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叶永烈挂了 ,西西河没有主贴吗? -- 有型的马里昂
重新提出这个质疑,反而是更恰当的做法,而不是孟词宗所谓的“纠缠不休”,甚至可以说是对叶永烈本人负责的一种做法。
大家想啊,如果叶永烈愿意非如此,那么他就可以在其有生之年澄清,而不会死后被人利用。如果他确实无以辩白,那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任由后人评说”。
无可否认,不论双石那个平台是不是其本人经营的,这个重新贴出来就是给弥留之际的叶大师提供了一个辩白的机会。本质上,正和孟词宗恼羞成怒的认识相反。孟词宗之所以恼羞成怒,问题不在于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而在于叶大师无以言对,从而客观上想成了尴尬的局面,反而凸显了其不得不让人质疑的一面。
然后把他的老文章陆陆续续重新整理发出来。。。哪里来那么多多余的心思。我估计双石都不知道叶永烈病重的消息。我也从来没关心过。
绝好的机会吗?如果他有新的想法,有生之年不是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吗?你说,没来得及死了怎么办?
现在好多年纪大的人都有这个想法哦,你可别否认。
满足孟词宗的质疑啊。我们要给他正确的认知。
上海工农兵批判联络站小报说的,这种情况,就像今天西西河、观网、未名论坛……等等成千上万中的一个平台,每天成千上万个八卦中的一个,炒作大发了,可能产生后果,被国家政权逮着,否则也就“自生自灭”了。
想叶永烈这样的情况,有什么值得孟词宗这么具有“知性”的ID拼了老命喋喋不休呢?
抛弃的小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以揣摩时代特点为要,适应伤痕意识形态框架的时代弄潮儿。
转出科协,进入作协,还是很讲究实事求是的嘛。
像叶永烈那种文艺性的科普之所以会被其他上百上海“枯燥无味”的作者侧目,正对比出科协和作协的不同嘛;
像他后来的“纪实”之作又和历史学者差别很大,所以,又不会归类到历史学家当中。
你看,作协是不是叶永烈的最好归宿?
叶永烈科普和科幻还是不错的,所谓报告文学里面有不少私货,这是他个人毁誉参半地方,在文革时候他被批评也不是没有原因。。。。。。
他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的很多预言,例如学生上课时的投影屏幕、打印PPT,以及成年人的白天夜晚两个职业,真在他预言的时代成真了。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他还没有实现的那些预言,例如电子鼻、小型全地形气垫船什么的,尽快实现!
但年龄问题,我真没看过他的科幻书,我小时候看的科幻是蹭亲戚家的科幻世界。
但你吹他是个带预言家,有句港句,从你举的这些例子来看,我只能说是一般般。
比如"学生上课时的投影屏幕、打印PPT",叶永烈出书时下乡的放映队应该也有吧,也就是农村群众都知道有"电影"这个东西,这个例子想象力也就是把"电影小型化普及化",撑死等于在砖头手机和大块头PC时代预言以后手机能当电脑用,单论想象力脑洞设定,我不服他。
至于"成年人的白天夜晚两个职业"。。。
2018-04-16 22:39
近日,扬中警方在某酒店扫黄抓获一卖淫女,经审查得知29岁的王女士在苏州一家企业里面从事会计工作,每月的收入在五千元左右。王女士和丈夫结婚后,在苏州买了房,可是,生活费、房子的装修费加上每月的房屋贷款让她的生活捉襟见肘...
开了个小玩笑,"电子鼻"是怎么个说法,用来干什么的,我对这个很好奇。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他的想象力值得我佩服一个的地方。
至少按照前面孟河友的资料,叶永烈在那个时候没有做错事吧?就是那些搞笑的针对"十万个为什么"的批判。
事实上,后来批判他的科幻小说"资产阶级自由化"也不一定立得住脚,我没看过批判和他的原文所以就不多说了。
逼一个弥留之际的八十老人做所谓的“辩白”。实名投囧并举报你。
是当时国内政治的影响么?83年说什么反对精神污染,和这个有关系?
是当时国内政治的影响么?83年说什么反对精神污染,和这个有关系?
是的,给你发了张读书卡。这本书是1959年初稿,1961年完成。具体如何超前,看这篇介绍 小灵通漫游未来:五十年前的科幻作品,把今天“预言”得这么准吗?
反精神污染前,科幻小说遍地开花。不但《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少儿向刊物刊登科幻,《世界之窗》、《科学画报》也是登科幻小说的。专门刊物有《科幻海洋》、《科学文艺》等等。
反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之后,科幻小说被打成“唯心主义”,“精神污染”,“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
打压科幻小说最力的是谁呢?就是写了七篇文章论证“亩产万斤”理论上完全可行的学术泰斗,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他非常严厉地指责科幻创作为,“有些人打着‘科普创作’‘科幻小说’的招牌,贩卖一些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破烂,因为它的影响面宽,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我曾向所谓科幻小说放过炮,认为有些根本不是科学幻想,而是荒诞、离奇,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对广大群众是个严重污染。”
但在指责科幻“荒诞、离奇,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的同时,钱学森又大力支持搞特异功能和气功研究。好像这些东西就不荒诞、不离奇,有科学根据的有稽之谈一样。
也就是说,钱学森一边对真正基于科学的幻想上纲上线,一边搞封建迷信的现代义和团,对一帮江湖骗子深信不疑。
自科幻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后,当初几十家刊登科幻的期刊缩减到一家《科学文艺》。而《科学文艺》能够幸存主要还是因为主编杨潇、谭楷坚持真理。宁可将《科学文艺》从四川科协旗下脱出来自负盈亏,也要把科幻小说期刊办下去。《科学文艺》先改名《奇谈》再改名《科幻世界》。这本幸存的期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唯一的科幻期刊。大刘之类的科幻大家都是在这本期刊上出道的。幸亏有了《科幻世界》的坚持,才有近年来的中国科幻小说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