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一下贝叶斯公式 -- 天空不空

共:💬27 🌺1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是和发病率与疾病的危害性有关系的

发病率高的病,和发病率低的病,对于sensitivity和specificity的精度要求差很多。比如艾滋病发病率很低,所以需要假阴性足够低,假阳性多一点没关系。

新冠的发病率也算不上高,再加上传染性强后果恶劣,真正需要保证的是假阴性足够少,假阳性的问题可以用多次检测解决。说实话,假阴性只要能降低到0.001%,假阳性就算是40%也比两个都是1%的检测方法好的多。

通宝推:桥上,
家园 谢谢指点,再请教一下

我第一个例子确实隐含了一个假设,即对健康人口,与患病人口的检测准确率是一致的,都是99%。

而您的例子中,估计在实践操作中也是,这两个准确率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在试剂上市前,肯定也要测,测试的结果有几种可能性:

1. 已知是病人,检测有真阳性

2. 已知是病人,检测有假阴性

3. 已知是健康人,检测有真健康

4. 已知是健康人,检测有假健康

出现假阴性,与假健康,两者概率是可以不一样的。

我这个理解,应该没错吧?

家园 是的,这一次理解的是没问题的
家园 你说的是对的

假阳性有其他渠道解决,让假阴性散落在社会上,才是最大的隐患

家园 正好定义了sensitivity和specificity -- 有补充

Good goo study

Day day up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加个图补充下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见前补充 4518630
家园 你说的没错,这个specific其实是很关键的指标。

如果是accuracy。假设新冠的发病率是1%,那检测100个人,假设有一种试剂对每个样本都检测为阴性,那样的话它的准确度(accuracy)也有99%。可实际上这个试剂是完全没有指导意义的。

你假设的“‘准确度99%’的检测盒,100个阳性,1个错检测出阴性结果,100个阴性,1个错检测出阳性结果。”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我估计也没有这么高效的试剂。

我猜测可能会和F1 score有关系。

家园 放松些吧

这明明是一个技术帖。普鲁托同学用数学公式把楼主同学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公式的长处在于一目了然。短处在于过于简化。但这个简化是数学本身的特点。

你偏听出弦外之音了。

这个所谓的50%的概率的逻辑和戴口罩没有用的逻辑是类似的

斗争弦绷得太紧。

家园 中坜兄的问题击中了关键

就是正反测试误差对社会的效应是不同的,假阳性可以用隔离待查和再查一次来处理,对社会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假阴性的问题非常大,这个假阴性几乎导致今天西方社会防疫的全面崩塌。

中国对于假阴性的病人还会测CT,对于密切接触者还要隔离14天,这样的方法才能真正切断传染链。

将来西方哪怕到了70%以上的人感染过,如果不采取类似措施,面对输入性病毒感染,人群的偶尔集聚,还是会再次爆发疫情,最后到达全社会人人感染的局面。

说实话,我岁数不小了,人也胖,估计危险性不小,我对这种政策深恶痛绝。

家园 同理,假阴性的情况也可以导出公式,如图

还是那个假设:

1、试剂盒的敏感性为x

2、试剂盒的特异性为y

3、发病率为z

那么,一个检测为阴性的人,真正没得新冠的概率P是:

点看全图

也可以看出,敏感性x越高、发病率越低,概率P越大。所以,技术部门提高试剂盒的敏感性、摸排出发病率是要务。

============

回到那个50%的话题:

当准确度为 90%,发病率为 90%;

当准确度为 80%,发病率为 80%;

当准确度为 70%,发病率为 70%;

............

在这些情况下,一个人检测为阴性的人,真正没得新冠的概率只有50%,这又是在抛硬币

---------------

现在就是这样,不整点稀奇古怪、超出大家直觉的结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科普。不但读者不感兴趣,小编也不喜欢,总要暗示作者加点料。

PS:楼下燕人同学说俺太过简化。也是没办法,推导过程太多、等式太多都会降低可阅读性。

家园 我估计没人要看推导过程吧

楼主和你的定义很清楚。假设条件也说明了。

还有异议,真出乎我想象。

家园 真不是在斗争

算法是这个算法,做统计学的科普例子很好。但是拿这个数字说服大众不做大规模测试就错了,普兄没有这个意思,额不是指的他,而是之前不推荐戴口罩,现在又不建议提升测试量的所谓科学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