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偷听“敌台”的集体记忆 -- 潮起潮落

共:💬187 🌺747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民币是听说过,至少是我小时候一个人因为这出事,

他有两张人民币十元票,来历不明(什么不明?出外打黑工挣的.)

结果被大队以接受敌特飘飞物品被批斗(扯J8蛋.我们这离台湾直线至少一千好几百公里),批斗当晚放电影,民兵五花大绑压上来.好在就些民兵打他.

好在,最..岁月已经过去了.

家园 到你上大学时好象已经不怎么管了吧?

最迟到90年前后已经不管了。

家园 有时空飘赶巧也能飘很远

据说70年代山东、安徽就落下过空飘气球。空军那时也打空飘气球,印象里不止福建前线。

二战时,日本的空飘气球都飘到米国了。

家园 听过VOA的《英语900句》和《中级美国英语》。

不过后来干扰太大了,越大的城市,短波越糟糕。

家园 印象里干扰也有过几次反复

有段时间是不干扰的,在敏感时期又恢复了干扰——有点像维基百科,封了放,放了封。现在还算好,除了个把敏感词条,维基倒是能打开了。

家园 有点像!
家园 敌台·传教台·特务台·音乐台

不过我的鉴别能力还是比较高滴,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听滴。

感觉莫斯科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雄浑,有飞机大炮的气魄。

越南鬼子的普通话一点也不标准。

还听过不少传教台,那叫一个酸哪——配着忧伤的音乐,一个播音员在念某个少女读者的来信:在那个淅淅沥沥雨季,我失恋了···,这时,主来拯救我了···

主要听中广新闻网,为的是听台普的嗲声嗲气,还有中广流行网,当时超迷台湾歌,中间插播的广告在我听来也比大陆的广告有创意,听后真是很不争气地向往台湾哪。现在真是一个河东一个河西,呵呵。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

还有一个高雄的亚洲之声,其实每天播音的时间不长,但在晚饭后我有空的一个时段播放流行歌曲,等我学会了才在大陆流行起来,呵呵,我张口就来,感觉很牛B。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几乎每天都听美国之音的战报。后来就听special English。大学时也给我寄过资料,讲的是怎么做个装置减轻干扰,怎么没人调查我?

还听过台湾情报机构给特务联络:****号同志,请你接收之类的,接着是一连串数字···

家园 呵呵,有个飞行员叛逃后去了美国,不知道哪根筋错了又回

大陆了,被叛了20年还是15年。印象中好像是青岛人。

家园 我们学校当时要求外语系学生必须买收音机···

听的是校内的英语广播电台,不过大伙儿都去听bbc,abc和voa了。

家园 教授仍需努力:)

普通话挺标准的啊,没上海人惯常的“嘶嘶”摩擦音。挺适合吟诵席慕容的:)

若念的再慢点、再嗲点,确实有当国军播音员的潜质。嗯,教授仍需努力:)

家园 好像是个轰炸机尾炮手?

好像有个伙计从美国回来奔丧,回来被判了还是被毙了——记忆有点混乱,懒得放狗搜了。

家园 就那个小喇叭儿?比咱这边那几排大家伙差远喽!
家园 不是青岛人,是阳信县的。

从台湾又移民加拿大,老娘去世回来奔丧。据说进来就给盯上了,临出境的时候在上海被拿下。

他驾机叛逃时不知是故意还是失误,落地擦尾,造成尾舱机枪手死亡。

家园 这组照片是58年金门炮战时拍的

后来常态化了,不会叫裙装MM拖着喇叭匍匐接敌了。

家园 教授声音太年轻了,像初中生

声音糯糯的,若是再嗲一些,就有希望应聘国军播音员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