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国重器》 -- diamond
比如,矿山车的大,不经意地找个人衬托一下,多点全景之类的,将各类产品的特点突出一下就能让人感觉到做出来的不容易。
还是对工业没概念、没感情,有点完成任务的意思
这些人个人的经济收入当然没有问题,此处不留自有留处。我指的是技术工人这个群体的精神待遇如何,显然还不够
在很多问题上,理科生天真幼稚的就少了?
国外顶尖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没学过硬,倒是学他们的敲诈学的挺好,不得不骂一句,狗日的!
怎么赶脚解说员和舌尖上的那个是同一个人?那个说话时舌头的位置和摩擦音非常独特,不太可能是第二个人。
这部片子里面我感想最深的是既说了过五关斩六将,也大大方方承认许多地方关键元器件关键技术还是买自国外
以往要么总说好不说坏,结果真相出来让人心碎;要么光听到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看不到这么些年的进步
其实老老实实说,两边都提,大家看到了进步欢欣鼓舞,看到了不足努力奋进,没啥不好的
中宣部阎王殿,害得阵地都被哪些“公知”占领了
感想完毕,开始歪楼
工业进步如此,政治进步也是一样
作为新一代公民,参与政治也该人人有责,现在我们没权利直接选县长、省长、国家主席,积极参与选人大代表都没空,但是参与这个反腐倡廉调查并不浪费时间:无需实名注册,6个单项选择,主观题都没有(这个好赖就见仁见智了)
这种民意调查今年转为网络调查(方式是否有改善也可以讨论),不管这么说也是表明了一种更开放更透明的态度,正如工业在一点点前进,这方面TG也是在一点点前进,来这座楼的基本都是工业党、5毛党,更应该努力去支持一把
新华网报道:首日才6000人,和网民数量大不相称呀
导演那样的小资,可能没法理解工业之美,但是他能理解那些普通的劳动者,那些一线的工人和工程师,把镜头对准他们的手,他们的脸,那样就不错了。
虽然他的审美爱好跟我们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一定交集也算足够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其实互补性很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日本本来大有可为,更可以顺势走出八十年代末以来“失去的十年”。但日本人骨子里摆不正两国关系,不能客观看待身边的这个东方大国,在经济上搞“雁行模式”,妄图把中国永远地纳入到它主导的亚洲体系之中,让中国永远在中低端产业中打工挣血汗钱。看不到或者装作看不到这个东方大国十几亿人民渴望民族复兴和美好生活而产生的碾压一切的强大力量。
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人为原因很难阻挡。明智的日本是搭上顺风车,愚蠢的日本是“封锁”中国。不幸的是日本选择了后者,结果就是日本一个又一个产品、行业被中国市场边缘化,受害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从初期引进汽车产业,到前些年高铁技术全球招标,中国不能说没有给日本机会,但是由于民族性格使然,日本一次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发展需借力日本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却越来越高。同时,中国一直是日本服装、食品和多类矿产品(比如稀土)的生产基地,这种对中国供应的依赖,也很难被其他国家替代。
引自中金在线2012年9月份一篇文章
2002年中日贸易的相互依存率首次持平为15.5%后一路逆转,2010年已变成日本对华贸易依存率为20%,中国对日贸易依存率为11%。这意味着中国在中日经贸关系中长期被动的地位已经改观,而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已经较深。
从2002年开始,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国。而今(注:2012年9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国,中日贸易额已经超过日本贸易总额的20%。
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已滑落为中国第五的贸易国。
从根子上没有摆正位置,又不断挑起事端,刺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小鬼子自作孽,焉可活!希望他们继续下去,用“失去的三十年”衬托中国经济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那个要退休的焊工,在谈到要退休的时,都有点哽咽。
毕竟工人才是国企终身上班的地方
领导很多都是要轮岗的
以前老工人技术真好
不知道现在大学还有没有这个课程
第一集有带到,但还是不够,若能把三十年的发展扩展到这六十年去,格局就更大了。
学校自己的一个工厂,木头把子用木头自己刨,小锤头拿铁块自己烧自己打铁,用车床车,钻床钻孔。现在还放在家里呢,当然还是得师傅帮忙的,要不然做出来实在是面目狰狞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