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铁血法王(中)功亏一篑 -- 京华烟云AMIP

共:💬20 🌺1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准噶尔是被多民族连续群殴致死的

清朝多数战役的胜利都是政治胜利促成的军事胜利, 就是成功协调和调配了中国多民族多地区的资源和人力。

中原周边的游牧民族很多并不是自愿放弃中原的优越生活,跑到北方去享受浪漫的游牧生活的,而是上古时代被因农业文明而开挂,加上还很尚武剽悍的华夏先民给赶到周边去的。但一有机会,游牧民族还是希望追求幸福安康的生活的。这种愿望到了明朝中期已经非常明显,成为历史趋势,其主要标志就是逐渐从游牧走向定居,吸收汉人尝试农业生产,鼓励汉人在内蒙建房修城(建板升之地),并且强烈希望与明朝互市,以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但明朝因为刚刚从蒙元统治中解放翻身,所以对蒙古一直是防范和封锁的,无法实现长期的和平共处,双方的彼此不信任,造成明朝和蒙古接壤的地区经常战火连天,人民涂炭,商路不通,生活无法改善。长期的战火对明朝固然不利,而对蒙古各部更是打击沉重,生活困苦不堪。比如,明军经常出击和奔袭,倒巢扫穴加破坏草场,把当地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固定房屋和城池摧毁,把跑去传播文明的汉人给抓回来。你踹我家门,我就拆你家房子,捣你家灶,谁也别想好。加上俄罗斯在北方的崛起和压迫,加上火器的大量使用,都使得游牧生活和游牧军事大大受到限制,游牧民族定居下来,安居乐业成为大趋势。

后来清朝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联盟的手段搞定了多数蒙古部落,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清朝统治者的手段,其实更是顺应了民族关系的历史大潮,大家谁都不愿意老打仗了。明朝和蒙古彼此很不信任,建立不起这层关系,但通过清朝统治者则容易建立。由此,长城失去了防御意义,没有了战火,北方少数民族开始从游牧逐渐转为定居或半定居,安居乐业。而同样因为没有了战火,关内汉人可以安心从事生产,同时,商路大开,贸易盛行,山西等地的商人把商路从内地一直连接到内外蒙古、俄罗斯、中亚和欧洲,赚得盆满钵满,北方民族也用自己的物产换来了内地丰富的生活用品,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准噶尔竟然要走过去游牧民族侵略、屠杀和掠夺的老路,这就是开历史的大倒车了,不但内地人民不能忍受,最无法忍受的其实是蒙古其他的部落。看到过一篇历史记载,好像是清朝派往俄罗斯的使节官员在塞外行进,正好碰到因准噶尔部落从西进攻外蒙,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吓得外蒙古各部落的部民纷纷南逃,向内蒙和长城沿线靠拢,以寻求清朝的保护,记载是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逃难的蒙古牧民,如同山崩海啸,五天五夜不绝于途。

能把当年威镇四方的内外蒙古各部给吓得哭爹喊娘,抱头南逃,可见准噶尔不是什么搞佛教圣战的民族解放军,而是一群无恶不做的武装匪徒。所以反抗准噶尔部最出力的恰恰是其他蒙古部落(比如喀尔喀部),典型的战役就是雍正年间的光显寺之战,准噶尔部抢劫了喀尔喀部财物和妇幼往回走,八旗兵出工不出力,而喀尔喀部拼死紧追,最后堵在一个山谷里大败准噶尔。

最后灭亡准噶尔最出力的也是蒙古其他部落,满人八旗兵的战斗力其实并不怎么样,经常被人家暴扁,甚至全军覆没。但好在清朝初中期的赏罚森严,战败必究,逃跑避战必杀,英模烈士不分民族通通封赏追认。所以能够前仆后继,屡败屡战,如打不死的小强。

当时广大汉人的主要作用是出粮出钱,最多当当支前民工(绿营)。因为有永不加赋的政策,康雍乾三朝汉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赋税不高,又引进高产作物,还不用出门打仗,结果只好关起门来打床战,于是人口连续翻番,从几千万暴涨到三亿,到后期人口压力反而成为了帝国的主要压力,当时要能早一点抛弃儒家思想的束缚,向海外发展,恐怕整个亚洲加大洋洲就都是我们的了。

清朝号称对老百姓永不加赋,那么打起仗来主要是靠各省协饷,就是对各地的富商和地主进行摊派。但镇压准噶尔匪徒这种摊派应该是受汉商和汉人地主支持的,否则, 要是满蒙联军顶不住了,让准噶尔匪徒杀进关内,谁也没好果子吃。不要说准噶尔打进关内烧杀抢掠,就是堵在蒙古和西域的商路上几个月不走,晋商汉商要少赚多少钱?

所以就出现了一种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一幕,多民族有钱出钱,有命出命,一起群殴准噶尔的画面。清军带头,内附的蒙古人拼命,汉商出钱,汉民在后方大生产,源源不断,与准噶尔断断续续打了三代的消耗战,最后终于灭亡了准噶尔。

通宝推:红军迷,夏至欧锦,须弥一芥,桥上,
家园 这文章写到摊派富户

类似于土改了,哈哈。主要是因为清朝统治者摊派没有心理压力,反正是别的民族的,这里面的意味相当有意思啊。

家园 这是不假,但富户商人总体讲还是支持统治者的

文献记载十全老人决定趁准嘎尔内乱彻底解决西域问题的时候,全国上下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所有人都反对,就是'十全'一人乾纲独断,全国动员。八旗兵蒙古兵倒是现成的,动员了十几万,但要西出阳关,万里行军到最西边,需要成千上万匹的骡马来运人运粮草。当年汉朝为了漠北决战,也要出兵十几万军人,而为了准备马匹,提前很多年就全国动员来养马了,为此专门成立了国家机构和规章制度,打了一仗结果虽然大胜,但马匹损失很大,很长时间没能恢复。

这次'十全'出兵新疆根本没时间再去先养马,而是兵出奇招损招,派兵堵在西北各个官道商路上,直接抢夺和强征各路商家和运输商队的骡马,统统拉去充军搞运输、作战马。不知道研究清史的人有没有研究过,那些商家被抢了骡马,财务损失加生意亏损,有没有到本地官府领点补助回来。

表面上看当时的清军就跟土匪差不多了。但奇怪的是有清一代直到孙文闹革命以前,汉族富商和地主多数还是支持统战者的,所以每次打仗,就是花费再巨大,清朝在各地协饷都还是比较顺利的,就是到最后风雨飘摇了,左帅要平回乱,再平新疆,也是靠各地筹措的饷银支持打下来的。究其原因,估计跟养羊剪羊毛差不多,统一多民族又幅员辽阔的国家,商机自然就大,特别是西北和北方不再是战场,而成了商场和商路,需要骡马运输,民间养马盛行,国家战争需要,可以直接动员。

而商人经商需要和平的环境,所以不管谁是统治者,只要能以战止战,恢复和平,商人和地主就都能够支持,直到后来民智开化,为了政治权利,立宪不成,推翻了清朝。

家园 估计还有就是不支持的都已经杀掉了。
家园 有清一代,反抗是一直没停的

要反抗杀是杀不绝的,有清一代,反抗一直就没有没停过。但多数是下层人民加会道门成员。富商地主占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更多,直到辛亥革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