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张居正夺情与今上修宪 -- 毕玄
崇祯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连自己的岳父都搞不定,却不断的把压力向没有势力的普通老百姓身上压,不亡何待。
而且没有真么心力交瘁,可能活的时间长一些,搞得更好一些呢。就算依然五年就死了,还是人亡政息,那也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差。而他个人也不会落个“夺情”的坏名声。
可以搞一个老糊涂嘛。
参见毛教员的坏名声。
清朝官员贪污比明朝也差不了多少。清朝比明朝稍好一点的地方是其承认官员薪俸过低会导致腐败。所以搞养廉银,火耗归公,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控制了腐败程度。另外,清朝和汉朝一样允许官员用钱赎罪。对罪行不大的贪官往往让其吐出赃款罢官了事。有意思的是清朝用人不讲究清廉而讲究是否有才干,算是信奉“能干的赃官胜过清廉的昏官”的典型。
但是,不管实行哪个制度,两个王朝的寿命都差不多。区别是一个内斗不止,另一个开疆拓土。那么为啥寿命都差不多?归根到底的原因是不管是内敛还是扩张,其生产力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仍然是农业国家,清比明只有量的提高,没有质的突破。好比一个魁梧大汉对一个病夫。大汉虽然前期结实强壮,但没有突破的话,寿命未必就比病夫强多少。当然,健康和生活质量又是另一回事了。
正确的选择是:不夺情,但是勇于任事敢于改革。
错误的选择是:夺情,勇于任事敢于改革。
错误的选择还有:不夺情,不勇于任事,不敢改革。
只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做出正确选择。可惜,选错了。
阻力大的话,起码可以从新晋升上来的官员开始推广实施。
在胡温年代就已经有眉目的政策,问题是包子在任五年了,为何一直没有继续推进那么哪怕一点点?跟国际接轨这个时候就不提了。
不过这是屠刀的胜利,不是政治的胜利。同样每亩收九厘银,清朝的税基就远远超过明朝了,总体国力也远远超过明朝。
朱元璋时期官员的俸禄并不低,之后各级官员的潜规则收入真不少。到晚明,富可敌国的官僚家族真是多。这群官僚用起祖制来做挡箭牌维护既得利益的时候真是轻车熟路。
除了君王死社稷实在找不出啥亮点,做个太平天子可能还行。看看当年批阅的奏折,论起处理政务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之前的万历和天启。崇祯后来派的太监也不少,好像也没啥好的效果。 晚明这种局势,估计也只有历史上的雄主才有可能翻盘了。太祖的才干也是和TG这样的组织相得益彰的。
明朝从嘉靖到万历,一波又一波官员进行改革,结果最后还是只能延延命。一个能喊出何不安安坐饿殍的政权是该灭亡了。晚明的问题是整个地主阶级的问题,崇祯算是其中的一个责任人。过于纠结崇祯个人有啥责任我感觉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论起责任多少的话,别的不说,李自成在皇宫里面抄到多少钱?官员那边呢?
公开后你来当官?保证你累死,保证全中国没人要做官。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就是动物。当你当人是神时,你就图样图森破了。你的智商请不要再发言。
类似狗熊追上来真么办,很简单,别跑最后一个就行了呗。
防盗不可能,但是别人都装了你没装,小偷也没多少选择。
公开财产肯定不能防止腐败,后面自己加吧。
有李太后在张居正并不见得没有机会。只要他和万历之间有书信往来,万历就有机会听取他的建议。
我就问两个
谁来界定公开的尺度
谁来保证公开是真的公开
你要仔细想想这两个问题,就会发现财产公开跟很多其他的措施一样,当作为一个体系的一部分的时候非常有效,但不要指望有了它就能改变世界。
民主其实有类似的问题
谁来保证民主制度是公正的
一旦民主选举的结果出现争议,谁来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