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培养 -- 种植园土

共:💬52 🌺71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孔门弟子

颜回、子路、卜商、冉求、仲弓、原宪、伯牛家里似乎都很穷。

尤其是颜回。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另外孔子收的学费: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

有人考证,周朝处理鲜肉,不让它腐烂变质,有三种方式:一是“脯”,给肉抹上盐再阴干;二是“脩”,除了抹盐,还抹上姜末、葱末、肉桂末等佐料,完了再阴干;“腊”呢,是在“脩”的基础上进一步熏烤。

不管什么方式,束脩就是十条晾干的腌肉。假如一条肉价值20-30元人民币,那么在孔子收的学费仅200-300元。而且不知是收一次学费还是每年都收。

孔子不在乎学费,但似乎很在乎失业,连卫国这样不安稳的地方他也去应聘,甚至见南子这样“美而淫”的女人。子路不高兴,孔子赌誓自己很清白: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无厌之!天厌之!

孔子在鲁、卫工资都是“粟六万”,有人考证是大概9万公斤小米。同时期魏国高官工资为“千钟粟”,一釜为6斗4升,十釜为一钟,即640升。一升粮食大约1.5公斤,千钟粟即为9.6万公斤。

许多学生跟随孔子,这时应该是不收学费,反而发生活费了。

所以,孔子从注重推销自己,不注重学生经济地位看,游士的特点基本具备了

家园 收弟子不管贫富,但"有教无类"不是这意思

改天写篇孔子收入文章

家园 一是“脯”,给肉抹上盐再阴干

我家到了八十年代还用这法子储藏肉那。

家园 明清才应该排到最后,让我看。

元朝不应该排到这么后面,虽然我是“纯种汉人”。元朝的社会管理主要是集中于在经济贸易方面,比如对于驿道和水运的管理,这点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引入色目人有什么不好?总比后来的满清鞑子好多了吧,最起码长相好看点儿。

蒙古人在元朝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牛逼,而且等级也不是那么高。很多蒙古穷苦人要给汉族有钱户当下人使唤,清朝会有这等好事吗?

明清的所谓狗屁八股选士才是今日文科生官员喜爱放口炮但又极度胆小的根源。

家园 孙逸仙把铁路钱都花了?

炮哥干嘛了花那么多?

家园 我记得清朝国库还是很实在的

没想到能搞这么大。明朝财政部一年税收几百万两,穷得叮当响,清朝财政部是几千万两。历史书上倒是讲过乾隆搞议罪银,原来还有捐官。

家园 东汉末年桓灵时期才真卖官,武帝时卖爵而已,并不影响治国

买爵只有小利,比如可能蠲免一定的徭役,税捐等,其他的好处只是个荣誉,社会地位。

家园 昨天睡不着,想到了一个问题

我们通常都是从内政角度评价历代王朝的兴衰的。能不能也从周边地缘环境来分析分析?

比如秦立国之后立即在南方平定岭南,在北方展开和匈奴的战争,陈胜吴广就是出自前往渔阳戍边的队伍,他们要去渔阳,自然是去防备匈奴的。

汉代前期打败了匈奴,但是后期和西羌作战耗尽了国力,衰亡。

魏晋时期辽东脱离了中央,曹操能打败辽东,但是魏晋时不能阻止处于上升期的鲜卑,后来五胡乱华。

隋分割了突厥,但是在辽东惨败,亡国。

唐不敌吐蕃,失去西域,自然走向衰败,后来连南诏都对付不了,什么回纥之类的更不用说了,自然亡国。

宋朝是混的最差的,谁也打不过,必然灭亡。

元朝主要是内政太差,对外作战的胜败了解不多。

明朝在辽东失败,加税,内乱,在辽东遭到更大失败,再加税,更大的内乱,灭亡。

清朝在辽东败于日本,内乱,灭亡。

民国先失去辽东,再丢掉大半国土,直至豫湘桂大败退,彻底失去合法性,快速败逃。

这里可以看到,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辽东和西域,在这两个方向失败后很容易陷入对外失败-内政恶化-内乱-更大的对外失败-……灭亡这个死亡漩涡,次要方向是东南和西南。我以前更多关注的是统治者昏聩-内政恶化-内乱-灭亡这条线索,较少考虑对外作战对王朝兴衰的影响。历史知识有限,说不出太多道理,您有时间的话能不能详细分析分析。

另外西南虽然是次要方向,但是好像问题也不少,不说秦始皇,我知道汉代曾经对交州用兵,明成祖也在交趾打了很多年仗,历朝历代西南动乱很多,明末西南也有大的叛乱。至于东南,除了明朝的倭寇,清朝的台湾问题,清末的西方列强,其它时间好像还算平静。

  • -- 系统屏蔽 --。
家园 美洲白银流入,通货膨胀

当然 摊丁入亩雍正做的好

家园 八股文也没那么差吧,感觉和今天的申论比也差不多

第一场,史论5篇: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这是最后一次科举的试题,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一定能答好。

家园 先生大才,但结论好像有点问题

问题在哪里,一时想不清。先想到的一点是:您把事物静止化了。

一个人当了领导,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我觉得你没有考虑一个官员的“全(政治)寿命监督成本”,选了谁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这个监督,我个人意见,一个靠“考试(铨叙)”(就是组织部每年评鉴+民间风评,我在《李锅》里说过),一个靠舆论。这个方面不管,一味聚焦于第一步,意义不大。只执着于第一步,正常年景,可以尽量搞个四平八稳的选官方法出来(中外没有任何一种体系是完美的),一旦兵慌马乱急就章,没有后面的实事求是体系,李云龙也得推出去毙了啊。

家园 的确,只谈选拔压根没有谈考核

考核之后还有人才使用问题。

选才方式相对固定,考评就变化多一些,用人之道则每个领导都不同。

家园 能通过八股考试智商是不低的,问题在于实务和情商

有个笑话,北大两名新文化运动旗手蒋梦麟(著名教育家,师从杜威)和陈独秀见面。蒋说,我可是清朝秀才。陈问,你是什么秀才?蒋说,我是策论秀才(八股废掉后,改考策论,称为策论秀才)。陈说,我是八股秀才。蒋赶快说:失敬失敬,我这个秀才不如你那个八股秀才值钱。

八股考试照样选出了很多很优秀的人才--象张居正这样的神童,和左宗棠(举人)这样大器晚成的人物.....但问题是,明清没有汉代那样的实习制度,儒生考试成功就做官--胥吏,即世袭的书办把握基层政权的数据和具体执行,和官员关系犹如竞争对手。

八股又把考试和参考书范围限制得很死板,不允许妄自发挥,不像宋代那样文治鼎盛,在书院中学习可以得到许多大思想家的熏陶。

也不像唐代那样保留了些士族的参与,阀阅之家的子弟,自幼即见习政务处理和社会交往,个性不会被束缚那么死。

家园 这个题目太大,一时说不清楚,不过提示几个线索

(1)长城外的游牧民族,以正北方最凶猛,东北方次之,西北方的游牧族和正北、及东北PK,似乎没怎么赢过。

(2)维持华夏区域不乱,最要紧在于陕甘。陕甘是中华龙兴之地,如果陕甘不被异族占据,即便正北或者东北有敌人,也抵挡得住。宋朝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问题就在于唐末西北许多地区居民已蛮夷化,否则有陕甘、青海方向配合,尤其是得到生力骑兵,和契丹的战争就有利得多。明朝灭亡也在于陕甘先乱--其实直到崇祯帝自尽,清兵也未能占领山海关。所以左宗棠办善后,很重视把陕甘的异族清理出交通要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