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新疆记忆】机场和飞行在新疆上空 -- 鹦鹉
恩,你的说法,是专门针对“民考民”学生的政策了。
按照我的听说,这些学生的汉语,至少口语能力是比较低的。有点象中国以前的“哑巴英语”。
他们考民族大学之外的高校,应该是给加分的。
对这我可以确定,就这个问题我向他们专门进行了了解,并且了解了高考加多少分,好像总分加60分,记不很准确了。
另民族学校“民考民”的学生汉语听起来比较别扭,而“民考汉”的学生汉语明显要好,这点我们结论是一致的。
这个显然是不对的。在网上找到了我国地市、县区两级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清单(及其成立时间)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9月1日)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1日)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另外,新疆的蒙古族(卫拉特蒙古)不仅语言和其他地方不同,而且所用的文字也不一样,他们的文字称为托忒蒙文,在字母数和拼写上和漠南蒙古的胡都木蒙文都有差别。不过现在胡都木蒙文作为标准蒙文,貌似在新疆也开始推行了。
海子在新疆长大,小学到中学的同学中有维族,哈族,回族,苗族和满族。彼时各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学校也是就近入学。海子上的是汉校,少数民族同学比例不高。记得当年维族和哈族高考加200分,回族加20分,苗族和满族的同学高考的时候跟海子不在一个学校所以不清楚加分的状况。当年的本科重点大约是520分左右,一般院校是490分左右。海子记得清楚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前学校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在感慨自己怎么没有个少数民族的爹妈,哪怕临了认一个都值。这就是民考汉。
回族的同学大都只是父母亲一方是回族,但是因为政策的原因他们都愿意当回族。其中有爱吃猪肉也有不爱吃猪肉的。但是七五过后回国海子发现无论曾经爱吃不爱吃猪肉的现在都开始定期去清真寺了。
从小的一个维族邻居,也是同学,这个维族同学名字在公安部的通缉名单上挂了有几年了(经济问题,不是东突的问题),人在北美,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回国了。
这些民考汉的出路都不错,算是沾了制度的光。
海子是汉人,虽然跟民族学校的学生打过交道但是没有经历过民考民,具体的情况说不出来。有一个印象民考民的绝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很差,简单的口语沟通都很困难,真正能上大学的比例很低。记得曾经有很多年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学习自己的语言,甚至帮助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维语的字母方案就改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只懂本民族文化,他们怎么能够融入以汉文明为主体的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包分配,民考民的学生毕业后不用愁出路。但是现在的社会可不是那个时候了,不会汉语就业面很窄。青年人失业率高的后果就可以参考最近的北非和中东。有时候太强调差异只能人为地制造分裂。
海子理解民考汉,没有民族融合是不会有稳定的社会。大家都知道汉族本身就是一个个的民族融合而产生出来的,汉族的认同是文化上的认同而非血统的认同。
搜了一下,《江格尔》应该起源于打到西部去的蒙古人,所以在老家反而没有。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
无论是民考汉,还是民考民的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都是个问题、在我在的南疆小县城里,如果不进事业单位或者当公务员,都不能称之为就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企业很不愿意招这些人。每次招聘,虽然有政策说招聘少数民族员工有各种优惠,这个优惠我实在是不想要。没办法要,本科毕业写个简历,满篇错别字,看了实在难受。每次去招聘,特别难受。基本招不到能达到要求的。
哪里来那么多位子?难怪失业率那么高,又多一个社会问题啊!
你说的“民考汉”,应该不是从小学学汉语,不学民语的吧。其实真正“民考汉”汉语和汉族没什么两样。
掌握汉语,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打开了一扇大门。我接下来说个例子。
无语,没有国家没有宗教没有民族的共产主义何时能实现?
因为有些人根本就不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