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 简评清初画坛 -- 雪个
但无论是四僧,还是以后的扬州八怪,可完全不是这样。
我个人认为,中国画到明清,非但不是进入僵化时期,反是前所未有的兴旺繁荣,到达了国画的最高点。看看青藤白阳,原济雪个,直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匠气二字,怕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他们身上吧。
雪个说的是清初画坛,我跟着说了几句中国画,同时还一起讨论了一下有关中国画的形似与写意的问题。您这里提出的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的写意山水,讨论的范围有所不同,并且以此为出发点讨论形似及写意,考虑的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至于山水画是不是风景画,我还真说不上来,比如象“江山万里图”这种各朝各代都会有的题材画,您是学过画的,您给说说,到底是山水画还是风景画,要是画得不像,麻烦是不是也比其他的多些。
前文中说起形似时,也提到了度的把握,想必这层意思您也看明白了。比如说起树的时候,也没有挑剔画得不够歪,说不是梅山上的那棵吧,还没有那么苛刻和极端。所以对于山水画来说,也不会这么要求,而且对于山川景物,因其自身的特点,也无法这样要求,但并不是说没有要求。比如山山相连,嵯峨嶙峋,下绕一带缓水清流,再摆上一两个撑竹筏子的,再或是几座山平地散立,圆厚葱茏,旁边加一个蓑翁独钓,别人看了,很难会说画的像。当然这只是宽泛的要求,实际画起来要严格得多,您学过画,这点应该不陌生。即使是山水画家,也常驻外写生,不都是去看意境去了吧,要不然那些技法是怎么来的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前文中提到八大,也是说树而非说山,形似方面的讨论自会不一样。象八大、石涛这样的,除了山水画,还有花鸟画,在形似方面定会区分把握,连这也要开口问,自是会惹人烦。因形体特点、规模及可观察程度不同,形似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就说那个“画扇面”的相声吧,本来是要画美人仕女的,先改成张飞,后变为怪石,最后索性涂黑了写金字啦。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随着所画的事物不同,对形似要求也不同,但不是没有要求,而且要求还是要达到一定程度的。
真羡慕您小时候,可以学国画,还有师傅管着,讲了很多道理。至于背唐诗能否攒下些国学底蕴,还真不清楚,但在画中国画时,对于画面的布局、人与物的形态以及画的整体意境,肯定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什么的,就跟一幅画似的,多有意境呀。不知您读的时候觉出来没有,要是王维的,肯定没问题,要是不小心读了杜甫的,对画画帮助不太大不说,连说话都带着那么一腔悲愤。要是情绪控制不住,就这么去拍照的话,肯定抖得厉害,焦点首先就不好找,即便对好了,拍出来的画面也还是模糊,是否就比画出来的要象,还得问一下别人才行。
至于形似是否要达到完全符合生物学原理,倒是从来也没这么要求过,毕竟不是画生理解剖图么。不过所画之物,在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形体姿态,还是要有所讲究。就说您贴的这条鱼吧,从鱼种上看,那方方的样子,还是挺像尼罗罗鲱鱼的。您要说是条咸鱼、清蒸鱼什么的,大家肯定都点头,您别说还真香。要说是一条游水鱼,意见大概就多了。不用什么国学底蕴,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小石潭记》还是念过的,像什么“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之类的,说的都是这个事。这条鱼就是放在水里,最多也就是趴在石上、随流晃当吧。
就先聊到这吧,像是什么“荷叶柄给画瘪了”以及虾和马是怎么回事,您有空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看看,至于联系到西洋画,可说的也不少,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恽寿平,不能算碌碌吧,是独立于四王之外的人物,自有四王所不及之品格.
另外八大早期画面还是比较精细工致,题材多是花卉蔬果之类.天命之年后绘画造型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后期才更为笔简形赅,形神毕具,并且不泥成法,笔情纵恣,苍劲雄浑,毫无俗韵.实为集写意之法大成者.
这最后一句话是特意留着提醒自己以后不要这样口齿轻薄。
不过对每个人的画喜欢不喜欢,如何评价,几乎不可能达成统一意见的。这点大家就求同存异吧。其实那些在历史上留下那么重一笔的人,定有出奇非常之处。
欢迎以后多发言。
萝卜白菜啊.达成一致非但不可能而且也无必要.
不过太傅品论倘若尽力用到还各家本来面目之平等眼光,对我等更有教化作用啊.
期待更多高论.
占统治地位的还是那些画匠.这种匠气十足的画我越看越象小倭倭的破山水画,我一研究,发现果然是明以后的匠气严重影响倭画坛.再加上倭人好为匠,所以走的比我们更远,现在画出来的画比板画还"板",就象他们的搞笑茶道一样,(我估计小倭倭偷点中国茶不容易,所以死命想怎么喝才划算,所以才有现在搞笑茶道)呵呵.
总之,什么时代都会有些异类出现,但是这些异类终究无法代表那个时代.
和他的身世?
四王的也是.待我回去以后再贴.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太傅钟情于此,自然感慨余子皆碌碌也。偶认为对艺术的欣赏是可以主观些,执着些,方显个性。毋需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