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整理】正式开坑,唐朝穿越指南四十篇目录,再唠叨几句 -- 森林鹿
从人口和疆域讲,汉代南越拥有五岭以南广大土地,50万秦军主力的后代,五岭的险峻地形,和夜郎等西南夷诸国的支持。而南邵只在云贵地区,政权由彝族建立。如果说南越实力是西汉的五分之一,那么南邵顶多是唐朝的十分之一。
汉朝灭南越的战争持续了不到2年吧,五岭天险被突破后,汉军迅速攻克番禺,最终诛杀吕嘉等人,快速控制了东西数千里,南北数千里的广阔南越土地,建立稳固的郡县统治。而唐朝对南邵的进攻,历时多年,先后20多万精锐尽丧南邵。唐朝中央精锐在云南的连续大量损失,也是安禄山敢于造反的重要原因。
唐军也许很勇猛,但唐军和他们的对手战略战术战法等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也许就装备豪华些。所以唐军被别人10万级别吃掉的次数很多。以李世民之天纵英才,在辽东也无法快速攻克高丽的堡垒。
而汉军数量比唐军少,装备水准更高,合成化程度更高。汉军走的是精锐正规军加大量预备役的国防路子。相比唐军更依赖士兵勇猛和将领发挥的三箭定天山式的作战模式,汉军更依赖强弩的远程打击,依靠国家整体实力压倒别人。所以汉军对外战争,很少大量折损部队。
汉军的作战模式可以这么说,有纳粹德国军队的素质和米帝的财力。一个郡的武器库里各种弩箭就有1500万支,作战的时候强弩的非接触打击会把敌人大量消耗,也能确保自身辎重的安全。而骠骑轻兵的骑射可以骚扰敌人使敌人混乱,最后才是披坚执锐重骑兵或者战车的突击。实际上这种打法战国时代就曾经是主流了,长平决战之前双方伤亡并不大,但秦赵2国射出的海量长箭让今天的河南箭头山仍然可以轻松挖到当时深深插入地下的箭头。这种放几千只箭不一定杀伤一个敌人的作战模式,和今天作战模式类似。实力相当的双方,也许开几百炮,打了几万发子弹,不一定伤亡几个人。而唐朝已经支持不了这种作战模式了。射2箭意思一下,人冲上去肉搏。
历史未必是直线上升的,历史也许是螺旋上升的。
人类社会都是与时俱进的,中原在进步,蛮族也在进步。而弱势的一方小小的进步都是优势方需要用更多的技术和实力对比来压制的。唐时的蛮族肯定不能汉时相比,故而唐所需要体现出来的维持不对称战略的军事成本明显高于汉。
其实对比一下今天的中美军事对抗就应该对这一情况有所了解,中国一招“反导反卫星”,就把美国整个战略布局戳得千疮百孔,不对称战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维持的。唐时军备明显小于汉,却取得了媲美汉的战场效率,这恐怕不能只从武力一方面进行分析了吧。
兵里蛮族还是不多的吧~~
灭了东突,地盘最终留给回鹘,灭了西突,中亚又失去给了吐蕃,当然中原王朝对蒙古草原、中亚,也是屡次征服,屡次失去,这也说得过去。我不可理解的是为何大唐会失去东北,太宗、高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灭了高句丽,最后被渤海占了便宜。
最让我不能理解的,至今也没搞明白的是,大唐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居然被小小新罗给赶出来了。谁能给解释一下,新罗这小东西,为啥有这么大胆子对抗大唐,还能成功呢?
汉朝有个缇萦救父的故事,虽然是小事,但是反应出整个汉朝的政治体制的开放,能培养和吸纳大量的人才,包括平民人才在内,一直到三国时代,都是人才济济,裂国之后都能分别向外扩张,只能说强。相比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甚至清之后的民国,几乎都是野蛮军阀混战。和汉之后大不一样。
汉朝的治国思路是黄老之学,《黄帝四经》说:“圣人之伐也,兼人之国,堕其城郭,焚其钟鼓,布其资财,散其子女,裂其地土,以封贤者,是谓天功,功成不废,后不逢殃。”换言之,就是:破四旧,砸碎一切,后面我说了算。这种思想在汉之后基本消失,只有挖古坟才能挖出来。这种思想上的桎梏可能唐相对比汉弱的一个原因。
新罗军工科技及其发达,前期那么多名将都一直被玩弄的没办法啊,那一款款的新式武器简直就是泉大所说的无敌汉军战法啊
如此高的铬,唯一的解释是,当时发现并开采出了铬铁矿外链出处
到了唐朝,原来的铬铁矿应该已经开采殆尽,新的又没有发现。这也是为什么唐刀抗锈蚀性不如汉朝的环首刀。
汉朝的铬铁矿应该是从秦朝继承下来的。众所周知,秦剑上镀有氧化铬,因此能千年不锈,还众所周知的是,这项技术后来失传了。为什么泥,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是原有的铬铁矿开采完了,在当时不知道存在着铬这么一种特殊金属的情况下,中国人不可能再去有意寻找铬矿,即使找,以当时的勘探能力,也未必能找得到,而铬矿在中国的短缺,才使得这项技术最终失传。
不知道现在考古界能否找到当年秦汉开采的铬铁矿遗址,如果能找到,不啻为考古学界的一大发现
正好认识几个亚美尼亚人,也想和他们讨论讨论~
封建社会生产力进步缓慢,很容易被野蛮民族赶上。
难道是谁牛b,就认谁做祖宗?
汉武帝就征服半岛北部,建立了汉四郡。虽然新罗在半岛南端,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不会少。
最重要的,新罗太小了,还是个农耕国家,国力也许比太宗灭的高昌强些,可也不会强太多,大唐输给吐蕃、突厥、大食、南诏,我都能理解,对付不了新罗,实在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小小新罗敢于与唐僧较劲,这份信心和胆量也够叹为观止的了。
唐从李二开始的军事思路与二战的日本和今天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即极其重视突击力量的使用,以少数精锐打出威慑力后,后续鱼腩就可以轻松收割残敌。因此作为拳头的精锐是唐军的重中之重,这种战略在对付游牧流氓时特别管用,因为游牧成军的关键也是以少数精锐带动全体,一旦精锐拼不过,全军也就溃散了。
但这一特点拿来对付有完整军政体系的农耕国家,就显得非常吃力,因为古代攻城战非常困难,象南诏和高句丽这些国家城高粮足,如果切不断水源和粮源,唐军精锐一筹莫展,剩下的鱼腩更是不用指望了。
新罗大致上就是看穿了唐军的虚实,知道其只有三板斧,故而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而游牧流氓,唐军反正不怕,也不可能灭绝,结果反倒没啥特别。
对西北少数民族没有什么绝对优势, 比较惨的一次居然是只身犯险,跟首领约为兄弟, 外加和亲, 最后征高丽, 还无功而返。 但是内战实在是牛, 打王世充窦建德, 一打一个准, 完全就是 克星似的。
唐朝到了晚期, 战力更是不堪, 南有南诏,西北吐蕃, 回纥, 沙陀等等, 随便一只少数民族军队好像都够唐军喝一壶的, 完全变成了软柿子。
汉朝则不同, 到了汉末, 所有的少数民族武装加起来, 都挡不住曹丞相拍砖, 这个可以看出武帝以降, 西北少数民族的脊梁骨, 都化作了中土人士晋阶的炮灰鸟
没看过史书啊,全是从电视上看来的。
张骞到了大月氏,结盟不成,但作为礼物,大月氏送了方子和一些样品。铸刀剑后期,趁热埋在料里,不知是渗碳还是捎带着渗些铬?按理中原应该已经掌握了渗碳技术(埋在草木灰里)
也许方子失传了? 也许渗料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