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笨狼对长平决战末期的战役进程猜想 -- 迷途笨狼
你到底是缺常识还是故意装?
自由恋爱,两厢情愿而已。
你楼上那位既不缺常识也没有故意装,就是有点不开窍,没明白不是所有人的发言都值得认真回复。
有必须先答应什么条件的自由恋爱吗?
这就跟农贸市场的强卖一样,你不买我的农产品我就不让你进入农贸市场,跟个市霸忙什么区别。
兵者,死生地也,而括易言之。
和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的利润是很低的,何况美国农业还有大量的补贴,感觉就跟咱们的出口退税差不多.我觉得一些经济作物或者非主粮的粮食,能进口就进口吧,既能节省国内土地,也能解放劳动力投入工业生产,里面还有美国政府替我们出的补贴,挺划算的.
我们自己控制住主粮就好了.
我们老家以前号称山西的乌克兰,人均耕地3亩多。我小时候种的全是小麦和棉花,现在90%种的是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但是要是真的是吃饭成了问题,改种小麦那不是马上砍了果树就可以种啊。
根据农业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份,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3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出口5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进口84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8%。[QUOTE][/QUOTE]
那说明,我们还出口了540.2亿美元的农产品,你咋不算啊。你说进口了粮食的10%,就说明自给率只有90%。那结论肯定就是错的啊。
其实进口粮食这么多,主要还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什么05年进出口综合才500多亿美元,11年就增加到1384亿美元呢?期间人口只增长了4%吧,这几年白酒销量大增,食用油的增加,尤其是肉类消耗的增加,大大增加了粮食的消耗量,所以说进口粮食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不是温饱问题,不会有国家战略上的危险。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国家的粮食储备项目大大加快,我们很多朋友是做粮食储备项目这一块的,这几年工程非常多,几个快死的公司生意好的不得了。不光小麦,连玉米,稻谷,大豆的战略储备库都在大建,据说他们说过几年就是一年半载不产粮食,中国粮食也能自给。了。
兵者,死生地也,而括易言之。
可以改为“兵者,死生地也,而去病易言之。”
但是,霍去病成功了,其“易言之”就是不拘一格,敢打敢拼,年少有为;赵括失败了,其“易言之”就是自大自傲,盲动冒进,自取灭亡。
战场上的事儿嘛,还真的应该以成败论英雄。当然,失败者要是有幸碰上太史公那样的巨笔,也可以成为英雄,如项羽,如李广。赵括在太史公的笔下都成不了英雄,你老兄给他说好话,这不是翻案是啥?
大家都知道,事物发展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战场上瞬息万变,想一切条件都尽善尽美,战机恐怕早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强悍如日不落海军,也不过是强调“有算计的冒险”罢了。
撇开赵括身死军灭,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合力出结果,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以下认识大概是比较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
1、长平之战是典型的综合国力的对抗,是总体战、消耗战,是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积六世之奋烈,严格执行耕战国策和远交近攻战略的结果。
2、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秦国的军功爵位制、郡县制较之六国的贵族分封制更能适应长期大规模兼并战争的需要。
3、六国的国力之和简单相加还是大于秦国的,如果有效统合还是足以压制秦国,但各有盘算,无法形成合力,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外交战略和赵国、齐国、楚国、魏国联合谁、打击谁的外交战略失败加速了长平之战的悲惨结局。
4、就战局而言,长平之战给我们的印象是赵括完全被白起牵着鼻子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评诸葛亮),“天下英雄皆入吾綔”(李世民)。
这反映了赵括没有达到以下要求: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2)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3)以正合,以奇胜
5、就临战指挥而言,赵军主力的唯一生路应该是进攻秦军大营不克,及时侦知秦军奇兵动向,趁秦军合围还未成形之时,会同留守部队全力相向攻击,突破包围圈,逃出升天。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赵括要么无法及时侦知秦军奇兵动向,要么无法当机立断,要么无法定下战役决心,要么突围方向、兵力部署、命令传达等有问题,总之,丧失了机会,最终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6、至于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乃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 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这虽与长平之战无直接联系,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同构结构”传统说明了长平之战的结局与赵军主帅赵括本人(这一巨大分量)的内在缺陷有着必然的某种联系。
本人非专业人士,仅以军迷票友的身份,粗陋地谈一点浅见,部分内容参考了天涯论坛大牛“鄙视抢沙发的”的大作《地缘看世界》外链出处
最后,还是以中华兵学鼻祖《孙子方法》的开篇语作结,来纪念纸上谈兵的败军之将赵括和书写了长平之战这一得意之笔的军神白起。
建议你看一篇博文。
1、“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 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翦是怎么做的,赵括他妈替他做了
2、“就临战指挥而言,赵军主力的唯一生路应该是进攻秦军大营不克,及时侦知秦军奇兵动向,趁秦军合围还未成形之时,会同留守部队全力相向攻击,突破包围圈,逃出升天。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赵括要么无法及时侦知秦军奇兵动向,要么无法当机立断,要么无法定下战役决心,要么突围方向、兵力部署、命令传达等有问题,总之,丧失了机会,最终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几十万人交错纠结,不管秦赵,第一没法撤,第二撤了就是惨败,赵军撤回去一样没粮食,上党丢给秦军就是等死
至于“合围”?google地形图很清晰,哪有伏击几十万大军的所在?
“部分内容参考了天涯论坛大牛“鄙视抢沙发的”的大作《地缘看世界》链接出处”
按照他所标注秦军行军路线,穿插秦军有可能大批饿死
3、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这家伙见便宜就占,外交一塌糊涂,要是齐国肯支援粮食,何止于冒死决战
4、诸葛亮“好兵而无权”?
主楼里为赵括说好话,这儿又指责蔺相如,要不是这个版块是冷门版块,俺恶意的揣测一下:兄台收到的草,得能建一个足球场。
不过,俺还是谨慎的表示对这句话支持,蔺相如在事功方面,实在是没啥拿得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