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新能源汽车我总觉得是给中国工业界下的一个套 -- 起于青萍之末
门也没有呀,人家是要弯道超车的
我开过混动福特汽车,对其驾驶性能和省油印象深刻,可达每加仑50英里以上,只是后备箱被电池占了小部分空间而略有不足。
混合动力车倒是极大的在可预见未来,大行其道也说不定。
新能源,不管是电池技术,还是氢氧发电、高能电容....都被军方开放几十年了,有些才被常规潜艇刚用上第一代实用型。要有突破,还是军方先突破,后民用降成本。这个常见套路更靠谱!如有强烈战争需求刺激下,说不定还真有可能突破高能密度瓶颈!
鄙人和车的经历已在另一个回复里写了,其中里面有对新能源车的看法
现在又开了半年,使用新能源小汽车已经一年多,6、7000公里了,可以说说使用感受和对于新能源车辆的想法。当然,因为不懂具体技术,只能是个人直观感受和一些个人想法,全当活跃气氛提供一手材料。
我因为北京限号所以于去年8月买了台新能源小车,作为上下班代步。彼时新能源上京牌还不用排队。买的是奔奔ev180,长安汽车产品,价格5.5万人民币(国家有补贴,而且免了车船税和购置税),续航里程综合工况180km,送个民电充电桩,3kw的,约上门安装。奔奔ev180就是长安的汽油车奔奔(不是更小的奔奔mini),汽油车奔奔的原型可能脱胎于长安的合作对象铃木的奥拓,基本就是这么个渊源。
使用情况是,我原来有个挂冀牌的汽油车,后来老婆大人运气好摇上北京牌子又换了个汽油车,买电车后,两个汽油车除了出远门玩(一次北戴河一次威海一次保定),还有带着一家五口人新换的汽油车大坐着宽敞所以开,其余时候都是开电车。为啥?原因有二:
1.电车的续航够用,在市内开不担心没电。电车夏天不开空调续航接近180km,开空调160km;冬天短点,开暖气130-140km。一般用的时候就算电不充满,100km的续航,除了开到延庆怀柔远郊来回,如果只在北京室内开,是根本用不到这么长的续航的。市里玩或者办事跑一圈下来也就50来公里的掉电,不用太担心没电。而且,北京市的快充点较多,就算只剩20km续航,去快充点10来分钟能够冲进去40–50公里的电,基本上时间也能忍(电池充电电流不是线性的,电量越低,充电电流越大,充电速度越快,往往最后充满前一点电充的最慢)。回家后晚上用安装的自家电桩充电。晚上是低谷电价,4毛多一度电,这个车充满电大概7个小时,基本就是充进去20度电,9块钱,能跑150来公里,合一公里6分钱。
2.省钱好开。前面大致算了下充电使用费用,如果去直流快庄充,一度电大概2块钱,跑7.5公里,还是比百公里6个油的油车要剩。现在油价按7块算,百公里就是42块钱,何况市内交通红绿灯多和拥堵,走走停停,油耗都要上去,而且怠速积炭啥的也烦人。电车就完全没有怠速这个烦恼,堵那半个小时一点不动,开着空调听着音乐,也费不了电池多少电。而且电车起速快起停灵活,最适合市内这种交通状况,保养一万公里一次,前几次基本啥也不用换(没有机油,所没有机滤,没有空滤,电机都不需要。空调滤芯可以自己换一下),60块钱让4s店人看下有没有线路老化。另外,相对于这个价格,这个车开起来很安静,因为电动机天然比内燃机震动小,噪音基本都是路上传来的胎噪。
以上两个原因就是我比较喜欢开电动车的原因。诚然,技术上,在内燃机和电动机两条技术路线上,内燃机汽车可能比电动机的走出去太远太远。但第一,民用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能满足功能,那么技术上的东西就都是营销上的噱头。且不说现在全是300km综合工况续航的电车,我这个180公里的小车,我也觉得在日常生活90%情况下够用。剩下的10%我有个汽油车顶着,如果没有,我可能租个车,或者临时借个车,实在不行高铁飞机或者高价雇个车。但解决这90%的问题,就已经让生活舒适和方便了一大步。客观的说,我可以接受剩下那10%的不便利,但现在已经不能接受没车的不便利。第二.从技术角度讲,其实没有技术是完美无缺的,有时候我们只是比较熟悉某个技术以及其带来的一整套范式。我们在旧技术的语言体系下说新技术,从而总觉得旧技术成熟完善而新技术技术漏洞很多。但是就是完善的内燃机民用汽车体系,也是各种缺陷不断。本田1.5T发动机的漏机油,通用三缸的震动,大综合福特干式双离合的过热等。如果说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和电池衰损是客观的物理化学性质限制,那其实积炭、cvt钢带松脱、机油变质也是客观的物化性质,只不过用保养方案进行了修补。技术,本质上是人类利用能源装置消耗能源产生能量,在小范围内实现动力输出或者熵减,这个能源利用过程,都是有物理化学上限的。这个上限能否满足我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决定了这个技术路线有没有前途。第三.正是因为内燃机路线的完善和电池电机电控的方兴未艾,所以后者才更值得投入,更有成长空间。事物发展似乎都是这么个规律,投入产出曲线,先是指数,然后是线性,最后是对数。最后一个也是河友都讨论到的,新能源的极限就算最终比内燃机低一头,成为穷人的老头乐,在其解决大家出行50%-60%的前提下,节省的巨大石油数量会带来很大的战略主动,这和修铁路进西藏一样,这条路必然不会有京沪铁路赚钱,但带来的战略利益可以保护京沪铁路稳稳赚钱,赚的钱稳稳落袋。(况且其实得屌丝者得天下,满足使用下技术的低极限不代表商业规模小)。
就我个人感觉,城市内交通,卫星城与市内交通,电车体验都超过油车,可以替代。油车,以其庞大的市场、产业链和既得利益,短时间内不会缩减太大规模,但事物总在发展变化,若干年后,可能会迎来以电车为交通代步主力(与自动驾驶城市智能交通配合),油车成为个性化大玩具及富人展示品味与b格的时代。中国电车的发展,其实只是实事求是认清自身国情的情况下,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的自然发展,而不是制霸天下空中楼阁的挥斥方遒。现在只是希望政策合力引导,中国的新能源公司,能够踏踏实实的完善技术做好产品,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营销和骗补贴上。能事实求是认真客观的分析新能源车的特点性质,针对性的开发技术,而不是用上百年逐渐改进完善并定型的油车底盘和平台,把油路掏空装上电池,把发动机变速箱仓掏空装上电机,就成了新能源。虽然这也能用,但这种技术上的不思进取,可能会真的让电车在油车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电动车越多,充电桩越多,各类充电方式(停车位自动无线充电,高速行驶中自动充电,共享换车,换电池)越有推广经济性,充电车实用性越大。绕回来促进更大的电动车生产和销售,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引出更大规模的社会应用。自动驾驶电动车变成自动农业车,自己下田耕作,施肥,打药,收成。不过是平台应用级别的改造,换轮子,加喷头,加机械手,智能识别软件升级。二,三十人的机修厂就可以起步,融资,有扩张到几千亿农业市场的潜力。显然要机修厂自己发明全套自动驾驶电动农业车技术是不可能的。一级产业建标准的优越性就在这里。方便让大家发财的技术自然是一级好技术。
电池技术的发展固然重要,其实大型电动平台的无线充电标准才是硬核标准。下一波的智能平台,自然都要是无线充电电动平台,而不是各家平台都拖根电线。真有套,谁会把智能平台5G和无线充电核心标准送给让中国来主导。
油费,电费的那是刚性开支,没法减,但油车与电车比从新车开到报废的维护费,那可有得算了。
这个是不可动摇的规律,就好像三极管的单价在过去40年一路无限逼近于0。
是现阶段低成本低风险推进电动车的主要手段。
将来,人工合成汽油兴起,可以让燃油古董车继续行驶。
发电都改核聚变了,还是所有发电厂都是用上太阳能然后太阳能板降价到零了? 输电网不用投资了?
能源行业从来是暴利行业,降到零这个预期从何谈起呢。
管理不怕,合理的管理有好处的,从事黄赌毒的巴不得政府征税呢。
就怕没规矩,就一个“禁”。
金字塔不能只有塔尖吧?所以不那么尖端的也可以搞,而且有好处。
近期储电技术没听说有可能有大的突破,指望特斯拉那样的车在普通应用场景下大行其道,基本不可能。其实我认为特斯拉和苹果手机一样,技术上没什么创新,但是由于美国在经济文化上的领先地位而成功。
但是,换个角度,我们把电动车用于通勤,对能量密度要求就可以低很多了。
“由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每24个月下降一半,5年内发电成本降低到1美分1度电”
双极型不是摩尔定律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