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父辈眼里的前三十年 -- bshu
为了不给下面的人一点借口,毛主席连自己喜爱的花花草草都不养,如果养一树梅花,还不知道下面会养成什么样子。所以,什么挺受用的,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没有最有钱只有更有钱,越会搞钱越得势,反之越倒霉,老实人最倒霉!
我不记得有人喷过她。
一周6天,两天政治学习,只有4天搞科研,还动不动搞个啥运动,还要成天早请示晚汇报
等春天来了,不搞运动了,可是项目也取消了啊,于是知识分子们只好去蹬三轮车卖东西,开电脑培训班教打字啥的,别说一周4天科研了,一天都没了
就好比运十项目,四人帮确实有时候瞎指挥,可是等四人帮下台了,领导倒是不瞎指挥了,领导只不过干脆把运十项目给取消了....
诉苦文革对精英的伤害已经是天经地义自动正确。不如换个角度
文革时期的苦主是否冤枉暂且不说,如果他们不苦,那么弱势群体,又称低端人口,就有可能很苦。今天的弱势群体,在单位里,在社会上,可怜处境有目共睹,单位里不管国企私企,员工有敢大声喘气的么?例如,我老家,公交车背后的灯箱,闪动显示“本车司机是某某某,号码NNN”,我草,创意无限,这分明是妓院橱窗的小姐招牌嘛,而且是流动的。又例如,银行窗口有一个小装置,顾客当面给服务员打分,算不算屈辱。这是最轻最轻的例子。当然,高大上冠冕堂皇理由很多,但掩盖不了劳动人民为了一份可怜的薪水基本上狗一样活着的事实。
以西西河友的见识和水平,能举出无数的事例,包括文革前和文革后。就眼前来说,劳动人民被尽情欺负,这是全方位无死角的事实。
文革对精英的打击,有没有冤枉,有没有误伤,当然有,但精英不被误伤,劳动人民就要被更大的误伤,精英不被冤枉,劳动人民就要被更大的冤枉,就这么简单,因为世界是辩证的,动态的。所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天才创造的菩萨心肠+菩萨手段的精准工程(本来完全可以杀精英个人头滚滚),学术上称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是对马列主义的神跟贴。
每天向牲口一样等着雇主上面挑选,这个是央视报道的在郑州的一些人的生活状况。那是不是因为这个去反包子?
其实,高层也在思变。小张不是想封闭崇明岛搞出口加工区吗?
要说思变,主席大概是最早的,至少是之一。一五期间,就在考虑跳出苏式社会主义的窠臼了。
个人不完全归纳了一下,新中国前50年的世界级科技成果,基本都是文革期间(或者之前),排名不分前后:
1,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58-1966
2, 氢弹于敏结构: 1965-1970左右
3, 杂交水稻: 文革期间- 1978左右
4,青蒿素:1969-1972
5, 陈景润: 证明了“1+2“ 1966年
诚然,文革期间及以前,大批科学家受到冲击,科研工作收到严重干扰,却出了(我认为)比改革开放前20年更多的世界级成果。我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1.投入高。80年代-90年代前期的投入可以说科学的冬天了
2,文革打倒了各种权威,学阀,年轻人有出头机会,脑子里没有条条框框,敢想敢做,有些领域反而可能出成绩。
欢迎河友补充
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1980-2000左右,按理说条件比文革期间好很多,但是成果方面,个人印象里基本没有能和以上成果相比。2000年之后中国对科研投入显著加强,目前处于成果井喷的前期。
当然本人才疏学浅,挂一漏万,欢迎河友们补充或者反驳。
更多的是打击了他们封建社会以来高高在上的虚荣心,归根结底的政策是:知识分子老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而改开以来,重塑了精英的“奴颜卑骨”,还不如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君不见,教授成了叫兽,专家成了砖家。
其实,不仅仅是核武器,新中国的很多科技创新,都是在物质条件相当差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因为有科研工作者们这种报效国家和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当然,过分夸大精神的力量,就会出现“大跃进”那样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运动,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时候,精神还是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中国,世界范围也是这样,上世纪科学界最重要的三个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DNA的双螺旋结构,都是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产生的。
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事实上,要完成重大课题的研究,就需要很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两弹一星”是这样,刚刚发射的“嫦娥一号”也是这样。但现在,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越来越少了,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而当年我们没有上下级之分,也没有说谁是教授谁是刚毕业的学生,大家都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争论。
我们总是抓住复杂问题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强调,但很多东西强调过头,就会走到反面去了。比如说,在很长时间内,我们的很多奖励都给了集体,但强调集体过头了,就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后来我们又只奖励个人,只突出个人的成就,这就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影响:在需要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时,不利于凝聚一大批人,去解决复杂的科研难题,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考虑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能不能得奖。如果不在得奖之列,就很可能失去参与这件事的积极性。
对,现在记性好差,本来还想着全国一盘棋来着
结果打字的时候就忘了
感谢补充
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强调集体”,走到极端,副作用也是不小的。
至于“只谈物质”、“只讲个体”,呵呵……
杂交小麦,杂交玉米,当年搞杂交研究的不仅仅是水稻。改开以后就只宣传杂交水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