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腥的禅让 -- 履虎尾

共:💬14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血腥的禅让

(一)

在古代封建社会历史分期的讨论中,很多其他观点不一致的人,在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划分上,有个惊人的相同,这就是把魏晋隋唐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历史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有很多独特的历史特点。比如什么门阀政治了,什么豪强地主了,什么人身依附了,什么荫占人口田宅了,什么田园别墅了,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在政治制度方面,这一时期确实有一个与其他时期不同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历朝政权的更替,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禅让”来完成的。

“禅让”,是上古的传说中,将天子之位授于贤者的制度与方法。尧、舜、禹之间帝位的相互替代,就是“禅让”。“禅让”既不同后世传位于子的“家天下”,也不同于后朝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天之命”,而是一种和平地将自己的权力转授于贤能者的制度与方法。

考释“禅”之本意,首先是“替代”的意思。《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中说: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这里,庄子所说的“相禅”,就是“相替代”。

“禅”字从“替代”的含义出发,引申出的另一含义――帝王之位的互相替代,也就是以帝王之位传于他人。在《孟子*万章》篇中所说的,“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就是“禅”字的这一含义。

“禅让”一词出现的比较晚,在《后汉书*高凤传》的论中,首先出现:

“古者隐逸,其风尚矣。颍阳洗耳,耻闻禅让;孤竹长饥,羞食周粟。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虽轨迹异区,其去就一也。”

远古时期真的存在有“禅让”制度吗?真的有将天下与帝王之位和平相让的人与事吗?

对“禅让”的异议和怀疑,自古有之。在《竹书记年》中有这样的内容:

“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

在《韩非子•说疑》中也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远古时期的“禅让”存在与否,且不去管它,我们来考察一下魏晋隋唐时期的“禅让”吧。

(二)

魏晋隋唐时期的封建王朝,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历数这些个短命王朝,你会发现,要在这一时期想找出一个不是用禅让方式建立起来的政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发生的是曹丕篡汉,司马晋代魏;

接着是南朝的刘裕篡晋,萧道成篡宋,萧衍篡齐,陈霸先篡梁;

几乎同时的是北朝的高洋篡东魏,宇文觉篡西魏;

然后是杨坚篡周,李渊的篡隋;

更有作为尾声的朱温篡唐;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

总而言之,除了拓跋魏是自己兴起于代北,五代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武人夺权之外,如前所列十二代政权,全都是不约而同地使用“禅让”这一无往而不胜的利器所建立起来的。

禅让这一方式既然被大家所共同承认和应用,它就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越性。这就是,用这种和平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政权的交替,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最大限度的维持政治经济的连续性和平稳性。在禅让的过程中,前一代政权的政治躯壳保持基本不变,所变化的不过是坐在金銮殿上的角色罢了。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大批有拥载之功的新人要爬到高处去,然而,国家重老成,新的政权也需要大批旧人的支持,特别是希望借重于过去朝代元老重臣的名望,以便于显示新朝的众望所归,天下归心。

提起“禅让”,人们首先会想起曹操父子两位与和司马懿祖孙四人。之所以如此,这不能不说是拜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之赐。正规的史料中,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补注,房玄龄的《晋书》,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也都有大量的历史材料。诸如曹操的诛杀董承,伏完,华欣之收伏后;再如司马懿之夷灭曹爽,贾充之弑曹髦,皆明确地告诉读者,所谓“禅让”,并不是和平的,而是血腥的。

魏晋两代禅让,虽然血腥味十足,遭后人诸多垢病,但是,总算还留有余地,汉、魏两朝的两个末帝毕竟得到了保全。

汉献帝刘协的情况在《后汉书*献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之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

魏元帝曹奂的情况在《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中记载说: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壬戌,天禄永终,历数在晋。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甲子,使使者奉策。遂改次于金墉城,而终馆于??,时年二十。”

又据裴松之注引《魏世谱》记载:

晋武帝司马炎受禅后,“封帝为陈留王。年五十八,大安元年(公元302年)崩,谥曰元皇帝。”

汉献帝禅让后,又活了十四年,五十四岁方死;魏元帝禅让后又活了三十八年,五十八岁方死。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善终,但是可以通过刘协、曹奂两人漫长的寿命,判断出他们应该是寿终正寝,而不是死于非命。

除了刘协与曹奂之外,禅让制度下的最后的一个逊帝,后周的恭帝柴宗训,在显德七年年(公元960年)正月将政权禅让给赵匡胤后,也得以寿终正寝。据《旧五代史*周本纪》记载:

皇朝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春,崩于房陵。今上闻之震恸,发哀成服于便殿,百僚进名奉慰,寻遣中使监护其丧。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续通鉴长编》中有相同的记载:

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曹魏、司马晋、赵宋三朝的建立,多经过几代人长时间的惨淡经营,不论朝野,大多数人对旧王朝早已失去了信心,而对新王朝充满了希望。这也反映出魏、晋、宋三朝的统治者,对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充满了信心。

(三)

至于其他新兴的朝代,统治信心则远没有这样充足了,他们的权力得来的过于侥幸,惟恐一旦失去,前朝的废帝,是他们的最大的威胁,这心腹大患一日不除掉,便一日无法安寝。于是乎,这些前朝废帝,便没有刘协、曹奂、柴宗训那样好的命运了。这些逊帝在禅让之后,长的则不过年把数月,短的则区区数日,就要被新的天子杀掉了。

南齐末帝萧宝融禅让后被杀的的情况,可以作为接受禅让的新一代天子心理活动的参考。据《南史卷五*齐本纪下》记载:

(中兴二年即公元502年)四月辛酉,禅诏至,皇太后逊居外宫。梁受命,奉帝(南齐和帝萧宝融)??巴陵王,宫于姑孰。戊辰,巴陵王殂,年十五。追尊??齐和帝,葬恭安陵。

初,梁武帝欲以南海郡??巴陵国邑而迁帝焉,以问范云,云?a首未对。沈约曰:“今古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梁武颔之。

梁武帝萧衍受禅后,有感于禅让的血腥,东晋末帝、刘宋末帝均不得善终,于是假腥腥地准备将齐废帝萧宝融送往南海巴陵,让萧宝融在巴陵自生自灭。萧衍以此来问大臣范云,范云虽不以为然,但低头不语;萧衍再问大臣沈约,黑心肠的沈约以“虚名实祸”的辩证关系来回答,劝梁武帝萧衍当机立断,不可心存“妇人之仁”!我们查看上面的史料,核对一下日期:

四月辛酉,南齐末帝萧宝融将政权交出,戊辰,便被梁武帝萧衍杀害,这前前后后不过是短短的七天!

其余各朝大致情况如下:

东晋末年,刘裕准备受禅代立。因为民间有谶语云:“昌明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先命令人缢死当今的皇帝晋安帝,然后再立一个宗室司马德文做傀儡皇帝――晋恭帝,以应谶语中所说的二帝云云。

到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甲子,(安帝)遂逊于琅邪第。刘裕以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九月丁丑,刘裕命人“逾垣而入,弑帝于内房。时年三十六”。司马德文从禅让到被杀,又活了一年零三个月。(见《晋书*帝纪十》)

刘宋萧齐之际,齐王萧道成接受刘宋末帝刘准的禅让。(升明三年即公元479年)夏四月……辛卯,刘准禅位于齐,壬辰,逊帝刘准迁居东邸,不久又迁居丹阳宫。萧道成称帝后,封刘准为汝阴王,待以不臣之礼。建元元年(就是公元479年当年)五月己未,刘准被杀死在丹阳宫,时年十三岁。从四月辛卯逊位到五月己未被杀,刘准不过是又活了二十八天的时间而已。(见《宋书*本纪第十》)

梁陈之际,太平二年(即公元557年)冬十月戊辰,陈国公陈霸先晋爵??王。辛未,梁敬帝萧方智逊位于陈。陈武帝陈霸先受禅后,封萧方智为江阴王。紧接着,萧方智于外邸死去。到底是被废后多长时间被杀害,《梁书》及《南史》都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萧方智被杀时,年十六岁。(见《南史卷八*梁本纪下第八》)

我们再看北朝的情况。西魏北周之际,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二月庚子,魏恭帝元廓逊位于周。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正月,周闵帝宇文觉封逊帝元廓为宋公,“寻殂”。(见《北史*魏本纪第五》)呵呵,寻,就是很快的意思,到底有多快,则谁也不清楚了。

东魏武定八年(即公元550年)五月丙辰,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将帝位禅让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北齐天保元年(五月)己未,也就是高洋称皇帝的第四天,齐文宣帝高洋封元善见为中山王,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时副车。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元善见遇鸩,被毒死,时年二十八岁。从禅让到被杀,时间是一年零七个月。(见《北史*魏本纪第五》)

周隋替代之际,大定元年(即公元581年)二月甲子,北周小皇帝宇文阐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外公杨坚。开皇元年(就是公元581年当年)五月壬申,隋文帝杨坚杀害了年仅八岁的外孙宇文阐。(见《周书卷八*帝纪第八》

唐朝的建立,仍然使用禅让的老办法。隋恭帝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戊午,傀儡皇帝杨侑逊位于李渊。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封杨侑为崂国公。第二年,也就是武德二年,五月,杨侑被李渊杀害,时年十五岁。(见《隋书*帝纪第五》)

最后,再看看唐朝末年的情况。宣武镇节度使朱温在打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消灭宦官集团后,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又杀掉宰相崔胤,拆毁长安城,逼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当年九月,朱温杀害唐昭宗李晔,另立了一个小皇帝做傀儡,这就是唐哀帝李?恰?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三月甲辰,李?墙?政权禅让给朱温,朱温(朱全忠)建立后梁政权,封李?俏?济阴王,迁于曹州。当时,太原、幽州、凤翔、西川等处不承认后梁政权,继续尊奉唐朝天钓正朔。天钓五年(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李?俏?朱温(朱全忠)所害,时年十七岁。(见《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下》)

(四)

就在当时,便有人对“禅让”提出非议。据《晋书*石勒载记》记载,有一次,石勒在宴会上饮酒,酒酣,问大臣徐光等人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

大臣们赶紧大吹法螺,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刘邦),雄艺卓荦超绝魏祖(曹操),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

大臣们本以为这个马屁拍得不错,谁知石勒听后,竟然笑了起来。然后,石勒说出如下一番语言来:

“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汗迅荆?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又一件非议“禅让”的事发生在东晋朝堂之上。据《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记载,有一次,王导、温峤一同去见晋明帝。晋明帝问起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缘由。温峤不敢回答,王导说道:“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于是,王(导)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复面着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而《晋书*宣帝纪》则详细地评论魏晋之际的禅让曰:

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再看一看《梁书*沈约传》的评论,对禅让之事的隐晦评价吧:

有一次,梁武帝萧衍因一件事情责备沈约,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说罢,乃辇归内殿。沈约很害怕,很紧张,没有察觉到高祖萧衍已经起身了,沈约继续坐在那里不动,这是很失礼的。沈约回到家里,准备坐下歇息歇息。谁知由于精神恍惚,这一屁股没有坐到胡床上,而是凭空坐在了门前地下。于是,连摔带吓的,就得了大病一场。在病里,沈约梦见齐和帝来找他算帐,齐和帝怪罪沈约多嘴多舌,抽出宝剑,割断了沈约的舌头。梦醒后,沈约急忙召来巫婆神棍,问:做祟的是何方鬼怪?巫婆言道,“如梦”!呵呵,意思就是说啊,你老人家的梦与众不同,不是假的,而是真实的。沈约吓坏了,急忙又请来道士(不知可是西西河里的妖道),给玉皇大帝写奏章。奏章里说,冤有头,债有主,“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鬼怪呀鬼怪,您去找正主吧,放过俺沈约这一次吧!

元宝推荐:沉睡的天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书签】

没看完,先放个书签

家园 博文广志,花!
家园 好文章啊
家园 禅让与革命,是两个基本朝代更替方式

传统儒家只承认这两种传承更替方式,所以蒙元满清得国不正.理论不合事实时,就需要修订理论,不过儒学在清代已经衰老了,不足以承担指引中国前进的责任了.

另,萧衍是从堂兄弟那儿抢的位子,其实和武周一样不该算一个新朝代,这个禅让在本质上也只是皇族内争.

家园 真是好文
家园 本朝实行禅让制
家园 老前辈啊

注册于:2003-05-05 08:39:11

家园 晋明帝是怕自己被王导禅了吧

诛前朝皇族是刘裕开的头。寒门出身的皇帝,面对士族没自信啊。

家园 柴训宗恐怕不是正常死亡吧

973年挂了,那个时侯还未成年呢。除非是有什么急病恶疾,否则以他的生活水平不大可能这么早挂。

赵家其实对柴家也不怎么地道

家园 未成年挂掉不能说明什么

皇子皇帝未成年挂掉的多的是(一岁之后)。

再者,赵老大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赵老二就难说了。

对柴家如何,可以跟历史上前后对比,我没看出来有更好的。

家园 蒙元、满清得国有何不正?

禅让与革命,是两个基本朝代更替方式 传统儒家只承认这两种传承更替方式,所以蒙元满清得国不正.理论不合事实时,就需要修订理论,不过儒学在清代已经衰老了,不足以承担指引中国前进的责任了.

呵呵“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此四人得国也说不上正吧。尤其是商汤、周武。商和夏、周和商本就是同时的国家,而且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否真的是藩属和宗主还说不准。比起满清的前身建州卫明确是大明的领土可要差远了。

蒙元、满清以外族入主中原其实并不比拓跋魏入主中原及其后身隋唐进而统一天下更得国不正。说起来,按照孔子的君臣父子的说法,那个王朝都是得国不正,都是以臣弑君。而早在孟子时代儒家就认识到这个理论的不足,才要发明“诛一夫”的理论。

得国,得到了保住两代就是正的。得不到那就只能是不正。得到了而保不住如秦朝、王莽,就只能叫做“闰位”。呵呵。

家园 宋朝可以和清朝比啊

清朝对正牌的朱三太子和南明皇室,有一个咔嚓一个,却抬出一个旁支的朱姓来当延恩侯。清朝皇帝还敢说“历代得位之正未有如我朝”的

朱之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庶十三子代简王朱桂之后,崇祯时其祖代王朱彝为洪承畴监军于松山,洪承畴军败,朱彝与其侄朱文元被俘,降清.隶镶白旗下,雍正时,访明裔,得于正定知府任上.锡一等延恩侯,抬入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

赵家多半也是玩的这种把戏

家园 mmd,这话不是朱重八说的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