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转帖-中国数据库领域的一颗钉子是怎么被拔掉的? -- 投桃报李
总不能功劳归他,错误就是集体智慧?
既然是总设计师,比方说飞机,高性能当然是他的功劳,老是漏油也是他的责任。顶多说一句瑕不掩瑜,逃是逃不掉的。
你确定人家大巴有空调暖气?这大巴搞不好是50、60年代生产的。且不说这些,我2005年在哈尔滨,零下21摄氏度,还坐过没暖气的大巴。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银行一说起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涉及政治稳定
那谁敢瞎搞创新?
创新好了那一丁点收益和失败的代价一比,一般都不敢尝试
原因在于这玩意儿变化实在太快,就咱这央企的决策反应速度,比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快不了多少,和互联网企业那种日新月异的开源软件新玩意儿,根本不是一个路数的
央企擅长的就是计划经济那种东西,按哲学的那套讲,就是已经脱离了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的东西,想搞集权搞垄断也容易,都搞明白了嘛
可互联网不一样,还没搞明白呢,咋搞统一?今儿统一到Oracle数据库了,明儿MySQL出来了,今儿想在机械硬盘上搞垄断,明儿SSD出来了
这种创新速度国企央企跟不上,所以中兴还有国企底子就不如人家华为,浪潮楞没干过联想,互联网+一票公司,没一个国企央企。就连民用汽车,国企央企也干的不咋样
国企央企有自己的适应范围,等云计算这种万一稳定下来了,央企应该凭资金实力可以分一杯羹的
国企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如果领导肯干愿意创新,那么才有资源有可能创新
互联网这些是有机会自下而上搞的,有几个人有了想法有了积累自己开公司干,比如国内的TiDB如今干得也不错
银行钱多也不在乎
阿里巴巴实在是业务量太大,都用Oracle+小型机,那等于是白给人IOE打工了
所以银行没动力搞新数据库用新数据库
而阿里巴巴有这个动力有这个需要搞
国产数据库也不能全怪大家不支持,华为的GaussDB,现在吹得很火,当年有个银行在国产化浪潮推动下试用来着,结果把运维人员坑够呛,最后还是换回Oracle了事
通常一家IT公司数据处理能力高低完全可以从他们商业化的虚拟服务器水准高低上能看出实力的。国内最牛逼的就俩家 阿里与腾讯 恰恰这俩家也是做在线支付的。
亚麻的虚拟服务器有朋友用过评价不错,不过亚麻似乎从没经历过阿里双11级别的那种实况“压力测试” 所以 不好评价这俩家水准高低。
有的是不动脑子,被骗。有的是骗子同伙、同行、同志。
我的感觉大抵是后者。
如果确实是后者,那就还好。
,这没有错;厂家吹牛一点,也没有错。
但您内行吗?!通过本贴,就我的经历,您应该不是行家里手。
他认为oracle在帮中国培养工程师,以后不想这样了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oracle当年在中国招了那么多好学生,相当大的一部分在oracel干着平庸的工作最后荒废掉了。他们是帮中国浪费了人才而不是培养了人才。 当然外企差不多都这样,也不会把核心研发放在中国。
我认识的那些当年去了外企的好学生,不想混日子的全都跳到私企或者自己创业了
不就是短时间内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要求嘛。一个小程序就可以同时产生几百万“虚拟用户”的访问要求发向数据库服务器。只要多增加计算机联网,模拟上亿用户完全没问题。
搜了一下,他是1997年1月来中国,上长城,网上显示北京1月平均最低气温零下8度,长城在野外,冷点,算零下15度吧。
97年的所谓大巴可能不是现在的豪华大巴,连暖气都没有,很可能更没有空调。但车上毕竟暖和点,算零下10度吧。俺们东北小时候早上上学,坐公交车,别说暖气空调了,窗户不漏风就不错了,人多挤在一起也不冷,人少活动活动也不冷,就是冻脚。
我觉得正常不至于冻哭,可能是为了拍片,穿的单衣,没带棉衣,或者为了等他,不让孩子穿棉衣,才会冻哭。
我猜当时并没有零下二十几度那么冷,可能他找的孩子太小了,又没有老师和家长跟着,连冻的带吓的才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