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颤栗的产痛 ---序言 -- 史文恭
北上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是两河口会议决定的。
哈达铺远远在这个之后。
北上陕甘、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是既定的大方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方向,一旦发现红十五军团消息,毛才能很快把根据地定在陕北。
即便没有红十五军团,毛的方向也是陕甘和华北。要想领导和推动抗日,华北是最前沿。
所以说,史妹妹文中这句话:
是不准确的。因为一旦毛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红军的长征就不再是简单的流窜,而成了有目标的战略转移。
王外马甲的《蒲公英》里有这么一段话:
在败退中,赢得战略主动权,只有毛能做到,而且做到过不止一次。
你以为西单民主墙和88是老邓压制民主的证明,其实你想过吗,没有老邓,这些反政府的言论和行为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你可能还以为大字报大辩论就是民主,那你是没看过,没听过那些内容。文革初期的大字报大辩论,是顶层拿群众当枪使。文革后期就没有大辩论了,大字报还有,不过内容都是改成批林批孔了,你再批你单位革委会主任试试?
你是不知道没周三周六下午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听书记读着报纸和文件,那种空虚枯燥,还逃不掉的感觉。
蔬菜,家禽,水产品是不要票,不是因为供应充足,而是因为没有办法保证供应。政府给你一个月28斤粮票,在限制你的购买量的同时,也给了你保证供应的承诺。那些不要票的,今天有,明天无,你还没法抱怨。你是没尝过冬天天还没亮,在凛冽的寒风中排队等菜场开门的痛苦。改开以后,去菜场,去农贸市场,随时可以买到各类食物,真是享受到了物质丰富的甜头。
最后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说得对,我就是一只井底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但是,我在那个时代的井底里呆过!
我,不怀念那个时代!更不想我的后代再体验一次那样的生活。
一般员工就直接上门质问了, 何必大字报?领导也没有什么特权,哪个单位都有不少刺头,领导搞点小福利都如履薄冰。
我小时候父亲单位分房,我家也提交了申请, 按照条件也够。 我父亲忐忑不安地给分管局长送去了大约100块钱的礼品, 局长收了,父亲回家一会儿高兴,房子有望了,一会儿生气,干部居然收钱。几个月后房子分了下来,局长也上门来了, 提了大概120块钱的礼品。 他说, 老xx啊, 你也是革命干部,上门聊天,怎么能送东西呢?我当时不收你的东西,你会提心吊胆,想东想西,只好先收下安你的心,过几天再还礼。以后不要再送了,还礼只能多不能少,送多了我还不起。
大字报是前期力量不够舆论凑的产物。
童年时代很美好,我们都怀念童年时代,但极少人愿意回到童年时代, 所以你的不同意没有什么道义力量。
以前确实苦,不过你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
1. 有可能不吃那个苦吗?
2. 到底是谁造成了大家要吃这种苦
3. 如果一直像以前那样,到现在还要吃这种苦吗?为什么
4. 现在为什么不用吃这种苦了
5. 现在什么地方其实还是很苦?
我的回答:
1. 不可能。
2. 吃苦的原因是近代中国极端落后
3. 也可能比现在还好,至少不用琢磨学区房
4. 因为抓住了机会,同时具有较好的基础
5. 现在空气不好,很多人甚至号称为了这个移民
但贴大字报也是常用手段之一,至少我的家乡如此。我文革后上大学,我们班因为食堂太差,还率先在学校贴大字报呢,引起全校各班级大字报狂潮。
目的建立川、陕、甘根据地,这离华北还有相当距离,一句抗日的内容也没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
另外一个佐证的材料是后面8月5日的毛儿盖会议决议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
决议也就前两句有点抗日意味,后面那么长的篇幅谈到一点抗日没有?
土共有能力的话肯定是抗日先锋,就象在七七事变后所做的,但长征绝对不是因为抗日需要而转移的,真的是生存第一。
后来在陕北指挥华北抗日,是主席他们因势利导的结果。
员工的话直接就找领导了。 我老丈人当年是单位的刺头,领导人人怕他。
不同的认知基本就是年龄、年代产生的差距,这无法避免;关键一个:有许多当年的事只许用一种标准乃至格式化的叙述见于传媒,其他让时间慢慢抹去!
这是“。。粗 不 。。细”的原则,人类“伟大”智慧的产物。于是之后所有的好坏,我们都不得不接受。
不怕错了,就怕不断重复错误的轮回!
当时的中国,TG从东南被赶出去,逃奔西南也无法落脚,总不能打对角去华北,只好去了西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又赶上空一格借刀杀人,少帅忍无可忍,才算有块地方。啥子三国演义,唉,太奢侈了。
特别是现在社会日渐撕裂的现实,持平持中很难。
期待中
反右扩大化就是老邓主持的,他死的时候居然有平反右派子孙(大学生)认为有恩戴孝的
文革后抹黑文革甚至其他革命年代的多了,张志新报道不过冰山一角
一直到现在大学里一帮反动老师抹黑撒谎不打草稿(有的是不学无术),照你逻辑——“没有老邓,这些反政府的言论和行为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老邓、老江真是新老贪官污吏、黑心资本家的贴心人!
怎么没看过?开国衮衮诸公的丑态不就是大字报揭批的吗?现在再来一次多好
“文革初期的大字报大辩论,是顶层拿群众当枪使”,只要群众乐意,现在再来一次相信更会应者云集
不光知道这些,还知道很多基层干部被打倒,下车间劳动好几年细节
什么单位这么闲?当耳旁风不行?
说“单位”如何如何,对领导不满意斗就是了,就是文革后一段时间“人民来信”也有杀伤力,在基层不是往北京寄
大学期间周三下午所谓政治学习时间,好像没印象了
难道那时候只有早市???另外每天都要买菜?尤其冬天!另外菜市场还要开门?没有马路菜市场???
物质丰富的基础离不开土改和工业化,安全离不开毛时代的战争和两弹一星!
分配公平程度和社会保障向那个时代看齐就行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多数人民肯定幸福得多!
现在和那时候没法比。第一,那时候没什么可以贪腐的渠道,都是国营单位,计划经济,犯不着为利润去动歪脑筋。第二,很多领导都是文革后提上去的,资历浅,和下层的关系还很密切,以前都是一个“战斗队”的。
但是,也不能说绝对廉洁,所以你老爹想到送100块钱。当时的100块可是一笔大钱,2、3个月的工资啦。碰到好领导了。
看你这么虚心求教,再指点你一下。
说“单位”如何如何,对领导不满意斗就是了,
所有单位都这么“清闲”,每周两次政治学习是必须的。如果有什么“特大喜讯”,那是要随时停工停课,敲锣打鼓上街庆祝的。“政治挂帅”,听过吗?
领导不是随便斗的哦,小兄弟。上次斗领导,那是因为有“圣旨”,要“炮打司令部”。等到各单位的“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以后,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去。
看到你这堆问题,想起了“何不食肉糜?”的典故。笑不出来。
没有冰箱的人家,当然每天要买菜。
菜场也是国营单位,有围墙,有院子,下班后用铁链锁门。
去迟了的话,可能什么都买不到了。看过电视里朝鲜的商店吗?去晚了就是那个样子。所以,每个人都要支起耳朵,全力打听明天菜场卖什么新鲜的。在共用厨房里烧晚饭时,这是每天的话题。一旦得知明天有紧俏商品供应,那是必须赶早排队的,无论冬夏。
马路斜对面的院子里,住着王胖子,菜场卖肉的。名气之大,连“我认识王胖子”都可以作为自豪的资本。一是可以知道明天菜场来不来新鲜肉,如果关系更好,还可以在买肉时笑着说:“王师傅,给我切块肥一点的”。
马路菜市场,开始没有名字,俗称自由市场,后来合法化了,给个大名叫农贸市场。开始摆在菜场对面的马路边,后来逐渐侵入,最后占领了国营菜场,王胖子也就逐渐被人淡忘了。感谢老邓。
你没经过文革,但是这句话却是十足的文革语气,不知道是不是你家老人教给你的。
“反动”这个词是什么定义?你定义老师反动的根据是什么?
你没看过,没经过的事物,怎么就敢断定别人在“抹黑撒谎”?
“不学无术”是什么意思?老师能站到讲台上,就说明他的学识受到学校的认可。术业有专攻,可能某些方面他知道的不如你多,但是,你,作为学生,作为晚辈,难道不该多谦逊一些,对老师多尊重一些吗?
幻想人类任何时候没有腐败都是不现实的,廉洁只有相对的,最靠谱的无限责任的夫妻老婆店还有私房钱, 私有制是腐败的根源,靠私有制消除腐败不过是抱薪救火。
WG时期并没有彻底去除私有制,有腐败是自然的。
菜市场的事情,看来你是真没经历过
农村不知道,但是以前城市里面是只能到菜市场买菜的。注意不是自由市场,一般是国营或者集体的。卖菜尤其卖肉的是绝对的实权派,连单位领导都要客客气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