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03 -- 桥上

共:💬17 🌺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自看了你的帖子后,我也特别注意古代的宝器

正好昨天看到楚世家中,楚灵王说过“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注解称“有功德,受分器”。这种宝器一般是什么?是鼎么?天子九鼎,诸侯七鼎,诸侯的鼎是不是周天子所赐?因为后面析父的回答中有一句“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

家园 谢谢回复,花!

您说的那段,在《左传》里也有,两段大概差不太多: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yǐng)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gān)谿,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pī),豹舄(xì),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yì)与吕伋(jí)、王孙牟(móu)、燮(xiè)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bì)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gōng)禦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shèng),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qī)柲(bì),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zhī)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yīn)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kuì)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昭十二年传》(p 1338)(10121101))(108)

说到周天子向诸侯颁赐宝器,我不敢说一定是什么,或一定包括什么,但我记得《左传》里有三段(可能还有更多,但我现在没想起来)涉及周天子颁赐宝器给诸侯,从中可以看到颁赐的宝器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昭十五年传》(p 1371)(10150701))(114、125、129)

及皋鼬,将长蔡于卫。卫侯使祝佗私于苌弘曰:“闻诸道路,不知信否。若闻蔡将先卫,信乎?”苌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卫,不亦可乎?”子鱼曰:“以先王观之,则尚德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懷(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启商,惎间王室,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shèng)、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卫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晋,武之穆也。曹为伯甸,非尚年也。今将尚之,是反先王也。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视也。吾子欲复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将如之何?”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于盟。(《定四年传》(p 1535)(11040104))(131)

丁未,献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郑伯傅王,用平礼也。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僖二十八年传》(p 0463)(05280312))(045)

至于七鼎之类,据我读一些考古报道得来的印象,这些鼎大都是这些诸侯自己铸的,上面还要铸上“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这是这些受赐者自己的口吻,而周天子所赐常常是“金”,就是铜料,天子赐金也常常见于金文,似乎没有印象见过说陪葬的鼎本身是天子所赐,或者天子赐的鼎不能陪葬,。当然这是我的印象,我没有正规的查阅资料的途径,不敢保证正确,仅供您参考。

另外,关于鼎制,应该区分陪葬制和日常用鼎制以及祭祀用鼎制,谢谢您的启发,我查了一下,赫然发现,除了陪葬用鼎是诸侯七鼎已证实外,日常用鼎肯定不会一直是七鼎,例如下面这段《仪礼》:

至于朝,主人曰:“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宾曰:“俟间。”大夫帅至于馆,卿致馆。宾迎,再拜。卿致命,宾再拜稽首。卿退,宾送再拜。宰夫朝服设飧:饪一牢,在西,鼎九,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堂上之馔八,西夹六。门外米、禾皆二十四,薪刍倍禾。上介:饪一牢,在西,鼎七,羞鼎三;堂上之馔六;门外米、禾皆十车,薪刍倍禾。众介皆少牢。(《仪礼聘礼第八》)

我查了三《礼》,并没有发现有提到天子九鼎诸侯七鼎的地方,其实这话是很后的人说的,可能比《仪礼》还要靠后,据说出自《公羊传》东汉何休注。但祭祀用鼎是否是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我觉得现有《仪礼》没有提到,但就其内容而言,本来也不涉及天子诸侯的祭祀。

《仪礼士昏礼第二》提到“期,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以及《仪礼士丧礼第十二》“陈三鼎于门外,北上”、“朔月,奠用特豚、鱼腊,陈三鼎如初”,还有《仪礼士虞礼第十四》“陈三鼎于门外之右,北面,北上,设扃鼏”倒可能相当于士三鼎。

《仪礼既夕礼第十三》提到“厥明,陈鼎五于门外,如初”,以及《仪礼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提到“羹定,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横脊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肠三、胃三、举肺一、祭肺三,实于一鼎。司士升豕右胖。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横脊一、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举肺一、祭肺三,实于一鼎。雍人伦肤九,实于一鼎。司士又升鱼、腊,鱼十有五而鼎,腊一纯而鼎,腊用麋。卒脀,皆设扃幂,乃举,陈鼎于庙门之外,东方,北面,北上”,可能相当于大夫五鼎。

《仪礼公食大夫礼第九》提到“即位,具。羹定,甸人陈鼎七,当门,南面西上,设扃鼏,鼏若束若编”,也可能相当于诸侯七鼎。

但是如上面第一段《仪礼》看,这些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以上胡乱查了些资料,供您参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