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提问,棉花传入中国之前古人冬天盖什么? -- 天狼星

共:💬37 🌺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范雎冷的时候,须贾给的就是绨袍

外链出处

绨袍 厚缯制成之袍

家园 我觉得老方没看原始出处

这个话题在很久以前的“李敖有话说”里面提到过,捣的是纸而不是棉。因为棉花只能越捣越实,越捣越烂。

在没有棉花的时代里丝絮对普通人来说有点昂贵,所以平民家的冬衣里面填的是纸质的纤维。但是纸纤维穿过以后容易板结而失去保暖性,所以每年入冬的时候要把去年冬衣里的纸纤维拿出来捣烂捣松。

因为是每年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事情,所以才会有“万户捣衣声”。

丝絮和棉絮要几年甚至一直到穿旧穿破了才需要重新弹过。所以不会有很多家一起弹或者捣。

李敖估计是微博字数限制,所以只能简单的说成是棉花。老方的做法有点疯狗。学生物的,搞科普不算脱离本专业,但跑到历史人文领域去,还装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算怎么回事呢?

家园 我觉得应该是各种动物皮和毛

看看“被”字,有个"皮"字在里面呢...

古代人口比较少,而动物相对比较多,动物皮毛比较普及。整张的如狗皮羊皮狐皮虎皮,可以连缀的有鼠皮兔皮,猜测还有各种禽类的羽毛绒毛填充到麻布中做成的古代“羽绒”被,等等,对古人来说应该不算奢侈品(也许虎皮是例外)。

家园 你把家里的打印纸泡湿捣一下试试就知道了

造纸的时候,那些纤维早就捣烂很短了,再捣一次干了也只能是又短又硬,没法保暖

搞科普的认字,人文历史就没啥难的,咱大中华汉字优势决定了;

可搞人文历史的,搞生物啥的还真有难度

另外方是当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头名似乎,有点儿人文历史积淀

家园 就我以前的经验

还是能捣出保暖效果的。小时淘气干的,不是为了做棉衣用。

湿纸浆只会越捣越实。不过把纸捣成一团纸浆以后晾干然后再捣就可以变得蓬松起来。

而且实际上做衣服用的应该是纸质纤维或者是纸絮,不是先做成纸以后再捣烂。

家园 这个我相信,冬衣应该是夹丝的。但丝棉很贵的。

记得有资料说士兵的供给,每年给碎丝棉(就是蚕丝)4两还是几两,用作冬衣,是明代还是什么时候。大概实在不行还可以冬天多穿几层麻衣来抵挡。衣服解决了,我的疑惑是被子怎么办呢,丝棉被普通人真心用不起。

家园 羽绒服

我外婆就做过鸭绒服

家园 会不会填干草?

我老爸解放后在哈尔滨上大学还需要冬天往鞋子里塞草。而且是官方做法。俗话说:东北有三宝,貂皮,鹿茸,乌拉草(?是否这名字,记不清了)'

古代中国人是否也这么干呢?

家园 我小的时候

淘气,裹过麻袋片装乞丐。这个东西不抗风,但是保暖还是有一点作用,所以我认为可能是用麻。

家园 猜测你是宰执天下的读者。。

元代棉布相对普及,明代的填充物里面,棉花应该比丝棉便宜了。。

家园 突然想起二十四孝里面鞭打芦花的故事

闵损是春秋时候的人,他们家似乎也并不算富裕。继母将本该填充棉花的棉服填上了芦花。

我对棉花种植的历史不太清楚,不过如果棉花宋代之后才普及,那春秋时候平常人家的孩子是怎么能穿上棉服的?

家园 很有意思的问题,兵马俑的衣服看起来跟棉衣没什么区别嘛
家园 那是甲胄吧

一块块连起来。。。

家园 丝绵?木棉?
家园 甲胄里面的呀,看起来就是布的,还挺厚呢,啥布就不知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