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培养 -- 种植园土

共:💬52 🌺71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还有一个边疆的问题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版图就大体定型,然后就随着国力的强弱变化在边疆地区和外敌拉锯。南边的越南、东边的朝鲜、北边的蒙古和西伯利亚、西北的中亚,都是吃的到,咽不下的地方。国力强盛的时候打得过,但是防守困难,国力衰弱了就肯定会丢掉,这说明这些边疆地区和中国的核心版图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点在哪里呢?问题主要在北边,以前听说过一个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说法,说我们很难越过长城一线。但是现在知道中亚和西伯利亚都是沃野千里,适合耕种的地方,这个说法就有点靠不住了。那么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以前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我们的军队在核心版图内属于本土作战,一个特点就是被打散了可以跑掉,过两天再聚集起来,潜力无穷。在边疆作战没有这种优势,唐朝战例我了解不多,但是明成祖曾经派大将北伐,几十万大军被几万敌人打散,跑回来的没有多少,说明边疆是和核心版图完全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几千年来边疆地区没有演化成核心版图?我有一个粗浅的想法,周以前中国实行封建制度,天子在遥远的边疆地区分封诸侯,诸侯全权管理自己的封地,经过几百年的融合,边疆就演化成了核心版图。秦朝结束封建制度,核心版图也就基本定型了。

也就不知道之后如果继续实行封建制度,在西域和西伯利亚分封诸侯会不会同化这些地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周朝分封诸侯能够同化当地人,蒙古帝国分成多个汗国后却被当地人同化?

唐军的战力强悍,我也有所耳闻,在边疆作战几千唐军坚持可以击败几万敌人,几万唐军就相当无敌了。但是还是有很大问题,虽然能以少胜多,但是敌人接近于本土作战,失败了就跑掉了,人数少就只能击溃很难歼灭。敌人可以失败一次又一次,唐军却根本失败不起,打败了就跑不掉了。我听说1000年前西北的气候条件比现在要好,能耕种的土地还是很多的,现在都沙漠化了。唐朝应该还是综合国力不足,在西域只能凭军力压服各族,在人口上却处于很大的劣势。所以物资需要从内地补给,不能维持太多驻军,只能采取军队少而精的策略。

家园 明朝前期监生与科举并举

监生是有实习的,读书与实践并重,出过一批名臣。但是监生不如科举官员能抱团,后来渐渐没落了。

印象中宋朝似乎有宰相必须有外放经历的规定,到了明朝就成了只有翰林才能入阁。窃以为这是一种倒退。

家园 因为考的内容太多,并且主观题太多

所以八股这种“客观题”更无争议。

阅卷官为了避免争议,慢慢的从侧重八股变成了只重八股,后来变成了只看八股,剩下的考题甚至不看。只要不犯避讳就行。

事情都是慢慢发展的。翰林也是从“实习部”变成了“预备内阁”,变成了非翰林不得入阁。

家园 我以为,还是唐朝选任制度更牛一些

唐代有的是有才之士(尽管有些无德),而且注实践,同时一定程度上向门阀倾斜,也让门阀子弟有盼头,否则老子辛苦一生又是为了什么?

家园 秦汉时期是郎

走廊的郎。

郎官就是待在走廊上等候召见任用的门客。要求有两种,不要求同时满足,有钱有势有才有名,出身清白。

家园 最后一句有些味道,善!
家园 汉代制度就是开放性太强,所以被董仲舒祸祸了

汉代察举制度也包含了后来科举制的内容,他们不固定的也会举行一些考试。

郎官选拔标准一个是有钱,一个是有势,一个是有才,还有一个是家世清白。

这个标准十分开放。

能挣钱,是本事。

有势力,也是本事。

有才,更是本事。

家世清白,一方面是可以信用,另一方面,这说明世代都有点本事,可以在社会规则范围内生活。

开放度非常高,结果到了董仲舒,来了个以儒学考核,表面上是一下实现了官员后备军思想与皇帝思想的统一,实际上是曲线救国,使门人操纵了国政。

从董仲舒之后,历代都有人尝试用各种导向性极强的标准来选拔和教育人才。好处是产品质量统一,坏处也是产品质量过分统一。

从董仲舒以后,察举制里的考试内容逐渐加强,最终形成科举制,逐渐形成的是工业时代标准化流水线式的人才选拔培育机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