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篇原创】 日本二战中重巡洋舰队及其覆没 -- landkid

共:💬38 🌺5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粟田战后好象说他不知道“自己离胜利那么近”

要是那会儿通讯和侦查手段像现在这么发达......呵呵,那样的话,哈尔西也不会上当了。

家园 关于高射炮的两点探讨

1。日本海军的20炮是来自厄利空L/FFL型,使用的是20X101RB弹,初速只有675,动能只有28900J,这是机炮的水平,当高射炮肯定不行。陆军到是有使用20X125弹的98式,但没有用在船上。

2。就算日本给自己的军舰装满了性能比较出色的20炮也解决不了防空问题。20炮的摧毁距离太近,无法有效阻止敌机实施攻击。当时美国的舰炮对空战果比例中,20炮只有10%上下,剩下的40炮和127炮各一半(127带VT引信的结果)。可见好的中口径高炮实在很重要,而这正好是日本舰艇没有的。而大口径高炮上,日军又没有VT引信。自然只能吃哑巴亏了~

家园 好象,鬼子的射击技术,也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好

命中率,也不是太高

家园 日本人对自己的夜战能力太自信,而当时的雷达也还不能直接引导炮击

雷达只能告诉美国人日本舰艇大致的方位,美国炮手也是靠肉眼瞄着打的。

家园 多谢老兄提点,kid 会再收集收集资料瞧瞧的。

下面的文字摘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0年4月22日,由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约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召开伦敦海军军备会议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即伦敦海军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为止。

伦敦海军条约对缔约三国的主力舰数量进一步裁减,继续冻结各缔约国主力舰的建造至1936年,并且约定了舰龄超过20年的主力舰可进行改装与性能提升的条文。条约规定了巡洋舰的分级与数量的限制,标准排水量超过1850吨、不大于1万吨的巡洋舰分类又分为两级: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的巡洋舰(a型)和主炮口径不超过6.1英寸的巡洋舰(b型)。 (a型)巡洋舰总吨位美国不得超过18万吨;英国不得超过14.6万吨;日本不得超过10.8万吨。 (b型)巡洋舰总吨位美国不得超过14.3万吨;英国不得超过19.2万吨;日本不得超过10万吨。 条约对驱逐舰、潜艇的吨位总和、排水量与主炮口径也做出了限制。

条约也写明潜艇需要遵守和水面船一样的国际规则。商船如果没有拒绝停航或者反击,只有在把水手和乘客引入安全处才能击沉。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

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有效期都止于1936年12月31日。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约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于1935年12月9日在伦敦再次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史称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1936年1月日本宣布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3月25日,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签署了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942年12月31日止。而意大利则未在该条约上签字。

条约主要规定:主力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 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3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6.l英寸。 标准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6.l英寸,但是任何缔约国认为其国家安全受到影响时,可以建造排水量为1万吨的巡洋舰。

条约附加规定到1937年3月,假如日本与意大利不加入,主力舰的限定自动放宽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

家园 多谢指点,马上修改.
家园 呵呵,老兄弄错了

老兄说的这个“伦敦海军条约”,是1930年第一次伦敦海军会议所确定的。

俺说的是1936年的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这次会谈上日本彻底暴起,脱离了和平的轨道逸去......但英美各国却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险的倾向,才有日后太平洋上不平静的1940s’

所以,能在谈太平洋战争前,对华盛顿--〉伦敦--〉伦敦二次的背景、过程、结果加以阐述,肯定能更好地方便老兄的读者理解这些海军强国动态的演变过程的。

致敬!

家园 好咧,先等 kid 多收集些资料,整理下思路再说。

这是个好主意,不过 kid 肚子里的货暂时卖空了,呵呵。

要写,就要写好东东。:D:D

家园 好文章

送花

家园 kid 精于二戰嗎﹖

能否介紹一下沙恩霍斯特幹掉英國航空母艦的事情﹐那應該是戰列艦唯一一次對航空母艦得手的攻擊。也算比較有趣。

戰爭之中什麼邪門的事情都能發生﹐這次海戰應該算比較邪門的。

家园 我不写,因为有科京科大侠作品在前,实在不能望其项背啊。

我开专题单转贴吧。否则对科京不敬。

家园 是的

也有这种情况:二对一,美舰打了半天炮,心里犯嘀咕,对面的是敌是友?别打错了。开了大灯一看,吹雪级,关灯接着打。

我纪得莱特湾海战共有三大战役。好像跟瓜岛有关。日本人为了守住岛琏,拼了命的往上运人。有个绰号:“东京特快”。但是失去制空权的海军只能在夜间行动,技术保障上又有缺陷,所以才造成莱特湾坟墓的。莱特湾之后,日本海军基本没有像样的舰队了,失去进攻的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的记忆,不知对否?

是的
家园 混了吧?

瓜岛之战是42年8月--43年2月,可以算相持阶段。“东京特快”基本上指这一战役和以后在南太平洋日本人用驱逐舰夜间运兵的战术动作,随着44年新几内亚大部被占领,也就不存在什么东京特快了。

莱特湾大战是44年底了,已经是战争末期,和东京特快没关系吧?莱特湾战役分四场海战:粟田初遭挫折;南线西村被歼;萨马海战;恩加诺角哈尔西吃掉“诱饵”。

是的
家园 慢点,咱先把莱特湾海战和瓜达卡纳尔岛的系列海战分清了
家园 虽然名称叫variable time fuse, 可还是无线电近炸引信没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