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中贸易逆差被严重忽视的重点:那些绿纸片是谁印的? -- 龙眼

共:💬87 🌺606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篇帖子是值得宝推的。这才是当年刘鹤给习近平他们出的基调

中国在这波全球化过程中最根本的追求就不是利润,而是尽一切可能提高生产率及工业化水平以近早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在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之前尽可能的提高己经掌握的制造业中低端产能占比,对上游全力配合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把尽可能的把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产能全部盘到中国来。这就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想在经济上全面封锁中国达到恐怖平衡

可惜宝推不了。只能口头宝推一下。。。

20年前的刘鹤的观点及建议

刘鹤当时还是国家信息中心主任,他的文章名为《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两个观念的澄清 》。通篇文章只有一页,没有任何数字或表格,但其论断在之后二十年,基本证实。

  刘鹤在开头态度就非常明确,中国的长期高增长仍然可持续!这观点在当时,曲高和寡,风险极高。尽管今天回头看确实如此。

  “有人认为,增长不重要,效益和质量才重要,这种说法实际在犯逻辑错误:在一个买方市场已经出现的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以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对此,这里不再做具体解释”。很简洁,很霸气,针对的是易纲(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其文章紧随刘鹤之后,名为《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强调质量》)。

  老朴反复研读,认为刘鹤文章中的潜台词,就是增长对于当时的中国最重要,效益和质量推后。

  例如,刘鹤当时就认为,把“高新技术产业视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似乎也勉强。真正的增长点应是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使29%的城市化率追赶上50%之高的工业化率”,“城市化是拓展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的真正物理平台”,可以让传统的制造业在城市化这波浪潮中顺利获得新生。

  这是刘鹤对当时中国的清醒认识,不盲从所谓的高科技,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来要来自于制造业的扩张,而扩张的平台是城市化。这是脚踏实地的态度。

  刘鹤在(1998年的观点)文章中,还有着非常清醒的危机意识: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中国经济不抓住增长的好机会,在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尽可能快地解决结构性改革的历史任务,就可能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恐怕也正是这种意识的存在,促使了今天强有力的去产能,去杠杆。(20年后的观点)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刘鹤也谈到了新兴的互联网,批判了大部分专家对这种”网络型微机“的漠视,文章最后一句,他说“创新是高于一般经济道理的大道理,如果对此有怀疑,建议拜读《大国的兴衰》”。

  这是刘鹤20年前的文章,他坚定认为1998年中国的衰退,不过是一个经济短周期,不影响中国的长期持续增长。而且,他认为对于当时的中国,基于大规模城市化的制造业扩张,比发展高科技更重要。

  20年前,刘鹤认为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增长。相信他这充满智慧和务实的观点,是最终能成为最高智囊的关键。

20年后,他变了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桥上,故乡在喀什,脑袋,
家园 很严重。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概念:预算,信心

萎缩 2%,如果是在预算之内的,那么没关系。

但是如果是在预算之外的,那么就很严重。

关于这一点,是欧美公司和中国公司在财务控制(financial controlling)概念上一个很大的不同。

家园 口是心非一贯是中帝的基调

除了毛时期

中帝现在手上大把美元,当然希望币值坚挺的时候用一路一带的方式给投出去,还有援非,不用美元就是图穷匕见了,那是下一步操作,大概在2030年

家园 今天和20年前已经不同了

当年世界经济的增长还有潜力可挖,而今天潜力已经释放殆尽。当下中美两国要做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图释放更多更大的生产力,只不过中国打的旗号叫扫黑除恶(继续革命年代的中国没有做完的事情),美国则是重新伟大(继续冷战年代的美国做过的正确的事情)。

许多人以为中国的扫黑除恶和美国的重新伟大都是一阵风,过去了就会一切照旧。他们没有意识到,过去年代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以为继了,所以过去年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都将被重塑,风暴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要判断,中美两国的内部改变是权宜之计还是历史转折,只要看看两国的措施是轻描淡写还是真抓实干就行了。

至少中国的扫黑,在意识形态上几乎相当于时代的重启,而美国的重新伟大则达到了政变的力度,如果接下来中国的扫黑能够抓到时代先锋弄潮儿级别的“乡贤”和“企业家”“改革家”,而美国的伟大能够引发骚乱和弹劾甚至暗杀,那么中美两国才有真正的希望。

至于刘总去杠杆,大概是假增长不如不增长,所谓不审时则涨缩皆误。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对小国的统御之术也没什么难的

以前中国的困境是,小国明明国小力弱,但是后面有美国撑腰,你打打不得骂人家不听,再加上『民主选举』,『亲华派』来骗援助,完了『反华派』上台收割果实,玩的不亦乐乎,中方只能干瞪眼。

然而,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变化,中国国力增长,特别是市场变大以后,只需要内部操作就可以产生外部效应,不需要大喊大叫,一系列微操就可以让周边小国难受,而外人又很难捉住把柄。这几年韩台菲大概都颇有感受,算是小试牛刀,至于马来西亚,不着急,下一个就会是他。

以后的逻辑是『反华派』上台就让你难受到底,『亲华派』再来别说援助了,不掏点真金白银出来关系就无法『正常化』。有几轮下来,哪个小国再拿对华关系做牌?胆儿肥的。

家园 过犹不及呀,美元再需要国际化,也不能这样搞逆差

一国就占了美国逆差的一半,而且这个国家政治军事金融独立,制造业底盘十分扎实,且不同文不同种,而且体量极大,这样长期持续下去,美国怎么受得了?

奇怪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中方代表很少提起呢?每次面临美国的灼灼逼人,总是显得底气不足。

你这是把中美双方的谈判代表都当傻子吗?从哲学上说,任何事情都可以是过犹不及的(在不能把对方全部杀光的前提下),否则请举一个反例。

家园 难道不是美国拼命印绿纸片来换外国的商品吗?

何必“输出美元给其他国家”?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手里一万亿的绿纸片,听起来好听,拿着烧手。

美国人就靠巨额的贸易逆差过日子呢。奇怪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中方代表很少提起呢?

家园 也许有隐情

收铸币税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向外输出(发行)货币,我不信这个道理中美双方都没有人懂,也许谈判的时候说了这个,但是这个属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的潜规则,双方都有共识不公开拿出来说。

家园 此一时彼一时,长期城市化就是国家民族的自杀化

1990年代搞城市化有其道理,毕竟当时的经济需要促进,大城市的基础设施需要发展。但是,必须看到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单靠发展城市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必须是农村与城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农村大于城市的国家才能长期发展,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产力的问题,更是一个人口生产力的问题。

很多城邦国家象希腊各城邦、欧洲中世纪各邦国,包括后来的二牙、法英等列强,其强大的时期都远远没有其他农业帝国长久,而是在人类的长河中来去匆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和突出优势是商业,以及商业所带动的手工业和工业,但其突出劣势是人口密度大,个人和家族的生存空间狭小,竞争激烈,追求人口质量而降低人口数量,一个家庭生养不了几个孩子后代,城市人口几乎都是靠外来输入,就是吸收广大农村的过剩人口。但农村人口吸收完了会怎么样?只能靠对外不断扩张,不断抓来奴隶,不断开拓市场,最后奴隶造反,国家灭亡。

城市生产力的先进仅仅指物质的生产,而在人口的生产力方面是极大不足的,甚至完全是负增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人口稳定发展,一对夫妻至少要平均生育3个子女或以上,而这在城市里根本是无法实现的。虽然随着城市化,里面的人口看着热热闹闹,不断增加,仿佛越来越繁荣,其实是假象,掩盖了多数城市并没有自生育能力,没有自我发展,自我消费的能力。并不是城市当地人在不断产生新的人口,而是其在不断吸收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口,象个大黑洞,进去就出不来了,就被消灭了,没有后代,或者是两个生一个地衰竭,当然就是给消灭了,只是时间长度问题。城市就是这么大鱼吸小鱼,小鱼吸虾米,虾米吸泥土,都是在向广大农村吸收人口,而等吸收完了,或者说都不等吸收完了广大农村人口,该国家和民族的人口就开始衰竭-美其名曰:人口老龄化,其实就是国家和民族正在走向衰亡。

最简单的道理,自己国家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商品卖给谁?只能寻找海外销售的出路,让其他国家改善生活,增加人口,自己人口一直衰退,不断工业化自动化,产品不断过剩,就要不断寻找海外市场,走上西方工业国家当年扩张的道路,但却没有人家当年天主教徒、清教徒家庭的人口高出生率,所以不需要战争,很快就会和日本一样进入不断工业化、自动化、也不断人口衰减,人口衰竭的自我毁灭之路。这是八国联军都没能通过战争实现的,日本鬼子侵华都没能通过战争实现的。

工业化是把人当劳动力,所以工业化越发达,人的劳动力价值越低,人口需求越少。但人类发展的标准和标志最终还是人的发展,而不是机器的发展,更不是多数人类被机器和AI取代的发展,使人变成机器和AI豢养的宠物,那么人类作为劳动力的价值一旦消失,则把自己绑上工业化战车的民族就都有灭顶之灾,而意识到这一点的民族和族群,和根本没机会走上完全工业化的民族和族群会把这些工业蚁族替换掉。

中国唯一能拯救这个死局的路线只有毛泽东主义:就是到广大农村去,到小城镇去,发展那里的经济和人口,把国家资源从城市中,特别是大都市中疏散出去,分配给中小型城市,分配到广大农村。人口上去了,同时再向外发展一带一路,就有人力资源和动力了。说白了,北上广一套小两居楼房卖600万多数人没钱买,房子就盖不起来,勉强盖了也只解决一对夫妻的住房问题,他们最多生两个孩子, 但平均往往只生一个孩子,人口进入半衰。

而同样甚至更大的两居室楼房在河北广大小城市只卖40、50万,而在中心村附近只卖十几万,那么如果把600万的资金疏散给广大农村和小城市的年轻人手中,可以供十几对,甚至几十对年轻夫妻买十几间、几十间的房子,纸面价值似乎一样,但建材和劳动量的需求却是大城市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生产力的需求自然就上去了。更关键的是那里的十几对,甚至几十对年轻夫妻因为靠近自己家乡,有亲人的依托,可以生育养育三、四个子女,将来会有更多的生产力的需求,一切就都是正增长了。到时候再对外输出人口,对内适当控制节约,国家经济结构就调整过来了。而这几十对夫妻或者他们的子女,只要有一两个成为成功人士,成为千万富翁,那么就可以到大城市买那里几百万的房子了,这种正反馈就形成了。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中国经济不抓住增长的好机会,在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尽可能快地解决结构性改革的历史任务,就可能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这句话本身就具有阶段性和不可完成性。现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早已到了,可结构性改革的历史任务解决了吗?不但没解决,反而越发严重了,而严重的根本原因还是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问题,这个时候再大谈城市化就是缘木求鱼、饮鸩止渴了,相反,越搞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越严重,人口越枯竭,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就越严重。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人不是机器,人要多生孩子才能将来多消费,现在的城市把年轻人压榨得都要崩溃了,生不起孩子,养不起孩子,生产那么多东西卖给谁?只能求美帝买,只能越来越便宜,只能越来越压榨城市里的年轻人,让人更生不起孩子,养不起孩子,最后就是亡国灭种。

通宝推:青颍路,ccceee,审度,莫问前程,
家园 问题是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

看不懂你的帖子。每个字都认识,整片帖子完全不知所云。

我好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家园 刘鹤过去的认识和多数经济学者一样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研究经济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森林不见大地,不能局限在经济发展本身,甚至不能局限于生产力发展本身,而应该最终聚焦在经济和生产力的根本主体:人

否则,就会得出很多愚蠢的结论,比如城市化是人类前进的方向,比如机器人、AI和自动化可以越来越取代主要生产力,所以人应该越少越好。人都没了,难道让机器人和AI去购买商品吗?当然可以植入这个程序,那么人类就到了该在地球上消失的地步了。等将来机器人、AI统治世界的时候,书写人类的历史,会非常简单的说,从前有一种傻B生物,创造了我们,消灭自己。

家园 还是看不懂你的帖子:什么问题,什么方案,得失为何

把这三个要点一个一个说得清楚一些,会有助于别人理解你的帖子。

-------------------------------------------

问题是什么

方案有哪些

得失何利弊

-------------------------------------------

我承认我笨。所以,没办法,希望写帖子的人能清晰简单明了一些。

家园 内因是人口,以前高增长是因为要玩命创造就业

胡温时代,每年新增2000万的劳动力,必须高增长,8%是底线,这个达不到就业要出大问题,土工危矣。4万亿争议很大,但其实最大的功劳就是保证了就业。

转折点就在包子这几年,中国劳动力开始净减少,如今不到7%的增长就业也毫无问题。有个视角很好玩:大家都在骂计划生育,其实就是说明就业无压力嘛。而且中国的杠杆也已经加到堪比美国的地步,根据黄奇帆的估计,目前中美的债务总额(政府+企业+家庭)都是GDP的250%,很显然不能再像过去那么玩了。

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哪怕川总的智囊们还在用十年前的8%的理论,以为经济增长低了中国就要投降呢,这点比刘鹤差多了。现在中美两国的就业形势都不差,看起来要打持久战了,看谁先怂。中国去杠杆,美国加息,其实都是在为未来储备还魂丹呢,谁能多喘一口气谁就赢了。。。

家园 是的。这个说法很有道理的。

习,李,王岐山,刘鹤这些人,可都是知青出身。

对于当年为何会有知青,又为何知青返城,又为何计划生育,是有切身体会的。

而中国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流民问题。流民问题,在农耕时代就等于土地(兼并)问题,在工业时代就等于失业问题。而在从农耕转向工业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则是工业发展不足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从毛,邓,江,胡,习,历代中共领导层基本上是统一认识,并坚定地走工业化,大规模工业化,超大规模工业化的路的。只不过在实现的路径上,可能的选择上,以及一步步达成的过程上,各有不同。

而工业发展的不足,首先是与人口数量不相匹配的规模。这是过去二十年逐步加以改善的。而经历过去40年的发展,现今的工业发展的不足,就是中国要避免低层次工业化陷阱的必须:与中国大国地位不相匹配的工业化质量。

一步步在走呢。

家园 按现在的人口半衰,再过两代中国人就是童工都有工作

但都累得跟狗一样,七老八十还不能退休,很多人一辈子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因为太辛苦。而当中国的总人口逐步降低,与美国的总人口逐步增加,二者持平,实现十字交叉的时候,中国就永远都别想实现什么大国梦了。

正因为如此,习才放开了计划生育。你的其他的问题都在这个问题基础上,就不一一回答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