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分析一下温家宝,薄熙来和重庆 -- BC大头鱼
大家为了不让你分配,都拼了命的考硕士,考上了就自由了。
所谓双向选择,也只是在A国企和B国企之间选择,基本上是哪儿来哪儿去,甘肃的学生在甘肃的国企中选一个,没有北京的国企的选项,和硬性分配区别大吗?我们还有边疆指标,大概是十几个边疆省份必须保证。
全面放开我印象中是90年代以后了,大概93年,因为朱镕基调控,经济形势不好,赶上当时毕业的学生出现了就业难,同时大学要收费,大学生是很发了一通牢骚的,不过比起大扩招以后的就业难那就是小意思了。
民意基础。
但薄的鲢鱼效应又是我希望看到的
最后演绎成这个局面实在是悲剧
不知道商汤革命吗?
出国潮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但是在80年代初就已经萌芽了,而不是你说的“想都不敢想”。
我在江南的小县城,80年代初,离我家不远的邻居中,我听说的就有2个清华的本科生被选送出国,一个去美国,一个去德国。有一个浙大本科生被选送去德国,我家楼上的一个老清华毕业生,80年代初在上海交大当老师,也在80年代初自己联系去了美国,他的儿子,跟河里的地主一样大的,经常跟我出去瞎混的,85年的时候和他弟弟也一起去了美国。
80年代中期我刚进大学,就听说那年我们专业有个学生被美国来的某大学选中去美国读研究生了。
这些是公派或者自费公派性质的,还有很多自己联系的,1981年就有TOEFL考试了。
88年报道出国潮是因为80年代早期和中期出国的人把在国外的情况告知国内,国内开始大规模的报道,并不是刚兴起出国潮。象上海报道的洋插队,那批人85、86年就出去了。
综上,你所谓的对出国“想都不敢想”不成立,有关清华的信息也有误。
这几位, 都是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用某某的话说, 都是大智大勇的人。
你这样的自圆其说水平恐怕辱没了清华的金字招牌。
当时去企业的话,一般都是去国企,去乡镇企业的几乎没有,不是不给去,而是不愿意去,这个和硬性分配区别大了去了。
除非是蹩脚学校的差生,没单位要了,才会去乡镇企业。当然,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容易发展,待遇也比国企好。我一个读大专的同学,他的同学功课不好,没有单位要他,他没办法了,就去华西村的摊位试试,人家欢迎的很,然后就去了。他在华西村的工作是什么呢?翻译。就是来客户了,他做当地人和外地客户之间的翻译,把普通话翻成当地土话,再把土话翻成普通话,工资300,每天一包工作烟:红塔山,这个待遇在80年代末不输给特区和外企了吧?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外资企业多了,那么首选就是外企了。
来自10个边远省区的学生是必须哪来哪去,甘肃是其中之一,其他省份的学生选择自由度很大,对上海交大的毕业生来说,进京津沪这样的直辖市也不难,平方以后才稍微难一点,但也可以办到,我一个上海交大的老乡就留上海了,因为他女朋友是上海人,其他的老乡是认为家离上海也不远,没必要留,要留也可以,就是费点事。清华不会比上海交大都不如吧?
说的直白些吧,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曾经席卷大半个世界的,以平等发展的进步革命之所以全面低潮再低潮乃至近于完全失败,就是因为当年的先驱实在过于低估了人性内的懒惰贪小、欺善附恶之类丑恶面的强大和普遍。
对于“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我的既得利益绝对不能碰”和“谁眼下给的好处更多”,哪怕是暂时的调整,哪怕国家已经快要被吃垮了,哪怕自身已经是靠输血过了好多年而却不能自我振奋,反正谁动了自己的蛋糕谁就是国贼仇敌。所以苏联垮了……
20多年前不也是这样,先涨工资再下岗。
这才十几年,不会这么没记性吧
左派、南方系、民族主义将共同为实现民主而奋斗。左派的南方系化不可避免
中国人不会走苏联人老路的
我向毛主席保证
百姓太宽泛了,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比如,要三少代表中产是难为他的,但他对草根的确有代表性。当然,按今年最新数据,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超过50%,你可以说草根已经不多了,或者不是多数了。但实际上中产能有多少,留给草根爬上中产的管道还有多少,勉强爬上中产天天担心跌回去的有多少,这个就无法统计了。
不过,我也不认为p民这个说法有多狭义。在本大的圈子里说过,00年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快7倍,这期间固然是有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或者说经济体内,也发生着财富的转移、贫富差距的扩大。直接点说,按货币计价12年来身家没增长超过6倍的,都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腾飞中的相对失意者,或者说失败者,因为整体上看,谁都无法否认现状是经济实力是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最主要标准。
连影帝也说了,改革需要人民的觉醒与支持,等于承认改革的老模式的难以为继。为什么?之前的改革的核心其实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倡无所不用其极的竞争,这里不去褒贬,因为这不是个可以绝对化评价的东西。但必须承认,竞争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这不是个以合格为目的的比试,只要能过60分就都算过关。而是场淘汰赛,分数线的划定是看能涮掉多少比例的人,就像高考一样。能坚持考10年的人是少数,多数人2-3次考不上,至少心理上会选择和这套系统为敌。而只要有可能,他必然会尝试用另一套有利于他的评价系统来替换当前这个他看不到希望的系统。这样的人如果多了,系统也就离完蛋不远了。
那么,中国这所大学,现在的趋势是在扩招呢?还是在缩编呢?
现在左派要做的就是逼蒋抗日,对体制派又拉又打是必须的,前提是自己要走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