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这么多少留? -- 东方白
作为一个今年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在为孩子升学的四处奔波中,和同为毕业生的家长的交流中,管窥一豹。
在北漂中,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上完初中后,马上就面临着在哪儿上高中,在哪儿高考的问题。
依据家庭条件,开始分化,一部分条件不好的,就回老家上学了,从此孩子在老家,家长在北京;
一部分家庭条件中等的,就先暂时在北京找个学校上着,反正前有登记入学摇一波号,可能碰上个好学校,比如清华附,人大附什么的,后又有大派位兜底,总能有个学校上,孩子还在身边。这里面条件在稍好一点的,就早早上各种课外班,孩子各种学练结合,在登记入学和大派位之间,有一个公办寄宿和民办学校招生的步骤,这儿也能拼一拼。
但是,这个步骤里面,各个学校招生的手段那就都是离不了考试这个法宝,因为各学校全靠这种办法,好为自己招收更多的优质生源,因为高中不是义务制教育,升高中要考试,有升学率这个指标扛在各个初中的脑袋上,所以非京籍的在这儿也很尴尬,学习再好,学校也不愿意收,因为怕学生最后关头回家乡去考高中了。
这时,很多私立的学校就办国际班,家庭条件好的非京籍,将来直接去国外上高中,直接考美英的大学。
北京的私立学校很多,比如海淀的六小强都有私立校,北大附中对应的私立校是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清华附中对应清华实验,人大附对应人大附分,首师附对应师达,11学校对应建华实验,也就101没有私立校。
而这些私立校,基本都有国际班,还有海淀外国语这种纯私立学校,更是国际班占大头,吆喝着这批没有京籍,又有点小钱,又不甘于回去的家长,给他们一个看起来更好的希望。
看,我们这儿每年80%以上的学生都能进入北美排名前50的学校,你为了孩子,还在等什么呢?
很多少留们其实在中国是学渣,属于考高中考不上的那种。最后只好送国外。
有意思的是中国应试教育出来的学渣,到了国外却往往成了学覇。头一年语言没过关的时候还只有数学好。但小孩子学话比大人快多了。等一年之后啥科目都是秒杀当地学生。
国内高考早不是在座诸位昔日的高考了。
高考改革,练神功,已自宫。
而2016年、2017年清北招生数6574、6598人。具体如下:
2017年北大录取3372人,清华录取3236人合计录取6598人。
2016年北大录取3321人,清华录取3253人合计录取6574人。
全国看,清华北大2018年各类特招6481人次,基本覆盖2016年录取数6574,2017年录取数6598,这意味着:凭借统考成绩进入清北,几乎不可能。
清北特招类型有: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艺术团等。这6481人次特招“入场券”分布如下:
保送生:共入选373人,北大入选194人,清华入选179人:
自主招生:共入选1 700人,北大入选769人,清华入选931人;
综合评价(博雅计划、领军计划、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上海市“领军计划”、上海市“博雅计划”):共入选3384,北大博雅计划1559人,清华领军计划1825人;
专项计划(筑梦计划、自强计划);共入选588人,北大筑梦计划435人,清华自强计划153人;
浙江省“三位一体”:共入选190人,北大入选85人,清华入选105人:
高水平运动员:共入选1 23人,北大入选71人,清华入选52人;
高水平艺术团:共入选123人,北大入选60人,清华入选63人:
总入选:共6481人次。
再看看浙江,95%都不是考试上去的。
浙江2018年高考普通一段平行投档线公布,清华计划录取8人,北大计划录取10人。本科一段录取是独立于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专项计划等特招录取之外,意味着,清华北大2018年浙江统考成绩(裸分)录取,仅18人(共招生350人)!
2016年,清北在浙江录取共346人,其中裸分录取39人,占总人数的11.27%;
2017年,清北在浙江录取共350人,其中裸分录取27人,占总人数的7.71%;
2018年,清北在浙江预计录取350人,而裸分录取数18人,占总人数的5.14%;
可以大胆猜想,2019年,清北在浙江特招生将占招生总数100%。“考入清华北大”,将成为一句笑话。
都自主招生得了。
所以以前企业自办幼儿园、学校、医院。
后来改了。。。
今天看到了问题,前段时间新闻联播又开始鼓励企业自办幼儿园。这两天新闻联播鼓励社会大办医院。因为发现不够用了,还导致了很多不公平。
至于学校这些年感觉不够用了,不是一直鼓励民办么。
只要套入私有制,那一定演化成等级制。于是这种模式的乱搞,结果让国民应有的平等受教育福利,成了国民必须付出的财力比拼。
那只能说明那边教育要求低或者开窍比较晚
学渣换个时区就成学霸?信这个不如买彩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