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易经》心得】泰卦:好风送我上青云 -- wqnsihs
似乎师兄这个不是回复给我的吧。
我是问他的顺势而为的起点是从何而来。
设计能力,八竿子都打不着。唯一能够顺流而走的就是做一艘装修小船。一旦下了这艘船,想去干其他的,就只能淹死。
就抓住一个机会。据我所知,第一个项目他没有行贿任何人,(实际就算他想给,也没人敢要,因为这是行长钦点的)。当然我给了一个展示其创意和设计能力的通道,这可能纯属运气。
让我想起了退休金,20年后我们能拿到退休金了吗?
公务员现在退休金很高,5年后国家还能支持吗?
《正确区分馅饼与砖头的能力之培养》
看到你,对他来说确实是馅饼;另一个给他提供机会的是砖头。
关键还是你原文的那句:
能力适应环境,就能顺势而为;房地产超出他的知识和能力之外,别说因为贪心而垮台,就是偶尔有一两次运气也没戏。
舆论、微观政策上,官方一直对房地产保持高压态势。一般人,包括中小KFS、房地产从业者,一直就不知道哪天市场风向就变了。在过去的数年里,好几次眼瞅着就要断顿儿。
我第一眼看到木质别墅的时候我就想,中国谁要这扯淡玩意?
中国人买房要求的是持久,属于恒产要传子传孙的,木头这玩意能坚持多长时间呢?还是钢筋水泥的好一些吧
其实如果您朋友从开始就做房地产的话,我想也没什么问题吧?因为只需要拿地盖房出售即可。从低端开始做积累经验,也没什么不行的吧?
这些小公司为什么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投机,从失败走向失败,为什么成为“补充”是最好的结局,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可能完成升级。
第一:没有核心竞争力。民企起步阶段的业务、市场、客户都是有局限的,行业变化快、市场起伏大、客户关系变动大,所以起步时,业务在不断转型、调整、找饭吃,说白了,就是跟着“资源”讨活干,这在80-90-20前半段,是普遍现象。
第二:业务停,费用不会停,除非出局,不玩了。一般人也只认为小公司给回扣是一单一结,有进有出,实际的生活状态中,远不是这样,你没有业务,也得在这个圈子里混的,跟这些大员、采购商、批条子的====混,企业没进项,你想想这压力。说民企是二奶、三奶,一点不为过。哪个老板都不是人干的。
第三:被动“创新”非常普遍。忙总案例中的创新,分享的是“哥们”,冒风险的可只有艺术家(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做大”的风险-收益比,根本是不对称的。
第四:根本没有创新承受风险的能力。按说,不吃亏不会长记性;大公司吃得起试验的亏(比方家乐福网销),小个体就是全军覆没。
所以,创新也好,投机也好,一心做大也好,中国私营、民营老板吃苦耐劳,追求发展的原动力来自别无选择。或者等死,或者找死,绝处求生,只有这一条路,他们没有收手不干,养老投资的环境,更多时候,是对员工、家人、朋友、关系网的责任心,你说他是要面子也好,要什么都好,总之,他们在努力寻找创造价值的机会。(相比移民、抽逃的聪明人,我们要感谢这些苦老板回吐社会,创造就业,不管他是有意或无意);
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不提高,这跟讲TG为什么不这个那个,是一样的道理。答案是,时间不允许,条件不允许,只能在运动中调整。(做过小企业的人就会明白,大企业裁人转型是调整企业,小企业养不活人,是调整老板的人生全部)
所以是个体折腾,全面进步,前赴后继,迎来春天时,99%是烈士。
这就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私企、民企老板们有意无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能仅以贪心而论之。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环境下一种结构性的整体存在,他们只有今天,没有明天,我们多数人,不会有勇气、也没有必要进这个地狱的门,但总得有人进去,才有今天的体制内,所以,感谢。
其实,经忙总远程培训,我以为看明白砖头和馅饼最简单的原则就是3条:(1)客户有增值、好处吗?(2)我们能做到吗?(3)如果做不到,损失是什么?可惜,战场上的小企业,基于以上原因,根本不是这样决策的,答案是:身不由已。
确实比较合易理。左宗棠应该也是。
小说里描写的左宗棠试探忽悠曾国藩那段(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估计是为了刻画人物加进去的。
用现代语言(还是英文的)来说,他们都比较professional。其实在现代职场上,按易经上说的去做,一定是被认为非常地professional。中外都一样。老外虽不懂易经,但道理还是相通的。
打开忙总帖子直扑“二、牵强附会”,就像看报纸直接翻到有漫画的版面一样爽。
man’s poison。估计他觉着反正是上下游行业一通百通,边干边学就会了,结果没想到差别这么大。身边好多人(包括我自己)都犯过类似的错误,看见一个机会就上去了,事先就忘了考虑这个机会适合不适合自己,自己能不能抓住。
楼好派,装备的办公设施真N,但发现多数桌上没电脑,有一、二台也都很旧,我问其董事长,答案是:除了跑审批,其它全外包,员工就是看场子的,所以,也没几个人。实业企业年销售过亿的,能这样干?
砸到才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