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顾剑二战风云系列】对抗战初期一些战略问题的再思考 -- 顾剑
关于1937年华东作战的战略问题,我同意您所说的我军预谋在上海主动出击是为了战略主动权的看法。但我对您提出的理由有些不同的意见,有材料认为蒋的意图是希望以战促和,战场选在上海,有引起英美重视进而干涉的考虑。如果按这样的策略,则我军显然在淞沪抗战中投入过大,一是伤了元气,而是后来部队崩溃,不能在既设防线上形成防御。至于您所提出的两军素质问题,实际上比较起来我军更适合利用广大国土进行运动战,首先我国开发较晚,道路资源不足,日军技术装备只能延有限的交通线展开推进,对于大纵深机动作战显然不利,其次我军指挥水平虽然不高,但仍可利用兵力优势形成大纵深重叠配置,对突入我战线后方的敌人进行反包围。而且日军由于历史原因,特别爱使用分进合击的战法,我军只要将士用命,保持通信顺畅,应该是可以有效包围、歼灭日军一部,迫使其另一路或多路退兵的。事实上,台儿庄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随枣会战等都是这样打的。当然,我军由于成分复杂指挥不顺、通信常常遭到敌军空袭打击而不灵,这也是我军经常失利的原因,但相对于淞沪会战中那种狭窄空间的阵地战,我军上述弱点更加易遭日军打击利用。
关于日军的山西作战,李宗仁回忆录已有很明白的评述,与顾兄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花园口,我同意顾兄肯定这一战略行动积极一面的思路,当时国民政府效率很低,如果决河时先组织人民撤退,势必延误时机甚至泄露消息,导致敌军采取措施,但是决河这样的行动不能真正有效打击现代化的敌人的军队,只能迟滞敌行动,阻敌后勤,顾兄也是同意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方是否利用这一形势组织力量消灭被洪水隔断后勤的敌军,如果没有,则造成人民重大损失的行动不免有得不偿失之叹。
关于游击战,我觉得您的观点有些偏颇,从战术上讲,无组织、无纪律、自发的人民抵抗当然赶不上精锐小分队的敌后作战效果好,但小分队的行动依靠上级指挥,一旦通信被截获,很容易受到伏击,同时军人的思维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于装备精良、善于总结经验的敌人来说吃几次亏后就可能不灵了。我认为游击战在战略上的精髓还是发动群众,通过有着坚定信念和组织的党深入民间,宣传抗敌主张,发挥群众的智慧,寻找敌人的弱点,并且总结、改善己方的战法,创造出各种歼敌良方。当然,组织精干的敌后武工队,在群众的掩护下机动灵活的打击敌人是有效的战法,但这一定是建立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的,单纯依靠武装斗争肯定不行,东北抗联、后来格瓦拉的失败都说明了问题。至于说到正面战场,我觉得强调固然在理论上不错,但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正面可以打败敌人的情况下会选择游击战,人民的牺牲太大了,正面战线的保持与否不是我方单方面能够决定的,而是敌我双方斗争的结果。即使没有我们自己的正面战场,一个有骨气的民族也会不屈不挠的战斗下去,将敌人拖入泥塘,直到形势改变,事实上坚持斗争的人最终会赢得尊重的。
其实上海郊区,真的是河沟多多
光是现在浦东南汇川沙一代叫XX桥的镇就一片一片的
一朵送顾剑,从另一个更广的角度让我了解了抗战的历史。
一朵花送闲云野熊,也是理性的探讨,还有一份对中国的热爱流露于言辞之中。
一朵花送萨苏,你不愧是我的偶像!最欣赏的就是你的一腔爱国之情,无处不在。
宣传蒋最初只是片面路线
说他不积极主要是武汉丢了以后的事情了
我本人基本同意顾兄的意见。
首先,日本人的战略就不值得一提。我一向认为日本人是战略倒数第一,战术倒是屈指可数的高明。分进合击这样的行动,就需要高超的战术修养,而日军对此很在行。而1937年的中国的情况与日军是相反的,中国从来不缺战略大师。不要说老毛这样的不世高手,就是李宗仁也有两下子。可是中国军队的战术实在是太差了。真正的德国师只有3个,外加教导总队,但是这些部队的使用很成问题。这些部队有一定的突击能力,因为他们还有一些轻装甲。他们应该用作在第一线普通部队和日军消耗之后投入。比如第一线普通部队撤退诱敌,等日军跟上以后可以用这4个德国师侧击。应该能取得更大战果。而实际是这4个师被投入一线和日军消耗光了。从这点上看来,老蒋的战术也是不怎样,战略勉强可以打个60分,而且很多分还是从政治那里借来的。如果不是这样,老蒋怎么会这么快就在国内战争中败下阵来?
淞沪会战由于投入了过多力量,以至于后方完全没有预备队,在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后国军就变成了溃退,当然这跟国军战术素质差也有关系。而且据我所知江阴要塞这样的坚固工事都在匆忙中放弃了,否则至少应该派一支部队驻守以迟滞敌人。所以这一点上我想可以证明老蒋开始时并没有在华东与日军决战的部署。否则至少南京不会搞成这样子。
花园口和游记战争我都同意。不要因为政治的原因而企图“改变”历史。在国内国民党的功绩被忽略,而在海外,一些民运台独在那里编造中共和日军勾结专打国民党等,都是没有品格的行为。不过现在中共至少已经对国民党的那些事情放松了,而民运等却在变本加厉。
你这旮都打烂成介样了,这孙子咋还不投降啊。
重庆政权维希化,对日本乃是妙不可言的前景。可是蒋公就是不肯,不过他也仅仅是不肯答应日本的苛刻条件而已。要是日本愿意吐出到手的华北华东,说不定就得逞了,那东北、内蒙就完了。
话说回来,重庆政权如果在日美开战前维希化,那共产党在三路(加上汪)夹击下,情形危矣!不过这又带来另一局面:共产党成为民族抵抗的真正的唯一旗帜,民望大增;另一方面。重庆妥协后,日苏(可能性比较大)或者日美必然交恶(开战),这样外援武器只能交给中共,游击部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装备正规化。还记得党的三大法宝吗?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经过积累,加上外援,中共能够具备解放自己国土的能力。
一点浅见,贻笑大方。
这个观点没什么实际意义吧.军队存在就是为了战胜敌人,手段谋略都为之服务.
假如英国远征舰队遇到的是朱元璋?
抗战初期,有较大作战效果的战役、战斗都发生在北方,南方的作战均遭受了重大损失。具体战例我不重复了,只讲个人认为的原因。
不是战略指导的高明,而是战地指挥的高明。在长城前线、在山西前线、在徐州前线,只要不是蒋的指挥,比中央军还差的部队都能取得比中央军还要好的表现;在淞沪抗战,不是国军想要玩出点名堂,可能南京、上海的损失还不会那么大,溃败得还不会那样快,这已无法事后诸葛亮。但我们可以看到,再往后的中央军在武汉、江西的作战的有效,应该说明了那个战略问题,不是这样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