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叶永烈挂了 ,西西河没有主贴吗? -- 有型的马里昂
当菜青虫长出漂亮的翅膀,变成粉蝶之后,其实它的身子,仍保持当年菜青虫的形态。
“旗手”蜕化于蓝苹。虽然“旗手”戴上了种种炫目的光圈,仍处处流露当年蓝苹的气质:骄横,傲慢,虚伪,阴险;志大才疏,却又从不甘居人下;反复无常;一切随我所欲;刚愎自用;历来我行我素;好吹好擂,最喜阿谀奉承……不过,“旗手”有权有势,也有两点是当年的蓝苹所无法企及的:第一是报复。利用手中的大权,对一切“私敌”实行报复,以至置于死地而痛快。
第二是掩饰。企图把一切不光彩的往事一笔抹掉,不择手段地封住一切知情者的口,销毁一切“防扩散材料”。
“旗手”的不光彩的过去——当年蓝苹的旧事,成为江青的一块心病。
她要遮丑。她知道:那些丑事有损于“旗手”的光彩。
上海,上海,当年蓝苹在上海,大报登,小报载,多少知情人尚在。
她首先想到的是郑君里。郑君里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多。对了,还有那个赵丹!
于是,发生了本书开头所描述的“夜半鬼敲门”那触目惊心的一幕。江青借助于叶群,借助于江腾蚊,动用军人,对郑君里、赵丹等进行了秘密大抄家……她的报复心,是那样的重。
那个王莹,眼巴巴从她手中夺走了《赛金花》,那时候她无可奈何。
如今她是“旗手”,不整王莹不解气。
查!玉莹在一九五四年底从美自回来,被安排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里。
查!王莹自一九五八年底起,隐居在北京香山狼见沟——她的丈夫谢和赓在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往北大荒劳改,她躲进人迹罕至的狼见沟农舍,避开京城那繁华天地。
谢和赓在北大荒劳改了一年多,终于归来,夫妇俩仍住在狼见沟,与世无争,与世隔绝。
“蓝苹”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崛起,使王莹心中的忧虑日甚一日。王莹深知“蓝苹”的为人,必定会进行报复;果真,一九六七年二月,一批戴红袖章的不速之客,突然闯进狼见沟,自称“奉中央文革之命”!
“中央文革”亦即江青的代名词。当年蓝苹和王莹争演《赛金花》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江青仍深深记恨于王莹!
那批不速之客,是来自好几所大学的红卫兵。他们住在王莹家中。王莹和丈夫失去了行动的自由。
王莹遭到了大抄家。她的创作手稿、她的日记、她在美国多年所搜集到的美国报刊资料……全部被抄走了。
王莹和丈夫不断受到红卫兵的审问。经过几个月的折磨,玉莹和她的丈夫已经筋疲力尽。
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几辆汽车驶入狼见沟。谢和赓被捕了,被押上了汽车。
谢和赓刚押走,王莹也被捕了!
王莹和丈夫双双被投入了监狱。
给谢和赓加上罪名,易如反掌,因为他本来就是“右派分子”!
王莹呢?“旗手”给她加上了“美国特务”、“叛徒”、“反革命”一连串大帽子。
“旗手”心狠手辣,终于置王莹死地:“江青这个一心要杀人灭口的刽子手,她哪能让王莹活下去呢?就在她的密令下,几个丧尽天良的打手惨无人道地折磨着王莹,连续对她审讯、毒打。一九七〇年,王莹被他们折磨得下肢瘫痪,浑身抽搐,不能说话,其状惨不忍睹。可是,毒蝎心肠的江青,却迟迟不准为王莹看病!直至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监狱才把她送进医院治疗。一九七四年三月三日,王莹在狱中含冤逝世了!”
“死去的当天,遗体就匆匆火化,没有让亲属和任何有关单位的人去做最后的探望和告别!有关方面交给的死亡书上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只有一个监狱囚徒的号码——六七四二!”
仅仅因为与江青争演《赛金花》,王莹落到了为此丧生的地步。
江青闻王莹死讯微微一笑,喝下一杯红红的葡萄酒,庆贺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江青为蓝苹报了仇,雪了耻!
王莹是死得最惨的,叶永烈对此描写也最细,不过有个疑问,王莹的受害惨死到底和江青有多深的关系?最直接的,也可以说唯一的证据是去抄王莹家的红卫兵自称“奉中央文革之命”,所以就是江青派来的?仅此一处这定性证据不太强吧?
叶给出“江青整王莹”的理由是“三十年代争抢赛金花”,证据是什么?江青向谁吐露过吗,出处何在?
叶又描述江青心狠手辣,“一心要杀人灭口的刽子手,她哪能让王莹活下去呢”,于是王莹被折磨了七年后终于离世,当然,王莹的冤情是令人极为同情的,不过有一点, 用了七年才完成杀人灭口的任务,是不是过于贬低江青的办事效率了?
然后叶又加了这么一笔生动描写“江青闻王莹死讯微微一笑,喝下一杯红红的葡萄酒,庆贺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江青为蓝苹报了仇,雪了耻”,请问江青喝酒这一细节出处何在呢?
记得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有冷气了。
不过现在有网络倒是真真切切在文革了,谁也不能顺着网线咬人,只能文斗。
方方等人就很不满意了,他们这些文人再也不能把持话语权了。
文革本身来说,是太祖对整个官僚队伍失望。当时他已经退居二线,前台的人对他是当个泥菩萨高高得供起来。他绕开官僚队伍,直接发动群众是理所当然的事。太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否则以他的威望,通过官僚机构搞掉当权派,换一批人上来也是易如反掌。这被后来林彪政变失败所证实。林彪当时已经完全掌握了军权,甚至可以直接发一号战备令。但碰到主席也只好仓皇出逃了事。
问题在于发动群众这个东西是需要有一个组织的。当然,红卫兵啥的新生组织也是有的。但是这些组织其实并不能代替原来的基层组织。这些新生组织大多良莠不齐。很多红卫兵非常理想主义,但实际并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和工作经验,就像河里的某些人一样,只会喊口号,扣帽子,打棍子,实际对真正的主义以及政治经济内涵没有任何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他们实际上是被主席影响的狂信徒。狂信徒可以用来打破旧制度,却不能用来建立新制度。
狂信徒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容忍异端。于是搞到最后全国武斗。很多都是自己斗自己。
太祖对这一点也是了解深刻的。所以搞出武斗后,他才要搞“支左”,搞“三结合”。也就是说,太祖其实最后相信的还是解放军的组织形态能够代替陈腐的官僚组织。在官僚组织被摧毁后,他就引入解放军来引导群众。问题是,军队本身也是官僚组织的一部分。虽然较地方官更纯洁一点,但仍然是同构的。到林彪自我爆炸后,太祖其实已经承认文革失败了。此后的几年只是名义上的文革罢了。军队撤回,老干部被重新启用,这都是太祖不得不对现实做出的妥协。
类似文革的初期状态,其实在各国的革命时期都出现过。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此后的历次欧洲革命都出现过类似这种状态。太祖本人也经历过中国革命的初期。中共本身内部就搞过历次运动。此前的每一次运动,不论是否正确(例如太祖本人就差点被打倒后除掉。)最终的结果都是土共越来越强。所以太祖寄希望于文革能够再一次起到“纯洁革命队伍”的作用。但这个事实上强如太祖也做不到。
人都是不吃眼前亏不知道疼的。尽管太祖宣传了多少次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但喊“狼来了”太早。人民是不理解的。只有现在天天996,007了,才真的知道太祖不是在吓唬他们。
上海最早的空调设备是装在电影院和剧院里的。冷气只是俗称而已。但当时的设备都是进口的。自产就像楼上说的要到60年代左右。
“上海冷气机厂有限公司创始于1929年,命名于1957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冷冻空调设备专业制造厂家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这是广告。
读老书老报时我就记得当时有冷气的描写,好像是《渔光曲》,还是《马路天使》的剧本里主人公为什么事去告状,里面就出现 了冷气这个词。民国三十年代中国就有冷气的使用,叶永烈笔下六零年“花一亿元建的别墅”连冷气都没有,这一亿元花哪去了?呵呵。
事实是:毛泽东去了一次老家,说要在滴水洞造几个茅屋。然后湖南省委书记就下令造小别墅和配套的公路,军事设施等等。这个东西是三年自然灾害时造起来的。造好后一直空关,直到4年后毛泽东才来住了一共十几天。
那么你要用什么样的生花妙笔能把这么个省委书记为毛泽东专门造了小别墅,毛泽东也没有批评推让,下令改成招待所之类的史实写成不是抹黑?
是吧,要么不写,只要写,你就绕不过历史事实。而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你可以不喜欢,可以认为这破坏了你心目中伟大领袖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伟大形象。但事实就是事实。
所以孔子为尊者讳,不是生花妙笔,而是笔削春秋,干脆不写,写了也是述而不做。可惜还有部《左传》。
你以为像现在这样是个家用冷气机?
老相声,卖棺材,演员吹嘘自己的“茅房铺面”:
甲 西单商场附近,七楼七底,钢骨水泥的建筑,冬天装得有暖气,
夏天装得有冷气,真是冬暖夏凉。里边有电灯、电话、电梯的设备。
》》》看见没有,建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在旧社会时都已经成为高级建筑物的衡量标准,你还有什么想犟嘴的?
扶梯也是上海抗战前就有,直到59年修北京站中国才造出来。。。
他只能算编辑之一
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是他写的,尤其是化学卷基本全是他写的。所以算是主要作者。
这套书最早是翻译苏联的。解放后出自己的版本。一共六版还是七版。他参加了前面几版的写作,是主要作者。
你想说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北京上海就常见的冷气,因为中国不会造,所以在六零年给毛泽东花一亿元建别墅也配不上? 搞什么搞。
而且经常是不开的。
空调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产的。但记得也是不经常开。
记得改开以后上海造了个旋转餐厅,是在锦江顶上。结果也是经常不开。原因是太费电,功耗太大。一开就让周围的电网跳闸了。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家里装空调还得自己跑供电所去申请一个大功率的火表,还得专门拉线,否则火表功率够了,电线却会烧掉。
却反过来要求人家把弄虚作假的东西写成无人质疑的文字?好一个聪明的思路啊。
我是在你自己都承认是抹黑而不拆穿你狡辩,在给你面子好不好?
而且我都加粗黑体显示了:
“不是故意”,那就是“无意”啰?那“无意”造成的是什么结果呢?你自己写的哦:“抹黑”。
我只是在强调我们在“抹黑”共识基础上,不论怎么说,客观效果就是“抹黑”嘛。
好嘛,你现在倒打一耙,要我来用你们叶大师抹黑的素材,激将法讽刺我有“生花妙笔”,而且还可以给你个你们需要的“抹黑”效果,是吗?
你的技艺,太高明了,不过却令人笑死了。
别把相声拿出来了。看下面的历史资料:中国空调发展史
看清楚:
====================================================
1954年
我国造出了第一台制冷机(溴化锂吸收式)。
1954年
哈尔滨空调器厂试制成功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工艺用的第一台空气冷却器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20世纪50年代末期 我国开始生产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空调器)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房间空调器生产几乎是空白,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依靠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购进的产品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要。我国房间空调器的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参考国外产品进行试制,并于60、70年代开始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
1960年 组合式空调机组功能逐步完善
20世纪50年代初,空调机组仅在纺织厂应用,后逐渐进入公共建筑。当时空调机组外壳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结构,其空气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喷水室冷却去湿或用循环水喷淋加湿空气。
60年代开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与哈尔滨空调器厂共同研制了新型的空调机组,随着表冷器研制以及国外空调机组的引进,以后均采用由各种功能段组成的结构箱式空调。
1963年 我国开始研究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蒸发冷却技术是利用水蒸发效应来冷却空调用的空气。它在空调中应用的历史悠久。人们早就知道用水洒在地上冷却室内空气,工业通风中用喷雾风扇,空调中用淋水室(喷循环水)。将蒸发冷却技术作为自然冷源,替代人工冷源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1963年徐邦裕教授在“国外空调制冷发展态”论文中介绍了填料层蒸发冷却技术。蒸发冷却技术在60年代已在我国开始应用。
1965年
上海冰箱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三相电源的窗式空调器。
1965年 国内第一台热泵型窗式空调、第一台水源热泵空调机面世。
相对世界热泵的发展,我国热泵的研究工作起步约晚20~30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天津大学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从事热泵的研究工作,1956年吕灿仁教授的《热泵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前途》一文是我国热泵研究现存最早的文献,为我国热泵研究开了个好头。
60年代,我国开始在暖通空调中应用热泵。1960年同济大学吴沈钇教授发表了《简介热泵供热并建议济南市试用热泵供热》;1963年华东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冷气机厂开始研制热泵式空调;1965年,上海冰箱厂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制热量为3.72kW的热泵型窗式空调器;1965年天津大学与天津冷气机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水源热泵空调机组;
1965年 洁净空调起步
蚌埠净化设备厂与冶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研制出了由超细玻璃纤维制成的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几乎与日本在同一时期研制成功。
1966年
由上海第一冷冻机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七零四研究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与上海国棉十二厂联合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单效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
所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想装国产的没有。
所谓的喷水室冷却去湿或用循环水喷淋加湿空气,就是要加一个冷凝塔。这玩意儿现在还偶尔可以看到的。以前只有大型建筑才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