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经济发展到底是谁的功劳? -- 海纳

共:💬134 🌺844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工业发展就是火箭赛速,大家都踩着油门,只不过有早有晚

在这个过程中,快点、慢点,不是关键,关键是这种加速不能中断,中断了就是重启,再重新开始加速

而中国在60年代,恰恰有2次中断:三年困难和文革头三年

这种加速度最快的不是中国,而是30年代的苏联。

这2次中断,是中国在追求工业化过程,对于工业初次尝试,掌握不好发展速度,过快的追求发展速度,不仅没有加快发展,适得其反,损害了自身政治基本面,(90年代再次损害了一次)。不得不进行的2次调整。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2次调理,使中国基本掌握了自身工业的发展脉落,为以后44年的持续发展打下基调

国外的发展,有些是因为启动本来就比中国早,发展的阶段不同

有些是因为体量小,将自己融入到其他成熟的先进经济体,不需要为自身量身打造工业发展模式。

中国的不同,在于其人口众多,而改开后的发展,也源自中国的优质劳动力充足,从而让工业加速的燃料充足。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90年代西方的劳动力已经开发完毕,也轮不到中国劳动力加入到世界经济中来,改开早在89年就出大毛病了。

不是美国资本唯利是图的尿性,中国经济的崩溃在90年代是可以预期的。

家园 既然是比较中国前后的话

那么您列举的那些原因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是与市场经济体制共存的。

经济能够取得发展,必然是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认为这些物质条件都是正面的,而制度条件都是负面的?

我完全可以作出相反的假设:

引进化工业——没有掌握好技术,一直亏损——损害经济。

压榨农村和国企——大规模失业——社会消费萎缩——损害经济。

加入WTO——国内产品竞争不过国外——国内企业倒闭——损害经济。

更何况,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要如何加入WTO?

用不同属性的因素来相互比较,很容易就陷入这种没有意义的诡辩当中。

家园 市场与计划,只有快慢之分,其本质并无区别

对于经济来说,重要的只有2大要素:劳动力和劳动资料

中国不缺劳动力,缺的是可利用的资源

而获得可利用的资源,并不是仅仅只有加入WTO这一条路的

80年代无论计划还是市场,他们都没有将精力放在扩大资源的投入上,而是放在技术进步上,这无疑加大了劳动力就业不足的社会现实,加剧的了社会震荡和经济震荡。

引进化工技术则不然,因为在这之前,中国已经具备2项基本条件:化工工人和石油在文革中已经都有了。劳动力和劳动资料都是现成的,现在只不过利用上了,而其产品:化肥和化纤,直接解决了中国人的吃和食的问题。

衣食住行,中国人的四件大事,衣食是化工产业解决的,而下一步,是解决中国住和行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一个难点:钢铁。

然后用市场解决了吗?全民皆商,对缝解决钢铁问题了吗?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将钢铁炒成天价,钢铁的天价,冲击了整个国民经济秩序,让物价飞涨,86-88年经济的混乱,直接引起89。

马克思说的经济危机,在90年代没有出现在西方,而差一点出现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也是讽刺。

计划、市场不过是手段,能够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问题是当时2种手段都没有解决,问题就不在制度上,而在管理的人上。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90年代西方的劳动力已经开发完毕,也轮不到中国劳动力加入到WTO中来,改开早在89年就出大毛病了。

不是美国资本唯利是图的尿性,中国经济的崩溃在90年代是可以预期的。

家园 每年8%的增长,怎么是线性的?

(1+8%)的N次方

农业可达不到这个水平。只有工业才能达到。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经济体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腾飞阶段都能保持5-10%这个速度,而且越是起步阶段速度也就越快。因为它们有发达国家给开辟出的技术和组织管理经验。

一旦进入发达国家后,速度就降下来了。无论是美帝,还是日本,还是德国,都是如此。因为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拷贝,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用,只能象蚂蚁到处摸索。

家园 早回过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充足的优质劳动力来保持发展

而不是工业发展到头了

家园 看看东亚四小龙和日本在腾飞时发展速度吧

“据世界银行统计,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家园 数字游戏而已,中国40年年均增长78%,不是更震撼?

中国20年年平均增长16.575%,40年则年均增长78%

指数性增长,再平均到每年中去,时间越长,这个数字就会越震撼。

什么是指数性曲线,有个著名的国际象棋的故事。一位老兄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大悦,问他要什么奖励。他说,在棋盘上,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3格放4粒,以此类推,每一格是上一格的2倍。国王一看这么少,准了。结果到了第21格就要1048576粒,第40格达到549755813888,完全是天文数字,国库搬空也不够。

如果将这些米向每个格中一平均,你是会忘记第一格只有一粒米的

家园 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不需要自己找资源

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不需要自己找资源,本来就是打工仔,有美国老板为他们提供资源。

当然,打工仔,就要有被剪羊毛的觉悟

家园 与日本、4小龙类似的,还有东欧

当苏联不能为他们提供资源时,他们会如何?

家园 而中国60年代震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要解决吃饭问题

只有解决了吃饭问题,大量劳动力才能转移的工业中来。

解决了吃饭问题,经济发展过快就仅仅是经济问题,人只要活着,可以在后面补救

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经济过快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就是阶级矛盾。

90年代虽然对农村的压榨造成农村经济的破产,但国有余粮,人只要吃得饱,就有能力自寻出路。

而2000年后,中央以工补农,也挽回了部分政治基础面。

反例就是苏联。苏联发展虽然快了,但斯大林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苏联的粮食自给率一直不足,不得不以石油在国际上换取粮食。当美国一统世界海洋贸易之后,苏联就悲剧了。

而苏联发展工业,对农业的压榨,也导致了农业人员与工业人员的对立,现在乌克兰内战,可能就是当时遗留政治隐患的发作。

家园 请具体指出石油铁矿等资源,美国如何帮助日本安排获得的?

是配额上的好处吗,还是价格上的好处,或者长合同的便利?在背后美国是如何施加影响力,逼迫或诱使资源国(或公司)不公平地给于日本好处的?

为什么美国不帮助墨西哥这个后院禁脔,而要去帮助毕竟仍算作另一文明体系的日本?如果从地缘政治考虑,为什么不是更多地帮助了西欧?

搬板凳去,支下巴

家园 听过救急不救穷的说法吗?

为什么不不帮墨西哥?首先是阿明哥们的德性…………其次,是挨得太近了。

开一辆500块钱的Van车,装一车孩子,然后加速70迈进高速,后车没减速就立刻急刹车,你在后面,铁定追尾,然后,你撞死他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孩子,他就可以吃一辈子巨额赔偿了,你呢,也别开车了。

如果在美加,肯定见过缺手指的阿明哥,作园丁多累,切个手指吃一辈子工伤保险多容易。。。

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做,还爱耍无赖,就是穷,也没人借钱给他们,信用值太低。

墨西哥,如果离美国远一点,美国人还不会那么了解他们低劣的品行,比如地球那一边的中国,还是可以很好的包装的,毕竟,普通工薪,去墨西哥一趟容易,去中国难。

这就像我们父母,总是说邻居家的哥哥,亲戚家的姐姐如何如何有多好,真住对门,那什么样还不明白,好个屁呀。

家园 同感。

这就像我们父母,总是说邻居家的哥哥,亲戚家的姐姐如何如何有多好,真住对门,那什么样还不明白,好个屁呀。

家园 美帝国主义的核心矛盾是硅谷和华尔街的矛盾

硅谷发展技术,提高生产力,但如果发展的太快了,华尔街那票就完蛋了。所以,要尽力把资源从美国,从硅谷抽离,以避免生产力发展过快。

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大大的损害了硅谷和高科技企业的credit,从而导致融资困难和生产力发展速度难以急速提高。后遗症一直到现在,世界的问题,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远远落后人的欲望的增长,但好歹还能保持比人口增长快点。

科技急速发展,自然人类面临的资源不足会被解决,大不了殖民火星嘛?但,真这样了,华尔街那票人精就该被那种死胖子技术宅藐视了 ,这怎么可以,所以,华尔街,宁可把中国包装了,把美国婴儿潮一代的养老金全砸进去,也不能让大家的积蓄用来发展生产力,让那些理科技术宅们牛B起来。

从宗教的角度,有人说,上帝是希望人类过的越来越好的,撒旦反之,犹太人控制华尔街,控制金融,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世界制造纷争,那是因为他们为撒旦服务…………

家园 90后的留学生和在本地长大的华裔差的太远了

最差的,不是家境很好的留学生,而是那种中产家庭出来的,那个德行,那个智商,实在实在没法说了,反而家里真有钱的,书念的更好,能力上要更强,待人接物也更成熟。

穷家败儿,坑爹的本领那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