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Spong:论马太福音当中的摩西形象 -- 万年看客

共:💬2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John Spong:论马太福音当中的摩西形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kD3btnBok&list=FL3RezzS-A7eu0NV9aDxzpdA&index=26&t=2513s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知道答案的请举手:东方三博士前来觐见耶稣时的坐骑是什么?有人说是骆驼吗?回家看看新约马太福音第二章,要是能找出一头骆驼我赔给你一百万美元。骆驼是怎么冒出来的呢?骆驼来自以赛亚书60:6,也就是三博士故事的原型:“成群的骆驼,并米甸和以法的独峰驼,必遮满你。示巴的众人都必来到。要奉上黄金乳香,又要传说耶和华的赞美。”每次我讲到这段经文都有人插嘴:“没药跑哪去了?”经文中提到的访客来自示巴。犹太人一听到示巴这个地名就会想起另一个故事,另一位来自示巴的王族也曾拜访过另一位犹太人的王。然后他们就会找出示巴女王拜访所罗门的故事,没药则是女王带来的礼品。以上情节全都不是历史,而是犹太人的故事再创作。

我再问一个问题:东方三博士是几个人?我们都习惯了将他们统称三博士,但是在马太福音第二章里根本没有提到博士的人数,只提到了他们带来的礼物:黄金、乳香与没药。既然礼物分为三大类,那么送礼的人也肯定有三个。其实还有第四位博士,但是他带来的礼物是水果蛋糕,于是我们就把他给遗忘了(笑声)。

今天我想要做的是追踪马太福音当中的摩西形象,从而说服大家相信马太这位犹太作者借用了摩西的事迹来讲述拿撒勒的耶稣的生平。他写得不是史书,他的文字不是目击记录,而是基于个人发挥的绘像。摩西的重要性开始于耶稣降生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再次表明了字面主义无法理解这段故事的叙事。昨天我们提到,在圣诞演剧当中我们总会以路加的叙事线开场,然后在演剧结尾引入马太的博士们,并且将三博士带到马槽旁边——尽管马太福音里面根本没提到马槽——然后他们就退场了。但是东方博士故事的圣经渊源其实要比一般人的认识深得多,并且与摩西大有干系。所以请允许我讲解一下博士们在圣诞演剧当中退场之后的情节。

起初,博士们似乎在一颗具有GPS导航功能的星星的引导下去寻找新生的犹太人之王,但是星星的导航功能出了故障,于是他们就跑到了耶路撒冷的希律王王宫里,问道:“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希律王的思想比较老派,他认为假如自己的王国里出生了一位犹太人之王,那肯定是他的儿子,可是当时他并没生孩子,因此有点犯糊涂。他让手下人去查阅犹太教经文,发现了先知弥迦的预言:“伯利恒啊,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这条预言校正了博士们GPS导航系统,然后他们又跋涉了六英里,从耶路撒冷来到了伯利恒。当时伯利恒只是一个三百来人的小镇。博士动身之前,希律王叮嘱他们:“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想想吧,他的王位面临着威胁,可他却要委托一帮不知根底的外国人担任调查员去查明情况。这可不是正常国家元首的做法。但是马太本来也不追求合理性,他这是在为摩西的故事布置场景。

于是博士们在乡间土路上跋涉了六英里,跟着星星来到了这个三百人的小镇,然后星光就不偏不倚地照在了一栋房屋的屋顶上——这打光技术都快赶上肯尼迪机场了。然后博士们翻身下骆驼,进到屋里,献上黄金乳香没药,然后因为夜色已深就睡下了。他们在梦里受到异象警告,因此没有回到希律王那里,而是绕路返回了家乡。几天之后希律王才意识到自己让博士们给涮了,恼羞成怒之下“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其用意自然是干掉这个新生之王。显然希律王并不知道耶稣的具体出生地点。但是假如一个三百人的小镇里发生了星光直照屋顶的奇迹,那么在镇子里随便找人一打听就能知道该去哪一家下手——你要是不懂这条道理,那你显然没有在小镇生活过(笑声)。这批遇害孩童还有个学名叫做神圣的无辜者。

这场屠杀当真发生过吗?每一位犹太读者一看便知这是摩西的故事。摩西出生的时候,邪恶的法老同样杀死了全国的犹太婴儿来消灭未来的犹太人解救者。马太化用了摩西的故事来介绍耶稣,因为这是他的文化根源。不过如果你是个对于犹太教经文与传统一无所知的外邦人,很可能会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故事,这样一来就全错了。总之,摩西就这样进入了马太的耶稣叙事。接下来到了马太福音第三章,讲的是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如果你是犹太人,那你肯定很熟悉一项犹太传统:历史上的犹太领袖经常具备号令水体的权柄。最著名的事例自然是摩西分开红海。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就算没看过出埃及记的原文,也至少看过塞西尔.戴米尔导演的《十诫》。这部电影每重映一次都会让圣经学术研究的进程倒退五十年,更不用说男主角查尔斯.赫斯顿还干过美国步枪协会的主席(笑声)。根据犹太教传统,犹太领袖彰显上帝与自己同在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具备号令水体的权柄。摩西分开了红海,为以色列子民开辟了逃命的生路。但是这个故事不仅讲述过一次。在旧约约书亚记当中,犹太人准备攻打进入迦南地的门户重镇耶利哥。在约书亚的军队与迦南地之间横亘着一条约旦河,于是约书亚号令军队在约旦河水里站住。你们猜怎么着?红海分开的续集上映了。“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停住,立起成垒,以色列众人都从干地上过去。”你们觉得究竟是此等神迹当真发生过两次呢,还是说犹太人很清楚套用摩西的模板来讲述约书亚的故事能表明上帝同样与约书亚同在呢?

接下来在列王纪里出现了新的以色列英雄,名叫以利亚。在他大限将至之际,以利亚带着他选定的继承人以利沙前往荒野与上帝相会。两人来到约旦河边,“以利亚将自己的外衣卷起来,用以打水,水就左右分开,二人走干地而过。”这是红海分开第三部。接下来“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就乘旋风升天去了”。以利沙留在了人间,手里只有一件以利亚的遗物,就是他的外衣。他拿着导师的外衣往回折返,要成为下一任的以色列先知。在回程路上约旦河再次挡住了他的去路,于是“他用以利亚身上掉下来的外衣打水。打水之后水也左右分开,以利沙就过来了。”这是红海分开第四部——《洛奇》系列拍续集也没这么个拍法的(笑声)。这其实是犹太人的叙事传统:与摩西同在的神也与约书亚同在,与以利亚同在,与以利沙同在。犹太读者一看便知,不懂历史的外邦人则难免产生误解。

所以说马太怎么处理圣经当中第一个关于成年耶稣的故事呢?他让耶稣也来到了约旦河畔。他想将耶稣塑造成为比起所有古代犹太英雄更伟大的存在,上帝与他同在的程度甚至要超过摩西。鉴于摩西的英雄事迹过于伟大,犹太读者肯定很难想象超越摩西的神迹会是什么样子。于是耶稣没有分开约旦河水——那也太小儿科了,这一招已经不新鲜了。耶稣一出手,“天忽然为他开了”。天上有什么呢?犹太读者肯定知道,上帝创世第二天“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耶稣分得不是地上的水,而是天上的水。摩西至多能分一下红海而已,当场就被比了下去。马太这是在利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耶稣分开天上的水之后,“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流水在希伯来传统当中历来都是上帝的灵的代称。与此同时“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上帝其实挺没创意的,祂这里化用了以赛亚书43:1,“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马太这是在绘制画面,这一幕并不是对于历史事件的目击描述。这是全新且更伟大的上帝体验。犹太作者马太试图向犹太读者描绘一位犹太耶稣,从而将耶稣塑造成为希伯来民族的新一代领袖。

耶稣的降生暗合了摩西的身世,耶稣受洗暗合了摩西分开红海。那么摩西分开红海之后还有什么事迹呢?他带领以色列人在荒野里游荡了四十年,期间一直在探求身为上帝选民或者说约民的意义。曾任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曾经半开玩笑地抱怨道:“摩西在荒野游荡了四十年,最后挑选了中东唯一一块不产石油的地皮落脚。”(笑声)女权主义者们对此也有说法:“摩西游荡四十年也是难免的,因为男人开车从来不问路。”(笑声)那么马太安排耶稣干什么了呢?他让耶稣在荒野里游荡了四十天。由此可见上帝与耶稣同在的程度远胜于摩西,因为摩西花了四十年才完成的任务耶稣只用四十天就完成了。马太这是在绘制图像,是在诠释体验。眼看着摩西的阴影如何逐渐清晰起来着实很迷人。

再说一点。耶稣在荒野经受的三项试探分别是什么内容?马太没写之前谁也不知道。马可福音只是提到了耶稣在荒野游荡四十天并且受到魔鬼试探这个情节,却没有指明试探的内容。马太则在公元九十年左右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根据马太的说法,三大试探内容如下。首先魔鬼让耶稣将石头变成面包,从而解除天下人的饥饿。根据马太的叙事,耶稣通过引用希伯来经文抵挡了这次试探:“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魔鬼的第二次试探是让耶稣去试探上帝。魔鬼将耶稣带到圣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显然不管是谁都能引用经文,魔鬼也不例外——“‘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又用一段经文抵挡住了这一轮试探:“不可试探主你的神。”第三轮试探,魔鬼突然将耶稣传送到了全世界最高的山顶——看到这里你肯定得知道这段描写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了——将世上的万国荣华都指给他看,并且试探道:“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耶稣则第三次引用妥拉经文,“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这就是马太引入圣经传统的三次试探。

这段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莫非是马太自己想象出来的吗?你要是看看摩西在荒野游荡四十年的经历,就会发现在此期间摩西经历了三个重大时刻。首先,犹太人在荒野里缺少食物,于是摩西向上帝祈祷,上帝降下了吗哪来喂养饥饿的以色列子民。其次,摩西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名叫米利巴的地方,荒野里没有水喝,于是百姓与摩西争闹,摩西只得用杖击打磐石,水就流了出来。上帝没有让摩西失望,的确提供了水源,但是上帝并不太高兴。摩西本不应当试探上帝,于是他遭到惩罚,生前无法涉足迦南地,只能登上尼波山的山顶远眺一下,因为他违反了希伯来传统的最根本原则:凡人不得号令上帝行事。再次,当摩西带着十诫石板从西奈山上下来的时候——按照塞西尔.戴米尔在电影里的设定,十诫是上帝亲自用燃烧的手指划出来的,当个字面主义者真是太省心了——山下的犹太民众因为摩西久去不回而陷入了恐慌。他们想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一个不会抛弃他们的神。于是他们铸了一只金牛犊,并且围着牛犊高呼道“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此情此景气得摩西大发烈怒,把两块石板扔在山下摔碎了,由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一口气打破全部十诫 的人(笑声),不得不再次上山另外领取一套十诫。犹太人崇拜了上帝以外的东西。所以摩西经历了粮食短缺、试探上帝以及崇拜外物这三件事,与马太福音里的三次试探完全一致。“将石头变成面包吧耶稣,从圣殿顶上跳下去吧耶稣,跪拜我吧耶稣。”三次试探是摩西故事的再现,因为摩西是马太叙事的基础。马太借助摩西的故事诠释了耶稣的生平,他写得不是传记,每一位马太福音的犹太读者都很清楚马太在干什么,因为他们很熟悉相关的背景知识。

摩西的生平当中还发生了什么大事呢?他登上了西奈山,领受了妥拉经。马太让耶稣做了什么呢?他也让耶稣登上了高山,不是为了再去领受一套新的妥拉经——因为根本就不会有新的妥拉经——而是对原有的妥拉经做出了诠释。这套诠释将律法的关注点从行为转向了动机。我们将这套诠释称作登山宝训。登山宝训的情节仅仅出现在马太福音当中,其他三部福音书里都没有。路加福音倒是提到了登山宝训当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是耶稣发布这些内容的地点却是在平原上。上次我去以色列旅游的时候,导游带我去了耶稣宣讲登山宝训的那座山,还指明了耶稣当时的站位。他们甚至就连三博士呈上黄金乳香没药时的站位都搞清楚了。导游本人对圣经的熟悉程度倒是未必有多高,但是对于旅游业来说这种事肯定是越可靠越好。比方说加利利海附近其实并没有一个名叫抹大拉的村子,但是很多游客都觉得应该有这么个村子,因为抹大拉的玛利亚来自这里。于是以色列当局就修了一座抹大拉村好让游客们在这里花钱。旅游*行业对于耶稣故事的影响的确十分显著。

总之,马太让耶稣登上了另一座山,对律法进行了重新诠释。只要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耶稣在山上的言论涉及了全部十诫。但是为了理解这一点,你必须首先理解犹太传统文学。在逾越节之后,下一个重大犹太教节日名叫五旬节或者七七节。这个节日发生在逾越节之后五十天或者说七周零一天。那么犹太人如何庆祝五旬节呢?他们的庆祝方式是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诵经,一共分为八轮,每轮三个小时。犹太人专门为五旬节创作的许多歌曲。当然如果你要全天二十四小时颂唱不停,那么你的歌曲数量也肯定不能少。谁知道这其中最长的一首歌有多长?那是诗歌一百一十九号,一共有一百七十六行。这首赞歌的主题是颂扬妥拉经的美好与神奇,其中几乎每一句歌词都涉及了上帝的律法、诫命与规则。这首歌一开篇是八句歌词组成的引子,其中两句的开头是“有福了……”这首歌总共分成八章,二十四小时诵经当中的每一个三小时段落都能分到一章。

耶稣当真在高山上布道过吗?根本不可能。登山宝训完全是根据一百一十九号颂歌改编的。这段布道一开始耶稣同样念诵了八句话组成的引言,每一句话都带着“有福了”。我们将这八句话合称做真福八端。登山宝训的剩余部分则是对于真福八端的评论,同样分为八部分。不过各部分的排序与真福八端的排序正好相反,第一部分评论的是第八条真福,第二部分评论对应第七条真福,第三部分对应第六条,就这样直到第八部分才对应了第一条。总之整套登山宝训都是对于一百一十九号颂歌的化用,旨在让耶稣的追随者们体验一下五旬节的感受,并且将五旬节纳入基督教背景下——只不过当时他们肯定不会使用基督教这个词——为的是奠定耶稣与五旬节之间的联系。

五旬节并不是马太涉及的唯一犹太节日。他将全部主要节日都涉及了一遍,或许还捎带上了几个次要节日。所以耶稣要在逾越节之后被钉上十字架;所以登山宝训要化用五旬节的颂歌内容;所以施洗约翰要在犹太历新年前后登场;所以耶稣洁净与治愈病人的故事发生在赎罪日的背景下;所以耶稣要在庆祝秋收的住棚节的第八天讲述种子落在四种环境里的寓言,麦子与稗子的寓言,以及芥菜种长成大树的寓言;所以马太笔下的耶稣要改变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并且与摩西和以利亚谈笑风生,因为圣殿在公元70年已经被罗马人毁坏了,如今耶稣就是新的圣殿。圣殿是人神交汇之所,既然圣殿已经被破坏了,马太与耶稣追随者们——他们全都是犹太人——都认为耶稣应当成为人性与神性的全新交接点。在耶稣的时代,摩西已经死了一千二百年,以利亚已经死了八百年。摩西象征着律法,以利亚象征着先知,两人是犹太生活的两大支柱。而耶稣则与律法和先知结合在了一起。因为马太讲述的是一个犹太故事,自然要依靠犹太符号来理解自己的耶稣体验。

摩西的阴影渗透了整部马太福音。在摩西降生之初与耶稣降生之初,都有一名邪恶的国王想要杀害上帝承诺给选民的拯救者,这位拯救者则奇迹般地死里逃生。耶稣的受洗再现了摩西分开红海,耶稣的荒野四十天重演了摩西的荒野四十年,摩西经受的试炼成为了耶稣遭受的试探,摩西在高山上领受了律法,耶稣在高山上领受了对于律法的诠释。登山宝训里说的很明白:“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这是摩西十诫的第六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换句话说杀戮源于仇恨,仇恨与杀戮同罪。所以要想对付杀戮,首先就要对付导致杀戮的深层动机。这样一来律法就得到了内化。耶稣与摩西也被摆在了一起进行对比。 “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奸淫开始于色欲、焦虑与不安全感潜入人心的那一刻,要想对付奸淫,首先也要对付导致奸淫的深层动机。待到登山宝训结束时,耶稣评论了全部摩西十诫。因为马太笔下的耶稣就是新一代的摩西,每一位登山宝训的犹太读者都能轻易看清这一点。

此外在今天早上的祷告当中,我们一开头是这么说的:“正如救主耶稣教导的那样,我们大胆说……”接下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主祷文。主祷文首次亮相正是在登山宝训当中,这是公元九十年代的补充内容。我认识的圣经学者没有一个人认为主祷文是耶稣的原话,否则的话这段内容怎么会在九十年代之前一直遭到忽视呢?保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51年到64年,他压根没提到过主祷文。马可的创作时间是七十年代初,他压根没提到过主祷文。路加借用了主祷文内容但是进行了大幅删节。这段祷文倘若真是耶稣的原话,谁敢随便删改?至于约翰更是完全无视的主祷文。这段祷文倘若真是耶稣的原话,福音书作者胆敢将其遗漏在外吗?我们的理解都太字面了。如果我们既要遵循字面又要确保精确,我们就该这么说:“正如基督教会教导的那样,我们大胆说……”

主祷文的祈祷内容是希望天国早日降临,这段祷文对于耶稣的看法直到耶稣去世后很久才发展起来,但是我们依然还在延续着此类对于圣经以及教会经文的无知理解。你要是打算矫正错误,必然会惹恼许多人。倘若上帝本尊出现在当年我做主教时管理的教堂并且宣布,“我希望今后周日上午的礼拜活动从十一点提前到十点半”,台下会众里面肯定有人会站起来说:“主啊,我们这座教堂不是这么办事的。”(笑声)人们会向自己熟悉的行为模式倾注大量感情,假如你想更改这些模式,在信众们看来就等同于妄图更改上帝本身。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不就是拜偶像么,教会里面尽是这一套。主祷文通过登山宝训进入了基督教传统,主祷文的中心思想的确与耶稣的教诲相一致,但是耶稣肯定从未爬上过高山来宣讲真福八端与后续评论。犹太读者对此肯定不会产生误解。

但是到了公元150年前后,基督教运动当中几乎已经一个犹太人都没有了。此时的基督教运动已经成为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外邦人运动。这些外邦人不是坏人,但是他们的确不理解奠定福音书内容的犹太传统。他们不懂希伯来经文,不懂希伯来的传统崇拜方式与故事,因此他们按照字面方式理解了这些故事,将福音书当成的传记与目击报告。别忘了,任何出现在事件发生两三代人之后的文字都不可能是目击者报告,更何况福音书使用的语言耶稣本人从来没用过。而我们的教会时至今日依然在体制化地宣扬这种误解。我不知道你们的教会怎么办事的,反正在我的教会里,会众们祈祷时总会双手将福音书举高,就好像福音书本身是值得崇拜的对象一样。想要研究一本你理应崇拜的书可是很不容易的。读完了福音书之后我们还要追加一句:“这就是我主的话语。”真的吗?

……

我们不想将圣经里的一切负面内容都归咎到上帝头上。圣经传达的信息远比字面更加深刻。这条信息告诉我们,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一切生命都是爱。这才是耶稣故事的本义。你所做的任何事,你成为的任何人,不不能让你被上帝之爱排除在外。这就是相信圣灵的意义。神学标志并不能从表面加以理解,而是指向真理的路标。基督教的故事远比我们大多数人眼目所见的更加伟大。我们必须呼吁人们接受这条信息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反犹主义就会消亡,针对穆斯林的异教徒谩骂就会消亡,将女性视作二等公民的偏见就会消亡,针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就会消亡。因为四部福音书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最恰当地概括,也就是约翰福音10:10,“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马太将一整套犹太符号精美地编织进了这个故事的背景当中,呼吁我们看穿文本表面,感受到这种体验的真正力量。我认为这是一本伟大的福音书。当然,我充分承认全部四位福音书作者的功绩,因为他们让我得以辨识生命意义的不同侧面。我希望我的发言能促使大家接下来多提几个问题,谢谢。

通宝推:大山猫,可爱的中国,桥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