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分蛋糕还是做蛋糕?评薄熙来汪洋讲话 -- BC大头鱼
你可真是可气喽。。。。。。一地鸡皮疙瘩。。。。
不着急的
薄的分蛋糕可以解决开膛治病问题
可薄在重庆都4年了分过蛋糕吗?
搞清楚再来!!!记住喽!!!!
政府投资的最好经济效果自然是最大化地发挥乘数效应,不然的话还不如直接发钱给老百姓好了。而要达到这个结果无非是通过几个途径:通过资金流入刺激经济循环,所以政府投资的领域相关行业越多,越是处于产业链上游,则带来的滚雪球效应越好;另外就是借机弥补自身的缺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者扩大再生产。所以一说刺激经济,很多政府就喜欢投资会投入到基建等领域上,一来涉及到的下游相关行业多,涉及的工作岗位也多,二来对改善投资环境有直接的效果。而相反如果直接把钱送到消费者手上的话,一来消费者不会全花掉投入到经济循环里,二来很多消费类产品的产业链和相关产业其实要比重工业之类的要短要窄,三来重庆也不是个封闭的经济环境,除了服务业之外,大部分的消费都会流出购买全国各地的产品上,对当地经济来说作用就小了。至于三驾马车,且不说是不是两驾都到头了,即使是真到头了那也是沿海地方经济的事,内地的发展空间还大着呢,按理说重庆应该也是这样,瓜爹不也把大海换鸟换出去的富士康接了一部分回来嘛。所以按我看来,瓜爹其实还是会两条腿走路,一边喊口号站好队外加分蛋糕争取民心和河蟹,另一边还是得老老实实的把握时机好好把蛋糕做大。
当然,我毕竟不是搞研究经济这行的,这点愚见都是这些年东瞄一点西看一点外加自己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数据更是不可能拿出来的,如果河里哪个内行人出来指点一下那就更好不过了。
那香港政府那才是真正的纯分蛋糕不做事,或者说被逼得只能分做不了。随便要做点什么事都要考虑和平衡N个方面的利益,然后让这N个方面吵一通保证蛋糕分得相对均匀,连个老太太有意见都得闹上大半天,最后本来TG半年能干好的事港府起码得拖个两三年才能下手甚至直接就流产不了了之,于是经济继续停滞不前,失业率难以改善,分来分去蛋糕就还是一样大。所以对TG来说,怎么说是一回事,但行动起来分蛋糕是要的,做蛋糕也还是得要做的。
除非建立起非常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不然很难避免穷人看不起病的情况出现。前些天不还有报道说美国一个穷人看不起病结果宁愿去打劫进监狱来享受免费医疗么~
就逃离不了人亡政息,恶性循环的老路。
怎么用群众监督制约有权者谋私,怎么保证群众监督的持续与稳定才是应该探讨的首要问题。
事实证明,指望“伟大领袖”、“七八年来一次”的政治运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没怎么接触过社会吧?你一个空降兵到了新地盘,底下是盘根错节的当地利益集团,你以为到了就能一手遮天发个指示所有人都玩命的为你干?前面几年怎么也得把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掌握一批自己指挥得动的手下才有可能做事吧?不然你以为权力来自于哪里?兄弟不会以为那个一把手的官帽子就是权力的所有来源吧?
同样是皇帝,有的皇帝能干几十年没事,有的上台几天就被拉下马或者做掉了。一上来什么也不管也不问连基本势力都搞不清就上马大干快干那是青瓜蛋子。你要让薄一上任就搞打黑,嘿嘿,那结果,啧啧~
还有一点,西西河是讨论的地方,平心气和才能更好的讨论问题,你的咄咄逼人的语气更像是挑事而不是讨论问题。
回到本文的问题,现在是已经到了不改变分蛋糕方式就无以为继的时候了,所以适当的往民生方向倾斜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同时重庆也完全没有忘记和否定做大蛋糕,打黑除恶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更加优化了当地的招商环境,去翻翻重庆制定的发展规划,人家可从来没忘记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
了他的著名的原罪论!!!
这样是为什么当年榨菜帮必须下课的原因
你既然说重庆的百姓没那么怕官了
可听说这个方竹笋因为一首打油诗被劳教一年
你能先把这事好好写写吗?
还有方竹笋的儿子现在也无音讯
都很值得你写的
有心的话,网上关于这个案子的信息很多,正反两方面的消息和评论都有,您找来比较着看一下就能得到如下信息:
1、方不是因为写了那首骂官儿的打油诗被劳教的;
2、所谓方的儿子现在音讯全无,只是他的博客和微博没有更新了而已。当然,放在某些人眼里,这就是“被失踪”。
俺还有一个信息,在全国各省进京涉法上访中,重庆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倒数第一(每年不超过两位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人重庆的管制搞的好,搞的老百姓都不敢去、没法去上访了,当然,这也算一家之言,俺对此不发表评论,俺只知道,在06年之前,重庆还长期稳居前三甲之列(07年很荣幸的掉到了第四名)。
未来还是要建立更强大的制约机制,才能保证国家良好的发展。
但同时也要提高群众的觉悟,国家机器越发达,民众被洗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点在欧美的舆论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我觉得还是不能完全废除群众运动,四大权利的回归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靠群众运动来制约官僚
这个你可以写吧
而且是许许多多人迫切想知道的!!
但俺和方的儿子非亲非故,俺是真的不知道他在哪里啊。
恩,您看,俺的逻辑又有问题了:说是对重庆很熟,可居然不知道方的儿子的行踪!
当然,吃不饱目前还只是比喻,但在很多地方,也离现实不远了。
达芬奇是什么,其实虽然也从国内采购,但高额售价带来的利润主要流进了欧美充门面商,以及这个新加坡人等外国人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