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中国某省社科课题申请题目一览 -- 望洋兴叹

共:💬228 🌺358 🌵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现在和不少国内做社科的合作, 知道资源相当多

你又猜错了。

我正是和不少国内做社科的合作, 很清楚资源相当多,尽管学霸问题确实存在,但真有本事的人要找钱并没有那么艰难。 所以才觉得有人哭哭啼啼的嫌文史哲钱太少比较没出息。

家园 咱们说的几乎就不是一回事

国内重点高校,国家重点文科基地,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以上的教授,当然不缺资源,连省属普通高校院长一类人物也不缺资源。

我说的是地方省属高校年轻(博士)教师群体,面临职称,课题,论文,科研奖励等难题,资源少,资历低,很无奈!您老人家说的是什么?

现在重点高校与经济管理类的人文学科应该是活得很滋润的!

家园 你需要理清你自己的逻辑

分配不公问题,确实存在;但你主贴和下面不少帖子,都是抱怨给文史哲整体的钱太少,毫无道理。

有本事和学霸争取去,斗去,试图把文史哲捧得高高的,要求国家拨更多的钱供你们分账,还是没出息。

家园 真有本事的人, 有不少机会国外大学出钱请你去交流的

这种例子,我见得很多。

本事不够争取不到这种机会,好好修炼才是。而不是抱怨国家为什么不出钱让你出去交流。中国还没有富裕到这种地步。

家园 我们本来也可以安安分分,安贫乐道,问题是

各个高校像打了鸡血似的制定科研标准,考核不合格,不达标就扣奖金,降工资,本来就是高校这个动物园的食草小动物,再这么一搞,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不学历史了,改学管理?不在高校了,去经商?不在国内了,去外国混?

家园 看来咱们的问题是“屁股”问题,立场不同

食草动物找狮子老虎倾诉自己的困苦,实在是找错了对象!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家园 国内现在是不差钱的,关键看干什么

跑个博士点儿(文科的),砸个100多万进去没听到响儿的 很正常,青年教师培养就没人肯砸了, 去个零也嫌多, 哈哈。

国家公派交流现在不少,北京的高校得天独厚,有的高校指标多的都没人稀罕去了。外地211及其以下大学难度大多了, 当然有人也会认为 水平一般的大学就不要浪费国家的经费了。对外交流很多时候主要是信息不对称, 越是交流频繁的学校 信息越广, 反之越困难。

家园 究竟是谁“何不食肉糜”!

中国农民(也就是超过一半以上的国民)人均年收入不过5000元左右,你在这里抱怨国家不出钱送你出去交流, 究竟是谁“何不食肉糜”!

你要是抱怨学霸们手里的不少资源应该更公平的分给小博士们一点,我可以支持你;但国家投入其实已经够多了,只知道要求国家投入更多以供你们分账,我只能说,呸!

家园 你这是持平之论

所以我在下面也对楼主说了

你要是抱怨学霸们手里的不少资源应该更公平的分给小博士们一点,我可以支持你;但国家投入其实已经够多了,只知道要求国家投入更多以供你们分账,我只能说,呸!

家园 俺没有抱怨国家不让俺出去交流呀,俺刚回来的呀!

“”你在这里抱怨国家不出钱送你出去交流, 究竟是谁“何不食肉糜”!“”

俺主要抱怨的是:课题申请、评聘职称、科研获奖这些方面太不公平,既有政府层面的,也有高校层面的,现有评价体系尤其对中青年教师不公平(普通高校的文科中青年教师尤甚)!

家园 还是宽容点儿吧, 要是有跟学霸争资源的本事

他们还愁什么呀。坦率的说地方高校的青年博士自然是没有当年季老先生的水平高,但是也算是专业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吧, 教书育人的工作没有功劳也算是有苦劳, 但国内教学评估过后这几年,学校觉得“用不着”博士们了(教学评估有师资水平要求,地方高校普遍达不到,所以当时求着博士进呢 嘻嘻),普遍给年轻博士待遇非常低,博士的工资也请个月嫂还不敢用星级的 呵呵。

不少博士进校时,学校有这样那样的承诺, 过两年一般都不算数了(博士们的不成熟就在于 他们相信这些承诺了),除非辞职不当老师, 否则这个体制从职称到考核,给能给你压死(我的考核指标 认真完成的话,我一周得工作60个小时,一年干50周的活,但我没追求 完不成也不能怎样我 呵呵, 年轻博士总不能30岁就照着票友模式混吧)。

其实普通教师挺可怜的,前人是5斗米还不想折腰, 现在学校恨不能倒一碗米让博士们趴地上捡,经济上 人格上都没有应有的尊重,再不让发些牢骚, 人不要疯了么。

您可能是在国外和主要和国内比较优秀的研究机构合作,对于一般省属高校情况不太熟悉,基本上越是地方学校 不靠谱的事情越多

家园 学问其实是可以无处不在的

比如现在的热点问题艾未未

艾未未之流的行为艺术,从美学的角度看,美不美? 如果美, 美在何处? 如果不美,西方为什么热捧他? 这中间东西方的交流碰撞,有哪些误读?应该如何减少误读?

和楼主的美学和翻译学都有关系了。

家园 从国内的标准看, 我也是没资源的

从免费给国内做讲座, 到对方提出合作共同申请项目,我所提供的所有资源, 也不过是我的脑子和研究能力。

整体上来说,就是和西方的学校直接比, 中国大学资源不少了, 所以我觉得哭哭啼啼没出息。 也和一些省级大学的教授开始有合作,也没见他们这个样子。

我一周得工作60个小时,一年干50周的活

我当年读博士的地方--确实是名校, 新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每周60个小时绝对算少的, 80-100个小时是常事。 不要只看到风光,不看到流汗。无论哪里,真做出东西来都是不容易的。

家园 惭愧 我觉悟低,给钱太少 干活这么多 我就闪了

个人感觉,特优秀的在哪里都能出头, 一般人, 没啥大追求的话, 国外好过些. 您不能拿自己比, 你这国内国外 都算是名门出身了, 能力 学缘背景远非大多数省级高校博士可比. 上不了清华北大科大还是大多数 只要兢兢业业 他们也该有份体面生活不是 呵呵 咱们国内青年博士的工资都不如,国外一般大学的一份博士奖学金.

隔海看 总归是雾里看花, 和身在其中是绝然不同的. 我之前也是了解了一圈的, 没曾想还是给闪了腰, 好在有练瑜伽 身段还行. 不过几年下来 参与评职称, 评项目, 定岗考核,真是感觉年轻博士们很不容易, 多理解吧, 还是那句话普通劳动者也是需要尊重, 需要有过的去的生活的

家园 有何不可?

考核都不合格了,还想厚着脸皮继续吃闲饭,坐在椅子上搞搞业余爱好发几篇帖子就拿农民几倍的收入?

不思改变,过几年恐怕就不只是扣工资,而是成为结构性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到时候恐怕想拿保姆的工资而不可得。当年的下岗工人下岗之前也是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赌政府不会亏待自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