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中国社会革命要提前了 -- 马滑霜浓夜归去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如果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末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REPUBLIQUE CHINOISE 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 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
不过马克思明显低估了建立新社会的难度。将来美国搞社会主义革命,没准只不过是替中修摸石头而已。能行的措施被中修采用,不行的自己硬吃损失。
如果提供全民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属于极左路线,只能说明中国现在走在极右的路线。
下面就需要大规模流血、牺牲来唤醒中华民族。
如果真的按照马列时代的左派标准,你家桑德斯这叫妄图在一国之内实现社会主义。是修正主义,也是空想。
2016年的时候我就觉得桑德斯当选对中国最有利,川普次之。现在成为可能了。面对川普,中国需要战而胜之。面对桑德斯,中国躺着就能赢。
更何况既然免费分房子了,我要那么多钱干啥?现在挣的钱,一大半都贴在房子里,还要做牛做马背几十年房贷,我图啥?
拆了最好。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您显然深入思考过这一类问题。完全同意现在的教育模式源于旧时代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这次遍及全国的疫情强迫大家开网课,也许真的能成为教育模式改革的挈机。如此,善莫大焉。
另一方面,现代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以外,还发展出了别的”功能“。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可以表明一个人过去的努力和成功。用人企业会选择某一类学校招人,因为学校已经替他们选过一次了。这些,不论对错,是现实存在,不是简单废除高考就可以取代的。看美国的情况,”高考“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了,但是考生还是拼命要进顶尖大学。不能比分数,就比体育成绩和社会活动,去年就爆出家长贿赂教练的丑闻了。
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在现实情况下,废除或削弱高考对谁有利?答案是对有钱,有社会关系的人有利。美国人就说花二十万上名校是丑闻,捐两百万,你就是荣誉校友,孩子入学完全合理合法。所以高考作为中国普通人家孩子的进身之阶,是不应该轻易放弃的。遗憾的是,各种分地区考试,自主录取,已经走在削弱高考的路上了。
不是啥新东西。但不是说这个目前不好,这个东西目前对美国人民很好,要真成了,也会对中国人民很好。
但是这个东西成不了,不是桑德斯能不能当选的事情,而是社会进步需要阶级斗争。而桑德斯和民主党没意愿和能力带领美国人民开展阶级斗争。美国人民也不会自我组织开展。而美国资本的力量又异常强大,在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法律(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框架下,有无数种方法让桑德斯的政策变成空口白牙的嘴炮。
奥巴马上台时的“change”喊得山响,结果在美国做成了什么社会改造?所谓的穷人医保都是个笑话。真正快做成的而且有效的政策,反而是合纵围堵TPP的对外方针,因为后者和美国资本利益一致。
人民必须作为力量的一方面,有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才能在政治上获得话语权和利益。不然就是一种被代表的抽象。西北欧的社会主义源自小国寡民和欧陆革命的历史光荣传统,是他们人民自己争取到的,这点美国人民还没有经历过。
至少穷人看得起病?
这是哪个位面的中国和医疗改革?
忍不住转一篇
方舱医院是公益性的,这是决定舱内医患关系的基础性原因。
从病人的角度看,由于不再担心医生会利用自己的疾病赚钱,所以对医生的信任感大大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猜疑消失了;
同时,病人还会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尽量自己克服困难,努力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看,病人的信任、尊重与友好,使自己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大大增强,所以会更加友善、耐心地对待病人。
由此,医患关系进入了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不说别的,没了名校,哪里来的名教授?没有名教授聚集,怎么去录名课?
需要取缔的是那些烂校,以及中不啦的学校。让各大名校自己去拿公开课竞争。你的课程越好,时间长了外面读你公开课的社会学生就越多。举个例子,假设一下北大的计算机课一拉出来50万学生选课,清华的300万学生选课,一看就知道清华的水平比北大高。而这个社会效应又可以反哺回学校。比如清华的水平高,宣传说自己计算机课的学生数是北大的五倍,鄙视死北大计算机系,那自然想去读的人也越多,考上了清华计算机系的天才可以反过来鄙视只考上了北大计算机系的天才。同样的,精英阶级也会更想孩子去清华。这样让精英们带到优秀学校的资源,又可以反过来让学校的公开课程水平更高,社会学生收益更多。这就是一个互相竞争的正循环。
在这个系统下,高考可以保留,但是需要参与的人数大大降低。可以把高考变成现在公务员考试或者司法资格考试类似的小众考试模式,考中的人可以上现实中的名校课程,去北京上北大清华或者是去合肥上中科大。而不考高考的人可以去上公开课。这样分流了以后,考高考的是少数人,就如同今天当官是特权阶级,但考公务员的也是少数人。也没见因为大多数人不考公务员考试就导致社会崩溃了。而社会学生学完后去社会上找工作,反正企业看的是能力,文凭只是个敲门砖。以前全民高考的时候也有很多高分低能的人,现在变化后并没有改变多少,其实工作几年后是驴子是马也都溜出来了。
实际上在今天的社会,名校效应对于平民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以前可能还有点用处,大家还讲同学情谊。现在,你是平民,就算在北大清华和常委的儿子是同学,最后难道你爸就成了常委了?现在同学之间因为家庭层次不同而分层的现象很常见。其次,精英们在学校外难道就不社交了?同样都是清华北大一个班的同学,最后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还是起了最大的作用。在学校的几年,只是天南海北的人偶然碰到了而已。毕业也就各靠各了。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真正牛逼的精英家庭的孩子比尔盖茨,老爹是名律师,老妈是IBM董事,人家上了名校一年觉得没啥意思,就辍学自己干了。最后靠他妈把IBM的DOS合同拿到手,挖到第一桶金,根本就不靠哈佛的助力。
而反过来,如果非名校们改变服务对象,节省出的社会资源,用到名校上,可以让名校的科研能力更强,教学水平更强,有益于社会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因为中国人传统的认为科举是正道,高考是现代的科举,而高考就应该像科举一样绝对公平,同时高考分数高低决定你上的学校如何。这一条逻辑链下来,所以才导致中国人觉得上好大学的人水平高。而这本来就是个因果相反的逻辑错觉。
这个就如同困难时期我们需要粮票,因为粮票可以让人公平的分到粮食资源。但是如果有人认为是粮票喂饱了人民的肚子,那就是逻辑错觉了。因为真正喂饱肚子的是粮食,粮票只是分配粮食的工具。真正资源富足的时代,反而是不需要粮票的。高考本来就是个用来分配教育资源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也不是教育资源本身。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富足到浪费到狗身上都不心疼的时候,这个工具也就不需要了。就像现在的人让自家狗吃酱肘子,谁会说什么?但是放到60年前,估计会让愤怒的群众打死。
如果高考变成一个小众考试,大多数人都是上了社会大学的人,企业想挑也没什么挑头。人家名校的毕业生还挑企业呢。就如同今天如果我在招聘会上跟应聘者说我想招常委的儿子给我打工,人家会直接鄙视我说:你以为你是高盛摩根啊?所以普通人最后还是得拼能力,而精英们现在就算不高考,也可以直接去美国上名校。改不改变完全没什么区别。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