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土共是否存在信仰危机? -- 酱油群众
你的局限点在于生产,而资本主义的命门不是生产力不足,而是是购买力不足。
只要能不停地输入购买力就能维持资本的永恒发展。鸦片战争的核心是中国居然有贸易顺差,于是它就倒霉了。
源源不断的产品倾销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资本霸主。到了美国,没有了产品倾销,只能靠财技维持,必不长久。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大批劳动力从钢铁,化工,矿业,农业等行业中解放出来,而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维持美元的地位,对运输业,航空业,核能源进行封杀,强制停止人类在能源利用能力的提高。然后推出IT产业,来消化多出来的工业人口。但是IT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辅助行业,他可以提高人类对能源的分配能力,对能源的生产能力没有直接的帮助。这使得IT行业的承载能力和扩张能力都有限,然后西方经济就陷入停滞了,这点事从70年代一直折腾到现在。
其实当年为了一个千年虫美国可以掀起一波投资高潮,带来了美国经济的大繁荣。现在IPv6,二代互联网,完全是蓄势待发,这里面所需要的投资可以比千年虫高一个数量级。美国完全可以再掀起一波投资高潮,但是事关美国的互联网霸权,于是美国就拖拖拉拉,对这种黄金投资题材完全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光是厘清概念,我感觉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就不太够,想认认真真地写一篇东西出来,自己短时间内怕是做不到。
光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就得写好大的篇幅。从马克思的产生说起,然后再写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你得说清楚各个流派是怎么来的,互相之间有哪些异同,第一、第二、第三国际都是怎么回事儿,要想说的更联系现实一点儿,还要说说二战后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因为有差不多一半左右的社会学流派都和马克思主义有联系。这些东西都写出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真正的解决依靠高额超额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但冷战后欧洲各国纷纷以“改革”的名义降低高额超额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社会福利也大幅下调,购买力的矛盾逆转上升;
另一方面,向外转移购买力危机的努力也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彻底失败;
最后,各国一致开始用财技透支未来的购买力。美国的国债危机,次债危机,欧债危机,本质都是透支未来购买力到达极限后的危机。
这些危机表明,购买力危机方兴未艾。
而是生产危机,就是他们消费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产出,导致债务危机。原来西方总产出是不错的,分配畸形导致经济危机;而现在产出不足,所谓的1%的财富以虚拟财富为主,一旦真正释放进实物交易必然造成通货膨胀。
而且西方有个错觉,就是以为自己掌握了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就可以不受规则的限制了。要是他们学学易经和老子就可以避免这个误区了。
作为经济体的整体,西方存在购买力危机,这一点毋庸置疑。无数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可兹证明。
除了购买力危机外还存在生产力危机。
作为经济活动的个体,在全球化时代要生存,必须满足效率优势。而西方经济体整体不再有生产力优势,这导致大量逆差,有限的购买力还输出了。这导致购买力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但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不是公司,需要资方的大量投入, 这一点资本并不认同,资本总是自发地望成本最低的地方流动。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和人性作战,美国和欧洲的重整制造业是和经济规律背道而驰,类似于经济上的文化大革命,也是注定失败的。
购买力危机让资本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国家资本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发产品返销国内,加剧国内的购买力危机,而购买力危机促使新的资本流出国门,如此周而复返,形成无解的正反馈。
在西方社会实施福利社会之前,西方的社会总产出的大于他们的总消费的,具体表现就是西方国家基本都是债权国。到了一次大战以后,变成德国欠同盟国债,同盟国欠美国债,不过这是把西方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西方世界相对于他们的殖民地依然是债权国。这时西方的经济危机就是由于社会分配失衡导致的总购买力不足,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产成品销不出去,价格暴跌,经济危机爆发。这时的西方的经济危机是典型的马克思笔下的经济危机,总购买能力小于社会生产能力,也就是我理解的典型的购买力危机,购买力不足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这里面写到:到了二次大战后期,英国为了维持战争开销,甚至倒过来欠印度的债,这时的英国就从债权国变成了纯粹的债务国,这也是大英帝国解体的经济基础。当然美国也从后面推了一把,然后大英帝国就分崩离析了。英国变成债务国的原因就是自己无法生产满足打战用的军火,而不得不借外债和借美国的军火来满足战争的军火消耗。这是典型的生产力危机,其标志就是债务的累积。
美国现在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比当年英国的问题更严重,美国现在即使在和平时期,不借债日子也过不下去。但是现在美国的军事能力无人可以匹敌,也就没有人可以推一把美国,所以在tg的军事实力可以正面对抗美国甚至超过美国之前,美国的地位是稳固的。
现在西方国家除了极个别国家,统统都是债务国,也就是生产能力都小于自己的消费能力。我认为这是西方危机的基础和主要原因。
而造成生产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是西方的生产效率的优势弥补不了西方的人工成本,就是中国或是第三世界的比较优势的来源。
至于由于生产力的流失导致的社会财富无法从1%分配到99%,而导致的购买力不足,是生产力不足的后续发展。就算是这种购买力不足,这个购买力还是大于西方国家自己的制造能力。于此相对应的是1%手里的财富其实已经大量的虚拟化,并不拥有真实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就好像日本现在在干的一样,把日本货币贬值一半,东京人的平均收入就和上海持平了,而教育质量,技术水平,工作认真程度好于上海,那么日本就蒸蒸日上了? 显然不会如此简单, 如果这么简单,日本的历届首相就是连猪都不如的人,而很显然精英官僚不是猪。
安培最近在这条路上狂奔,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不看好他,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除了货币贬值之外的另一种手段就是投资自动化,也就是机器人,这也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一种办法,唯一的缺点是投资,但沉淀资本在利率为0的时代算不了什么,日本人在这条路也已经执行了10几年,但没有结果。
在我看来日本的危机是典型的双危机交错,生产力危机和购买力危机的二位一体,解决其中一个危机无法走出整个困境。
即使强行把货币贬值一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呢?还需要外部购买力的帮助才能挽救。因为内部的分配是资本和食利阶层拿走大头,管理层拿走小头,中下层止于温饱和勉强的体面生活,整个社会的购买力还是起不来。只有大量的顺差,才能确保上层,然后分润中下层,最后带动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可是世界上哪儿有一块大陆供日本人作为大量净出口目的地呢?没有这个大量顺差,经济就启动不了。一个分配良好的经济体系内部在生产不足的时候刺激生产就应该自发动起来,而日本不是。
顺大便说一下,中国经济分配体系也不好,也是离开刺激立即熄火的角色。好在毛为TG准备了大量的国有资产,这帮孙子可以挥霍几十年, 暂缓了购买力危机。
还是那句话,理解今天的欧美日危机,必须从生产力购买力双重危机入手,辩证地看问题。购买力危机是纲,生产力危机是目,纲目相依,不彻底解决纲,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欧美国家的这些组织形态进化,在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是很明显的,比如齐户编民,“作爰田”、“作州兵 ”之类的。无非他们的地域更广阔,时间上也晚了两千年,资源技术上对组织形态进化的支持更有力而已。竞争必然导致各个主体的组织形态和社会观念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事例就是史记和先秦的史书论说的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异。再比如西方的浪潮波及到东方的时候,就是正处在“春秋战国"的日本更快转身,因为人的思维方式更加相似。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认为老毛身后,留下的最主要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制度化规范化地“斗批改”.阶级斗争这种东西是天然存在的和不可回避的,无非是如何控制阶级斗争的烈度的问题。
我是不相信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共会愚蠢到一成不变的,当然过于激进的变化我不接受,而且单方面的“民主”我也不接受,我认为“斗批改”和现代过于神化的“民主”的区别在于民众,统治者都有可能犯错,所以都要斗一斗,批一批,改一改。相对于民主,我更倾向于制衡,我认为“斗批改”更接近于亚利斯多德的政体论。
接受制衡这个观念,在中国可能是比所谓的“君主”,或者“民主”更困难的东西,因为经过僵化的儒家观念的洗脑,中国人往往倾向于将利益的对立者妖魔化,寻求己方的道德制高点,追求单方面的控制。民主这东西在中国之所以这么被神话,无非是文人们以前的“君君,臣臣”的那套东西已经吃不了饭了,转向时髦的德先生找饭吃而已,从一个极端转向另外一个极端。所以,还是必须要继续打倒孔家店!
但是感觉并没有真正说明“为啥中国2千年来不断循环,而西方在这400年在不断发展”
很好,似乎比曾大更准确的说明了“为啥中国2千年来不断循环,而西方在这400年在不断发展”,与我的想法一样。
但是感觉还是没说透,比如什么导致生产力停滞不前和生产力的发展?我也没答案
“竞争”两字似乎不能明确解释“为啥中国2千年来不断循环,而西方在这400年在不断发展”,下面酱油群众说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导致的,还是感觉不明确。
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很重要的问题。
搬板凳,继续学习大家的探讨,希望能看到让我茅塞顿开的答案。
儒家的糟粕要批判是对,但是儒家的精华也要继承。要批判儒家,先要深刻体会儒家。
我就从“中庸”2字上体会出来非常深刻的含义,“中庸”所代表在人类历史无刻不存在。下面我就举例说一点简单的理解:
中庸理解一: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以及所有相关一切都可以用中庸解释。比如,日常工作中的工资待遇差距问题,比如我们社会大生产大合作分配问题,比如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个分配问题(官僚裙裾及先富阶层占有太多利益,而屁民太少引起屁民的反抗,对文革的欢迎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表现而已)。
我们的社会是个大合作的社会。如果强调自然竞争、强调强者通吃(西方强调弱肉强食),打破了一个平衡限度,那么这个合作是难以继续的。如果大合作不能前进甚至倒退,那么社会的总生产就要减少、生产力难以发展,危机和战乱必然到来。同样过分强调平均分配、“共产”主义,失去了竞争机制,既然大家不管努力与否得到的总是一样,由于人性的利已性,必然导致“吃大锅饭、磨洋工、出工不出力”等等情况,也就导致了社会总生产减少、生产力难以发展,社会大合作也难以继续,危机和战乱必然到来。
资本主义每10余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本质,马克思已有阐述。但也可以换一种角度阐述,就是在分配上的“竞争和平均”问题。资本主义强调竞争,强调强者通吃,因此资本家在分配上具有通吃的条件,而广大劳动力仅得到微薄的收入以维生。刚开始时,资本家总生产还小,广大劳动者还能消费掉,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生产越来越多,资本家所占有的利益也越来越多,但是劳动者的收入不见大幅增长。劳动者已难以消纳全部的生产了,产品卖不去了。于是危机就来了。
而中庸所强调的,也可以要求就是要在竞争、平均当中寻找一个中间适合值,这样就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社会的总体平衡和进步。也可以要求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分配强调一些平衡值。。。。。。。
等等。。。
这与逻辑思维相悖,而西方科技发展的根基就是逻辑思维,即穷根究底式的研究,重在“格物”,抓住一点不放。而中国文化则倾向于整体思维,统揽全局。二者各有侧重。
现在的社会生产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西方国家多年的产业空心化后,降低汇率无法解决生产力危机。以日本为例,日本是国内只有总装线和关键工序,而原材料和大量的半成品都是靠进口。现在日元贬值,必然导致原材料和半成品成本上升。而且因产成品产量增加,对半成品的产量也要大幅增加。而日本的自循环体系导致这些半成品工厂往往是日资控股公司,工厂产能的提高所需要的投资由于日元贬值而导致投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当多年产业空心化后,贬值货币往往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投资,而日本现在的老龄化,少子化,以及多年形成的社保制度,劳工制度都是大规模投资的绊脚石。
日本的情况还是西方国家里面比较好的,因为日本还是保留了很多产业,保留了总装和关键工序,产成品的输出很多,而美国,西欧国家很多产业都已经消失,只有一部分关键产业,那么美国,西欧国家要调头需要的投资规模更大,而同样美国,西欧的人才结构,社保制度,劳工制度对社会生产的阻碍也比日本大得多。
所以这种货币贬值的活,只会使财务报表变得好看,对社会生产短期内效果不大,长期效果需要发达国家的人上人艰苦努力10年以上。反映到统计数据上,就是日本股市暴涨,进出口的赤字增加。说到底就是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货币贬值带来的虚拟财富增长,没有人老老实实干实物生产,最后还是要从哪来到哪去。日本的汇市和股市正在演安培经济学的下半场,大家看就好了。
从我看来,生产力就是老老实实干出来的,啥金融技巧,汇率高低都是辅助功能,不起到根本作用。就像当年老毛说粮食是纲是强调物质生产,今天tg强调生产力是纲同样是强调物质生产。至于中国的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只有等科技发展,带动改变社会管理模式,降低社会博弈成本,才能逐步解决,这一切的改变必须是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其实生产力,购买力,谁是纲谁是目,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很难说谁对谁错。实物是不断发展的,矛盾也是不断转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