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只有残酷和求生 -- MRandson
那些人无非就是怕死而已,从出生开始一直怕到死。
怕,就是他们生存的意义。
没想到都是40多岁的大叔了
汗一个
人们在选择之前,如果被激情左右,而根本不知道自己选择着什么。那么,他们悲惨的命运,也不能全部归到欺骗者的身上。
不过,从正反那个方面就不好说了
您说得很对。反战影片的意义就是敲警钟,告诉人们战争不好玩,不是挣钱的买卖。所以,不要随便玩火,玩火就要有被烧到的觉悟。要审慎,不要事后再后悔。
《意志的胜利》、《从海底出击》、《帝国的陷落》,串一起看很有意思。
还有《安妮日记》,虽然没有《辛德勒名单》那样震撼的场面,但也是很值得一看的片子。
战争这东西开了口子就很难堵上,兵凶战危,开战要慎之又慎。
《从海底出击》,拿个纯军事题材的电影来聊政治话题,安大对前面被转版还存着不满啦
有些从总体上看是正义的,但是局部来看就很难说了。最典型的是苏联对日作战。有些从我们观点和世界上西方国家的主流观点是不同的。最典型的是中印战争(当时包括苏联都不支持我们,祖上积德,我们楞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真的TG倒台了,那些民主自由的上台了。西藏新疆都在西方的支持下独立了(袁老师说的好,国家不是大就是好)。到时候解放新疆和西藏都是我们受TG蒙蔽的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毛就是想希特勒那样的独裁。。。。(直接到台湾的网站上拷贝)。我们要向西藏人谢罪,向维吾尔人谢罪,向印度人谢罪,向韩国人谢罪。。。。看看台湾解禁后民进党是如何解释228事件的就清楚了。许多政客为了获得权力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至于国家和民族,他们是不会考虑的。
然后像意大利人那样生活就好了,至少在二战中在意大利当兵是最舒服的了,以至于要想找个能讲给子孙后代长志气的故事都费劲。
我认为关键的就是战争的发动和结束。如何打如何收。从武这个字上就能看出,我们一直追求的是止戈为武,以战止战。不是靠战争来获取利益。老祖宗教导的是:和气生财。要是都跟人家动刀了还和个屁啊。
我也反对妄动刀枪。但是现在的事实是中国人真的不喜欢打仗,真心喜欢挣钱。从80年代两山轮战之后我们也没有跟任何国家打过仗。是我们的使馆被人家炸,我们的飞机被人家撞,我们的海外华人被人家杀。我们的J20在自己的国土上飞而人家的隐形飞机绕着我们国土飞,然后说我们要威胁人家。至少在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真心希望中国能够强大起来(人家可是相互拆台上百年了)。所以我们的走向成功的每一步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邪恶的。
中国历史上为获得利益而发动的战争有几次?帝国主义是战争贩子,这种话我们听过很多次了,但中国文化传统里有多少帝国主义成分?中国成为帝国的可能性有多大?
当年文革的时候,动不动就说“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可中国其实从未开始过资本主义,谈“复辟”根本就是捕风捉影。现在有人担心中国走帝国主义道路,我觉得也有点杯弓蛇影、杞人忧天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条件使中国变成一个帝国,但中国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符合西方定义的那种帝国,我认为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符合西方定义的那种帝国”这个作为对外宣传可以,用来自欺就不必了。
我的看法是作为帝国而存在的中国从宋朝以来基本就没有了,但对帝国主义的梦想一直都有。
中国文化基因里中对汉,唐的崇拜一直没断过。例子就是历代帝王念念不忘的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汉唐盛世实际上就是汉唐帝国,西汉和罗马帝国一直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周边的朝鲜越南等小国一直是生活在帝国的阴影之下。
当然,西汉帝国之后,中国的帝国传统就慢慢消失了。五胡乱华,原来的汉民族在北方基本被种族灭绝;隋唐是胡汉混血建立的一个帝国;宋朝称辽国为弟,称金国为叔,元清就更不堪了,汉族直接被游牧民族统治。
如果汉唐不算中国文化传统,那到确实可以说中国没有多少帝国主义成分。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我认为,所谓的“帝国”,强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个国家利用其强大的国力,以不平等的条件与其它国家进行财富交换,从中赚取利益,这样的国家才能称为帝国。
因此,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强汉盛唐,在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没有以本国的强大国力强迫它国接受不平等的贸易,所以不能称为“帝国”。这就好比拳王阿里不能称为流氓一样,因为他没有以自己的武力去欺压别人。
德国之所以能够选择希特勒上台。是因为德国一战后受到凡尔赛赔款的打击,然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据说30年代初期失业率曾经高达40%。就这时候希特勒出来,说我能解决你们的就业问题,给你们饭吃,让你们活得有尊严。但是你们要给我住嘴,不要什么民主自由什么了,有民主自由时候你们没有工作没有饭吃。还有哈,我要打击一小撮,犹太人,共产党人,但是你们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可以过好日子哈。
所以纳粹上台时候,大多数德国人都是支持他的。在面包面前,大家都是俗人。他解决的办法大家也知道,就是扩军备战。把没有工作的人(特别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男人)放到军队里,放到兵工厂里面。不过这种趋势结果就是要通过战争来或者最终的利润。拿下波兰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还不够大,必须拿下乌克兰俄罗斯,才能攫取足够的资源和奴隶来抵上自己的本钱。对于德国来说,不幸的是德国这种做法注定要和国土人力资源生产力都强于自己的苏联和美国碰撞,这就是他的最终劫数。
希特勒上台一共12年,最后3年是算总账德国连本带利一起陪掉。但是前面9年确实一直在上升。老百姓至少在纳粹上台后没有失业的担忧。早期反对纳粹的人和势力土崩瓦解。后期越来越多的勇敢之士,比如白玫瑰,施陶芬贝格出来反对纳粹暴政,但是这个还是比例很小。德国军队除了后期 ,士气也还可以。阵亡比例很高的潜艇部队也几乎没有哗变投敌。
现在我问两个问题:
1 德国在30年代初期,又没有可能在民主体制下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2 对于这些潜艇里的士兵,很可能就是因为纳粹上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的那一批人。如果我和家人过去很多年失业,没有饭吃,没有尊严,但是我现在好几年有这么个工作饭碗,那么这几个小时在水下的恐惧还那么严重么?即使我死了,还是国家英烈,为国捐躯,保卫胜利果实。。。。
设备和工人能用来生产军火,也完全可以用来生产生活资料。关键看是否实施财富的重新分配,或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如果没有,则只有在军火方面增加需求,并为此积累显性或隐性的财政赤字,而以掠夺解决赤字问题。
当然,由于德国基本并不靠外债建军,并无财政方面的外部压力要求一定要打仗,因此直到最后一刻,停下来也不是不可以的。
元首刚上台时,由于接手的局面太差,相对容易对利益格局进行一些调整。但后来把容易干的事干完了以后,局面就不那么容易改善了(实际上元首在德国的威望在战前有一个低谷,见斯佩尔的回忆录),就只有两个出路,一个是压本国的上层,一个是对外开战。
看和德国同时期的美国,虽然失业问题没有德国解决得好,但在没有扩军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如果说美国一定需要二战才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的话,那么为什么战后失业问题没有重现?
打仗对于失业问题,属于把局面推过了一个门槛的那个推动力,而不是维持低失业局面所必需的。
对于德国来说是不进行利益格局的调整,而寄希望于战利品;对于美国来说,则是利用战争所造成的压力,进行利益调整。很不幸都离不开战争,但不一定意味着一定离不开。罗斯福和希特勒的政策相结合,是比较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