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保持“清醒”和“警觉”,是渡灾和避险的保命苻 -- GWA

共:💬58 🌺600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猜测有同感

“。。。也是一边骂娘一边写。。。” 我也有感觉,河里不少颂圣派会漏出良心一面,每个人本身多多少少有矛盾纠结,只是工作不得不做。

家园 这就是对新冠危险不合理估计造成的

如果传染上,到底多大概率死,多大概率失去劳动能力,大家是一团浆糊。如果是相信我国统计数字4%左右,根本不会这么做。大家都当成鼠疫、sars那种接近50%(死亡+残废)率去防的。在欧美很多国家有类似的事件,就是中风、心肌梗塞等病人怕染上新冠不敢去医院,结果死在家里。就是错误估计新冠死亡率高于自己的疾病的结果。但是拿到正确的数字,特别是能用数字去思维,对大众是很难的事情。

家园 这位朋友,情况是这样的

中美之间的民间言论,唯一意义是国内维稳效果,同仇敌忾的共识很重要,至于斗不斗争,如何斗争,两国元首自会打电话解决,所以,言论的客观和逻辑,不须要,也没意义,核心是将美国这个敌人+SB+一摊烂泥。。。这个靶子竖起来,客观和逻辑讲多了,会坏了维稳效果。比如病毒来源,谁的锅,西西河即使100%有真相,但好朋友在电话里如何解决是另一回事,天晓得,也许与真相一毛钱关系没有,所以真相本身也是毫无意义的。上次中美贸易协议,西西河说了半天,至今也没个主流看法,无所谓,维稳效果达到了就好。

p.s. 这贴本来不想跟,刚看了别的贴忍不住又跟了,人心有矛盾纠结,颂圣派如是,贩戎也如是。

家园 不同意

我印象中你也是左派立场。你这个说话方式发热得很。

家园 能理解但是不同意

你说的不错。我对国内了解不多。家里老人都有退休金。我父亲每天通过微博给我发“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消息。我特别能理解他。他在农村长大,每天走长路去城里上学。放学后回家打猪草和各种活计要做。当兵后努力工作也只能偶尔“改善生活”(我想这是军队常用语)。现在各种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英国他也来过两次。他不感谢党不感谢改革开放,还能向谁表达感谢之情呢。那种为国家自豪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不仅他这样的有真正旧社会经历的。我认识一位文革时被迫害的革命军人的女儿,对毛主席和文革那个厌恶。她屡次向我们推荐回国时要做高铁。她为国内的发展和进步是真心地赞赏。

西西河有些个颂圣派,都能叫出名字。我在这儿久了。知道他们是真人而不是程序。所以我说他们是真心实意的。就是这个认识水平。

还有几个资本家阶层的,在现制度下如鱼得水的。他们也是真诚支持这个双轨制度。

要说西西河没有专业发帖的,应该不会。

我想西西河没有真的社会底层。你也不是。

家园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历史长河看,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确实长期逆来顺受,到解放前的山东农村,还有地主初夜权的风俗。但是,新中国也建立了不是?就是旧社会的漫漫长夜,历代也都在更替不是?还不是一样的人民。

就像有的水,常压超过一百度也不沸腾,一旦扔进去一颗沸石,就会暴沸。缺的就是那个种子:“陈胜吴广”。

不须放屁,试看天翻地覆!

家园 阶级不是看财富多少

而是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我们在生产中是劳动者,劳动成果被资本家占有,就是无产阶级,纯粹的。当然,有些管理层,自己付出劳动(管理功能),也部分占有被管理者的劳动成果,或许算是模糊的。我们这种社会生产食物链底层的,不管是年薪百万的码农,还是食仅果腹的杀老鼠千老,还是出租司机、京东快递,都是纯粹的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是最彻底的,因为我们能失去的只有锁链。

反而农村里有半亩菜地农民,虽然日子苦,可也是小资产阶级,可怕他那半亩地丢了呢。

家园 事实胜于雄辩

现在可见我这个题目是取对了。英国首相进急救室了。

想了,不等于说。说了,也不等于做。一切结果,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写出来,说出来和等出来的。

家园 还是组织上的问题

就如同国内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根本上说和当年的志愿军性质差不多,除了个人原因,更重要是组织和导向。。西方是没这个机制的,个人中不乏有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但很难形成合力,基本是区域各自为战,医护人员各自为战,社区个人各自为自己负责。。平时没事,遇到这种需要上下高度统一行动的疫情,有10%的人不听劝就足够崩盘的了。

再有国外的志愿者,是要个人担负更大责任与风险的。国内的话,除了道义因素,在事后个人的发展上是有很大加分与实际名利加分的。。要是没这个统一的组织者,估计情况也和国外差不多。

归纳起来,核心真还不是文化原因,更多是机制原因,尤其是有统一的组织运筹。

家园 只是宣传而已,只到位了2,30人
家园 王辰就很清醒

最近王辰有篇讲话,在关于未来疫情趋势上,他这么说,

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14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这番话足以令人警醒。

目前看境外疫情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最后大概率都要往群体免疫的路上走,即要感染的感染,要死亡的死亡,剩下的,扛过去的自带免疫抗体,然后该干嘛干嘛。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国家,采取严格的管控隔离,搞全民保护,虽然避免了大量的人员感染病亡,但全体国民依旧是脆弱的易感人群。

一个是残酷的大浪淘沙,短期付出巨大损失,一个是珍爱国民生命的全民保护,却要付出长期代价。千日做贼可,千日防贼难,这种要命的碰到不要命的,可能是将来最窘迫的形势。

王辰的这个讲话,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落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在同一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成立这样的研究中心,不知道是不是持久战的准备。

估计高层还在看疫苗的进展,不过保险起见,当做两手准备,各地的医疗资源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家园 再聊一聊“冷静”

再聊一聊“冷静”

不知道这个现象,别的人是否存在。我是有时会自己犯昏的。

还是举例子说明。

近来信息爆炸,我在半夜偶醒时会翻看一下微信,有时感到触动,就会信手回应几句。(这个是工作习惯,带着小本子,记一下突发的想法来备忘)

其实在那个时间段上,人还处于半醒半睡的状态,是最不容易保持“冷静”的。等事后会发现“失言频频”:有的文不对题,有的插语突兀,最坏的是忘乎所以。

我现在下决心,要在不适当的时间和状态下“戒网”!

还顺便说明一个情况,这是自己开始意识到了的:

我发现自己的文字的“卖弄”之嫌,来源于错打正着。

我打中文奇慢,这个瓶颈无力突破。但是有的输入法可以偷巧,按四个拼音字母,就有一串“成语”可选。为了不打断自己的思路,我一直选择这个“捷径”。就产生了自己的坏文风。表现得老气横秋,言不达意,眼高手低等等。

请朋友们都见谅。

不过我还觉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需要中间力量的。

他们可以帮助维系两个极端的交流,也会是缓冲器来防止损害。

在信息爆炸下和那些特殊时期中,必须有人敢这样做。(因为他们是最不讨喜的,夹在中间的味道并不好受)。

当然,如果丢失了原则性的一昧“中间化”,实际上是另一种“极端”的伪表现。

我觉得,底线必须坚定,方法可以灵活,语言也可以在强硬和柔和里酌情处理。

“冷静”真的是既难拿捏,又是非常必要的。

愿与朋友们一起在实践中探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