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认识61年初陈云与柯庆施关于上海粮食工 -- 乾道学派

共:💬12 🌺31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认识61年初陈云与柯庆施关于上海粮食工

1961年初,陈云来到上海,找宋季文副市长去他的住处汇报上海养猪的情况。宋季文汇报期间,柯庆施也来了。陈云谈到农民希望少种双季稻和小麦的问题时,柯庆施说青浦县委讨论认为“种麦子,农民不能吃,而种蚕豆则收不上来”。陈云不赞成这种意见,他说:“我看,吃到农民肚子里,也是肥水不落外人田。”“这种东西总没有吃到美国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的肚子里。农民吃了这样,就少吃那样,算总账是一样的。”[1]

乍一看去,好像陈云的说法是对的,但如果站到全局的高度,看法就会不一样。上海的农民多吃点,上海的城镇人口所需的粮食就要更多地从外地调拨,其他地区的农民就要少吃点,而当时很多地方的农民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下面两个材料可以对比着看一下:

在1960年夏天,总书记邓小平到四川传达中央一个文件,传达完了,吃完中午饭就要走。当时,在省委办公大楼下边,临上车的时候,李井泉提出到机场送他。他说:“井泉啊,粮食还得调,死人也只能死我们四川的人,不能死北京的人,也不能死上海的人。如果北京、上海死人国际影响就大了。”[2]

  一九六一年夏,新都县委反映,水稻的二道秧子耨不起走,农民下田耨几行就没力了,躺在田坎休息。当年秋天,绵阳地委第一书记李林枝同志在省委金牛坝招待所养病,到灌县看了一下,回来给我打电话说:“老宋,你今年遭了,成灌公路两旁田里的稗子长的比谷子还高”。我说:“是,二道秧没耨上去,一亩少收一百斤谷子”。[3]

[1]陈小津《我的文革岁月》

[2]周燕《李井泉秘书陈振寰口述》

[3]宋文彬《我对原温江地区农业大跃进中的两个特殊问题的主要情况的交代》

家园 deleted

deleted

家园 你怎么知道青浦县对作物种植的安排是‘随意’的?

“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不听生产队、生产小队和社员的意见,任意提高产量指标,机械安排作物面积,硬性推行技术措施。”

请注意黑体字。

而且公社也是有指导权和调整权的:

“公社有权根据国家计划向生产队提出建议,并且对生产队提出的计划做必要的平衡和调整”

60年以后的几十年里,上海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体上是不断扩大的,蚕豆种植面积总体上是不断缩小的。小麦种植面积最高的1992年,种植面积达到165.5万亩,增加了200%,蚕豆种植面积减少到3.25万亩,减少了87%。

家园 站在全局的高度或许还可以这么看

上海本身似乎并非小麦传统产地+农民积极性差 -> 收成差 ->

“上海的城镇人口所需的粮食就要更多地从外地调拨,其他地区的农民就要少吃点,而当时很多地方的农民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

再换一个角度,

青浦种了蚕豆和单季稻+农民积极性高 -> 蚕豆收不上来被农民吃了,但稻子可以多收购 ->

“上海的城镇人口所需的粮食就要更地从外地调拨,其他地区的农民就要吃点”

难道不是多赢的格局吗?

这种所谓的辩证法,两头话,我也不愿意多说,你这么假设历史我也来假设,有什么太大意义呢?所以还是那句“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还是要向前看”

至于

柯庆施说青浦县委讨论认为“种麦子,农民不能吃,而种蚕豆则收不上来”

用现代的话,也许可以这么着说“你是为农民说话,还是为收购说话?”

牵强有,但本质差别没有

家园 讨论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关情况,不要想当然。

上海本身似乎并非小麦传统产地+农民积极性差 -> 收成差

宋绍熙《云间志》载:“今华亭稼穑之利,田宜禾麦,陆宜麻豆。”明清时期,松江、金山、青浦、嘉定、上海、宝山、奉贤、南汇、川沙、崇明10县,小麦种植面积约占耕地10%。民国时期,麦类种植面积扩大。1920年前后,10个县和上海市郊种植270万亩,总产量约15万吨,接近各种粮食作物总产量1/4。小麦种植面积,1933年10个县和上海市郊扩大到220.9万亩。

60年以后的几十年里,上海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体上是不断扩大的,蚕豆种植面积总体上是不断缩小的。小麦种植面积最高的1992年,种植面积达到165.5万亩,增加了200%,蚕豆种植面积减少到3.25万亩,减少了87%。

用现代的话,也许可以这么着说“你是为农民说话,还是为收购说话?”

你是只为某一地的农民说话,还是为全中国的农民说话?

家园 我确实不掌握太多情况,也没时间细查

但“上海市郊种植270万亩,总产量约15万吨”,产量每亩111斤,不算是高的

“1992年,种植面积达到165.5万亩,增加了200%”,不知道是从占10%上涨到30%,还是从20%上涨到60%?

如果当时青浦县委要求的是80%,你就是1992年涨到60%,青浦县委的计划仍然被现实证明是错误的(具体数字当然可以不同,就是一个类比)

蚕豆面积下降,恐怕也得结合全国范围看,东北大豆种植基地建成后,其他地区减少蚕豆种植面积没啥不正常

你是只为某一地的农民说话,还是为全中国的农民说话?

如果每个某一地的农民都过好了,全中国的农民也都过好了;打着牺牲某一部分人照顾全局旗号,最后全局也受到影响的,这种示例在当年今日都不算少见

家园 上海的农民只是吃饱和半饱的区别,四川是饿死还是饿病的区别。

如果每个某一地的农民都过好了,全中国的农民也都过好了;打着牺牲某一部分人照顾全局旗号,最后全局也受到影响

当时想方设法减少四川粮食外调,增加向四川调粮,是起码的人性。

家园 四川不用调入,少调出就好了

就是各方协调出了问题,核试验基地等必须有粮,但是有一些地方确实可有可无。

摊子这时铺的有点大,因为陈云李富春增加了项目数量。

这就是当时会议说的配套不协调问题。

看到这点的只有毛主席。

家园 1961年,上海已经基本没啥问题了

也有国外粮食进口。

四川应该是余震,这两个关系不大,1961年也是全国恢复期,此时生育率已经上升,导致了1962年的生育小高潮。

家园 上海一直都没问题,四川61年初问题还很大。
家园 四川1962年生育率也是大幅度上涨的
家园 四川1962年生育率有多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