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花剌子模帝国简史 -- 赫克托尔

共:💬1076 🌺6538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2
下页 末页
家园 发现我发的那个人物介绍不全

居然又发现一个历史人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位仁兄就是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

斯坎德培 啊,可惜和他唱对手戏的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都没登场。同时期巴尔干还有个 护宁迪,是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英雄 匈雅提-亚诺什,这两个是出场最晚的人才了(同样的还有航海王子和航海太监)

家园 护宁迪我也收到了

最搞笑的是斯坎德培14岁加入,然后成了我玩的君主的女婿,而这个君主也才21岁,运气好22岁就可以当爷爷了。。。

家园 我打的时候经常是拜占庭或者马木路克把奥斯曼灭了

就是因为布尔沙没有马,编不了骑兵,可怜那几个猛人都四散分开了。

家园 1370年东欧三名将

洋基修喀——约翰 杰士卡

护宁迪

斯坎德培

有这三个在野名将的支持,拜占庭复兴很容易的

所以一定要加大录用力度,可不能跑到别的国家去、尤其是杰士卡,这小子指标在牛人中不算特出色,可是会连射火攻,在东欧带狩猎骑几乎没有对手

家园 1370年东欧三名将

洋基修喀——约翰 杰士卡

护宁迪

斯坎德培

有这三个在野名将的支持,拜占庭复兴很容易的

所以一定要加大录用力度,可不能跑到别的国家去、尤其是杰士卡,这小子指标在牛人中不算特出色,可是会连射火攻,在东欧带狩猎骑几乎没有对手

家园 也得能招骑兵呀

没有马的势力太痛苦了,而且南边马木路克还经常潮水般的涌过来打,唯一的一点建筑成果都会被掠夺光,两边夹击奥斯曼想不死都不行,波兰没有骑兵,还要对付匈牙利,钦察汗国要应付帖木儿和莫斯科,所以拜占庭要兴起不难,奥斯曼的唯一出路是开局速推大马士革或者君士坦丁堡,拿到骑兵后就好办了。

家园 但是如果耶和华不说自己的名字以免受制于人

那怎么知道他叫耶和华呢?犹太人祈祷是念阿多奈(意思是我主)的,不敢念正名儿。别的似乎就没这个顾忌啊

家园 南印度还差一个

对照1200年的历史地图,成四里提到了五个比较重要的南印度王国

1位于今天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带的Yadavas王朝(属于中印度,位置相对靠北,离德里苏丹国中心最近),首都德瓦吉里(Devagiri)。中印度偏西,靠阿拉伯海

2 位于今天印度安得拉邦一带的Kakatiya王朝,首都瓦朗加尔(Warangal)。中印度偏东,靠孟加拉湾

3 位于今天印度西南卡纳塔克邦一带的曷萨拉王朝(Hoysala),南印度偏西,靠阿拉伯海

4 位于今天印度东南泰米尔纳德邦一带的朱罗王朝(注辇国Chola dynasty)南印度偏东,靠孟加拉湾

5 朱罗王朝以南,对着斯里兰卡的潘地亚Pandyan,首都在马杜赖

出场人物:

1、库罗吐嘎:南印度朝拉王朝之王。建立了王朝的全盛期。3次远征讨伐在南方独立的庞的亚王朝,攻陷了马德里等城市。

(1189剧本)Kulothunga Chola III(1178-1218在位),南印度朱罗王朝盛期最后一位国王,1205年攻陷和焚毁了马杜赖。1216-1217败于潘地亚,随即病死,朱罗王朝转衰,1279年灭亡.

4、巴拉拉:后撒拉王朝的国王。(1189剧本)

Veera Ballala II(1173-1220在位),被认为是Hoysala 最牛叉的君主,与其他的印度教近邻联合,他在1190年推翻了前宗主遮娄其王朝。在这场战争期间,曷萨拉国王得到了深谙军事的王后乌玛德维的协助,她显然至少在两次战役中负责指挥军队同遮娄其及其盟军作战。Veera Ballala II娶了Kulothunga Chola III的女儿。(不知道是不是乌玛德维)

1、庞得亚一世:庞得亚朝后期的第2代君主。(1229剧本)

Pandyan的Maravarman Sundara Pandyan I(1216-1238在位),复兴潘地亚,打败放逐了Kulothunga Chola III,在Veera Ballala II(Kulothunga Chola III的女婿)的干涉下允许Kulothunga Chola III复国,但Kulothunga Chola III不得不称臣。

2、加纳帕梯:印度东南部喀喀提雅王朝的国王。(1189剧本)

Ganapathi deva(1199–1261在位,死于1269年以后),虽然早年曾经被Yadavs朝捉住,但Ganapathi deva仍是Kakatiya最牛的君主,统一了全部说泰卢固语的地区。整顿国内秩序,促进贸易。无子,禅位于女儿Rudrama devi,后者也是成功的君主,在位约30年。1323年前后Kakatiya被德里苏丹灭掉(Kakatiya拥有古代唯一的钻石产地,最著名的产品就是光之山钻石)

2、喇麻倡都拉:印度雅答法朝第7代君主。(1271剧本)

Yadavas王朝国王Ramachandra(1271-1309),1294败给阿拉乌丁-哈勒吉,称臣纳贡,后因缴贡不及时而于1306-1307再次被攻击,Ramachandra被擒到德里,在许诺帮助阿拉乌丁南征后被释放,Devagiri成为德里苏丹国南进的基地。其继承人Singhana III仍然反抗,1311年被灭,Devagiri被德里苏丹国吞并。后来的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决意要将苏丹国扩展至新近征服的印度南部,为了巩固印度南部的控制权,他将首都由德里迁至德瓦吉里(在德里南700英里),改称道拉塔巴德(Daulatabad),但失败,两年后迁回。

1、玛拉纹曼:印度的庞的亚朝君主。击破了后撒拉朝和雀拉朝联军,声威大振。(1271剧本)

Pandyan的Maravarman Kulasekara Pandyan I(1268-1308),灭朱罗王朝,死后潘地亚发生内战,被阿拉乌丁-哈勒吉的大将马利克-卡福尔征服。

3、那拉申哈:印度后撒拉朝君主。(1271剧本)

Narasimha III(1254-1291),与其兄弟Ramanatha内战,但能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保住王位。

其子Veera Ballala III为曷萨拉最后有能力的国王,哈里哈拉(Harihara)和布卡(Bukka)兄弟在Veera Ballala III的帮助下恢复了印度教徒对南印度的控制(在十四世纪初,穆斯林侵略者依次打败了Yadava、Kakatiya、Pandya等印度南部的印度教王朝 ,但未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建立了Vijayanagara-毗奢耶那伽罗王朝。1343年,Ballala III被马杜赖苏丹谋杀,Bukka趁机占据了曷萨拉。1353年毗奢耶那伽罗的军队击败了马杜赖苏丹而立傀儡Sambuvaraya登位。毗奢耶那伽罗帝国的前三位君主分别是:

Harihara I(1336-1356)未等场

Bukka (1356-1377)(部迦:南印度的印度教国韦加雅那格尔王国的第2代国王。趁着伊斯兰教团托格客朝的混乱,和兄长哈里哈拉齐心协力共同创建国家。

Harihara II (1377-1404)(哈里哈拉:韦加雅那格尔第3代国王。父亲部迦一世死后,继承王位。

1347年,出身阿富汗的阿拉丁哈桑巴赫曼沙阿摆脱德里苏丹的束缚,在德干高原建立了巴赫曼尼苏丹国。1358-1399年间,毗奢耶那伽罗和巴赫曼尼苏丹国多次交战,两败俱伤,后和谈。

(哈里哈拉(Harihara)和布卡(Bukka)兄弟曾被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捉到德里去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后来苏丹见他们恭顺,而南方形势不稳,就放他们回去,这两位回到家就叛教了,毗奢耶那伽罗整合了印度南部的大部分土地,卡利克特也是其属下的小邦,但他的首都在德干高原上的毗奢耶那伽罗城,意译为胜利城,毗奢耶那伽罗国力不弱,但军事上缺少骑兵-国王确实学习了穆斯林的战法,从阿拉伯地区买马,但骑兵还是弱,马可波罗曾记载卖到印度的马死亡率很高,所以毗奢耶那伽罗多次被穆斯林势力击败,但居然挺了200年,1565年被德干五个苏丹国联军所灭,首都化为废墟,就是今天印度的世界遗产-亨比遗迹)

只有(韦朗达:印度的宗教家。用梵文来记录有关与印度教的书籍。)没有找到。

所有的南印度诸王朝国王在军事上都是彻底的废柴,成四里面给他们的指标甚至还高估了,德里苏丹朝的将军很轻松的把他们一一征服

家园 阿拉乌丁-哈勒吉和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

类似于加色尼的马哈茂德和穆罕默德-古尔对北印度的远征和征服,对南印度的征伐由阿拉乌丁-哈勒吉和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先后完成。

阿拉乌丁-哈勒吉时期,由于北方的蒙古侵略者仍虎视眈眈,阿拉乌丁-哈勒吉主要是遣将南征,以印度教诸邦称臣纳贡为战争目标(当然沿路大抢特抢那是必然的),在大将马利克-卡福尔的指挥下,德里军队把南印诸邦打了个遍,直到半岛东南角的马杜赖(印度教七大圣城之一,也是达罗毗荼文化的中心;崇拜湿婆和妻子米纳克希女神以及他们的孩子—象头神伽尼什等,金银财宝大大的),但没有建立巩固的统治

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时期,蒙古的压力减轻,他就有了正式吞并南印的打算,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和阿拉乌丁-哈勒吉一样,才干出众而野心勃勃,他也是谋杀前任上台的(他用典型的波斯方法,推到礼拜堂而压死了他父亲和弟弟)。他也多次南征,消灭了很多南印王国,象卡卡提亚就是先被阿拉乌丁-哈勒吉打烂,再被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彻底消灭的(卡卡提亚国王趁阿拉乌丁-哈勒吉死亡的混乱试图恢复独立,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将他捉住械送德里,他忍不住耻辱跳河自杀,光之山是阿拉乌丁-哈勒吉还是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时期夺来的,目前还不确定)

为了建立巩固的统治,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迁都到德干高原的德瓦吉里,改名道拉拉巴德;但他过于急躁,新都的设计不完善,供水排水不能达标,死者枕藉;两年后他只好迁回(印度的董卓?

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的设想超出了中世纪印度现实,所以他的好多计划看起来很美,却一一失败;只是便宜了很多小野心家,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手下们就在德干高原建立了很多自治的国家,如巴赫曼尼苏丹国、马杜赖苏丹国等,他就像穆罕默德-古尔那样,为南印度的穆斯林势力扎根犁了地,自己却享受不到成果了

1351年,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在统治26年后死去,菲鲁兹沙接班,后者统治三十多年。另一方面,我曾把阿拉乌丁-哈勒吉比作“内行专政,外御强敌”的约瑟夫-朱加什维里大叔,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则确实很像“伟大理想,可笑执行”赫鲁晓夫同志,菲鲁兹沙当然就是“年迈平庸,维稳等死”的勃列日涅夫领导喽,再往后....德里苏丹国就在世界第一暴力国家的压迫下瓦解了

家园 什么时候咱们另开一贴吧

不然王子殿下这帖太拥挤了

找到的关于高丽的“孝心”的最全的中文材料:

简单点的:“1193年2月,孝心和金沙弥分别领导庆尚南北道农民举行起义。政府派将军带兵讨伐,屡遭挫败。次年2月,敌人诱骗金沙弥并加以杀害,4月,农民军在密城与敌人决战,不幸失利,被俘被害者7000余人。年底,孝心被捕,起义失败。”

内幕的:“随着李义旼的独裁统治逐步扩大,各地的农民起义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其中,以高丽南部的金沙弥和孝心的起义为最大。金沙弥和孝心都是佛教僧侣。金沙弥是云门的僧侣,孝心是草田的僧侣。(注意到他特殊的打扮了吧,我一直就怀疑他是个秃贼)1193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发动起义,后来又彼此合作,攻城掠地,号召百姓起来反抗李义旼的暴政。李义旼见这一次叛军的规模相当大,便派大将军全存杰会同李至纯等将领率讨伐军南下平乱。

李至纯是李义旼之子,他的野心不亚于他的父亲。据传,李至纯曾经编撰了一个童谣来迷惑他的父亲。这个童谣是“龙孙十二尽,更有十八子”。“十二”两个字合起来就是“王”字,“十八子”三个字合起来就是“李”字。这句童谣的意思就是,王氏高丽的基业走向没落,将有李氏来取代。李至纯的目的就是劝父亲废除高丽王,然后自立为王。李义旼并不是不想自封为王,而是考虑到他自己还没有独霸高丽实力。但李至纯可就等不及了。(高丽明宗之后又传了18位君主,归于李成桂的李氏,乱编预言的结果是不会对应到自己身上的

李至纯认为自己是新罗王室的后代,他想推翻高丽重建新罗国。起义军首领金沙弥和孝心利用这一点,秘密派人赠送金银给李至纯,暗示可以支持他复辟新罗的计划。李至纯贪婪成性,自然是来者不拒了。李至纯和起义军的频繁接触,最后被讨伐军的司令大将军全存杰发现。

全存杰本想告发李至纯,将他处死。可是,考虑到李至纯毕竟是李义旼的儿子,李义旼是不会相信全存杰的话的。但全存杰是讨伐军的首领,身在其位的职责又让他不能不管这件事。两相为难之下,全存杰竟然选择服毒自杀。大将军一死,讨伐军乱作一团。起义军趁势猛攻,讨伐军大败。京城内的下层百姓也有起义响应的迹象。李义旼无奈开仓赈济京城内的贫民。

1193年底,李义旼任命上将军崔仁为“南路捉贼兵马使”、大将军高湧之为“都知兵马事”,再率大军前往南方平乱。崔仁、史良柱等将领英勇善战,几个月就击破了起义军的精锐部队。1194年(南宋 绍煕五年,金 明昌五年)旧历二月,金沙弥被讨伐军围困投降,后被崔仁所杀。

朝廷的讨伐军连战皆捷,起义军有被剿灭的趋势。不过,崔仁忽然下令停战,拥兵自重,还伸手问朝廷要军饷。李义旼得知后非常恼怒,命高湧之兼领崔仁的官职。高湧之率军讨伐,大破起义军。1194年底,起义军另一个首领孝心被擒杀。起义被朝廷完全镇压。”(日文维基的介绍最好玩,大意是“下落不明,估计被杀死了吧”)

所谓起义领袖,都和宋江差不多所以毛主席才要狠批宋江

家园 完全同意,寄生生活我们还是不要做了吧哈哈

等我下星期差不多就能腾出来手了

家园 图都挂啦

换一个空间吧

家园 韦朗达你也找不到,因为那根本不是人

韦朗达Vedanta,是印度6派哲学中的一派的名字。这一派最有名的就是商羯罗。或者说商羯罗是这一派的祖宗。

成4的那个时代是韦朗达思想比较出彩的时期。很多文献(Veda)流传下来,对当代印度哲学也很有影响的。印度人认为轮回无限,就是这一派想出来的。

家园 吠檀多?发音不太象啊

是否日本人发音(或者是负责翻译的台湾方言中)有d转l的现象?

我知道成吉思汗四翻译里确实有读音变化的现象,典型的就是h转f

所以忽必烈的理财官 阿合马(Ahmad Fanākatī) 变成了 阿夫玛都(今译一般是艾哈迈德)

而窝阔台后期到乃马真后时期的理财官 奥都剌合蛮,则变成了 拉呋芒,(今译 应该是 阿卜杜拉赫曼 Abdu Rahman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