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家园 吉尔巴特爵士的原型 -- 有补充

英国主角奥托-斯宾诺拉 在朝中有个对头,叫做 吉尔巴特爵士,此人被游戏描写为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

当时姓能对的上的爵士+探险家(吉尔巴特爵士在大航海时代2外传里面也是带船出海的,被 萨巴多尔-雷斯击沉)应该就一个: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Sir Humphrey Gilbert),英国军人、航海家、探险家和海盗、纽芬兰的征服者

约1539年生于英国康普顿附近的达特茅斯。另一位航海家沃尔特·雷利的同父异母哥哥。曾在牛津大学学习航海和军事

1566年他就提出了走西北航线到达东方的思路(从加拿大北极群岛过去,从原理上可行——那里确实在夏天能走水路,但是北极群岛如同迷宫,实际上走此路的人,即使300年后也是全军覆灭),因为过于超前,而没有人支持(后来,弗罗比舍船长尝试走这条路,发现了巴芬岛一带 就没有继续了)

此人作为军人,曾参与英军介入荷兰起义的活动,以及(两次)镇压爱尔兰起义(因此臭名昭著)

1577年,他提出了一个夺取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纽芬兰渔船队,占领圣多明各和古巴,劫掠从美洲往西班牙运银船只的计划。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最初不予理睬,但于1578年授予了他为期6年的开拓殖民地的特许状。同年11月19日,他亲率由7艘船组成的探险队启航。由于队伍装备差,纪律松弛,探险队很快就自行瓦解。1579年春,除几艘船漂回英国外,余下的则成为海盗船。同年夏天,他协助镇压了爱尔兰的叛乱;接着又组织了一支开拓北美殖民地的远征队。

1583年6月11日,吉尔伯特的船队从朴次茅斯启航,于8月3日抵达纽芬兰的圣约翰斯,宣布该地为女王所有,使纽芬兰从此成为英国殖民地。他也因此被王室封为爵士,并成为国会议员。1583年9月,他率领3艘船由纽芬兰向南行驶。9月9日,在进入大西洋后的一场暴风雨中,他随所乘指挥船在亚速尔群岛附近的海域被海浪吞没,所有乘员全部失踪。

按照相关轶事记载:这次,他的旗舰是“松鼠”号,紧跟其后的是“金雌鹿”号船。当他们出发3天后,风停了,船随着海浪漂泊。到了晚上,天气变得非常冷,东面吹来一阵微风。一座巨大的白色冰山向他们漂来。早晨,在漂浮的冰山之间,小船几乎迷失了方向。“金雌鹿号”船上的人们看到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正坐在“松鼠号”的甲板上,手里拿着一本展开的书。他招呼他们,并说道:“要勇敢,朋友们!我们在海上就像在陆地上一样,与天堂如此亲近。”

  夜幕再次降临。那是一个多风暴的夜晚,还有薄雾和降雨。突然,“金雌鹿号”上的人们看见“松鼠号”上的灯光熄灭了。

.......按照大航海时代2 遇到暴风雨的结局:此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 汉弗莱-吉尔巴特爵士

由于此人同样提出了各种探险和战争殖民计划,他和主角的冲突是故事的趣味情节之一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有一点,就是名字被改了 -- 补充帖

在游戏里面,基尔巴特爵士叫 埃德蒙

家园 大航海时代2 的工坊:地图和发现物

以电脑版的 大航海时代2外传 为准,因为大航海时代2外传做了优化,把两个 收发现物的赞助人改成了 工坊老师

地图工坊:阿姆斯特丹的 墨卡托(梅尔卡特)、安特卫普的 贝拉尔德-约蒂、巴塞罗那的里贝罗和帕尔巴(马略卡岛上)的奥立弗斯,地图工坊同时教授地图绘制

赞助人:哥本哈根的 摩里斯伯爵,波尔多的 摩尔迪斯教授,里斯本的 法雷尔公爵、亚历山大港的 拉纳-吉姆

教授各种技能的老师:测量-那不勒斯的朱亚诺教授、炮术-汉堡的沃尔夫博士、会计-威尼斯的维拉夏诺、交涉-比萨港的 摩德纳公爵 胡安

在大航海时代2 原版里面,后两个人 也是赞助人,摩德纳公爵胡安给钱最少.....

大航海时代2 外传里面,还有些隐藏的tricks细节,比如 女主角米兰塔-贝尔蒂 的赞助人是天文学家 朱亚诺,如果米兰塔去找 摩里斯伯爵,伯爵会吐槽 朱亚诺给他制作的生发剂 不灵,导致自己秃头;而 亚历山大的拉纳-吉姆会说:我最讨厌朱亚诺了,不想接待你

此外,在廷巴克图和阿克苏姆(马萨瓦/马沙华)港都有宫殿,马沙华 港 对 约翰-法雷尔有剧情,但是廷巴克图的宫殿 似乎是没有做完的细节。

这些人应该有原型,但是变得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比如 摩德纳是意大利 北部 艾米莉亚-罗马涅大区的一个城市,他的领主确实是公爵(兼领费拉拉),但是这 埃斯特家族的公爵,第一他不住在比萨,第二 这家家谱里没有叫做胡安的

在大航海时代同时的 摩德纳公爵有个特点:他是 教皇亚历山大的外孙,波吉亚家族 这部电视剧里面,卢克莱霞-波吉亚(就是据说和哥哥切萨雷-波吉亚 关系暧昧的女主)的儿子,他好像是叫做 艾尔科莱-德-埃斯特,他弟弟 艾泊尼托是红衣主教;这家的亲戚里面,只有他舅舅, 甘迪亚公爵 胡安-波吉亚,名字是胡安

家园 维拉夏诺,这个人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倒霉鬼

游戏里威尼斯的地图学家(外传兼会计师)的名字用的就是原名:乔瓦尼·达·韦拉扎诺(意大利语:Giovanni da Verrazzano或Giovanni da Verrazano,1485年-1528年)是一位在北美洲从事发现活动的意大利探险家,主要为法国国王效力。他是自公元11世纪挪威人移民北美以来第一个造访北美大西洋沿岸南卡罗来纳至纽芬兰岛段的欧洲探险家,其中,他在1524年发现了北美东岸的重要海湾纽约港和纳拉干湾。

但是,此人其实不是威尼斯人.......而且他年轻时代就迁居到法国的迪耶普港,主要是为弗朗索瓦一世效力。

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第一个发现纽约港,但是他的发现被法国人遗忘了,搞的哈得孙船长又发现了一次。所以纽约那条河就叫哈得孙河,为了纪念倒霉的乔瓦尼·达·韦拉扎诺,跨哈德孙河的大桥,被命名为韦拉扎诺大桥。(参见新概念英语

乔瓦尼·达·韦拉扎诺 死法有三说说,一说是 在佛罗里达一带探险的时候被 食人族抓住吃了;一说在那一带被西班牙人抓住当作海盗绞死了;最后一说是在再往南一点的小安的列斯群岛被当地人打死,总之很悲催

纽约的发现者似乎都运气不佳,哈得孙船长探索西北航路,跑到了加拿大——地图上加拿大中间空了一个巨大的海湾,就是哈得孙湾.......自以为能走通,结果处处碰壁,忍无可忍的水手暴动,将他和几个亲信丢在一艘小船上等死去了........从此人们再也没有看到哈得孙

其实.....大航海时代的船长们 很多都挺悲催的

见前补充 4592875
家园 更新:阿尤达雅朝

阿尤达雅朝:正名阿瑜陀耶朝(Ayutthaya Kingdom,泰语อาณาจักรอยุธยา、Anachak Ayutthaya),泰国正统四大王朝之一(当代泰国官方历史认为泰国正式的王朝有四个,其他王朝要么是传说不可考证,要么只能算是地方割据势力上不了台面。所以称之正统四王朝。四王朝在中文史书中,都以首都所在地命名,分别是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里和曼谷),阿瑜陀耶的意思是“不灭者”或者“不败者”。中文史书则多称之为大城,所以也叫大城王朝。王朝传国34代,共410年,其城市遗址现在被泰国开发为阿瑜陀耶朝历史公园,归泰国素攀武里府管辖。

早期的阿瑜陀耶朝,相较于其他中南半岛的政权来说,其崛起和建政的过程颇中规中矩,平淡无奇。但是在1538年,东南亚的四大争竞之一的缅泰争竞开始爆发(另外两个是越占争竞、泰柬争竞和马来-爪哇争竞)。在接下来的200多年中,阿瑜陀耶朝各分支和缅甸的历代王朝仅有史可查的大战就有24次,小战斗更是不计其数。这段时间里阿瑜陀耶朝既有惨遭缅甸劫掠,王室被掳的悲剧,也有纳黎萱大帝重振旗鼓,绝地反击,重创缅甸的辉煌。在漫长的泰缅战争中,阿瑜陀耶朝既有无能无耻的昏君,也有敢于革新的明君(泰军自阿瑜陀耶朝10代目策陀起,开始大量使用火器,到后期其火器技术已经很先进,甚至能出口海外)。他们都推动了中世纪的阿瑜陀耶朝向现代泰国民族转变的过程。但是中南半岛政权采取的印度教-南传佛教的政治伦理所故有的根本性问题,使得这个王朝的内乱是一刻不停。最终阿瑜陀耶朝末代君主阿迦达因为听信谗言,任性恣睢而自陷困局,结果被缅甸侵略军赶走,死于流亡路上。缅甸军队捣毁阿瑜陀耶城,王朝无法再建,就此灭亡。泰国历史也陷入了“缅甸入侵”的军阀割据时期。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军阀割据时期,日后有中华民族殖民四大伟人之称的泰国华裔传奇名将 郑信成功崛起,郑信因手持大义名分(郑信是阿瑜陀耶朝野战部队最后的指挥官,阿迦达猜忌他,逼他放弃城防优势,出击攻打缅军,结果战败后郑信要撤回城中时,阿迦达下令闭门不纳。郑信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率队反冲锋,结果领着一群残兵败将成功突破缅军重围,撤往泰国南部,这就是郑王城门反正的传奇.郑信坚守大义到最后,是被昏君所迫而反正。所以他在军阀割据时期能收泰国志士之心),在得到泰国潮汕华商集团的支持后迅速成为泰国最强的军阀,最后郑信不但成功驱逐缅甸光复故土。还实现反杀,把泰国领土扩张到历史最大范围。开创了泰国历史上武功最盛的吞武里王朝,不过你在泰国问郑信大帝的话,一般泰国人是不知道的,因为郑信大帝在泰国历史里一般被叫做披耶甘烹碧或披耶达信。泰国在曼谷王朝改革以前,习俗是有名无姓,历史记叙重要人物时或用名字,或用任职地点,然后前面加爵位来称呼。郑信大帝起家时在达府,后来做甘烹碧府的太守而成名,他当时爵位是泰国五大爵第二级的披耶,所以历史书里往往叫他披耶甘烹碧。而这个制度正是阿瑜陀耶朝时期定下的。五大二小七爵制度正名叫“萨克迪纳”(Sakdina,泰文ศักดินา),泰文“萨克迪”意为权力和尊严,“纳”意为土地、稻田,萨克迪纳直译理解就是“拥有土地的权力”(顺便说一句我国壮族的土语壮话里,土地也叫“纳”)。萨克迪纳制度下设一副王,附以七个爵位(昭披耶、披耶、拍、銮、坤、蒙、攀)。爵位和田土数目和相关义务挂钩,其中副王封授田土10万莱(1莱=2.4亩),昭披耶封田1万莱,披耶5000莱、帕1000莱、銮500莱、坤100莱、蒙和攀数十莱不等。而平民称之为“派”,其义务和和田土挂钩。王室直辖的平民称之为“派銮”。其他爵位所辖的部民称之为“派索姆”。 派可得15到25莱田土,但只有土地使用权,无所有权,而且萨克迪纳法令规定人身和所得土地绑定。所以平民必须依附于某一封建领主,有向以泰王为首的封建领主服劳役及缴纳贡赋的义务(所以有些泰剧翻译的时候直接叫男爵某,侯爵某,其实不是那么对的。因为男爵侯爵不一定和田土绑定。而七爵制度下上五爵都是有固定田土数目的)。萨克迪纳制度强调等级规范,实行人身依附,是非常典型的封建农奴制度。但是有一点它不太像典型的东亚封建制,就是不甚抑商。因为当时东南亚国家的“自然采矿业”(指东南亚的自然产品,如玳瑁甲、檀香木、燕窝等,因存量巨大,采集手段却落后,所以长期以来可以像采矿一样来进行采集并出口)是国用重要来源,因此从事商业的群体,特别是外来的中国人在萨克迪纳制度下,只需缴纳较贵的现金贡赋即可,很少服各种劳役(特别是兵役,但后期因政治不稳定,世道混乱,成规模的华兵也逐步出现。但是华人投军者比泰族人来说志愿者更多,所以战斗意志更高,兵少而锐),并且初期有优惠。这使得华人成为香饽饽,为常年饱尝封建兼并战争之苦以至于女多男少的泰人妇女喜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世纪的泰人曾经以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为自己的审美标准,称呼美女都说“吾家女美甚,华人见亦赏”。所以华人大量赴泰国,并与泰族妇女广为通婚,进而深深植根于泰国社会中,当今泰国华人上千万,占泰国总人口14%,是泰国六大族中名列第二的大族。

在社会改革的同时,阿瑜陀耶朝还实行了政治改革。早期它使用的是传统的四柱制(Chatusadom)。但是在八代目戴莱洛迦纳执政时期,对四柱制实行了改革。首先它改变了过去军政不分的情况,分设政务总长(头衔固定为 昭披耶却克里Chao Phraya Chakri)和军务总长(头衔固定为 昭披耶玛哈塞那波滴Chao Phraya Maha Sena)。昔日的“王国四大支柱”,即财务、田务、宫务及政务大臣被纳入政务总长之下,然后以上六人均授予昭披耶头衔。而军务总长之下是陆军和海军大臣,此外还设有王宫卫队、壮丁登记厅、税收厅、宗教厅、文牍厅、王室服饰厅等机构。其机构领导并称为“八长官”(Krom),皆授予披耶头衔。以二相、四柱、八长官为核心形成了中央体制。地方上,改昔日的藩主为太守,且只负责主持民政事务,另设厅长主管军务。除了彭世洛府和洛坤府这两个边防重地由昭披耶统领外,其他各府的太守和厅长均由披耶担任。而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官吏均由国王直接委任或通过中央政府机构任命,从而建立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阿瑜陀耶朝还进行了法制改革,颁布了以《宫廷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宫廷法》内含礼仪、百官职守、刑罚三个方面。涵盖非常广泛,从各属国进贡的仪式,到王后、王子到宫内各官员的品级、仪礼和职责都进行了规定并确定了处罚条例。该法的特点是细且苛,例如:凡震荡御舟者处死;踢宫门者刖足;打御象及马匹者断手;辱骂御象及御马者割嘴;窃窃私议事闻于国王者处死等等。而且对于防范叛乱的规定极多,如著名的“递刀律”规定:“亲王不能持武器,如果国王将武器递给亲王。亲王不准接,如接了即是谋叛,死罪;应让宫廷侍从接,如(侍从)不及时接,是谋叛,死罪。如持武器随国王出行,剑不能出鞘;如向国王递武器,刀刃向己,刀背向陛下,递错了即是谋叛,死罪”。并规定爵位高的王子犯法用金脚镣,爵位低的王子犯法用银脚镣,死刑时使用檀香木棍笞挞处死,以显示王亲贵戚与一般庶民有别。同时又颁布了宫廷礼仪,如规定大臣和平民晋见国王要下跪,国王外出时,队伍中不准喧哗,甚至在国王身边的人还不准咳嗽。王所经过的两旁,老百姓要关窗下楼,跪伏在道路两旁,不准抬头看。到最后甚至禁止王室使用民间用语(比如说当时民语吃饭发音为“金考”,王语则改为“沙为拍格雅寒”)

以《宫廷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案起到了强化等级观念、统一上下思想的作用。阿瑜陀耶朝进行的这些改革,做到了等级分明,进而令行禁止。施行之后泰国民族基本具有了一个现代民族的雏形,极大地强化了泰族的向心力,从此泰国再也没有出现分裂和分离,阿瑜陀耶王朝也迅速崛起,向北征服了曾一起从柬埔寨吴哥王朝独立出来的素可泰等并存邦国;向南一直打到今属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淡马锡;向东痛打吴哥朝,把吴哥朝吓到迁都、导致其旧都吴哥被埋没森林里几百年后才重见天日。即便是阿瑜陀耶朝灭亡后。泰国虽然军阀乱战,但没有那个军阀敢自创民族,而郑信大帝凭借大义名分,虽然是残兵败将,但一竖起泰国统一的旗号,百姓立即赢粮而影从。这是和阿瑜陀耶朝的这一系列改革分不开的。泰国相对先进的民族认同感,是泰族能从中南半岛各民族中脱颖而出,成为首要大国的一个重要原因。阿瑜陀耶朝时期是一个古代泰族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相互融合的时期(阿瑜陀耶朝宫廷用语是巴利语),它为现代泰国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印度教文化并不真正适宜泰国的现实,所以这个时期两种文化的融合里,去其糟粕多,取其精华相对少一些。现代泰国文化的真正成形,还是要到阿瑜陀耶朝之后才逐步完成。

通宝推:白玉老虎,
家园 剧本四: 出现在西域的狼

波罗马拉贾:这位是大城王朝的太祖和乌通系的始祖 拉玛铁菩提一世(Ramathibodi I,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รามาธิบดีที่),其中中文史书多用王号。而泰国史书上多用本名乌通(U Thong),又称之为乌通系阿瑜陀耶朝,或干脆就叫乌通王朝(Uthong Dynasty)。之所以这么复杂是因为阿瑜陀耶朝的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派系斗争激烈,因为派系斗争导致王统多次迭换。阿瑜陀耶朝一共有34位君主,但是其中一半是靠篡位登基的。所以名为阿瑜陀耶朝,其实有五个支系。乌通系只是第一个支系。阿瑜陀耶朝名义上是一个王朝,实际上只是围绕这阿瑜陀耶城而形成的连续五个王朝。泰国史对此亦不讳言。所以中文史书讲到泰国时,不用国主名字,而用其首都名称标注。

可能于1315年生于碧武里(Phetchaburi,泰文里“里”或者“武里”就是城的意思。碧武里=钻石之城。但是自其八代目戴莱洛迦纳开始,阿瑜陀耶朝国家开始对行政上划分为中央直辖地区和外围地区。府这个行政区划开始出现。碧武里被划入中央直辖的府里,所以有的资料谈到碧武里时,用的是他的府名佛丕府),由于史料不足,记载矛盾之处甚多,所以不太知道乌通王的早期生涯。其出身说法很多,甚至有华人后裔说(《阿瑜陀耶皇家纪年》称乌通父亲是碧武里的华商领袖朱都克西提Chodüksethi)。而乌通本人后来自称是泰族始祖坤布伦(Khoun Bourom)的后裔。不过这两个说法因为资料来源太少,所以后世泰国学者不太认可这个说法,现代泰国史里大多采用两种说法,第一认为他是自甘烹碧(Kamphaeng Phet)南徙的某位泰族领袖的儿子。第二认为他是当时罗斛王国首都华富里(Lopburi,罗涡城。罗涡是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的一个人物)当地的一位领主的儿子。但各种说法中共通点是乌通出身很高,家中非富即贵,不是白手起家。而且乌通很可能是偏贵一方的。乌通的生母一般认为是罗斛王国公主(所以也有说他生于华富里的)。后乌通又娶了素攀武里城主之女为妻。通过母亲或妻子的关系,他和兰纳王国国王孟莱(Mangrai)搭上了亲戚。这个兰纳王国,是泰国北部一个较强的地方政权,首都是清迈。中文史书上对它有个别称叫“八百媳妇国”。《新元史·八百媳妇传》载:“八百媳妇者,夷名景迈,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兰纳曾幸运躲过蒙元的两次攻伐,第一次元军情报不准,误攻兰纳国旁边的勐泐国(车里)。第二次是勐泐国投降后,兰纳国王孟莱很紧张,就想办法策反勐泐的内部势力,将其分成两派互相攻战。勐泐亲元派向元廷告急,元军调来2万兵马来攻打兰纳。但远征军因中途索要大量军需物资,被地方土官打散。兰纳再次躲过一劫,直到孟莱儿子臣服元朝才免遭攻击。由于兰纳王国周边的势力都被元军打散,所以元军退去后,兰纳王国强大起来。另一方面,乌通的家族在碧武里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乌通出身碧武里华商的说法)。碧武里是当时这个地区最主要的商业中心,是当时中南半岛上对接中国商业圈的重要节点。华商广盛,而且每多财雄势大之人。因此即便乌通不是华商之后,也与当地华商交情很深,能号令的动华商追随。乌通年轻时通过母亲的关系,在罗斛学习法律与医学,很有所成。之后他与素攀武里(黄金城Suphan Buri,泰国现在还有素攀武里府,素攀武里府辖地里有个县就叫乌通县)缔结了政治婚姻,通过丈人家的关系,拉到了足够的军事力量。素攀武里、碧武里和华富里三者的结合,为乌通奠定了开创新王国的政治基础。但是乌通崛起是依靠三城的结合,他是通过复杂的婚姻线,成为这三个势力的结合点而获取支持的。而且阿瑜陀耶朝和其他中南半岛的政权一样,奉行印度教和南传佛教的“曼茶罗”体制(Mandala political model)以及相关政治伦理。所以阿瑜陀耶朝内部派系的独立性很强。凶猛的派系斗争,一直贯穿了这个国家的四百余年历史。

大约在1347年左右,乌通的岳父素攀武里国王薨。他没有儿子,因此让女婿乌通继承王位。然后到了1350年,天花病袭击素攀武里。当时中南半岛上疫疾经常流行,而常见的对应方法就是搬家。所以乌通决定带着族人另觅新居。他把目光投向东方。最终在湄南河下游、素攀武里以东50英里的一个岛上找到了新的龙兴之地。乌通率领族人迁居此处,经过一年营治、终于建起了阿瑜陀耶城(大城)。1351年乌通迁都阿瑜陀耶,之后宣布为王,称号为拉玛铁菩提一世,并同时宣布脱离原宗主素可泰王朝的控制。阿瑜陀耶王国正式诞生。

建国后的乌通,和其他中南半岛王朝的太祖们一样,对外南征北讨。不过乌通虽然是从素可泰王朝里脱离出来的,但是他对素可泰王朝很恭敬,两家关系处的还不错。他主要的扩张方向是东面的吴哥,在他的指挥下阿瑜陀耶朝大举进攻吴哥,打的吴哥节节败退。最后甚至被迫放弃了自己的都城向东迁徙。而这座被放弃,最后湮没在原始森林里的都城,就是日后的吴哥窟。而对内乌通大力整顿国政。他从列国引进先进经验,改造阿瑜陀耶朝。他从缅甸引进《摩奴法典》,并以此为基础,重新修订并颁布符合当地情况的诸多法律。他的改革奠定了泰国法律制度基础;乌通时期开始编纂和制定的阿瑜陀耶朝法典一直沿用到19世纪,才被曼谷王朝的拉玛五世废除。接下来乌通宣布设立“四柱”国家长官。乌通仿效吴哥朝的例子,设政务和治安二长官,后再设财务和田亩二长官。以此建筑起阿瑜陀耶朝的中央政府。然后乌通开始建设外城。自素可泰王朝开始起,泰国中央政府偏好在首都外搞几个卫星城,作为首都的屏障。阿瑜陀耶朝也学来了这个,乌通把起家时依赖的华富里和素攀武里都变为外城。其中华富里成了太子驻地,素攀武里则封给了王后家族。然后将全国城邑划为四大类。一大类是首都和外城。二大类是内地直辖城。三大类是边城,四大类是外藩。根据分门别类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乌通继承了传统的中南半岛政权强干弱枝的传统,对阿瑜陀耶城这个自己的根据地大力发展。乌通出身于一个商业城市,所以即懂行又重视商业,他鼓励外商来阿瑜陀耶朝经商和定居,将此政策视为壮大根据地的妙计。在他的带头影响下,之后阿瑜陀耶朝历代都很亲商,大城是建筑在是湄南河里面的一个岛上,所以港业发达,能停大船。很受外商欢迎。波斯、印度,特别是中国商人为主的各国外商均来此经商,并有不少人在此娶本地妇女,进而定居。到最后甚至还有荷兰商人来此经商,将阿瑜陀耶朝的商路联通到了西方的同时,并留下了很多那时候第一手的阿瑜陀耶朝的记录,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在众多外商的协助下,阿瑜陀耶作为一个国际贸易港,很快繁荣起来。1294年,阿瑜陀耶朝遣使元朝,使节自称暹罗使节,从此将暹罗这个词带入了中文史书中。不过后世发现阿瑜陀耶朝在这个时期也开始称呼自己为泰族人。尽管泰族的称呼要比阿瑜陀耶朝更早,但是大体上来说,泰和暹罗这两个称呼是阿瑜陀耶时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1369年,乌通驾崩,传位给长子拉梅萱。

严格来说乌通的崛起和治政方法,在中南半岛国家属于比较成熟,中规中矩的一套做法。他在位时大力引入国内外先进经验,而且手腕也很高明,所以很快就建起来属于自己的王朝。不过这套曼茶罗体系有它自己的问题,而且在乌通这样很依赖外援,只是靠自己的政治手腕来建国的君王手里,如何继承就是一个大麻烦。因为这套体制非常考验君主的个体素质。甚至要考验君主的个体。君主一旦不在了,别说政务办不了,马上就得先考虑怎么打内战。所以乌通的崛起,为后来阿瑜陀耶朝的很多事情定下来了基调。并在日后不停的折腾阿瑜陀耶朝。

喇美思安:这位是大城王朝第四代国王拉梅萱(Ramesuan,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ราเมศวร)。他是泰国历史上很传奇的君王。一生跌宕起伏,先称王,又被废,而后再次复起,称得上波澜壮阔。而且他为人个性鲜明,曾如繁花,又如秋叶,几乎是小说主角一般的人物。所以他在泰国史上虽然不算大帝,但是因为更受老百姓和文人墨客的喜爱,所以也是泰国民间一位很知名的泰王。

大城王朝太祖拉玛铁菩提一世的长子,生年不详,幼时被父亲分封在华富里,早先是城中的亲属辅助政事。大概十来岁左右开始出头,奉其父的命令,带领五千暹罗军远征柬埔寨。不过由于他此时少不更事。结果军队很快被吴哥军分割击溃。这时他的舅父,也是后来大城王朝第三位国王波隆摩多阇一世率队驰援,将其救出。波隆摩多阇一世随后当了主帅,拉梅萱当了副手。在他们的指挥下暹罗军围攻吴哥城一年,将其攻占,让刚刚登基的吴哥朝国王在围城的绝望中死去。吴哥朝再次成为暹罗附庸国。赢得了功名的拉梅萱遂在1369年继承父位,成为大城王朝的新国王。

继位时的拉梅萱年纪很轻。少年得志的他年轻气盛,甚至有点中二。同时期旅居暹罗的著名荷兰商人兼史学者 范弗利特(Van Vliet)对他的评价是:暴躁,贪婪,纵欲,残忍嗜血,强抢民女,不关心民众疾苦……。所以拉梅萱第一任的统治非常失败,上任仅仅一年即引发暹罗动乱。这个时候他的舅父就又冒了出来,以“救他”为名义率军逼宫,将其废黜,并取代他成为大城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拉梅萱被迫下野,黯然重回华富里做总督,退位让位的过程风平浪静,史书记载也波澜不惊,在接下来18年里,几乎没人关心拉梅萱去了哪里。但这不代表拉梅萱认命了。拉梅萱一生好战,对于舅父的篡夺深恨在心。所以他下野后回到华富里卧薪尝胆,磨炼心术。在这18年里拉梅萱采用各种手段经营自己的地盘,把华富里完全变成了一个独立山头。华富里人只认拉梅萱是头,不认阿瑜陀耶的王。拉梅萱的经营,拉开了阿瑜陀耶朝400年内斗的第一场——华富里VS素攀武里两派斗争的序幕。

1388年,波隆摩多阇一世在远征清迈的时候病逝,死后传位给他的长子东伦。不过东伦此时只是一个无甚威望的15岁少年,因此阿瑜陀耶朝的兵将多有不服。拉梅萱见时机已到,立即结连了自己在阿瑜陀耶城的内应,随后于华富里起兵。拉梅萱的18年隐忍非常成功,无人对他有何防备,再加上里应外合,所以夺城非常顺利。夺门成功的拉梅萱下令将东兰杖毙,随后在侄子的血泊中重新登基为王。由于拉梅萱是是这个时期才算开始治世的,所以史学者大多认他是第四代国王。

终于可以一展拳脚的拉梅萱开始放手大干一场,重登王位仅两年后,即接过他舅父的棒,开始猛攻进攻昔日祖母家兰纳王国。短暂交兵后成功占领了兰纳的首都——泰北的第一雄城清迈,兰纳王逃走,其随行的一个老挝王子被俘,旋即被拉梅萱立为兰纳的傀儡国王;随后拉梅萱大掠人口,抓走一批老挝与清迈人返回彭世洛,并将清迈人放置于几个府。但三年后吴哥朝袭击其中一个府,劫走6-7000名泰人。拉梅萱迅速率领大城军反攻吴哥,大破之。吴哥王乘船逃走。拉梅萱见人没抓到,直接报复吴哥,掳走吴哥人口9万多,并册立傀儡国王,派自己的将领领兵五千镇守于此。吴哥朝经此打击后一蹶不振。但是拉梅萱因为出于派系原因,颇猜忌素攀武里出身的兵将,所以对外作战时大多只用自己华富里出身的家兵们打仗。由于战争频繁,所以华富里在立功受奖的同时,损耗也日益增大。这反而削弱了华富里派系的力量。由于用兵过频,又不信任他派,所以阿瑜陀耶朝到拉梅萱晚年时已难以再战,只能选择和平,而且到了晚年的拉梅萱亦性格大变。昔日的年轻气盛和粗糙莽撞不再,而被仁慈,谦虚,勇敢,不急不躁,聪明谨慎所代替。晚年的拉梅萱信道虔诚,施舍穷人,并修建和修缮了很多寺庙。因而颇得民心。他主导的几个工程现在是泰国的网红建筑,比如菩兰寺(Wat Phra Ram)和玛哈泰寺(Wat Maha That)。其中玛哈泰寺是王宝强/徐峥的电影《泰囧》的外景地。这两座寺庙是那个时期阿瑜陀耶朝建筑艺术的范本,现在也是泰国建筑史上必提的地方。1395年,拉梅萱病逝,顺利传位给了他的儿子罗摩罗阇(Ramaraja)。拉梅萱王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少年得志、青年沉寂、中年复兴、晚年得道的励志小说,这样的人生几乎就是一个普通泰国人梦想中的人生。因为他的生平非常对泰国人的胃口,所以他虽然不是“五大帝”之一,但也是很受泰国人敬仰的一位贤君。

拉玛拉结:(Ramaraja):这是阿瑜陀耶朝的五代目罗摩罗阇。

阿瑜陀耶朝的庸主。本是拉梅萱的小儿子。父亲死后,于1395年左右即位。早年分封在华富里,登基时大概是21岁左右。罗摩罗阇秉政后就要开始面对阿瑜陀耶朝三代君主发动的封建战争反噬国家的问题。因为长期战损,国力开始衰退。而当时各邦国之间又把抢夺人口当做频繁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所以这个时期的阿瑜陀耶朝出现了地多人少的现象,缺乏劳动力导致土地逐渐荒芜。这从罗摩罗阇出访素可泰附庸国的石碑刻字可看出来。当时他想把阿瑜陀耶朝的法典推行到素可泰地区,特别是阿瑜陀耶朝是严禁平民及奴隶的逃亡。他非常希望素可泰也能够严禁逃亡。但是招纳流亡乃是壮大自己的不二之选,而素可泰并不想一直当个附庸。所以素可泰对于自己宗主的要求是阳奉阴违。而罗摩罗阇困于国力不足,不敢发动战争铲平不服自己的附庸。这导致其附庸国对其更无畏惧。罗摩罗阇即位仅5年,早已臣服的素可泰就宣布独立,并从大城手中连夺两城。罗摩罗阇的名声大损,这导致素攀武里派系再次崛起。罗摩罗阇为人胆气不足,而且优柔寡断。所以他虽然猜忌自己的表弟,素攀武里系的新头头因陀罗阇(INTHARACHA),但是却不敢拿他怎么样。不但如此,他还纵虎归山,任命了因陀罗阇为素攀武里的领主。就像华富里只认罗摩罗阇一样,素攀武里一样只认自己的主君。而且罗摩罗阇没有武功的现实,让长期出不了头的素攀武里的将兵很不满意,所以愿意跟着自己的主君去夺鸟位,当丛龙功臣。1397年,因陀罗阇派人出使中国,并从不明所以的明朝政府手中骗到了封诰,成了“暹罗国王”。这让两派之间更加猜忌。随后在1410年,郑和船队访问阿瑜陀耶,罗摩罗阇以为郑和是因陀罗阇请来夺位的,因此对于郑和等人非常敌视,两家闹得不欢而散。因陀罗阇反而抓住这个时机,和罗摩罗阇的宰相勾结在一起,调兵发动政变废黜了罗摩罗阇。罗摩罗阇的结局不明(有出家和被杀说),但已不可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再起。乌通王室的正支华富里系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素攀武里系则开始迈向巅峰。

通宝推:白玉老虎,陈王奋起,
家园 大航海时代2 的地理错误1

大航海时代2 的 地理时空设计是错乱的,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 科普和历史通俗读物的基础水平......当然 以后光荣的水平就越来越低了

当然这些错误还是蛮有趣味的

第一 关于河流探险

大航海时代,真实的探险很多都是围绕着河流,但是——大多并不是像 大2 那样用海船开到河流里

美洲比较容易的被西方人殖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几条大河: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南美洲的亚马孙和拉普拉塔河 系统都是适合 溯流而上的,拉普拉塔河尤其如此,以至于 巴拉圭首都亚森松(河港)比 阿根廷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海港)兴建的还要早一些,这一点 在大2里面倒是有反映,以上几条河都是可以上溯的

非洲则正好相反,四条大河上面都有瀑布,而且多半都在 离海口不远的地方,所以船只无论如何都上不去,真正的探险家是另造小船,尤其是尼罗河,有一个瀑布群,这些在大2 里都没有表现

最大的错误出在中国,大约 考虑到 日本一般玩家最多 只知道唐朝和长安(遣唐使),所以——长江不能行船而黄河可以,而且可以直接从海口 抵达长安——这个在唐朝也做不到,另外!大航海时代的船,它是怎么在渤海开进黄河的? 就是入黄河也要从黄海那里进去啊.....

通宝推:白玉老虎,
家园 可以说,整个华北平原都是黄河淤积出来的

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其入海口最北到过天津,最南则在苏北入黄海。在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府汴梁守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夺淮入黄海。一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口,再次大改道,在山东入渤海。

综上所述,唐朝到北宋,黄河入的是渤海;而大航海时代,黄河入的是黄海。

另外,我一直有个想法:华北平原的黄河沉积之下,可能埋藏着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及夏朝时期的遗址,如果能用物探方法考察,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家园 蒋公表示人可胜天

他成功的让黄河 汇入长江 八年之久.......

所以 黄河最南 还不只是夺淮,而是沿着运河入江

我倒不是感慨这个,而是 大航海时代 里面,长江的航运是很强的,海船到南京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日本人偏偏做了黄河....因为他们普通对中国的理解就到这个水平。

能沿着尼日尔河去廷巴克图,却 不能沿着莱茵河上.....沿着底格里斯河 却找不到巴格达(能沿着多瑙河去贝尔格莱德?都看不到巴格达?)

家园 大航海时代2 的地理错误及相关2

那么列一下各大洲,可以上溯的河流、相关的港口和错误

欧洲:多瑙河可以上溯,有 补给港 贝尔格勒(贝尔格莱德),此误,多瑙河中游有水流湍急的铁门峡谷,海船是上不去的

又:伦敦、塞维尔(塞维利亚)和塔纳 按道理都是河港,但是离河口比较近,在游戏里就都是海港了

非洲:四大河——尼罗河、尼日尔河、刚果河和赞比西河都可以上溯,但是 实际上除了赞比西河 都不可能按游戏那样深入内陆,当然更不会直达廷巴克图。又:游戏里把开罗设成红海的港口,在苏伊士的位置,这显然是错误的;沿尼罗河开到开罗是没有问题的

亚洲:北亚三大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纳河都可以上溯,与其他河流不同,这三条河都没有村落,也没啥发现物——历史上俄罗斯人的探险倒是很依赖这三条大河水系,不过都是从内陆自己造船,从海路走是不可能的;两河流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可以上溯,但是就我上一个帖子所说,没有巴格达就不好解释了

然后,中国的黄河可以上溯到甘肃,甚至可以发现村落,其中的发现物是珍兽熊猫(鬼子就是喜欢熊猫),还有支流渭河上的长安港.......这都是不合理的,无视了 壶口瀑布和中流砥柱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可以,但是把 尼亚加拉大瀑布做到密西西比河是什么道理嘛,明明 圣劳伦斯河也能进去一半

南美洲:亚马孙河和拉普拉塔河,这个是合理的

就地理错误而言,阿拉伯半岛的港口是麦加也是不对的,应该是麦加的外港吉达

通宝推:白玉老虎,
家园 又开始讲故事了,前排就坐
家园 大航海时代2的地理相关3 这些不一定是错误吧

欧洲-地中海 地区有一个半港口是错误的.......为啥是一个半?因为比萨,曾经是个港口,但是大航海时代基本上失掉了海港功能。

一个是塞浦路斯的尼古西亚(尼科西亚),塞浦路斯是个非常特殊的岛屿,就是他的首府尼科西亚不是港口(在这个岛屿还不算大的情况下相当特殊)。当时岛上最大的防卫据点和港口是法玛古斯塔,目前在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手里

比萨 的名声很大,但是中世纪比萨海军败给了热那亚,热那亚人对比萨下了狠手,在比萨的阿诺河河口搞了个坝,淤积了阿诺河——这导致比萨基本失掉了海港的功能。此后这个区域的港口就迁移到里窝那(利沃诺)去了。

非洲的港口......除掉地理上不可能的廷巴克图,呈现 时空错乱的情况。错乱的两个点是:巴瑟斯特和阿比让,其余的倒是基本正确:阿尔金岛、比绍、圣乔治(约鲁吉)和罗安达都是大航海时代西非的重要港口,但是巴瑟斯特(外传更新为 班珠尔,就是今天宇宙大神冈比亚的首都班珠尔)和阿比让 都是 十九世纪瓜分非洲时期才兴起的城市,在此之前 并不是这几个地方 为重要港口,西非的港口 不论早期的情况如何,真正变成现代意义上城市,都和 罪恶的奴隶贸易脱不开关系。

通宝推:白玉老虎,
家园 大航海时代2的地理相关 4,尸罗夫和根布龙 -- 有补充

中东地区,除了 埃及的开罗港应该是苏伊士......而且历史上也不算重要,这个前面高庆的帖子里分析过了;麦加应该是其外港 吉达之外,还有两个有意思的 波斯湾港口:尸罗夫(设拉福)和根布龙

我还真的玩过英文版,设拉福 对应的英文 还真是 Shiraz(设拉子),不过大家都知道 波斯历史名城 设拉子离大海远的很,在几乎和设拉子一个经度直线向南的海边,有个名字会混淆的历史港口:尸罗夫(Siraf)是中世纪波斯湾著名港口,位于伊朗布什尔省(Bushehr)南部村庄塔赫里(Tahiri)以西1.5英里处。在中世纪,驶往波斯湾的东方船只往往沿海岸线航行,驶入波斯湾后,大部分在北岸的尸罗夫港装卸货物,少部分继续向北航行,最后抵达处于两河流域河口的乌剌港(今伊拉克巴士拉附近)。波斯和阿拉伯帝国初期,尸罗夫一度是波斯与印度、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唐宋之际来华的波斯商旅,很多都是尸罗夫人,但是公元977年一场大地震,导致这个兴盛一时的古海港开始走向衰落;加上977年之后不久,波斯人白益王朝迅速衰落,而埃及法蒂玛朝兴起把商旅引向红海,导致尸罗夫一蹶不振,最终在13世纪初被彻底遗弃。

此后,霍尔木兹海峡西端基什岛(Kish Is.)以及 今天阿巴斯港附近的霍尔木兹岛,又称贾伦岛,逐渐成为波斯湾的主要中转港口。马可波罗与郑和都到过霍尔木兹岛(中文称忽鲁谟斯),而此时尸罗夫港早已湮没无闻。

根布龙在今天阿巴斯港的位置,大陆上。葡萄牙人东来,占领了霍尔木兹岛,控制了波斯湾的咽喉。1621-1622年间,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大帝,在英国和荷兰联合舰队的支持下(当时英国和荷兰结盟以对抗 西班牙-葡萄牙联合王国),夺回了霍尔木兹海峡海峡的控制权,此后港口就搬迁到大陆上,霍尔木兹岛荒废——这个鼎盛时期曾经住过五万人的小岛现在可能只有几百居民(因为它也就十平方公里),基什岛目前也是荒废状态。

另外 1622年荷兰人的舰队也试图进攻中国的澳门港,被当地的葡萄牙人意外的击退了

波斯湾北岸这三处港口:尸罗夫、基什岛和霍尔木兹岛 共性是现在荒废的非常彻底,因为早先他们的任务也是中转贸易,随着现代贸易量 比之古代有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它们的优势荡然无存——基什岛和霍尔木兹岛都很小,波斯湾最大的岛屿格什姆岛反而没有重要港口,小到淡水供应都不是很充足(对于其鼎盛时期的人口而言),优势只有一个 不被陆地上的 政权干涉(中古波斯的地方政权 管理水平 那就不需要多说了,不要说宋市舶司,就是明的朝贡贸易也比他们强),按现在的意义来讲其实就是个走私窝点

通宝推:白玉老虎,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而且波斯湾东岸 在 阿拉伯帝国初期相当繁荣 -- 补充帖

也是尸罗夫发达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除了人的影响之外,也和气候变迁有一定的关系

早期版本的世界通史里面,有提到 阿拉伯帝国 境内的 四大人间乐园(古兰经里面的天园,实际上也就是以 阿拉伯游牧民心中 的乐园:气候相对温和、物产丰富的绿洲 为蓝本的)

这四大人间乐园依次为:大马士革近郊(倭马亚朝京畿,现在......

两河流域南部(当时叫做塞瓦德,是阿拔斯朝的京畿

布哈拉-撒马尔罕之间的 泽拉夫善河流域绿洲(近代以前,河中地区政权的首都不出此地,蒙古帝国也在这里设置河中府)

以及:波斯湾东岸......(我始终没想明白.....那里怎么发展的)

而埃及不与焉

见前补充 4595297
家园 大航海时代 地理相关,能否挖掘苏伊士运河

点看全图

据说有人能修改成 开凿苏伊士运河,不过我没有见到过,下面说一下 真实情况下、古代能否开凿苏伊士运河,答案是能,但是用处不大

先说 苏伊士地峡开凿运河的方便之处:

1 地中海和红海 海平面相差很少,一百公里落差可能不到一米,亦即 只要把两者之间凿开通道就可以通航

2 中间有个大苦湖-小苦湖水系,而且 大苦湖水系和苏伊士湾之间 原本是有水道的(虽然很浅) 开凿的时候节省了很多人力

然后是不便之处:

1 当地缺水,很难支撑足够人力生存,以及运河运行需要的水量

所以,不论是古代运河还是今天运河,都另有一条从尼罗河 过来的支流运河供水

2 尼罗河会泛滥,古代这条运河总是淤积,然后尼罗河还会有枯水期,枯水期就反过来,海水倒灌(苦湖苦湖,自然也是盐度甚高的咸水湖)导致沿岸缺少淡水

实际上,古代因为人力不足(当地无法支持),基本上是如图,利用 尼罗河支流和苦湖-苏伊士湾天然水道,勾连成勉强可以通行的水路(而不是如今天,又挖了北面一段 到塞得港)

这样的 水路在古埃及(公元前七世纪)、波斯帝国时期(大流士一世疏通过)、罗马帝国时期还有阿拉伯大征服初期,都曾经使用过,但是都用不久 就被 淤积了

另外,据说 摩西过红海,就是走过 苦湖-苏伊士湾那条水道,可见 是很浅的,要走海船,还是需要 人工开挖和疏通

到公元1000年,当地地震,这条浅沟也堵塞了

另外,埃及地区的 风向也很有意思,就是 常年刮北风——这对于尼罗河 水运 简直是天赐

顺水而下不用帆、逆流而上就用一面帆(因为风向不变),也因此埃及地区的水路交通在古代是非常方便的

但是对于红海北部就难堪了,从苏伊士向吉达港方向倒是好,基本上是顺风(偶尔也会有反向风),反过来就基本逆风——海船都吃水比较深、载重比较大,逆风航行很困难,再加上红海北部靠近苏伊士湾一带多浅滩,帆船就不合算了

苏伊士运河的开掘,可谓恰逢好时机——当时 蒸汽船 开始全面取代帆船,任尔东南西北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