障,俺这里一年交几百块,也不用每年交,一年管一年,到镇上,和县里医院就医,就能报销约70%,但是到威海市区的医院,就只能报销约50%,这也导致了县里的医院人满为患。

农村人最大的负担,就是进城买房,买的越晚,负担也大。我们这里农村不允许建房,还基本保持着九十年代的样子,俺村离威海市区大约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现在要扩宽公路,还要在附近新建机场,如果允许村民自己建房,自己建一所三层的小楼,还是很不错的,估计不可能,胶东的老百姓太听话,政府也很强势。

山东的状况不怎么好,威海 ,青岛的gdp都挤了很多水,青岛新建的胶东机场,也是一拖再拖。

俺并不看好山东,山东最好的年代就是八九十年代,2000年以后就开始衰落了,2010年以后,则是加速衰落,主要靠海景房支撑着,沿着海边盖房子。

家园 我还是挺看好青岛发展的

威海不了解,不过有几个同学在威海发展。。

也是听说威海到处都是海景房.....

我家里几个姐姐都还在青岛发展,现在也都在市区,不在农村了

农村比较苦....我每年也就冬天回去上坟会路过下老家,基本上不怎么会停留,感觉这些年没什么太大变化

至于胶东的发展,我还是挺看好的...

上周刚刚在黄岛入手了一套房子,小老百姓有点闲钱也不知道怎么保值,就买个房子放着吧.....偶尔自己回老家也能住一下.......

觉得青岛再差,也能发展个旅游资源。。。。

青岛的房子这两年跌的比较厉害,我有几个同学也说这几年市里经济比较困难。。。

当年我爹把家里祖屋给卖掉了。。我还在想着要不要买回来翻修下。。不过我们老家村里盖房子那肯定是赔钱的,只是个念想罢了

通宝推:hullo,
家园 敢说“文革后期生产队后期就打不出什么粮食了”,看河里极左

咋收拾你吧

我们村还好,大概只饿死了几个人,据说村干部比较有眼光,存下了一些地瓜。

大包干实际是不能不搞,文革后期生产队后期就打不出什么粮食了,大家都偷奸耍滑不干活,每年收成都很差。

说那时候饿死了人也犯他们忌讳的

我其实这是在帮你,挑明了也许人家不好意思动手也不一定

不过你以前隐藏比较深,够左,或许真能逃过

家园 非常同意

农村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田园牧歌,而是令人绝望的地方。

俺有个表妹就说,宁肯在城里饿死,也不愿回农村。

知青只是下乡了几年 ,就叫苦了一辈子,那么,将农村人的一生都困在农村,肯定会让人绝望。

说个很恶心的事,也是俺的心理阴影,就是手电筒滚进了尿罐子里,在里面亮着,真的很恐怖。

八九十年代,俺这里的厕所,就是前后两个埋在地下的陶罐,人粪尿都要攒着,留着肥田。因此,往往小小的茅厕都摆着几个罐子,埋在地下的陶罐也有时满满的。那是在邻居家,俺晚上去厕所,拿着手电筒,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黄澄澄的亮着,俺吓的大哭。

十分抱歉,说了这么恶心的事。这个例子,就能很好的说明俺表妹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

农民自己生产的小麦,苹果,养的猪和鸡等稀罕物,农民自己却几乎吃不到,大人也就罢了,孩子们的眼神,真的让人心里难受。

离开村子,就要开假条,开证明,其实也是好事,至少农民没有见过世面,心里也会好受一些。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这里考高中,竟然要考两次,只有两次达到标准,最好的学生,才能进县城里的重点中学,中专的分数比重点高中低一个档次,有一年,女生还要比男生高20分。

父亲希望俺考中专,不要考的太好,但怎么可能自己掌控。

俺考进了那所重点高中,却发现县城同学的分数比俺低很多,这也罢了。明明一个班只有五十多个人有学籍,却进了八十多个人,桌子都快放不下了,约三十个都是花钱,或托关系进来的。

既然这个鬼样子,那么,为什么还要考两次,最好的学生还不能考中专,只能进重点高中,不就是欺负农村人么?真是一群王八蛋。

俺的第一个同座,啥也不会,连一元一次方程也不会解,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带着耳机听音乐,还一边小声哼哼,人山人海中,有你有我——

狗屁的省级重点高中,直接说吧,就是文登一中,从学校领导,到老师,不是贪腐,就是直接向学生要钱,排个座位都要送礼。

这是俺的世界观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俺家庭的情况。

这个世界的不公太多了,作为一个农村人,也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要给我们一个机会,哪怕是并不公平的机会。

邓小平给了农村人这个机会,就是经济自主权,农村人就大多感谢他。俺的堂妹,表哥,表弟等人都开了公司,资产都有上千万,最多的可能约有一亿,开着一辆奥迪A8,据说光是每年的股票红利,就能有至少200万,也不知真假,可能是吹牛。我们这里有的农村立了雕像,既像毛主席,又像邓小平,有机会拍下来,给河友们看看,只是又会让黑邓的人不高兴了。

再好的逻辑论述,也是干巴巴的,只要将自己的祖辈,父辈,同辈的情况统计一下,就能得出鲜活的结论。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农村人也不是傻子,并不比城里人差,就在刚才,俺发现了一条公示信息,俺姥姥哥哥的孙女,担任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有人评论说,可能是某个上将的亲戚,俺就觉得十分好笑,俺怎么就不知道家里的远房亲戚,有人是上将呢?

通宝推:夜郎国主,epimetheus,何求,
家园 不敢参与左右之争

主要是觉得自己水平不到。。。。

我觉得左右说的都挺有道理

我只是说点自己村里的事情,也许是我们村的农民都觉悟比较低

饿死人也是局部现象

大图景咱不懂也不敢争论

家园 Hullo兄我们应该是同龄人

经历也有些类似

我小时候最怕上厕所,因为厕所在猪圈旁边,院子里灯也没有。。。。

上厕所总是感觉特别恐怖,怕有坏人埋伏在院子里

我家里有一把生锈的日本刀,小学之前上厕所我都是和我小姐姐搭伴,一人在外边厕所外打着手电筒举着日本刀,一人上厕所。。。。

那种旱厕的味道不说也罢。。

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体验不到那种生活的绝望

通宝推:hullo,
家园 青岛是山东最好的城市

青岛是山东最好的城市,如果青岛不行了,山东就真的完蛋了。

济南因为黄河,泰山,和泉城的原因,发展受限,一直想要黄河以北,属于德州的那个县,到现在也没有要过来。

发展空间受限,是济南的最大困局,而青岛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建一座跨海大桥,建一条海底隧道,就能将整个胶州湾联系起来,发展空间足够了,但青岛也有两大问题,一是缺少可以吸血的腹地,环胶州湾都是属于青岛的县级区域,没有多少血可以吸,二是青岛的产业缺乏升级的空间,没有新兴产业的支撑,不会有很好的未来。

当然,青岛作为北方最好的天然良港,最好的海滨城市,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但是想要更好,也不容易,需要合肥那样的风险投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