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微风浅草园佛学笔记之楞严经(1-10) -- 淡淡微风
因为有生必有灭,又因为一个真命题的逆否命题依然为真命题,所以不灭者必不生;
再因为本心不灭,所有本心必不生;
因为有生者必有演化(变化、发展),所以无演化者必不生;
所以本心不变。
不生不变,这难道就是佛家所谓的“空”吗?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这个意义吗?
“唯心所现”“因心成体”,这无中生有是如何一个过程?难道一如镜子一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与无,生与灭,这中间的桥梁是什么?
1)佛经所讲的真心,是不受外界,感觉意识,和生理的影响,又有分辨能力。这是不是说,所有人都有真心,并且这个真心可能是相同,相通,相识,也就是佛心。
2)人们通常所说的“心”,受外界的干扰。比如说,广义上的教育,就是外界给人贯输的一种意识。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人,无法拥有这种意识,但不能说这个人没心,应该说此人没这种意识。意识是可以改变,可以交流,可以相近。也就是说,意识也有相同,相通,相识的可能。
3)人的意识可以左右人的行为。这个意识可以不受来自感官的刺激而有行为,也就是说,人也可以被意识控制。比如说,妄想行为就是意识对感官的否定,是意识的独立行为。
4)生理心理很难理解。生理心理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人意识作用的一面。要区分生理心理与真心比较难。
佛教里有吃素一说吧,而不吃牛肉和狗肉算是吃半素...我觉得这不吃牛肉和狗肉是不是进入中国这个农业国家以后才有的新规则呢?
如果佛教传到工业国家,在吃素方面的说法会不会有所改变?
初一,十五吃素算不算心诚呢?呵呵...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p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①积仁藉行如
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嗳不厌,②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③肝人之肉,④暴戾恣睢,⑤聚党数千人横
行天下,竟以寿终。⑥是遵何德哉?⑦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⑧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⑨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
⑩时然后出言,⑾行不由径,⑿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⒀余甚惑焉,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另外,我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借你钱不还,那么一个有修行的人该怎么办?
“十不善”之第一就是杀生,而且这个杀生还跟“居士五戒”中的杀生不一样,后者特指人的生命,前者却是泛指所有的生命。不过杀业有完整与不完整之分,不完整的杀业果报相对轻得多。。。
但是,又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一说法。肯定是有些极端,带点狡辩,但是,也许不无道理。毕竟,每个动物也都是来还它的报的,一饮一啄莫非天定,如果你不杀,它的轮回如何完成?这个,我承认学法不精,是糊涂了。。。
他在书里面讲了很多引导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的大意是:呼为死,吸为生,一呼一吸之间,也就是生死之间,可以找到你的本心。
后来我又产生了一个这样的理解:假设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个人跑过来骂了你一句。这个时候,先别着急,停一下,突然发现你可以选择生气,也可以选择不生气。可以在这个时候做选择的那个,是不是就是你的本心了呢?
请微风兄指点。
不生不变是心的性质,不是空的性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指空与色(物质)性质相同。
无中生有的过程,是佛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后来会有说法,现在我们先等等:)
前路漫漫,一起努力。
要不然怎么叫“真心”:)
当然这所谓的“真心”也是假名。
1。基本上没问题。不过也不能说没有影响,但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影响,也不是一般说的分辨能力。
2。对的。
3。也不能说是否定,互相影响。
4。看到后面就能分辨了:)
这个问题还真的麻烦:)
吃素一方面是因为不杀生,二是尽量减少内分泌的变化。
但是,如果从不杀生角度说,呼吸都杀生,怎么办?
内分泌角度说,情绪变化也会,怎么办?
只能尽量做了。
那些不是充要条件啊:)
借钱问题,看情况,你想要就去要,不想要就不要:)
当然,也可以看对方的情况,总的来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有一点,修行人虽然有些自己的价值标准,却不是傻子:)并不是真的“吃亏就是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