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整理】滑向混乱的美国 -- 联储主席

共:💬354 🌺3234 🌵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操作之道

操作之道,不可能预估未来n年的态势,只能定下大方向后见招拆招。

类比于最高目标——共产主义,和现实目标——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区别。

必然有阶段性成果,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关键是力量发展对比,年景好的时候比别人发展得更快,年景差的时候比别人损失得更少,关键时刻重大决策有效应对少犯错,短板不短强项超强,上百年长跑下来,第一自然当仁不让。

家园 说的好啊

那些鼓吹中帝国的应该多看看。

家园 说的挺在理

不过,拿法拉盛跟国内比不那么合适。80年代以后出国留学的,没有多少人喜欢那个地方的,更别提在那个地方成家立业了。

家园 但现在有点早

中国成为移民国家以后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前提是中国文化要跟西方文化最起码在世界范围内做到势均力敌。我觉得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年吧。到时候城市化基本完成,计划生育也差不多彻底放开了,开放移民也是水到渠成。现在只能很少量吸收优质移民,着急不得。

家园 文化这种东西其实是个可以亲身感受的

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也没那么虚幻,远古。

美国的文化霸权是切切实实让全球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的,是让其他文化感受到冲击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气息,踪影。

分析美国文化的内容,祖上的来历,优缺点是别人自身文化受到冲击的反应。但是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来说,有的只有感受,反应的只有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么简单。喜欢就去做了,多数人是不会去想这是不是美国文化的标签,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亚国家,中日韩,那种以前因为经济差距而崇美的情绪现在就更不可能是个因素。类似的,什么时候听说过欧洲人崇美,听说过的只有欧洲人看不起美式文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与美国是在一个线上的,而不是因为欧洲的文化传统让欧洲人这样反应。

因此,文化的冲击在经济因素不再是因素以后,剩下的只有人文,科技,精神这些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东西。比如意大利的时尚,设计始终让人感到技高一筹,中国有钱人都知道高档品要买欧洲货,为什么没有人抱怨欧洲的文化霸权?喜欢卡通的人都知道日本Anime横行世界,也没听说过有人对此抱怨过。韩国说唱模拟美国黑人风格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现在鸟叔不但完全没有黑人风格而且还流行美国,这里面一点霸权的影子也看不到。

一说起文化霸权,就似乎这是一个精心设计,意在深远的拥有某种战略战术的组合拳式的东西。其实了解一个民族与其文化,只是遥远的去感受其影响力当然是不对的,比如谁都知道中国餐馆在美国大多数都是改良了的适应美国人的口味,同样你又如何能确定在中国感受到的美国文化就是原汁原味呢。几个做了几日游的人或者连语言都不通的美国暂居者的见解,有多少可以是真的了解美国文化呢。类似的,几个到中国大城市走了一圈的美国人跟你见面大谈孔子与古迹小吃,你会认为这种人了解中国文化么,这样的人去评价中国文化的优劣,你会认同么?这是个简单的常识。

你提到了人才,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才是追随对个人经济改善的方向而流动,因此流向美国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的潜力,这个肯定存在,但是是外在,是结果。任何一个潮流都有带动者,也有跟随者。这个潮流是如何开始的呢? 大家常说的资本逐利,那么人才追逐什么呢? 认为人才也是逐利不算错,人都逐利,但是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 就是因为人才比别人的脑瓜子好使,这种人的天性是什么?家里有孩子的人或管理过团队的人都知道,手下的机灵鬼最不好管,但是如果可以被你降伏,这样人往往是最得力的。又是一个常识,人才天性不喜被约束,向往自由自在,就是这么简单。棍棒出孝子,但是出不了人才,因为智慧的本质就是打破约束,控制与人才是不相容的。

人的缺点人才也有,因此你可以对其洗脑为我所用,甚至也大有人才出卖自己为你所用(逐利的论据来源),但因为人才这个不受约束的天性,洗脑只能降伏一部分人才,断断起不到吸引人才蜂拥而至的效果。因此,除此之外的各种吸引力中,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意志的自由,因为只有自由可以让人才的智慧得到更高的发展,这点对人才也是个常识。

如果说看一个国家是不是在巅峰,可以看其社会的开放程度。那么看一个国家的未来潜力,可以不看社会,但是一定要看其学术圈子内的开放程度,大学中的思想自由程度。美国的麦卡锡遗臭万年,就是因为美国的土壤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长久存在,否则就是智慧的自杀。

美国有很强的基督文化背景,所谓的包容不同文化等大熔炉理论也不过是二战后这几十的进步才出现的。中国的包容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那与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包容不是一个概念,中国所谓的包容其实就是个融合,斗争中求生存但是没有把对手肉体消灭,时间长了就不分你我了。但是这不代表开始的时候没有斗争,没有歧视,没有压迫。这与现在的美国包容文化从社会价值观上,从“政治正确”上,从法律上都没有可比之处。近代比较类似美国印第安人自治区的是胡耀邦的新疆政策,也就仅此有可比性。

这个话题可以说的很多,但是主要观点是,美国文化不是霸权文化,而是吸引力文化,是常识文化,是有意愿有能力实践常识的文化。这里指的是文化,不是地缘政治,意识形态那些东西, 我们只是来剖析文化中最基本普通人感受最深的那部分。

通宝推:迷途笨狼,李寒秋,
家园 主席童鞋,只到法拉盛转一圈就可以对移民问题发言?
家园 移民是打破阶层固化的最好手段

穷人移民美国,其后代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已经被证明43次了)。

英国王室移民美国绝不有可能成为美国世袭的统治者,这就是TG的高官子女来美国是镀金而不是追寻美国梦。

山本五十六来美国是为了寻找击败美国的方法,可惜他呆的时间太短(2年),如果他呆在美国30年搞研究,日本就不会挨两颗原子弹了。

马克思呆在英国33年之久,写出了《资本论》,可以看出移民是个创新的重要途径。

家园 中国人到美国走马观花,还要照顾舌尖

那就是法拉盛的干活了。好吃不算,其次就是好赌,那么拉斯维加斯是非去不可的。

现代中国人考察美国,专拣自己所喜欢的地方,那么连山本五十六都不如了。

家园 古人云,人挪活,树挪死

中国先人的大智慧。

家园 说得不错

文化说得土一点,就是参与人多的事物。但以诱惑或强迫得来的参与率,迟早会反嗜。

美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绝非偶然,历史上有那么多暴发户民族,比美国条件好的不见得没有。个人认为美国之所以出类拔萃,就在于“东西合璧”搞得好,而这个“东”包括了从波斯到日本的一系列文明。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取百家为己用,其败像也由百家而起。以十九二十世纪科技狂潮为基底的美国梦,到今天已成强弩之末。在失去了跨代高科技支柱后,体现美国凝聚力的核心文化之匮乏开始显露端倪。大家是来美国享福的,来吃苦?甚至有可能忍受比母国更差的待遇和前景?那我来美国干什么?

大家都说美国孤悬海外,资源充足,没有天敌。可是当美国退回美洲的那刻,几乎全世界(亚非欧南美)都会或明或暗地帮助墨西哥。加州德州等都可能暗潮涌动。别以为只有美国能玩离岸平衡!

可以预见,美国在可见的未来也将遭遇“牺牲一代人”的代价,谁能为美国扛起这付重担?

就攻心术而言,美国今天的成就基本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顶点。而有可能更的进一步的,目前看来最可能是中国。美国的问题是历史太短,主体文化薄弱,于是逆境时竟然需要回去抱基督教的大腿,这真是让人无语。中国在这方面就从容得多,再不济我们也有“5000的鸡血”好喝,挺一挺就过去了。只是我们的问题是格局和眼界还不够,有死抱自己的裹脚布的倾向。

家园 霉菌优待印第安人是夺取大部分领地灭绝大部分人口以后……

霉菌优待印第安人是夺取大部分领地灭绝大部分人口以后……

前面对人才的描绘很不错

家园 和转一圈倒没啥关系

本身主帖是写在出发前,现在也已经回来了。

其实我这个人的思想说穿了就是阳光底下并无新事,对于事物总抱着既好奇又怀疑的态度。

河里在北美的人很多,这几块砖肯定会惹出非议,但绝非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只是在我的观察角度上提出对美国模式的质疑,对美国的战略优势我是从不否认的。

家园 这块主要是从社区的角度看

我也知道法拉盛这个地方的华人移民整体素质肯定不是高的。

但就是感觉似乎从大型移民社区的角度来说,高素质移民或者说混的好的都进入主流了,反而难以形成群聚性的社区。

家园 不管站在哪个角度,还是观察全一点

倒不是因为你说了美国或者法拉盛的坏话。我的坏话估计不比你少。但是你的观察太片面了。估计北京城里脏乱差的地方你没去过。

家园 我倒是觉得主席的观察没问题。美国对中国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下

降是毫无疑问的。flushing 虽比不上第五大道,但在美东确算顶级的唐人街之一。如果一个中国人对flushing都感到失望,那美国对他的吸引力绝对会下降。因为一个中国人,哪怕他有几个phd,都不可能完全离开唐人街。当然看不起本身中国文化的loser例外。我那几个abc香蕉侄儿也都喜欢到flushing。他们不会喜欢住那,但绝对喜欢到flushing吃东西,逛街。没去大陆前,flushing和电影里的HK就是脑子里他们大陆先进地区形象。大陆之旅后,从他们对中文的态度由无所谓到主动在学,我就知道他们的感受的变化。尽管他们知道十多年前的中国不先进,但绝不会觉得现在的中国比美国落后。而且都同意或许以后的中国比以后的美国更先进。有一个对我说中国最烂的地方都比camden安全,可惜美国的Camden会越来越多。以前他们对我说回中国发展的说法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相互还拿这开玩笑,但现在尽管他们大多现在还不会考虑回中国发展,可他们已经不会排斥回中国发展的念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