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想一下房价 -- 保胜卧虎
居住,投机,政治。兄弟只考虑其中一部分,得到的结论肯定会有偏颇的。
资本主义贫富分化,房子对一些人很便宜,对另一些人却是一生的包袱。所谓,想当房奴而不可得。
这个逻辑发展下去,就是全社会的怨气、骄气、非理性冲动。不客气地说,就是“影响全局”,危害极大。当北京上海的房子按“规律”涨到10万一平,接下来的“规律”,就是无药可救的沉沦。
从限购开始,这是在试另外的逻辑。这肯定不是资本主义的规则,会发展成什么样不知道。很多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在中国不成立,虽然也有许多是“普世”的。房价如果“普世”了,就是上了资本主义的当。也有些不太一样的,如新加坡、德国。只不过内地学的是香港,所以成了这样。
我不是唱空或者唱多房价,虽然两面都干过。从货币数据GDP之类的来说,房价还能升。从全局来说,不能升了。GDP越高,货币数据越高,房价越高,买不起房的人就更多。人的获利多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别人付出代价。需要放开来炒,需要放贷。
放开来炒,难道新加坡与德国的房价涨不上去?经济规律的前提是“规则”。规则变了,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不是研究“规律”的时候,要看“规则”会变成什么样。
古道当初给出的经验数据是每平方住宅需要80公斤钢铁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用钢量会大大增加的。公共建筑,写字楼之类的用钢量也都比较大
数据显示,一般高层建筑每平方米用钢在80公斤左右,多层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50公斤-60公斤,6层-8层的小高层住宅每平方米用钢量为58公斤-65公斤。
2000年以来钢铁产量40亿吨,实际上应该是30%钢铁用于房地产业。但房子不仅仅是住宅,写字楼,公共建筑等等也都需要用钢,而且往往用钢量更大。一米京沪高铁用钢超过4吨,一米地铁估计会更多。住宅能用到一半就不错了,这样住宅用钢量10年来总共40*0.3*0.5=6亿吨。
我们就用你50公斤平的数据算吧,折合住宅面积120亿平。全国人均不到10平。但我们要注意,住宅也是有寿命的,有很多新房子是拆了旧房盖新房的。如果2000年全国已有住宅200亿平,以50年平均寿命计算,那么一年的需要报废折旧就需要4亿平,那么2000-2010年仅到寿报废就需要48亿平。如果再算上没有到寿拆迁的,估计尽管新增了120亿平,但拆除和折旧的就有60亿平,净增加不过60亿平。
要达到你所说的人均净增25平,需要在10年内新建面积超出折旧面积325亿平,一年要建设接近40亿平米住宅。你觉得这个数字可能吗?
这是官方2006-2010 房屋新开工面积统计
实际上算算就知道了,这10年人均新增住宅面积能到10平就顶大天了。而这10年按人口普查数据,超过2亿多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光这些新转移人口的住宅需求(按人均30平算)就能把新增住宅面积里的大头吃掉了。而改善型需求之类的难道不存在?
等新领导到位了,接着剪羊毛。
神马收入倍增计划,估计最终都送到房子上。
马克思恩格斯讲人类社会也是客观的,所谓客观就是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时候人们的怨气是觉得自己站在高处理所应当,而忘了站在高处必然有站在高处的代价。其他低处的人蜂拥而来会把很多原来站在高处的人挤下来,这就像高处的水会流到低处压在低处的水之上一样,不是主观意愿就能改变的。
无论你怎么设计“规则”,改变“规则”,水往低处流是变不了的。鲧堵水9年,劳而无功,被舜帝“殛鲧于羽山”。大禹疏通江河13年,最终九川归海。在当前中国一方面经济仍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部分人快速致富;另一方面是部分中心城市占据大量优质教育,医疗,环境资源,形成突出的高处。
10万一平又能如何那?老泉早就估计过,当西单几大银行取代华尔街投行成为调配全球资源的金融核心地之后。西单周围的房子价格超过现在曼哈顿大投行周围几百万美元一套的价格也是必然的。如果将来中帝能顺利的上路替代米帝的位置,那么10万,也许和当初春晚上8888一样,在当时看似高不可攀,今天看确又低的让人不可思议。
当前的中国就是房价过高,夹心层希望通过舆论来影响决策层。
除了大城市限购,和取消房贷利率优惠以外,其他的房地产运行逻辑和盈利模式都没有发生改变。说到底就是地方政府还没有放弃土地财政这条财路。为什么空军对物业税翘首以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物业税代表着地方政府财源的转移,是规则发生真正变化的明确信号。
最多是资本主义之道,主流经济学之道。
如果总是用老眼光老方法对付社会问题,到最后逃不过社会崩溃的老戏路。
转来葡萄老师的看法;
第三,这个带有我一贯的文字风格——复杂。很多人看待地产问题,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地方政府收益很大程度来来自土地财政。从这个结果倒推一个结论就是: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多少意愿推进房产政策。从一个角度上说,这个观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自己在至少5年前得知的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转型核心政策有几个,其中一条就是:土地审批权力上缴中央。我想,这个连我都知道的趋势,各地大佬肯定也知道。从另一个观点上说,这样的趋势也不是地方政府可以改变的。而从这个角度说下去,符合逻辑的判断是这样:既然看的见一些事情的结果,既然无法改变这样结果的出现,符合逻辑的做法就是在看的见的结果发生前,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疯狂卖地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看得见的结果中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尽管,这个不会改变地方政府疯狂炒地的结果。但是,我这个角度看这个结果,是不能得出地方政府离开土地财政就会如何如何的一种在论坛常见观点的。我想说的是,不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或者改变的时间点——中央和地方都可以接受的那个时间点。假使我这个逻辑成立,那么背后衍生的各种路径就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阴谋论。甚至刚才在朋友中就有提到4万亿阴谋论的玩笑。而我对此的回答是,我无法证实,只能从结果中倒推。而现在,远没有说一些事情尘埃落定的时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崩溃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就像死亡一样,永恒而不可避免。大同世界也好,共产主义也好,宗教的赎罪券也罢,都不过是某种麻醉剂罢了。
幻想用麻醉剂就摆脱刍狗的命运,可能吗?
如果你连摆脱宿命的理想也没有,那必然只好沉沦。或许你从历史中看到的是轮回,可我却看到了人类摆脱自身命运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进步。即使在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民族自尊心到了最低点的时候还出了个逆天的毛泽东。是的,客观规律是存在的,人是要死的,但是人也是可以治疗的。否定人类努力在历史中的作用,同样是不尊重客观规律。
夹心层的宣泄确实会影响决策层,但最终夹心层会发现,他们宣泄的越猛烈,调控的政策越多,他们可能是越来越倒霉。房子反而会离他们越来越远。
中国房价到底高不高,时间会给出答案。看2008年春晚的小品《梦幻家园》,看看里边8888代表的高房价。今天北京上海的同学,见到8888还会觉得高吗?
中国所谓“高”房价的解决办法有没有那?肯定有?中国人是不是就应该70%的人住90平以下的房子那?凭什么?美国人能人均50,那么我们中国人至少要人均60,将来中国人的房子不但要大,6室3厅之类的才应该是主流。而且中国人应该小区有养老院,幼儿园,绿地,花园,图书馆,健身场地。出门有电动汽车,地铁,轻轨,有病人急救有直升飞机几分钟抵达。
老泉相信将来中国人一定住的比这些设想还要好,还要进步。中国人的居住水平理应超过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国家,这点汉唐就做到过,我们现在只是恢复而已。
但这一切,不是靠抱怨能取得的。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指望四环里边跌60%,让自己好买的起,这概率是存在的,但不大。四环已经进不去了,接受现实,寻找四环外边尚处于洼地,未来有前景的地方。这是对个人来说,也许最现实的道路。对国家来说,怎么调也好,怎么控也好,当中国实力和中国产业碾过一个个竞争对手后,甚至超越米帝后,北京上海房价超越纽约也是必然的。指望强压是没用的,压力越大,将来的反弹力度必然更大。想办法改变优质资源集中部分中心城市的现实,让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能享受高质量的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交通等服务,减少中小城市,县城,乡镇,农村和中心城市在基础设施和各种软环境上的差距才是正路。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我站在键盘政治局的角度痛斥房价,而你站在一个屁民的理性选择的角度肯定高房价有其合理性。我看到的是内部分配矛盾;而你看到是外部力量对比。
在下觉得买房不买房的,和性格有关,和收入无关。
举2个例子。
朋友甲,新婚,要买房子,但两夫妇月入4000左右,本城的小区电梯新房基本是3~4千一平方,交了首期后基本上要借钱装修了,这两人不干了,到了某工厂区去买了一套50来平方,楼龄比自己还大几年的二手房,办完手续就6万出头,一次清,现在一家三口,不是房奴,活得自由自在。
朋友乙,三口之家,原有一套100平方的三房,做了几年生意后,买了车子,去年就按揭在一小区买了套3500/平方、120平的新房,他说过几年再换套更好的。在下想,这不是跟政府和房地产商打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