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江湖侠骨恐无多—武侠小说琐记(1) -- 烤面包的胖大叔
你提的这三个作家呢。
高阳,金庸,张大春。
他们三人的小说作品呢,从个人的角度,可以有偏好的不同。但是,如果跳出来一点看呢,这三人的小说不大好放在一起比较。
因为这三人从叙事角度来说,分别是体现了——前现代(传统)、现代、后现代的不同风貌,从审美旨趣,结构安排,情节推进,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迥异其趣。
当然啦,阅读毕竟是私人的事,还是需要个人取舍,大多数(这一点我也没统计过)读者,由于自小的教育阅读的经历,可能更能接受现代文学的叙事格局。
徐皓峰的东西不错。
这电视剧听说过,但是没完整看过……
家里有电视还挺迟的……
万老爷子四五年赴台,老头子也容他这么多年了,相互间也算维持体面。到六八年就要落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结果,天降流星,友朋星散,高阳临死也要念念不忘留托后人。
这个坑太大了。
我看书后的解答是六八年大陆山东出了大事???老头子以为反攻大陆有了抓手:大敌内乱,且有内应,大好机会啊。老万这些人却不以为然拖后腿,错过时机导致龙颜大怒:你去死罢。
不至于吧?这点破事要搞到天人感应么?
张大春和古龙一样,才气满溢挖大坑,笔力不足兜不住。这是被埋在这个坑里怨念的叨叨。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每本小说都会有个“阅读期待”。
从你对张小说的分析来看,你的“阅读期待”至少包含“因果”和“价值”两个指涉。
“因果”指的是“万老爷子”的死因需要有个交代,“价值”指的是“万老爷子”的死因需要承载相当的“价值”,这一点同时也体现了作品的深度。
我的个人看法是,这样的“阅读期待”,是很典型的“现代文学”培养起来的“阅读口味”。
但是呢,张大春的这部小说呢,是背离“现代文学”的叙事规范,无论是他所说的“传统文学”“皮”,还是内在的“后现代文学”“骨”。都和“现代文学”呢扞格不入。这样一来呢,一些读者的“阅读期待”呢,就会落空。
“坑”之一词呢,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格局,是一个现代文学作者的基本节操。说点题外话“才气满溢挖大坑,笔力不足兜不住。”这句评价呢,留给温瑞安是最合适。他的小说坑底尸骨无数。古龙嘛,很有想法的,我个人觉得他虽然被醇酒夫人消磨了太多的精力,但是一直在进步,一直有追求,一直有渴望。古龙的小说我都很喜欢,而最喜欢的是临死前的作品《猎鹰·赌局》,我个人觉得真可谓字字珠玑,不带一丝烟火气,如果能完成,碎锦成裘,能成为武侠小说创作中第一位突破现代叙事格局的作者。
而现在这个任务就由张大春来完成,张大春的选择是勾连起“传统”和“后现代”,采取“接驳式”写作,宛如“走马灯”。在阅读上呢,需要一种“接驳式”的阅读,在这种阅读模式中,首先要放弃对原因的探究,对结局的追求。而恰恰这一点,对习惯了“现代文学”模式的作者来说,是最难的。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张大春的小说涉及的历史杂学,既非历史,也非野史,既不是真实,也不是虚构,同时呢,既是真实,也是虚构。因为所有的虚拟,杜撰,伪造传递出的情感,观念,理念,意识是真实的。一切杂糅在一起,自有其独特的审美旨趣。
所以说呢,就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张大春这部小说,不是笔力和想象或有穷时,而是他根本就不想收,不想兜回来,宛如真实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真实的历史没有结局,这就是一次夸父逐日的旅行,既然无有穷尽之时,何不放松心情,赏花观柳。而这一点正是这本小说的审美内涵之一:“闲适”。就是说,不要着急,且听我絮叨几句,反正我们谁也搞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吧。
阅时同交欢,阅后两相忘。无头无尾的时光,无始无终的旅程中一段相伴而已,从此江湖分别,永不再见。
我猜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大叔的菜了,这个真是拉洋片了
说起来这种写作方式并不算特别。
不过呢,通俗文学里这么写的可就不多了。
所以,我不会推荐这书给人看,就是担心看的人,会说,写个武侠小说装什么X,哈哈。
有人评价张大春,说他写得好,写得已经不是武侠小说了。张大春听了反而不高兴,骂此人是“蛋头”,说,我写得就是武侠小说。
最后一篇了,闲聊的缘起自然是因为听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先听到消息,继而辟谣,最终还是证实了。
忽然想到一句诗: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
读武侠小说最好是在夏天,有一窗浓阴,数声蝉鸣。
不要开空调,开空调适合看电影;看武侠小说,最好是开吊扇,风不必大,有就行。
有茶一壶,精亦可,粗亦可;竹躺椅一张,响亦可,不响亦可。只是躺椅的扶手切不可木制。
可是,这些都是过去的日子了。
看过一部香港烂片,由三段鬼片拼凑出来。其中一段主演好像是张坚庭和郑则仕。情节完全忘却,只记得一个细节,张坚庭饰演的恶老板变着花样欺负郑则仕扮演的下属。骂郑则仕偷看代还的色情LD,郑则仕委屈的辩解说并没有,张坚庭不依不饶继续骂,你这个淫虫,看个封面就搞定了。
现在回味武侠小说,不需翻开扉页,看看封面就搞定了。
所以这篇就聊聊,还有印象的封面吧,聊到哪儿算哪儿……
金古梁温就跳过去了。
嗯,这四人以下第一人,我个人以为应该是司马翎了。
司马翎的小说在国内最好的版本是浙江文艺版,但是只包括前中期的作品,另外当代世界出了几部。当代世界版的封面很漂亮。
比如《饮马黄河》
《纤手驭龙》
浙江文艺和当代世界未出版的作品,就有点坑了,因为司马翎的老婆把版权偷偷卖给延边,大段删改,不忍卒读。这样一来,想看这些书的话,要不买台版,要不只能找国内黑书。我是黑书爱好者,一些黑书的封面实在不错。
比如说《九剑表雄风》
《挂剑悬情记》
卧龙生的境遇好一点,太白版的作品集虽然有一点点删减,但都是细枝末节,无伤筋骨。
卧龙生的小说里,最喜欢的是《玉钗盟》
《摇花放鹰记》
最不喜欢的是《飞燕惊龙》,太太太太挑战情商了。
诸葛青云的小说,最喜欢的是《江湖夜雨十年灯》。
但尴尬的是,这套书,开始是古龙代笔,后边是司马紫烟续完,这还能算是他的书吗?封面是真的挺喜欢。
慕容美,哦,喜欢的还真挺多的,他的小说读起来轻松有趣。
不过封面倒没什么好看的,《天杀星》
祭剑台
黑白道
[URL=链接]http://www.kfzimg.com/G06/M00/2D/2F/p4YBAFtvm7SAMWevAALdafoU35Q642_b.jpg[/URL]
提到慕容美,就要提到秦红,我个人以为秦红和慕容美的风格有点接近,嗯,算是低配版的慕容美吧,秦红的小说里,我个人喜欢林歌的故事系列。读起来比陆小凤,楚留香多了些温暖的感觉。
网上的封面有些难找,有空把自己收藏的发上来。
这是林歌的故事《一剑染红长白雪》
快下班了,还想说的似乎很多,但想必也说不完,就这样吧,就聊到这儿了。
我的一位挚友极喜欢云中岳的调调,我试了一下,没看进去。
唉,多少年了。
胖兄明鉴。台湾当年的武侠小说盛况空前,作者多如牛毛。但是说到排座次的话,俺当年心目中也还是有个九九的。
当时的名号俺还能记住的也只有「台湾四大家」(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古龙)、「四维三大家」(柳残阳、武林樵子、云中岳)和「大美一美」(慕容美)。
叶洪生曾排名九大门派:古龙、陈青云、柳残阳、慕容美、司马翎、诸葛青云、卧龙生、孙玉鑫和秦红。也是争议颇多。
但是作为个人排名,俺认为的古龙之外的台湾武侠名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司马两诸葛,云中一残阳。
司马是司马翎,两诸葛是诸葛青云和卧龙生,云中是云中岳,残阳是柳残阳。
这几人之中,诸葛青云据说是还珠楼主的真实私塾弟子,最喜欢他的一剑光寒十四州和紫电青霜。但是颇多伪作署名。
个人最喜卧龙生,也许是因为老乡吧。当年俺洛阳的高中同学中有姓牛的还号称是他的亲族后辈呢。而且卧龙生最喜朱贞木,但我感觉学的不像。卧龙生的作品最喜玉女天龙甲、玉钗盟和仙鹤神针。卧龙生的伪作也多,据说假多于真。
司马翎也是大爱还珠楼主。不过我喜欢看司马翎主要还是他的小说里面武侠之外的元素,医卜星象,风水古玩。他的作品我最爱剑海鹰扬和圣剑飞霜。
这三人,我的排位,卧龙生居首,司马翎次之,诸葛青云第三。
之后的两人,云中岳和柳残阳我都是因为风格的与众不同喜欢。
柳残阳的小说,枭霸,枭中雄最为典型。简直就是武侠小说中的古惑仔传奇,黑帮味道浓郁。燕铁衣简直就是陈浩南的滥觞。读起来很过瘾。而且柳残阳似乎承继的是郑证因,这个倒是有七八成的相似。
云中岳的小说个人以为有王度庐的风格,情字为先。最喜欢的是古剑忏情记和大地龙腾。
综上所说,司马两诸葛可以说是比较公认大家,柳残阳和云中岳算是个人喜好吧。
百里冰是《玉钗盟》里的对不对?岳小钗是另外一个女主。后来台湾有部根据这个书改编的电视剧叫《金剑雕翎》,我还记得里头的主题曲,“潇洒来去山水间,两情眷眷也缠绵?”我小时候喜欢百里冰的演员,认定萧翎应该和百里冰在一起。
《江湖夜雨十年灯》也看过,当时不知道这是黄庭坚的诗,看到这个题目,简直惊为天人,觉得这句子,写得太好了。后来这本小说说得啥全忘了,但每次看到其他人的文章里引用这句诗,还小心眼里认为,哦,都是看武侠小说的同好啊(黄庭坚在旁边掬泪:没文化的孩子真以为其他人也一样没文化啊!)
萧逸的《甘十九妹》,《无忧公主》、《饮马流花河》都很好看啊。我年少时很喜欢《无忧公主》里的水先生,唉,从小就喜欢傲娇人设....没办法。
我有个好朋友是萧逸的铁粉,每次聊武侠小说都要强调一句,萧逸得排在梁羽生前边……
饮马流花河名气很大,但是我真不是很喜欢。
不过,甘十九妹、马鸣风萧萧,无忧公主都爱看,还有长剑相思,凤栖昆仑,天龙地虎,白如云(铁旗怪侠传)都很不错。白如云也是傲娇人设……
记得凤栖昆仑里邪派高手一摆剑,开口吟到:“花自飘零水自流,是非皆因强出头”,当时想,这句诗还能这么接……李清照的诗这么有江湖味道……
哦,对了,“百里冰”不是《玉钗盟》里的人物,就是《金剑雕翎》里的,这书有点小灌水,稍微拖沓了那么一点点,大陆版正集《金童剑影》+续集《岳小钗》共八本,电视剧《金剑雕翎》的编剧也是一位武侠名家“高庸”。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百里冰是和萧翎在一起了啊。当然,岳小钗嘛,咳咳,这个怎么说呢,红白玫瑰理论?
从俺的分类看,萧逸算是晚一些,而且好像70年代就去美国了。而且他的名作饮马流花河和甘十九妹记得也要70年代了。这个和司马两诸葛比起来,确乎晚了不少,甚至年纪最小的柳残阳出名作的时候也比萧逸早些。萧逸早期的小说只看过铁剑霜翎,感觉不够分量。后期的含情看剑,饮马流花河,甘十九妹和马鸣风萧萧倒确实是达到了司马两诸葛的水准。
怎么说呢。云中岳小说的故事模型较为单一,故事结构略嫌薄弱,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稍弱,但分割成中篇呢,还是挺精彩的。
人物塑造呢,同样有些雷同,当然早中期还是能体现出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和大的方面相比,并不算特别显著。主人翁的塑造呢,可能是由于作者云中岳出身现役军人,担任过秘密机关的行动教官,偏爱健壮,刚猛的年轻小伙子形象,可能是作者心目中能担任秘密行动的完美人物模型。
对次要角色的塑造呢,较为平面,有脸谱化倾向。
对女性角色的塑造,相对比较失败,特别是对于男女情爱的描写,嗯,看了真的挺尴尬的。与云中岳情况类似的还有柳残阳,一旦笔触涉及男女,就让我扶额呻吟,飞快跳过相关段落。
就总体印象而言,云中岳的人物塑造心理,真是一条钢铁般的直男,铁铮铮的好汉子。这里说句题外话,作家的人物塑造心理呢,常会让读者出现误解,认为文如其人。其实呢,作品和作者还是要分开来看的,毕竟作家的人物塑造心理只是其真实人格的一面,只能反映到笔下的人物身上,而不能体现在真实的作家身上。
擅写侠骨柔肠的金庸,引来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感动了无数读者,自己呢,临老入花丛。司马翎讲“浩然正气”引入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中,侠肝义胆的薛陵、朱宗潜令人动容,自己呢,组织卖淫,走私贩毒,最后逃亡香港。反观云中岳、柳残阳呢,家庭生活倒是琴瑟和谐,鹣鲽情深,江苏文艺过柳残阳的几种书,后记中有篇柳残阳的访谈,颇见舐犊情深。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喜欢一位诗人,千万别住在他的隔壁。
扯远了,继续聊云中岳,云中岳的作品呢,风格化特征很明显。
这里的风格化,除了上述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呢,还体现在语言风格和背景渲染上。
语言风格就不做更多分析了,云中岳有一套成熟的声口,熟悉的读者一开卷就能看出来,所以云中岳为人代笔太好分辨了。
这里说说云中岳在背景渲染方面的特色,所谓背景渲染在武侠小说中,指的是人物所处的时空环境,简而言之,江湖。
综其大者,武侠小说的江湖可分为三种类型:超越、隐喻和写实。
云中岳笔下的江湖,特点就是写实。当然我们都明白,写实都是相对而言。
云中岳的写实和柳残阳的写实有显著的区别,柳残阳对江湖的描写有其黑道生活的亲身经历。而云中岳的写实呢,更多的是依托历史图卷。
同样是将历史引入小说,云中岳和金庸也不同,金庸小说中的历史只是一块背景板,并不真正融入到人物的生活中,宋代人行走的江湖和明代人行走的江湖,清代人行走的江湖,其实并不能从金庸的小说中看出什么区别。
云中岳则不同,比如说追杀和反追杀的描写。云中岳的笔下就体现出真实的历史时空。有历史地理的区划带来路线的区别,水路,旱路的码头关隘。追杀方的眼线设置,信息收集反馈路径,逃亡方的隐遁方式。都有相对的历史依据。
写实的另外一点,就是小说的武功,云中岳本人“可能”或者说是“应该”精通武艺。所以喜欢描写一些近身搏杀的技法,看起来颇具真实性。而且对江湖人武艺的边界做了限定,比如《莽原魔豹》的开头就交代了主角张家全一家在明清易代之际的遭遇。
云中岳的小说很多,近80部,总体来看,水平较为一致。如果说我个人偏好的话,纯属个人意见。
早期推荐的《霸海风云》(续集《霸海飞龙》)
后边的嘛,我个人最喜欢《八荒龙蛇》《四海游骑》《莽原魔豹》《大刺客》《碧血江南》《湖汉群英》
《绝代枭雄》稍微另类一些,可以一读
《锋镝情潮》封面真的很漂亮,但是书就一般了点。
云中岳的小说,时代文艺版的封面都很精彩,不让港台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