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几则 -- 语迟

共:💬8 🌺5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读史几则

一、茅麓山 (2406字) 语迟 2013-02-22 12:21:07

  我们对李自成其实没什么好感,流贼而已。所谓流贼,姚雪垠先生在巨著《李自成》中说的很清楚,李自成部自始至终没有建设根据地。刚刚打开一点局面,立足未稳,就要围攻开封这样的大城市,这和李立三当年犯的错误是一样的。急于求成。大明糜烂无法挽回,李自成浑水摸鱼,轻而易举在西安定都称帝,屁股还没坐稳,只看到朝廷空虚乏力便挥师北向,又是轻而易举拿下了北京。

  姚雪垠先生在《李自成》中,假李岩之口,曾经向李自成提过一些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劝李自成稳扎稳打,你先搞一块根据地,经营的扎实了以后,以此为本,才能进退有据,进可攻,退可守。我认为这仅仅是老先生对李自成的一片惋惜之情。历史上,李自成身边究竟有没有李岩、宋献策这样的谋士,这很难说。我认为如果真有这样的读书人,应该不会发生李自成进京以后拷掠明官,四处抄家的事。这和当年黄巢进京以后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据说李自成还愿意读点书,你搬出黄巢的例子,他哪怕脑子再热,能不听吗?

  你要推翻一个政权,你得先让老百姓知道你比你要推翻的这个政权好在哪里。让老百姓心里有个清楚的比较。这样你才能征到兵,才能收集到粮食。说是建立根据地,实质则是争取民心。这是很需要时间的。。李自成急着做皇帝,说明这人没有天下苍生之念,他造反只是为了过把皇帝瘾,并不是为了救民救国于水火。古人讲,天下有德者居之。可以成就天下的人,应该是一位没有私心或者私心不那么重的人。老百姓水深火热,感同身受,急于帮助人民摆脱苦难,这才是成就帝王的心肠。而李自成仅仅是想把朱家的朝廷换成李家,要把不是自己的东西抢过来。窃国大盗,所谓贼也。没有根据地,这是“流”,所以,不管谁怎么说,李自成终究就是个“流贼”。反正俺是这么看的。

  从战略上来看,李自成败于急躁,你慌什么对不对。三十几岁的人你着哪门子急呢?然而李自成能够侥幸灭了朱家王朝,很快的占领北京,则是因为崇祯皇帝和这老李一模一样。崇祯也是个急躁的人。两个人岁数差不多,考虑问题做事情都很急躁。崇祯十一年,洪承畴孙传庭部在潼关设伏,全歼闯系人马,剩了李自成十几个人奔窜至商洛山勉强不死。这时候朝廷干嘛呢?因为满虏的军队南犯危及京师,所以急调洪承畴部入京勤王。你就不能踏踏实实找着李自成的尸体,杀的他鸡犬不留,压灭最后那么一点火苗?我们从小打群架,有经验的大孩子们就传授说,好几个人打你一个,你怎么办?你就照着其中的一个往死里打,其他人再怎么打你,踢你,你都不要管。你把这一个人打的翻白眼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你再找第二个,他肯定撒丫子就跑,你追谁谁肯定跑。崇祯小时候没打过群架,他不懂嘛!所以,当年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内战务,必置中共于死地,“攘外必先安内”, 我们站在国民党的角度来看,这个战略是很对头的,比崇祯强。长征已经把红军赶到了不毛之地,这档口出了两广事变,粤系桂系在背后放火,蒋介石只好又拐回去收拾李宗仁陈济棠,折腾了小半年。中共则孤单的蹲在穷山沟鸟不拉屎的地方,袖着手茫然四顾。。。

  毛泽东说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这是哲学。对付慢性病的办法就是“不着急”。先把心定下来,把心沉下来。你不要跟着这个病跑,被它使唤,这个病一闹,疼了不舒服了,你的心就乱了,病急乱投医,没个主见。这样是治不好病的。崇祯不就是这样吗?流贼起了灭流贼,边患来了防边患,心随境转,忙不迭跌疲于奔命。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一下子把什么事情都解决了,结果反而是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

  说这个万法唯心,什么意思呢?李自成从哪儿来的?那不是崇祯的心变的吗?不然,为什么李自成会跟崇祯一模一样?猴急猴急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看看周边的人,周边每个人总有和你类似的地方,不是脾气象你就是性格象你,世界观象你,等等等等,还有那些你最讨厌的人,其实和你也是一样的。你看不出来,那只是因为你没有往更深更广来看。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充满了同情,俺以为,希特勒信奉的一句名言说的也许更对,希特勒至死都坚信,没有绝望的形势,而只有绝望的人。崇祯皇帝就是这样一位,自始至终都在绝望的人。他的心很早就乱了。他的心越乱,局势就越糜烂,内外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以至于乱的无法收拾。崇祯急躁的想立刻解决所有的问题,象由心生,他终于还是很快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他杀了自己。姚雪垠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崇祯的临终之痛,老先生是知道崇祯的心的,写他在梅山那棵树上挂好了上吊用的带子,忽然心情一片轻松,17年的愁云惨淡战战兢兢以及痛彻心扉,马上就要烟消云散了。。。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说,“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17年来崇祯内心的苦痛煎熬,又何止贫贱者可以相提并论。

  。。。。。。

  崇祯死后第二年,李自成在九宫山失踪,后来闯系残部以民族大义为重,终与南明何腾蛟联合,成为大明之后最顽强的抗清力量。直至清康熙三年,李自成覆灭19年之久,李来亨部在湖北茅麓山才被清军击败,李来亨举家自焚,宁死不降。这是血淋淋的史实。历史上真真实实发生过这样悲壮感人的事情。一二百年间,多少年以后,清代满族人遇到什么艰难的事,还会说,又他妈的上茅麓山了。从流贼到民族英雄,从窃国大盗到为了气节和尊严而死,闯系这一支人马完美收官。民族英雄李来亨,以死捍卫的那个事情,比李自成的改朝换代有意义的多。崇祯以死来摆脱困境,他以死让所有的麻烦和痛苦立刻消失,而李来亨的英勇就义,却使得一种东西长久的存在下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的我们好好想想的。

二、关于鸦片战争与戊戌变法。。。 (1247字) 语迟 2012-06-02 20:18:55

  中国是个银矿资源很贫乏的国家,但是隋以后,白银渐渐成为主要货币,铜则成了辅币,而隋代以前,主要是用铜来流通的。中国的国际贸易自汉代渐成规模,丝绸之路不说,到了南北朝的时候,造船业已经很发达了,根据阿拉伯人的记载,当时航行在红海的最大的船,就是中国的船。隋以后白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就是因为汉到唐这么1000年的国际贸易顺差的积累,唐以后国际贸易更加频繁,特别到了明清,中国几乎就成了一个专门吸纳白银的黑洞,全世界开采的白银几乎都被运到中国来了。

  英国人辛辛苦苦干工业革命,又在海外抢掠殖民地,然而国家还是很穷,他们抢到的财富挣到的钱,都因为贸易逆差流到中国来了。英国人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以卖给中国,除了黄金白银,中国似乎什么都不要。

  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似乎已经活腻了,鸦片最初作为一种药材从东印度公司进口,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玩意儿很刺激而且欲罢不能,于是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到后来一举扭转了英中之间的贸易逆差。林则徐一禁烟,断了英国的财路,英国这才不远万里过来厮打。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鸦片战争。这个事儿俺以前说过。

  中国自古是个自然经济,经济环境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封闭系统,白银只进不出。老邓说“穷了几千年了”,那是他不懂历史。那时候中国很富。穷和乱很有限,很短暂。鸦片流入白银外流,把一切都打乱了,奢糜日盛,国家财政日渐困难,自张居正改革以后,农民纳税交的都是银子,不再交实物了。银子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贵,国家却仍要维持原来的财政开支,银子一个子儿也不能少。再加上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只有越来越狠的盘剥农民,所以短短几十年,到了康有为他们公车上书的时候,已经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1900年庚子年,西太后颠沛流离跑到西安,到了西安就骂大臣,说一路上看到老百姓活成这样,你们狗日的怎么没有一个人告诉俺?

  中国这个自然经济是个非常优良的很成熟的经济模式,几千年就这样,没有失业,没有浪费,没有污染,物资丰富,人民很富足。苏东坡说,黄州猪肉贱,价钱如泥土。司马光说,农夫蹑丝履。这富足的社会一直到19世纪都是西方那些杂种和下等人不敢想象的。西方人也认为中国富得流油,黄金遍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法国人跑到紫禁城里,以为消防用的大铜缸都是金子的,搬不动就拼命地刮,现在那个刮痕还在。

  清末大乱,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一下子懵了。这很正常,不懵是不可能的。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慈禧一介女流,她本能要维持祖宗成法,这样即便毁了江山,也怪不到她头上。谭嗣同他们则要变法,死马当活马医。他们难道真的很有把握吗?他们谁心里有底?戊戌变法的本质其实就是100年后的8平方,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

  。。。。。。

  好了,到了现在,中国这个经济转型终于成了,砸烂一个好东西,换成一个失业,污染,浪费,变态的玩意儿。苏格拉底去自由市场转圈,发感慨说,原来俺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啊!小青年卖肾去换IPHONE,这个例子很极端,却很可以总结当下这个狗日的经济模式。一语中的。

  这就是当今所谓的发展和进步,还有什么“文明”。

三、历史的苍蝇 (1185字) 语迟 2012-08-09 01:45:12

  闲来无事,将以前写的东西改写一则。。。

  近代中国科技不行这个问题,应该这么来问,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走同时期的欧美路线?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近代欧美路线我们曾经走过。而到了西汉,我们就把这个路线否定了。一直到清代。

  最早这个“河”字是黄河专用,中国其他河流都被成为“水”。而黄河那时也没有这个“黄”字,“黄河”这个词,始于什么年代,根据学界的考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这是很合逻辑的。甚至在东周早期,黄河还是碧水青波,风光旖旎。与此同时,黄河沿岸的黄土高原以及甘陕晋鲁豫等数百万平方公里内,到处是参天古木,森林覆盖率估计在90%以上。不然河南也养不起大象这种动物。

  而500年以后,到了西汉时期,黄河沿岸的树砍光了,500年间,东周各国砍伐树木的速度远远超出森林的再生能力。甘陕晋鲁豫等各省内也再见不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自此成了一条混浊的河。而且以后的两千年,更有无数次决堤泛滥,后果很严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生态灾难。影响深远。而造成这个灾难的,也正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只能算是第二次。

  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春秋战国时期的工业革命也有个标志,就是冶铁工业和铁制工具,以前用的是青铜。正象英国工业革命前后的变化以及IT时代前后的变化一样,随着铁器这种划时代的先进工具的普及,社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到了战国时期,整个的社会面貌,较东周初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次社会的变革,是因为东周各国的竞争造成的。在这种国力的竞争下,首先是学术兴旺,比如中医药学理论就形成于春秋时期,其他如天文学、地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等,也都差不多,在此学术基础之上,农业、牧业、水利、建筑、采矿、冶炼、铸造还有机械制造等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里要说的是,东周时期的科技爆炸,用的科技和现代自然科学未必是一个系统。当时也那么多奇技淫巧,比如公输班造的侦察飞机(“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用的不一定是现在的科技原理。还有什么越王勾践剑等等,现在出土的,高科技,据说就是现在的铸造技术似乎也难。

  到了西汉把这一套都给否定了,可能倒也不是对生态灾难的反思,而是因为国家统一了,没竞争了。就比如现在如果地球统一了,均贫富,等贵贱,科技发展必然也就慢下来了,或者压根就停了。又因为秦始皇广收天下兵器,把什么坦克自走炮突击步枪都回了炉,再加之焚书,把技术类书籍烧掉了99%。从此中国再也不提科技这茬儿。一直到1840年。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它是押韵的。这话说得好嘛。这个人类就象鲁迅先生说的那只苍蝇一样,“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 。。。

四、澶渊之盟与中印战争 (1310字) 语迟 2012-02-12 14:26:10

  现在流行历史翻案,有些翻得不错。譬如对洪秀全的重新认识,对太平天国邪教性质的认识,对张献忠李自成流寇土匪性质的认识,等等,这都是在回归历史的客观。但是有些就有问题了。

  当年中印打仗,这件事简单地描述一下,就是中印边界有块争议地区,中国说是中国的,印度说是印度的。于是打仗。中国打赢了,却让出了争议地区。印度打败了,却移民占领了争议地区。

  与此相比,打胜仗却吃亏的事,历史上有澶渊之盟。我大宋打胜了,或者说军事上已然占了上风,却赔款求和,每年给契丹纳贡。

  澶渊之盟历来都被誉为城下之盟,是很没面子的事。司马光谈到澶渊之盟,说:先帝亲屈帝王之尊,与契丹约为兄弟,每年拿些金帛给它,难道不以为耻吗?是因为心系百姓啊!因此兵革不用,百姓阜安,将近六十年。司马光又说,“窃见国家御戎狄之道,似未尽其宜。当其安静附顺时,好与之计较细枝末节。及其桀骜暴横之后,又从而姑息,不能征讨。使戎狄更加轻视我国,皆厌倦柔服,而乐为背叛。”

  司马光这里谈到的哲学就很清楚,外交原则问题。司马光曾赞叹文王之德云: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就是说,使强暴者畏惧,使柔弱者保全。扶危济困,天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但是现在却翻案说,澶渊之盟没错,好得很。这个翻案就不行,哲学上很糊涂。要是真好的话,应该是这样,真宗亲率大军彻底打败契丹,全歼契丹军队,或者占领东北。然后退兵,然后,每年再拿些金帛给它。。。如果能这样做,就很给力了,谁也没的说。司马光也断然不会心怀愤懑,再说这些酸了吧唧的话。

  中印边界战争如前所述,我们实际是吃着亏的,丢了土地,牺牲了士兵,连缴获的战利品都擦亮如数还给了印度,表面上我们什么也没得到。但是从阴谋谋略的角度来讲,我们其实是给印度挖了一个大坑。印度的国际环境很好,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跟谁的关系都还可以。没有什么敌人,更没有谁企图灭他。但是,印度还是不顾国计民生,把大把的钱扔在军费上,花100个亿买阵风。这跟它占那么小块争议地区没关系么?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中国只要一天不去抢那块地方,这个大包袱印度就得背一天,别想睡个踏实觉。 这也许就是中国的哲学,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转圆石于千仞之上。。。。

  当然,中国当年无条件的把部队后撤,也许并不是阴谋,不是毛泽东高瞻远瞩四两拨千斤,早早给印度挖了个坑。从道义的角度来讲,中国在开战前后的立场是一致的,我们打一下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两国不要为了边界问题打仗。这是我们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的。打了一仗,全世界都知道了,打仗会是什么后果。。。

 五、万历与康熙 (704字) 语迟 2011-10-11 14:05:42

  这段时间民间明史热,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恩怨研究得很清楚了。大明实亡于万历,也的确算是败在张居正手里,因为张居正虽然一片苦心,想培养个英主,不料适得其反。

  教育孩子不能过严,在张居正、冯保、李太后无所不在的重压之下,小皇帝战战兢兢,精神高度紧张。十几年下来,这孩子的精神这跟弦绷断了。再也提不起来劲头。万历后来几十年不上朝,人胖的站着看不着脚,走几步还得几个人捧着肚子,这都是深度抑郁自暴自弃的表现。李太后是孀居的寡妇,冯保是个太监,张居正杀伐决断,满腔的煞气而待人严苛。都不是温和的、性格健全之人,本都不适合教育孩子。有一个就够受,何况三个一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明成祖朱棣篡位,这一脉根性上就不正,所以以后的皇帝稀奇古怪,万历也是这一脉下来的,纵然小时被摧残得很惨,值得同情,但毕竟不是帝王根器,没扛住。相比康熙皇帝,据朝鲜人的记载,康熙十六岁时,朝鲜使臣见他,说他“暮气沉沉”,象个老头。当时朝局内忧外患,康熙的压力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加在他一个十六岁的小孩身上,非但“暮气沉沉”,搁平常人早死掉了。康熙就抗的住,挺过来了。过了那个极限,天下便再无难事矣。

  这就是说,教育等等这些个外部环境,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是人的内因、天赋,仍然是决定性的。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改旧皇畿。朱元璋明知燕王雄才大略,却非把皇位传于允炆,他看中的就是朱标一脉的心肠。这个皇帝要饭的出身,看得很长远。想我煌煌大明,若能允炆一脉秉国,后事不可料也。

  老子曰,慈故能勇。做皇帝最重要的是慈悲仁爱,内心越仁慈,也就越有力量。相反那些暴虐成性,张牙舞爪的,内心反而越软弱,所谓“色厉内荏”。

六、午睡的问题 (740字) 语迟 2012-02-19 00:27:01

  俺不确定是不是老外都不午休。。咱中国人午休这是不假的,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这个问题追究起来,很有学问的。这要谈到《周易》。

  《周易》中说这个“爻”,阴爻阳爻,阴爻中间是断的,阳爻就是个一,中午十二点正,这时天地间的卦象是乾卦,六个爻全是阳爻,这好理解吧?就是说宇宙这时的性质,把正午十二点,这个时刻的世界定性总结一下,抽象概括一下,就是一个乾卦。非常抽象。这个时刻,天地世界的最基本的一个物理的模型,就是乾卦的那个样子。

  宇宙是不断运动的,那么卦也是在变的,正午十二点到下午一点,这个乾卦开始变,怎么变呢?由内及外。每个卦中的六个爻,下面三个代表内部本质,上面三个代表外部表面现象。最下面的爻,代表最本质的内因。所以乾卦要变,是从最下面的爻开始变,阳爻变成阴爻,这一变,乾卦原本的六个阳爻,就成了上面5个阳爻,最下面1个阴爻,这时就不是乾卦了,就成了“姤卦”。

  周易解释这个姤卦,说,“女壮,勿用取女”。这句话叫做“卦辞”,就是笼统地解释一下整个的卦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卦大概是说,女人很厉害,如果占卜出这么一个卦,就不要娶媳妇了。肯定娶个母老虎或者败家的玩意儿。。

  男属阳,女属阴,为什么一个阴爻就能这么厉害,这很辨证的,叫做物以稀为贵。别看五个阳爻,只有一个阴爻,而这个阴爻却是决定性的。力量很大。

  例如朝鲜战争,俺分析当时中国正处在一个“复卦”的位置上,复卦刚好和这个姤卦相反,复卦是上五爻为阴,只有最下一爻阳,这个阳非常厉害。。

  就是说,正午的乾卦过去以后,变成姤卦,这时宇宙万物,当然也包括人体,阴气,占为主导。人身上的阴的性质,相对阳来说,是倦怠,疲乏等等等等,很多,所以挡不住的要休息。。

八、学院派和王国维 (1028字) 语迟 2012-06-02 17:20:21

  学院派这个事情不好定义,俺思来想去,脚着可以定义为,一群擅长考试的人。高考状元藤校英才之类,一辈子终老,十有八九会是个学院派。

  一个人最终成为学院派的话,首先他在思想上必然是个唯唯诺诺的奴才,他不会有自己的思想。就拿考试个事情来说,“考”这个字原本有敲击的意思,敲敲打打,检验这个东西如何。有资格来敲打你的,来考试你的,必然要比你高超,称为老师对吧?擅长考试的人,首先得很高看那些考试自己的人,自觉低下,尊他们为师。这也许是谦虚,但更也许是不知尊严为何物的贱人。。。他们不会在考试前想一想,你他妈的究竟有什么资格来考试俺呢?他们不会去思考一下,他们研究的那些东西的原创者究竟算老几。。。因此,平等的思想在学院派中没有市场。。。他们对上则是没有原则没有自尊的奴才,反过来对下则是盛气凌人满肚子的瞧不起。。

  学院派是一群没有生活的人,从小一路考将下去,不少人自己考到头了,再反过来考别人,一辈子就围着考试转,考试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辉煌、成就感乃至失意、痛苦,也仅仅是因为某次考试。。。

  现在谈到国学,言必称钱穆、陈寅恪、季羡林还有写那个万历十五年的谁谁,等等,万历十五年这书俺企图看来着,看了三行,就扔到一边去了。写的是个球。这就象接触了一个女人,打眼一瞧,就再没兴趣了。也许钱穆陈寅恪季羡林之流写的东西十分好,学问很深,但是俺懒得看。。俺就是脚着:你他妈的算老几?

  国学这个东西不是属于一小撮所谓知识分子学院派的,因为知识分子学院派代表不了中国,除此以外,中国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国学要达到这些各种各样人,达到大多数中国人,才能称为国学。俺是混社会的,还有其他很多卖菜的,种地的,倒腾地沟油的,他们知道你钱穆陈寅恪季羡林是个什么东西?

  国家烂成这个样子,人文凋零到如此地步,还有脸谈什么国学大师?国学大师是要影响大多数人,是要影响整个时代的伟人,你们是么?你们要不要脸呢。

  但是王国维是个特例。他和陈寅恪他们不一样,他鹤立鸡群,就是因为他居然自杀了。他是真有理想的,他愿意为他的理想去死。这是个真诚的表里如一的人,不是个混日子的虚伪的人。鲁迅说王国维“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又说,“独有王国维已经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是老实人....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

  学院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理想,其实是一群庸俗到十分的又无能的人,这一切就是因为没有思想。。

九、曾剃头

  曾国藩在清末国家动荡之际,用申韩之学来治理乱世,唯杀人耳。老子曰,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意思就是说乐杀人者不会得民心。曾国藩得不得民心不说,他在长沙杀人,稳定了长沙治安,迅速冷却了因为太平军的围困而被鼓噪起来的社会浮躁气氛。擒之制在气也,宰相调和阴阳,调节的就是这个气氛。后来曾国藩对太平军也心狠手辣,几乎惨无人道。究其所以,实乃以长沙例扩大至天下矣。然而杀人究竟是不好的,杀多了手会软,心里也害怕。当年曾国藩咬牙准备好,自己落得商鞅车裂的下场,也不惜大开杀戒。他要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危难。其实我不喜欢曾国藩这种人,李鸿章睡个懒觉他都不愿意,老子酷爱睡懒觉,如果搁曾国藩手里,早晚也被砍了。我天生就烦那种目光炯炯奋发图强的人。石头扔到茅坑里,粪发涂墙。奋发图强你的个蛋。

  陶铸还是叶圣陶说过一句话,说有一种习惯不好,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这话说的有问题。万法无常,非法法也。我以为那些想养成什么习惯的人,就是要跟无常叫板。你每天记日记,每天写字,每天锻炼,每天念佛,雷打不动。为什么呢?早晚这些习惯都会变的。人若改常,不病则亡。话说回来,曾国藩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有一点我很认同,除此曾国藩一生克勤克俭励精图治,没有一刻放松过自己,我虽不认同,但也知道,要做大事,这些还是很必要的,非此不能成功。我认同曾国藩的一点就是他的责任感,因此责任,他又有舍弃小我的勇气。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中国人,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地方,俺以为就是这个社会、国家,以及民族的责任感。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单亲的犹太母亲,80年代,带着三个孩子从上海去以色列定居,发现犹太民族从小就培养教育孩子们自立的意识,从小就引导他们怎么挣钱,来自食其力,甚至连家务劳动以及对亲人的付出都要用钱来计算。原来一直搞不清楚犹太人为什么这么不招人待见,不但希特勒,整个欧洲都不喜欢犹太人。我在这篇故事里似乎找着了答案。犹太人如此教育孩子,他们是人为地把整个民族打散了,所以两千年来犹太人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二战被希特勒宰羊杀狗一样屠戮了600万人,自始至终也没听说犹太人有什么象样的有组织的抵抗。这是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丝毫凝聚力的民族。

  咱们中国人是讲感情的,男人对家对亲人要有责任感,这种感情放之四海,就是我们对国家民族肩负的责任。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从家庭而来。这一点儿也不假,不是装B。我们的大使馆被炸了,我在郑州街头的墙上看见有人写“克林顿是个同性恋”。我们真的很生气。不象美国人那种装B的爱国主义。虽然国外也有为国家捐躯为民族牺牲的勇士,但不象中国这样,2000年来爱国主义是一种一定范围内普及的系统教育,从孝悌贞节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民族,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有着至少2000年未间断的基础。也许俺孤陋寡闻,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民族中,个体之间有这么强大的联系。

  但是现在不行了。周小川不知道怎么想,其他各行的行长还有谁心里想着国家和人民?各地市分行的行长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对付央行和银监会的检查,怎么把利润最大化,怎么把不良资产盖上盖子,又有谁象傅作义那样,想着银行应该做好服务,把国家的企业扶植起来?银行如此,其他各行各业有什么不一样?得过且过,不出事就好。只盼着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当官的为政一方,被动应付上峰的命令,或者做出点政绩再往上爬。有几个人想着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上上下下的局厅部级机关,那么多人模狗样的官老爷,能不能把心多少放到老百姓身上点?公检法杀夏树斌杀的很利索,杀当官的就要犹豫半天,终归还是不杀的好。一是怕请君入瓮,自己犯事了照此办理,二是知道杀人不好,会遭报应。将来一旦运去金似铁,落人家手里咋办?还有谁象曾国藩张居正毛泽东那样,宁可搭上自己全家身败名裂粉身碎骨,也要为国家人民一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话说的多好啊。

  现如今,中国这个文化的崩溃是全面的,不要扯什么鸡巴进化论,清末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慈禧太后还有魄力罢了一百多个官,赐死自尽数人,我们现在一个夏树斌案,闹腾十几年没个结论,中共中央你比西太后如何?难道夏树斌一介草民如同草芥,纯屌丝鸡巴毛,谈不上人命关天?当然,西太后不怕退休,不怕落人手里。习总胡总可是要退休滴,退休以后落人手里日子不好过滴。。

  也不是说古时候多好。只是说那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为己任。这些人一直持续到毛时代还大量存在,后来突然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光球了。现在已经木有那个社会的气氛了。。

  我原来很相信念佛往生的事情,其实现在也不是不信,我脚着佛法的根本应该是普度众生,是“忘我”。不管哪种修行,到最后只要还有一个“我”在,“我”要往生,那估计你丫肯定往生不了。即便往生了,也是被佛忽悠着骗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还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折腾呢。。。

  (完)

通宝推:弦音醉舸,卢比扬卡,纳米小洞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读后两点

1 据说皇宫里的水缸以前是镀金(鎏金?)的;知识后来被外国兵刮走之后无力再造

2一个懒得发奋图强的人说大家应该不顾小家为大家,这也算是人类的通病了

家园 读着解气。献花。
家园 对于李自成,有些不同的看法

正在看顾诚的书,李自成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个农民起义者。

他始终在打下来的地方进行“不交税、不纳粮”的活动,可以说是进行的最彻底的一个。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口号,因此为了筹集粮饷,也可以说是对地主、明朝亲王等追赃进行的最彻底,甚至包括进了北京。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因此地主阶级的普遍仇恨。而当初那批的农民争相去拥戴李自成,也是如此。可以说李自成是农民起义领袖里面,最伟大的。

相对于这些农民军,明朝的地主阶级,可以说是最腐朽的。明末的农民军,在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之后,可以说是抵抗最彻底的,一个李过以及其后的茅麓山,一个李定国。大顺军和大西军在对抗异族的时候一直坚持到最后,真的是可歌可泣!

当然李自成也是有缺点的。比如杀罗汝才,以及革左五营中的两位领袖。我就很难过。

家园 这就是写满了宋史的资治通鉴嘛

以古讽今,条条看起来说的都是历史,其实条条都是影射。

可惜,我说看完宋史才明白资治通鉴写的都是宋朝的事儿,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弱智拿来狂欢。

李自成手下那批人,不打开封,哪里去抢银子抢娘们,不带着他们这么走,那他们就自己去,不要你这头头了,找个头头还不容易,张献忠啥的,八大王不少啦。

家园 写得真好。 你让我明白了一点为什么

我祖上能稳定的发展壮大几百年,而现在的中国才60年就鸡飞狗跳, 人心不稳,穷富都使劲往外面的世界奔。

家园 考证太少,写得太随意了

李自成真的没有建设根据地么?按TG的高标准可能不算,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闯王死后大顺残军仍在其政权核心地带湖广与清军对抗多年,这家底够厚了。

至于冒取北京,就历史进程来看,他明明胜利了,还赢得很漂亮。说他冒进,最多只能说他在此之前没有纯洁队伍,进取北京后又未统筹全局做战略布置,这两点一时他没做到,一辈子估计他都做不到(两个务必、建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基本上都是在吸取他的教训)

说他不得民心就完全是胡诌了。毛主席和他都是从陕西出兵,看看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到底民望如何。他真正得不到的是官心,没有官僚阶级的反叛,大顺政权绝不至于败得这么早。

不是不让兄台发言,挑刺主要还是希望兄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更严谨些,尤其是有民望的人

家园 关于李自成还是看看《明末农民战争》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