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一战后开始在全世界与法语平分秋色,二战后才奠定胜局。
上周去配眼镜验光,大夫说了一堆,我啥都没听明白,
只有最后说的新眼镜需要时间来适应能听懂
判官、都监每岁更出诸州巡坊监,点印国马之蕃息者
但是王安石似乎每个月都会上奏折辞职
他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俾斯麦的回答是:北美洲讲英语
这个问题上有可以考证出详细的数字
可以说他在群牧司的经验帮助他成功有效的摧毁了监牧
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却可以找到大量史料加以印证
中又言:「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然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帝曰:「已令内中精选止留近上等第马,其余令民间货卖,定价闻奏。」
神宗熙寧元年二月四日,群牧司言:「樞密副使邵(兀)[亢]乞將監牧馬剩地各立田官,仰專管耕種之政,以成牧養之利。勘會左右廂馬監草地,實管四萬八千二百餘頃。今約以馬五萬匹爲額,每匹占地五十畝。大名、廣平四監共一萬五千餘頃,剩地不多。並原武監所管鳳凰陂八百頃,係自來與諸坊監共占牧放。欲並且依舊外,所有原武、單鎮、洛陽、沙苑、淇水、安陽、東平等監地三萬二千四百餘頃、馬三萬六百匹、額數占放外,可以擇良田一萬七千餘頃,召人租佃,牧草粟以備寒月支用,委是利便。」從之。
吴冲卿、蔡子正等为枢密副使,上言请废河南北监牧司,文潞公为枢密使,以为不可。元厚之为翰林学士,与曾孝宽受诏详定。厚之计其吏兵之禄,及牧田可耕种,所以奏称:“两监岁费五十六万缗,所息之马用三万缗可买。”诏尽废天下马监,止留沙苑一监,选其马可充军马用者,悉送沙苑监;其次给传置;其次斥卖之。牧田听民租佃。仍令转运司输每岁所省五十三万缗于市易务。马既给诸军,则当给刍粟及亻兼衣粮,所费甚广。诸监马送沙苑者止四千余匹,在道羸瘠死者殆半。国马尽于此矣。时熙宁八年冬也。
监兵五千,以为广固指挥,修治京城
是时,诸监既废,仰给市马,而义勇保甲马复从官给,朝廷以乏马为忧。
哲宗嗣位,言新法之不便者,以保马为急。乃诏曰:“京东、西保马,期限极宽。有司不务循守,遂致烦扰。先帝已尝手诏诘责,今犹未能遵守。其两路市马年限并如元诏。”寻又诏以两路保马分配诸军,余数付太仆寺,不堪支配者斥还民户而责官直。翔、公雅皆以罪去,而保马遂罢。
右司谏王岩叟言:“兵之所恃在马,而能蕃息之者,牧监也。昔废监之初,识者皆知十年之后天下当乏马。已而不待十年,其弊已见,此甚非国之利也。乞收还户马三万
曾布自叙其事曰:「元祐中,复置监牧,两厢所养马止万三千匹,而不堪者过半。今既以租钱置蕃落十指挥于陕西,养马三千五配军者无几,惟沙苑六千疋愈于他监
上面这段基本上把王安石搞垮监牧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了
我来解释几个数字
首先熙宁元年的统计,变法前官牧牧场保有马匹六万,时国马十三万
約以馬五萬匹爲額,每匹占地五十畝。大名、廣平四監共一萬五千餘頃,剩地不多。並原武監所管鳳凰陂八百頃,係自來與諸坊監共占牧放。欲並且依舊外,所有原武、單鎮、洛陽、沙苑、淇水、安陽、東平等監地三萬二千四百餘頃、馬三萬六百匹
然后王安石变法开始了,首当其冲的是废牧监这个时期文彦博与新党在废监这个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拉锯,直到熙宁六年外放,但是基本此时上新党已经控制了官牧场行政管理
那么这个时期有多少马呢?
起熙宁二年至五年,岁出马一千六百四十匹,可给骑兵者二百六十四,余仅足配邮传。而两监牧吏卒杂费及所占地租,为缗钱五十三万九千有奇,计所出马为钱三万六千四百余缗而已。今九监见马三万,若不更制,则日就损耗。”于是卒废之,
短短五六年,牧监的保马就缩水一半,这明显是不正常的,想想今天官僚们的那些花招吧,但是我还是要指出,这段言论是有巨大欺骗性的,根本不是三万匹马只能拿出三百不到的战马,事实上即便剩下的这三万多里面可以用作战马的仍然有超过四千匹,总得来说神宗皇帝就是被当弱智耍了
止留沙苑一监,选其马可充军马用者,悉送沙苑
诸监马送沙苑者止四千余匹,在道羸瘠死者殆半。国马尽于此矣。时熙宁八年冬也。
然后我们可以看结果了,王岩叟元佑复监狱对着皇帝打包票说户马可以收三万,实际多少呢?
元祐中,复置监牧,两厢所养马止万三千匹,而不堪者过半。今既以租钱置蕃落十指挥于陕西,养马三千五配军者无几,惟沙苑六千疋愈于他监
一万三!看到沙苑这两个字吗?以诸监老底子死剩的渣的沙苑这时反而有六千匹堪用的好马,这说明王岩叟只收回了七千匹户马,而且品质远远落后与沙苑单位死剩种!
二十年不到就把六万官牧搞到国马尽与此矣,只剩七千低劣户马(保马的马匹由官方供给,最少也要给笔钱去购买,故对提高马数没有太大帮助)王安石之流的脑残程度可见一般
宋代人对此事件的著名公论
靖康元年,左丞李纲言:「祖宗以来,择陕西、河东、河北美水草高凉之地,置监凡三十六所,比年废罢殆尽。民间杂养以充役,官吏便文以塞责,而马无复善者。今诸军阙马者太半,宜复旧制,权时之宜,括天下马,量给其直,不旬日间,则数万之马,犹可具也。」然时已不能尽行其说矣
最后比较一下王安石眼中鸡鸣狗盗之辈与士们在牧监被废后的命运吧
监兵五千,以为广固指挥,修治京城焉
废监租钱遂至百一十六万,自群牧使而下,赐赉有差
一个组织的管理层可以从组织灭亡中获利的时候,这个组织的命运如何?
较其他方法的话
牧制置使言:「左右騏驥六坊監見飼馬萬七千匹,所費芻粟四百萬今請止留馬二千,餘悉遣就淳澤濫放牧。」或言有給用,可信宿而至,歲省芻粟三百餘萬。從之。
可以省四分之三芻粟
想要养好马没有其他选择
读书时学习那篇《读孟尝君传》的时候,觉得王安石对才能的看法略狭窄,不过没怎么当回事。平时还是觉得他改革不容易,做事艰难。
后来重读此文,觉得他借此文表达自己的政治决心,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对材料的绝对驾驭能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让我看到了我写不好文章的根源。一方面也让我觉得有点不择手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让我觉得我是不可能写好文章了。
现在看看,这个人似乎过于独断专行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此人失之于独。
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喜闻乐见的蠢事。
老人,妇女,小孩都不计入在内的。这个数字在王朝中后期由于逃税,逃荒等等原因还能比王朝初期低。要估算中国古代王朝的人口数的话,不能直接引用史料上的数字吧。
如果单纯说动物蛋白来源,鸡蛋最经济,其次是鸡肉,然后是猪肉。相同的食物摄取,更多的营养被用于生蛋/长肉,而不是维持自身庞大身体的新陈代谢。
由于吃鸡蛋,鸡和猪肉,牛就就不必用于供肉和奶牛。牛成为,耕作的主要劳动力。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历史上甚至经常禁止杀牛吃肉。而火牛阵的出现,又带来了巨大的军事优势...
哈哈, 我是来瞎捣乱的, 似乎只要最后成功了,总能说出很多成功的原因:)
唯一可惜的是,牛没有特别大的军事价值,只能拿来运军粮。但似乎如果把牛换成马, 秸秆喂马,马粪燃烧/肥田,仍然主种粮食,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用马而是用牛, 和轮耕关系不大? 或者说由于中国采用深耕,马拉不动,必须要牛?
是后来被“繁化”了,最明显的就是大众的“众”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三个“人”,后来才在上面加了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