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商学院的教授们(序) -- 知之后哀
Average了。国内学校请的那些客座教授,尽管可能是某大型企业的CEO、CFO,说实话,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抛开垄断、低成本或无法公开宣扬的因素,真正能归结成为普遍被业者接受的经验和模式寥寥无几。干的都是没法说的,而说出口的又都不是干的。
这也是目前国内企业高层在高校(讲课)显身频率不高的缘故
但是北美的MBA最近几年的确有年轻化的倾向,欧洲的还是比较保守。不过哈佛就有个本科生直升MBA的项目,但是收人极少,要求极高,该项目最后1年每个参与者会有一个500强级别公司的CEO亲自带教一年,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了,出来肯定都是委以重任了。
另谢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花谢~
这个是很多老师经常用的
艾姐抓住了两点,interaction, teaching is a show business. 70% of communication is non-verbal.
一开始不都憋着没人回应么。老师一激,大家也就配合配合。当然后面的赌局没那么简单,有些很容易想叉了中套。
再说人也不是天天去学校,一辈子被教统计也没个1 2次的,你们老师看来用滥的招数,在绝大多数学生那还是新鲜的。
我坦白,之前我是没见过。
亏我还编个程序去算。
班上人数比较多,估计是必修课的原因吧。
感触就有几条,1.课堂上的企业管理,除了理论公式还有点用处外,老师基本上就是个复读机。
2. 真正做好做大一家企业,因素很多。但很多核心的过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
3. 我对那些名人,特别是所谓企业家的传记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没人敢讲第一桶金究竟是怎么来的。
4. 几乎所有的成功的企业家的经历,对他人都不可复制。
研究上要求的是顶级期刊,好学校对文章的要求几乎变态。但问题在于,研究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出了这个范围,教授们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讲课本上的东西当然可以。但超出课本了,就挺麻烦。
我不知道你这边案例是怎么做。我是直接让学生们对抗去。一个组提方案,下面点评。点评的越尖锐,得分越高。相反的,能对尖锐的点评做出漂亮的反击也能的高分。反正案例一开始,我就基本在旁边看热闹,只负责最后的点评。至少我能藏拙。。很多案例作为教授不见得比学生看的深入。尤其如果学生有经验更是这样。真要去引导学生到某个特定的结论,一来我觉得没必要。二来,我也没那个底气 :)
花谢宝推!
it is all about club and networking...
even for undergraduate level placement at WS firms.
have legal implications.
Siemens case results in big fine from SEC as well as costly private litigation.
但老外不太服从权威,该CEO在讲座时就被反复质疑他们的改进计划的有效性,很多尖锐的问题还是让人很难回答。
--that's why it is a joy to sit in an American business school class. Asian-dominated schools(esp., those back in Asia) are too quiet. Students are stronger in foundation, but weaker in critical thinking.
top business schools.
One Fortune 500 senior executive once told me that he was excited that he would visit Harvard in one week (several years ago). He even called his mom to share the good news...
You can see excitement in his eyes.
Ivy League schools still enjoy unimaginable respect. China's top universities are still no match at all.
不足为外人道的太多了。