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载】杜建国:看媒体如何布局推动“民资春天” -- 慧诚
一股没有也可以当董事长。
ipo就是融资,跟股权是有关系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一个词,叫做“权贵资本主义”,并且用这个概念来批判中国的权贵,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话语阴谋。
权贵资本主义的概念恰恰是权贵们制造出来为瓜分国有资产做舆论准备的。
权贵制造出一个“权贵资本主义”的概念来搞臭国有企业,然后就可以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他们就能大捞一把。
老百姓以为在批判权贵,其实是为权贵们瓜分国家财富做准备。骗子的最高境界是把人卖了还要让人帮他们数钱的。
国有企业就是国有企业,国企领导是企业的经营者而不是所有者。腐败就是违法,瓜分就是违法。只有保持国有企业的正当性,才能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
国有企业,把部分股权出让给权贵,其中51%还是国有,而49%暗中转让给私人。
一个瓜就这样被切走了49%
先把49%分走成私人的。
然后还把这个瓜叫国有。其实这个瓜的49%已经没有了。
一个瓜一万亿,其中4900亿是温云松的,剩下的5100亿是名义上13亿人的。
一家垄断国有企业,利用中国人民授予的垄断地位,赚了钱。由于是国有企业,似乎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肉烂在锅里。其实还有20%的股权是外国人的,这20%的利润就送外国人了。
所以,资源,天然垄断行业,其中的非国有部分就是利益输送。
http://www.pa88.com/gg/3/1-2/pa-6.htm
1988年3月,平安保险创办时只有两家股东:工商银行(49%)和招商局集团(51%)。
到1992年,股东增为五家,分别是招商局、深圳工行、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深圳市财政局和平安员工合股基金。(平安员工合股基金成立于1989年,1992年改制为职工合股基金公司,1996年更名为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993年1月1日,平安在全国范围内定向募集法人股,以6元的招股价扩股49%。股东数目由原有的5家增加到114家。
1993年12月,摩根和高盛各自出资3500万美元益价入股平安,各持有5.56%股份。
1997年,平安实行股份制改造,中远集团、深圳市财政局、工行、招商局和新豪时为五大发起人。其中,工行与招商局分别持有约15%左右股权,深圳市财政局则持有约5.2%。高盛和大摩的持股比例也相应同时增到7.63%。
1997年-2002年,平安虽未再进行主动增资扩股,但股东之间股权的交易客观上却造成了股权的进一步分散。工行、中远集团、招商局先后减持平安股权,平安的十大股东中,除深圳市政府旗下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外,其余几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不超过10%。
2002年10月,汇丰斥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10%,成为位列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之后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为江南实业。(江南实业和新豪时都是平安员工持股机构。)
2004年6月平安H股(代码:2318)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斥资12亿港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
2005年5月9日,汇丰从高盛和大摩手中购买9.91%平安股权,从而使持股量跃升至19.9%
2007年3月1日,平安A股上市,股票代码:601318
这个员工合股基金,就是向高管送干股
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股权,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可以吃点喝点拿点,或者搞点体外循环为自己或者亲属搞些让人眼红的利益,都是可行的,现实也是如此。但如果想改变管理层代理人的身份而转变为所有人之一,目前国内的政治氛围是不支持的。
事实上,这种想法的时髦称呼叫做MBO,也就是内部人控制。MBO的黄金时光就是上世纪90年代,平安从国有企业变性为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也是那个时代结果。没有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这种变性,放在今天,是实现不了的。其实你要是研究企业足够多,会发觉,绝大多数变性的国有企业,都是在那个时间段实现的。这个时间段,“培养”出非常多的后来的大富人,否则,原始资本积累,哪有那么容易!
那是怎样一个时代啊,国有企业成为过街老鼠,成为效率低下、连年亏损、违背时代潮流的代名词,成为具有“原罪”的丑陋东西。那个时代,大学生还没扩招,谁大学毕业去国企,基本会受到所有人的嘲笑。那个时代,和今天是很不一样的。。。。。
那个时代,很多国有企业就这样被当作包袱处理掉了。当然,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一样,N年后才发觉,这些被处理掉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已经变成当年的主要管理层之一。。。。
但,现在,没有那个时代背景了。时代不一样,社会主流的具有主导作用的价值标准,暂时不支撑这种明目张胆的强盗行径。
感谢,这个时代的变化。这个时代的变化,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我们自己对整个世界看法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在改变各个层面人的行为方式,包括谋取利益的方式。
查到。
都可以归类为极端份子。
接下来的是,太简单,太天真,总是信以为真者。
把这些卖身给西方资本的自由派普世派妓女建立一个名单, 附上言论的链接。 免得出来一篇文章, 还得看半天才知道踩到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