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掘墓——北方战争中的波兰-1 -- 路人癸
你在那篇附录-《波兰式的民主--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的末尾引了韩非子的一句话,“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
是否就是联想到了战国时期的韩国?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其实德国和波兰面临的局面很像,都是四战之地,只有发展求生存。波兰奇怪的民主制把波兰害惨了
如果这种联合再早一个100来年,而且成为波兰立陶宛那样的联邦,那恐怕就不是比普鲁士还牛的问题了(波兰+立陶宛+萨克森+卢塞尼亚,即乌克兰白俄罗斯+普鲁士!),恐怕连俄国也得被彻底压着了。问题是在赫梅利尼茨基和“大洪水”之后,这个时期的波兰其实已经削弱很多了,卢塞尼亚都已经很有些撑不住了。事实上奥古斯特二世这之所以能够击败法国的孔代亲王(“大孔代”)当选波兰国王,俄国的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何况这种联合是相对较为松散的共戴一君,所以萨克森这个时候的加入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
然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和苏芬战争以后的芬兰一样……对波兰来说,跟俄国你死我活,“剿灭”毛子才是最优选择啊,最少也要拼命促其分裂,或者祸水东引,比如当前就应该力挺乌二毛子……不过听说最近和立陶宛又有外交纠纷了,如此铁杆的反俄同志都不能好好团结,波兰的外交智商又堪忧了……
波兰和立陶宛的那次联合就是贵族强逼波兰女继承人和立陶宛大公联姻。后来的一票否决制会出炉也就顺理成章,核心问题在于波兰的市民阶层没有发展起来,国王借小贵族压制大贵族,小贵族强大起来以后国王就没可借力的东东了,武力削藩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参与瓜分波兰的三国矛盾也不小,奥地利一度反对瓜分,可是波兰人不会利用这些矛盾,自己又水的不行
瑞典能躲着打酱油,除了地理因素、政治选择正确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波罗的海的森林资源和铁矿对当时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的吸引力太大了,靠着老大保护,就不难维持独立了,同期作了类似选择的还有葡萄牙;不过瑞典人自己好学能干,科学家、工业家出了不少,在工业革命期间不但没落伍,反而一直走在第一梯队,这样国力又得到了恢复
值得指出的是,北方战争期间,工业技术对战争的影响还在比较低的程度,俄国靠自身的国力雄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工业的不足,之后工业水平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农业国就玩不起战争了。
瑞典虽惨败在俄国手下,后来和俄国关系确实不错,不少瑞典人在俄国办厂开矿,俄国的工业发展因此受益不少,典型就是诺贝尔家族——想想为啥瑞典人能保持中立了吧,想打炸药大王老家的主意,不得掂量一下?
一直查不到立陶宛吞并乌克兰的过程,只知道大致时间是1380年左右(左右N年??),当时正是金帐汗衰落,莫斯科崛起的时代,立陶宛本部不大,地位也不高(只有一位大公称国王),怎么能把那么大一块宗教和种族都不同的领土吃下的?
立陶宛对西乌克兰的征服早于1380s,这个时间立陶宛人已经拿下了基辅,是立陶宛人改宗天主教和开始和波兰联合的时间。在军事上,立陶宛人和已经走下坡路并且鞭长莫及的鞑靼蒙古人更有战斗力;在宗教上,立陶宛人可以算得上是欧洲最后的蛮族,他们仍然保持多神教信仰,但对所有其他的宗教信仰保持宽容。在这种情况下,和倾向伊斯兰教的蒙古鞑靼君王之外,可能立陶宛人对罗斯王公更有吸引力(斯摩棱斯克就在莫斯科崛起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倾向立陶宛人)。另外我猜测来自西边和北边的骑士团也是立陶宛人向东扩展的一个动力。
查了一下,立陶宛改宗在1387年,标志着欧洲基督教化的完成
维基上说,大概在1300年起,立陶宛人就开始征服乌克兰了
再问个小问题,立陶宛人是斯拉夫人吗?
之前的金帐汗国并未完成伊斯兰化,改宗是在月即别汗1314-1342期间完成的,其时金帐汗依旧强大(可以处死弗拉基米尔大公),莫斯科开始崛起(钱袋伊凡1328-1340),乌克兰的领主们找了个纯粹的异教徒(多神教)当他们的主子。
又一件有趣的事,金帐汗脱脱迷失败在帖木尔手下之后,逃到立陶宛去了,所以至今立陶宛有一些鞑靼人,就是当时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