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李靖的自污与自救 -- 无心之云
---- 佟国维突然双膝一跪,连连顿首,说道:“万岁爷……奴才们也是不得已儿。昔日桓公倦政,管仲筑宅蓄妓,实有难言之隐……”“放屁!”康熙早就在强按捺性子,听佟国维的话实在刺心难过,不禁勃然变色,“桓公先明后暗,乃是亡国之君!文死谏武死战,是臣子本分。太子有不是处,你们只可苦谏,何况朕还活着,为什么不奏明了?却要学管仲为他分谤!” ----
这个是我见得最早的 “分谤”故事。 和自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这个是从二月河的 《雍正皇帝 九王夺嫡》第九回中上看来的。 不知道有没有原始典籍出处。
现在的都是571-649了,只有8天,靖兄7月2日挂了,世民老弟7月10日就追着去了。这里头有没有阴谋?有木有!
开国功臣中只有他和徐达是爵位一直传继到明亡的,中间宫廷纷争不断,而徐达那系是因为和朱棣有姻亲关系。
享有只有诸侯才能拥有的三归和反坫,这搁在君主集权的战国估计早被开了。
历代沐家家督对云南的军政管理都有发言权,这在西汉以后都是绝对的异数。大约和云南本身的特点有关,沐家有点类似云贵一代的土司,是世袭的地方领主,只不过他是中央派出的(到沐天波时代,沐家其实已经是云南最大的“土司”了)
其实吴三桂求的也不过如此(西选之类的事情,他自己也知道只有自己能做;如果康熙当时不主动撤藩,吴不反也是可能的)
所以我也觉得,沐英就是老朱的私生子,而且说不定沐家人自己也知道
何况沐英的功劳比起徐达来说要差的多。连朱家自己的后裔在朱棣后都不见得世代能有这么大的地方实权,即使沐英自己没反心,他的子孙怎么可能保证都无反心呢?不知道当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政权是怎么预防这一点的?
而且沐家这个侯爷还赶走了正牌的王爷
洪武28年,岷王(老朱的第十八个儿子)正式出镇云南,很快就和沐家家督沐晟冲突,建文元年,沐晟上书告发岷王,后者被夺爵流放。朱棣上台,恢复岷王爵位,两人冲突更烈,朱棣先是调解,告诫岷王“吾弟宜念黔宁(沐英)之亲”告诫沐晟“宜笃亲亲,以消旧怨”,口气上确实把沐家当成亲人。永乐六年,岷王再次犯法,被削护卫,罢官署,召回京城,朱棣死后,岷王正式转封湖广,沐家获得全胜
此后,再也没有亲王封到云南,沐家成了云南半正式的领主;期间虽多有过失,但爵位一直传承(除了爵位西平侯-黔国公,沐家大部分领主,还配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云南,地位在云南布政使之上,将军、总兵官在明代,尤其是早期,十分尊贵,一般有战事才任命,事毕即罢,而沐氏有十六岁少年袭爵就同时挂着两个头衔的)
李靖逝世的时间,旧书是:“二十三年,薨于家,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
新书是:“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
也就是说,两唐书都记他死于贞观二十三年,而他逝世的具体日期,在资治通鉴中有明确记载:“(四月)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薨。”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辛酉就是农历四月十八日,而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死于当年四月己巳,也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两人确实只差了八天。
本来嘛,逝世这个事儿最好能看他本人的墓志,而李靖还真有墓志存世,那就是《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此碑在陕西醴泉县昭陵,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五月刻,尽管其内容对研究唐初历史相当有参考价值,可惜里面并没有给出具体逝世日子,因此这里不说也罢。
以上,供参考。
能有您这样的能人的回复,好荣幸。我在维基百科上看到的是折算过来的公历的日期,但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居然推到公历7月2日,那年应该有个闰月吧
唐初沿用隋《大业历》,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用《戊寅元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定朔历法,具有一定开创性,但该历有个问题,就是可能会出现连大月或连小月的古怪现象,如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就出现了四个连大月,因而此历饱受攻击。您说的阴历与公历差异过大,也许就是这种历法造成的。
直到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唐朝开始采用李淳风的《麟德历》,该历尽管也采用定朔,但它独创了一种进朔法,即根据朔日小余数据的具体情况,将朔日上退一日或下推一日,使相应大月变成小月或小月变成大月,从而解决了出现连续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的违反日常习惯的问题。
尤其是预报日月食屡屡失误,让皇帝很没面子,这也是导致它被《麟德历》替代的重要原因。
根据太宗本纪,旧书
。
新书
按字面是五月辛酉,不是四月辛酉。
手头没有有效的干支换算装置,具体是几号不知道。
阴谋论的话。。。
那么如果依太宗本纪,那么太宗三月令太子听政,四月移去翠微宫,都是在李靖死前,看上去已经身体不行了(我记得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说是痢疾,本纪里好像没写啊,不知道出处在哪里。。。),对李靖下手也可以理解。而且旧书是把贬徐茂公和李靖死亡放在一起说事,想不浮想联翩也有难度啊。
如果依李靖列传的话,旧书仍然没什么问题。新书么,
病甚和死亡不知道距离多远,不过如果按照太宗本纪的说法,三月份太宗身体就不行了,幸李靖第恐怕是有难度了。如果承认这条记载,那么恐怕要使用太宗是服丹药暴卒的说法了(我记得也是有正史出处的,在哪里啊。。。),既然是暴卒就没法预先下手,阴谋论也就可以否定了。
但是暴卒的话为啥要处理徐茂公啊。。。
所以阴谋论还是不能否定啊。。。
另外,依太宗本纪,戊午,贬英国公,己巳,太宗崩。可是如果我对干支记日理解的没有问题,那么戊午应该是己巳之后第13天,或者己巳之前第四十多天啊。这样,处理徐茂公如果其实是遗诏,五月在己巳之后就必须还有13天。如果太宗是死于五月26日(查网上好像都这么说),则否定。
因此这事应该是提前四十多天在四月上旬就做好的。这样若非太宗死亡其实是六月的事了,就是当年是闰五月。如果真这样,7月10日倒是好解释了。
...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戊午是辛酉之前3天,按公历,6月29日,唐政府贬军界二号人物英国公李勣为叠州都督,7月2日军界一号人物卫国公李靖病逝,7月10日,唐帝国皇帝李世民驾崩。简直是大清洗啊,不把这二位搞掉,李世民估计走的都不安生——还是《贞观长歌》八卦的好,那里贬李勣的主意还是李靖出的(唐太宗去问计,李靖出了这个主意就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